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人生自是有诗意。
总有一处风景,让你嘴角扬起微笑;总有一首诗词,让你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你看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娉.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心无旁骛,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
这些人的诗意人生,让那些庸俗之人自惭形哕。
诗意的人生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只需恪.守生命的信条,善于从自然与历史中汲.取养分,涵养生命之树,诗意的枝条就会摇曳生资。
诗意的人生不应扭怩作态,不应矫揉造作;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附庸风雅,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彰。
1. 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娉.婷pīng 矗.立zhù恪.守kè汲.取jí
B.娉.婷pīng 矗.立chù恪.守kè汲.取jí
C.娉.婷pīng 矗.立chù恪.守gè汲.取jí
D.娉.婷pìn 矗.立chù恪.守kè汲.取jí
2.选文中画浪线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代天骄B.自惭形哕C.摇曳生资D.扭怩作态
3.选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心无旁骛B.矫揉造作C.附庸风雅D.相得益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魏文帝曹丕《燕歌行》诗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霜,是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
霜降,_______________。
俗话说:“霜降霜降,霜止清明。
”这句谚语前半句断句应为“霜、降、霜降”——是说自然界的霜,大概率是从霜降这天开始降落的;到了来年春天清明节,风清景明,气温回暖,就不再下霜了。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霜,是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上集结成的白色晶体。
B.霜,是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晶体。
C.霜,是在气温降到0℃左右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晶体。
D.霜,是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上的白色晶体凝结成的。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霜气降落的节令,岂不就是顾名思义?
B.霜气降落的节令,岂不就是望文生义?
C.顾名思义,就是霜气降落的节令。
D.望文生义,就是霜气降落的节令。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他诗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的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B.《水浒传》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武松是有仇必报,有恩必报,从为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野猪林,血溅鸳鸯楼,恶除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C.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
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7. 班级将举办一场“诗意青春”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下列素材表格,为演讲稿增添文采。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B.大王加.惠。
弗敢加.也。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齐。
D.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要人物唐雎与曹刿的形象鲜明,请你分析二人的形象,找出其共同点。
(写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地理、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各具特色,饮食也各不相同,如鲁菜的香醇、川菜的麻辣、粤菜的鲜美等。
中国饮食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②中国饮食尤其讲究“食以材为先”,注重食材的天然味道和营养价值。
烹饪过程注重食材的合理搭配。
与西方人烹饪方法单一相比,中国饮食能够利用多种烹饪方法,如炒、煮、蒸、炸等,以达到色、香、味、形、养俱佳的效果。
这既增强了口感,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营养成分。
这就使中国饮食具有注重食材和烹饪方法多样的特色。
③中国饮食还具有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的特色。
冬天追求味道醇厚,多煲炖焖煨;夏天讲究清淡爽口,多凉拌冷拼。
④中国饮食更具有讲究礼仪的特色。
