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自我综合评价(一)(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自我综合评价(一)(688)
1.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化学能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材料
B.化学能合成新的药物,帮助人类战胜疾病
C.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2.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是()
A.烧制陶瓷
B.发明指南针
C.火药的发明
D.制造青铜器
3.下列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锥形瓶
C.试管
D.集气瓶
4.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5.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6.实验室里有一瓶气体,请你来共同探究:怎样立即确定它是不是氧气?你认为应该用下列方法中的()
A.讨论
B.调查
C.实验
D.上网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用镊子小心地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
C.用100mL量筒量取9.5mLNaCl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g
8.在2019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9.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有白烟产生
D.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10.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冰水降温
B.用高能燃料推动火箭升空
C.用金属铝制作导线
D.用生铁铸成锅
()
A.A
B.B
C.C
D.D
14.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 B. C. D.
15.蜡烛(足量)在如图甲所示的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数字化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时有一缕白烟,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16.请用“一定”或“不一定”填空。
(1)发光、放热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①黄绿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
②易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可用于氯碱工业、制药业及医院、游泳池、自来水的消毒等。
请总结氯气的有关知识。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均填序号)
18.在下列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其相应变化或性质的序号: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硫粉碎,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19.(1)写出在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下列各种仪器的名称。
A,B,C,D,E,F 。
(2)上述仪器中,可被加热的仪器有、(填字母,下同);量取一定量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20.我国曾发生多起误将亚硝酸钠当作食盐放入饭菜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亚
资料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上述信息写出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一种方法:。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酒精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点燃酒精灯,观察到酒精灯的火焰分层。
将一根火柴横放在火焰中片刻,发现火柴梗两端(填“先”或“后”)烧焦。
说明酒精
灯火焰的温度最高。
(2)联想到对石蜡燃烧生成物的探究,他们决定对酒精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
[作出猜想]①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
②酒精燃烧会生成。
[实验验证]验证猜想①的方法是,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某同学将一个干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以此来验证猜想②,若看到,证明猜想②正确。
[得出结论]酒精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
22.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1
(1)实验①的现象为,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③的目的是。
(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
小芳对实验②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2
(4)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填“成立”或“不成立”)。
(5)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
[实验反思]
(6)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氧气
C.实验1的②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
D.若把燃着的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
23.一块面积为50000m2的绿化区域,种植了夹竹桃、垂柳、大叶黄杨等绿色植物,它们对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吸收2.5g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
试计算,在一个月(以30天计算)内这片绿化区域最多能吸收多少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解析】:A、将原料混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B、将泥巴成型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C、将瓷器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D、瓷器烧结需要燃烧,发生化学变化,正确。
5.【答案】:B
【解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硬度等,因此,A、C、D都属于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因此,B属于甲烷的化学性质。
6.【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方法是实验。
7.【答案】:A
【解析】: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灭,采取隔绝氧气
的方法灭火,故A正确;
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使固体沿着试管壁滑到试管底,故B错误;
量取9.5mL的液体应该选择10mL的量筒,量程过大会造成误差过大,故C错误;托盘天平能精确到0.1g,不能称量5.00g固体药品,故D错误。
8.【答案】:C
9.【答案】:C
【解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是黄色火焰,在火焰上方会产生少量黑烟。
10.【答案】:B
【解析】:“春风又绿江南岸”,植物的生长包含光合作用,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是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北风卷地白草折”,北风吹折白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枯”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雪尽”指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物理变化。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C
【解析】: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过多,超过试管容积的1
,液体容易喷出;
3
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自来水冲洗,会污染试剂;
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容易引起火灾;
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俯视读数,读数会比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大。
15.【答案】:B
16
(1)【答案】不一定
(2)【答案】一定
(3)【答案】一定
17.【答案】:①;②;③
18.【答案】:C;A;A;B;D
19.【答案】: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量筒;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和铁圈);A;B;C;D
20.【答案】:取少量待测物质于试管中,加热到320∘C以上,若产生有臭味的气体,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钠取少量待测物质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钠。
合理即可
21
(1)【答案】三;先;外焰
(2)【答案】酒精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水;将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
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水
22
(1)【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
(2)【答案】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3)【答案】向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倒入等量(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4)【答案】不成立
(5)【答案】①③①④①③④)
(6)【答案】A;C
23.【答案】:解:在一个月内这片绿化区域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质量为:
50000m2×30d×2.5g/(m2·d)=3750000g=3.75t。
答:在一个月内这片绿化区域最多能吸收3.75t空气中的有害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