六年级上学期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学期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
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
六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指导和帮助。
二、教学目标
1.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获取“一份辛勤一份收获”的愉悦感。
2.让学生懂得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休息好,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学习效率会更高。
适度上网,有所节制,切不可过分沉迷。
3.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适当态度。
4.进行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明白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人从小立志,坚
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付出许多代价,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2.让学生知道人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有潜能、能成功。
3.让学生学会不但学会与同性交朋友,而且要学会要与异性交朋友。
4.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和喜欢自己。
并且要学会欣赏别人,珍惜生命。
让学生明白上网时间过长,会影响休息,要分清网络虚拟世界。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XXX市XXX区XXX小学
六年级下学期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学期六年级教材主要内容为:
1.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2.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具有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主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中高年级教材在低年级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在活动和体验中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的快乐,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
3.教材针对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立足于教育实际,重点突出了心理训练的操作性。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主,教师不是一个人说教者,而是启发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多种学习方式在每一堂课上均有体现。
4.教材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在课堂上,师生彼此鼓励,共闯难关,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大类上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
障碍性问题在学生中极少出现;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
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在人际关系、学习动机和自我认识等方面,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紧张;学习上出现焦虑、紧张、厌学情绪;自我感觉、体验和评价失当等。
学生由于学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苦恼学生经历着许多变化,如环境、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以及角色的转化等变化,有了变化就要适应而学习适应不良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
这种不良情绪大致有以下情况:对前途和未来过分担忧,自信心下降;出现消极情绪不知如何宣泄,导致自己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影响学习的效果和人际交往。
三、途径和方法
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采用团队活动、故事、心理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
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五、教学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