饮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需求,也是一种社交活动。
在宴请宾客、庆贺喜事等场合,人们通过餐桌上的礼仪来表达友谊、团结、礼貌和尊重。
⑤中国饮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也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千百年来,食材、烹饪技艺等多种元素相互融合,不断丰富着中国饮食文化。
(摘编自《中国饮食文化》)材料二:
①不同的食物在与口腔的碰撞之中,会产生不一样的味道刺激与感受,这种感受便被称为“味”。
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人对饮食的追求本质上是对“味”的追求。
从酸甜、咸香到麻辣、香辣,即便是同一种食材在中国厨师的手中也能千变万化出多种味道,红烧、醋溜、清蒸……这种在“味”上的追求与独到成就,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突出特点之一。
②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味”是食物的灵魂。
如果说,茹毛饮血只是人类之初为满足生存需求而产生的最原始的饮食行为,那么当调味品进入生活时,人类才逐渐享受到食物带来的真正愉悦。
众多调料的创制与配合,让中国味道在苦、甘、辛、咸之上推陈出新。
酸甜酥嫩的“糖醋鲤鱼”、麻辣鲜香的“水煮肉片”,都充分吸收了多种调料的味道,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
(摘编自《我国饮食的调味艺术》)材料三:
①张骞通西域,将西域与中原联系了起来,此举被太史公司马迁称为“凿空”。
而张骞“凿空”西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融会贯通”的效果。
增强了军政、经贸的往来,加速
了文化的传播,同时促进了物产在汉唐丝绸之路进程中的交流。
中原本土的梨、桃等得到西传,现在被誉为“果中王子”的库尔勒香梨,据考证,就是张骞通西域时带到新疆种植并不断改良而成的。
葡萄、石榴、胡瓜、胡萝卜等得到东进,孜然、茴香、胡椒等香辛料也一举改变了古代中国菜的味道记忆,对中国菜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摘编自《张骞通西域的历史馈赠》)
11. 根据材料一,(1)---(4)段,概括中国饮食的特点,完成下图。
12.材料一的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
13.请结合材料三具体说说张骞通西域,带来了哪些“融会贯通”的效果。
1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凝聚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饮食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中国社会的变迁。
B.同一种食材在中国厨师手中变化出多种味道,体现中国人饮食上对“味”的追求。
C.调味品的出现,让人类从最原始的为生存而饮食,直接进入到享受食物的阶段。
D.孜然等香辛料传入后,改变了古代中国菜的味道记忆,对中国菜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阅读《一张信纸上的46个名字》,回答问题
一张信纸上的46个名字
(1)他是个怪人。
(2)他很少说话,经常迟到,脾气还特别大。
我没见他跟谁一起走过路或者吃过饭。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每个学期的学费总要拖很久才能交。
他成绩不好,又不大合群,因此,同学老师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班主任,隔三岔五就在课堂上点名让他交学费。
他不说话,把头埋得很低很低,像要塞进课桌里一样。
(3)再后来,他与我同桌。
可不到一周,我们就被调开了。
他喜欢把书堆得乱七八糟,有时还会闯进我的地界。
我和他不熟,因此,就会板着脸数落他。
有一次,我怒了,指着他的脑袋问他:“你家里对你的教育怎么这么差?你爸爸是怎么教你的?”
(4)因为这句话,他忽然跳起来踹了我一脚。
年少血气方刚,我哪儿忍得住?我们大干了一场之后,彻底成冤家仇人了。
(5)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忽然莫名其妙地跳起来踹我。
(6)初二上学期,他继续欠缴学费。
班主任天天站在讲台上点名,问他家里具体什么情况,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困难。
他仍旧不说话,把头埋得很低很低。
(7)因为没人愿意和他同桌,加上他学习成绩极为糟糕,所以被调到清洁区的角落里一个人坐。
没人理他,他也没有朋友。
体育课,他通常都是一个人躲在教室里睡大觉。
很快,我们便把他忘却了。
(8)初二票选班长。
班长是个女生,不但温善勤奋,还弹得一手钢琴,因此人缘超好。
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她拿着一张绿色的信纸来找班里的每个人签名。
她说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想把大家的字迹都留在一起,这样比较有意义,而且,只要签字,就免费请喝一瓶可乐。
所有人都高兴坏了,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签。
(9)最后,46个人拿着46瓶可乐回到教室,有说有笑,更把角落里的他衬得孤独与落寞。
(10)再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起初我以为是错觉,后来一问,大家都这么认为。
(11)他不但把整个班里的卫生都承包下来,还天天顶着大太阳去操场上提水给同学喝。
最离谱的是秋季运动会,他陪跑、送糖水不算,还把“加油”两个字喊得比谁都热血沸腾。
(12)没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他的行为像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在努力汇聚的同时,也已把周围的心灵全然濡湿。
(13)很多人觉得感动,对他伸出援助之手。
有人帮他补习,有人给他买早餐,甚至有人提议在新学期秘密募捐,帮他把学费的问题给解决掉。
(14)期末考试过后,他虽然只是中等,但仍旧被选为年度进步最大的优秀学生,上台发言。
A那是我第一次见他流泪。
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绿色的信纸,小心翼翼地摊开:“我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弟弟,很辛苦。
那天我来得很早,打算收拾书本然后退学,没想到,竟收到了这封信。
真的很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之前我还一直担心你们会看不起我……没有你们给我凑的学费,我可能已经是苦命的煤炭工……”
(15)所有人都看清楚了。
那张绿色的信纸上,有46种不同的笔迹和46个熟悉的名字。
(16)B大家没人说话,也没人转头去看班长。
很久之后,教室里才响起潮水般的掌声。
15. 文章开篇说“他是个怪人”,结合第(2)段内容,说说他‘怪’的具体表现。
16.第(5)段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忽然莫名其妙的跳起来踹我。
”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帮“我”解答这个疑问。
17.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14)和(16)段两处划线句子中人物的心理。
(A)处:
(B)处:
18.(15)段说“所有人都看清楚了。
”除了看清楚绿色纸上写了46个人的名字,大家还看清楚了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
19.如何理解文章(12)段划线句的含义。
阅读《枪打落尾鸟》,回答问题。
枪打落尾鸟
(1)或许是囿于中庸之道几千年来的思想束缚,许多国人认为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名高于世,众必毁之”,认为“出檐的椽子先烂掉”,认为“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②为人处事只要随大流,中规中矩,亦步亦趋,就能安身立命,明哲保身;而如果喜欢挑头或表现突出的话,就会遭人忌恨,受到攻击,落得个“枪打出头鸟”的下场。
(2)然而,在当下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如果你选择做“落尾鸟”,自甘平庸,不思进取,结局又会怎样呢?
(3)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时代在发展,鸟儿也要进化。
当枪声响起的时候,只要鸟儿飞得够快,就不会被猎人打死,还能吃到新鲜的食物。
而那些落尾的鸟最有可能被猎枪击中,从而惨遭淘汰。
(4)不仅鸟儿如此,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回想一下因业务不精而下岗的工人,回想一下世界经济大潮中因工艺落后而破产的企业,回想一下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的一百多年屈辱,我们不得不承认,落后就要出局,落后就要挨打。
(5)有能力却不敢出头、不愿出头的人,最后往往会退化成没有能力出头的人;而这种人,面临的就是被淘汰的命运。
(6)许多千里马一直都在埋怨没有伯乐赏识,但如果你不出头,即便你真的是匹千里马,也只能穷其一生去拉盐车,这样一来,伯乐又怎能发现你?
(7)所以,③如果你不想成为被枪打的落尾鸟,就要勇于出头或者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虽然出头鸟也有被打的可能,但这种可能仅仅说明你还不够成熟
..。
如果你想更成熟,尽管成为“出头鸟”吧,因为只有经过“枪打”,你才会更加优秀,更加全面!
(8)综上所述,生活中我们不要做不肯出头、明哲保身的人。
2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本文中的“出头鸟”和“落尾鸟”各比喻怎样的人?
22.写出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名高于世,众必毁之。
”( )
②为人处事只要随大流,中规中矩,亦步亦趋,就能安身立命,明哲保身;而如果喜欢挑头或表现突出的话,就会遭人忌恨,受到攻击,落得个“枪打出头鸟”的下场。
( )
③如果你不想成为被枪打的落尾鸟,就要勇于出头或者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 )
23.第七段加点词语“成熟”的含义是什么?
24. 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田。
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
礼物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唱响了深情的赞歌。
礼物更是一杯芬芳的美酒陶醉了人们的生活。
从小到大,我们都曾收到或送出过许多礼物。
尽管这些礼物有大有小,价钱有高有低,形式多种多样,但无一例外地凝聚着深情的关爱、美好的祝福,也许还包含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
25. 结合材料作文。
传说西方有一种鸟叫荆棘鸟,这种鸟在出生后无法发出声音,它必须远赴他乡,找到生长在那里的荆棘树,用树上的荆棘刺破自己的喉咙,才能发出嘹亮的声音,但那声音却是世界上最动听最美妙的声音。
然而,为了这瞬间的歌唱,它付出了漫长而艰辛的努力:一次次地振翅,跌落;一次次地起飞,滑翔……羽翼一点点丰满了,经验一点点丰富了,勇气一点点增加了——终于有一天,它从容地翱翔天宇,飞向远方,完成了生命的绝唱。
这个传说至少
..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毅力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实现理想,就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积累。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