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燕山教子有方

合集下载

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

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

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
窦燕山,是明朝末年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率领一支由五个儿子组成的小队,与明朝政府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斗争。

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窦燕山教育五子的故事也因此而流传至今。

窦燕山生性豪爽,自幼便教育五子要有仁义之心,要有担当精神。

他常常对五
子说,“你们要有大志向,要为民除害,要为国家作贡献。

”他教导五子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勇气面对困难,要有智慧应对各种情况。

他告诫五子要铭记家族的使命,要继承家风,要传承家训。

五子在窦燕山的教导下,逐渐长大成人。

他们在家乡的村子里,帮助村民解决
矛盾,协助村长管理村务,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智慧。

在窦燕山的悉心教导下,五子不仅成为了村里的楷模,更是在后来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成为了窦燕山军队中的中坚力量。

窦燕山教育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
至关重要。

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窦燕山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勇气面对困难,要有智慧应对各种情况。

同时,也要铭记家族的使命,传承家风家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窦燕山教育五子的故事,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良好的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也激励着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勇气面对困难,要有智慧应对各种情况。

同时,也要铭记家族的使命,传承家风家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个故事将会一直激励着我们,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

窦燕山教子有方

窦燕山教子有方

竇燕山教子有方宋代學者王應麟編寫的蒙學教材《三字經》說:「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教子成才的事跡,不僅在當時被人們景仰,而且傳頌至今,家喻戶曉。

竇燕山,本名竇禹鈞,是五代時期人。

他家住薊州漁陽,也就是現在天津市的薊縣。

過去,漁陽屬古代的燕國,地處燕山一帶,因此後人稱他為竇燕山。

竇燕山生有五個兒子,在他的教育培養下,都考中進士,成為國家棟梁。

長子竇儀,授翰林學士,任禮部尚書;次子竇儼,授翰林學士,任禮部侍郎;三子竇侃,任左補闕;四子竇偁,任左諫議大夫,官至參知政事;五子竇僖,任起居郎。

竇家五子,被稱為「竇氏五龍」。

竇燕山將五個兒子都培養成才,他的義風家法,成為人們爭相傚彷的榜樣。

侍郎馮道賦詩一首稱贊道:「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

靈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竇燕山家庭如此美滿,令人贊嘆。

但他年輕時並不明白道理,雖然家境富裕,他不懂得接濟窮人,廣行善事,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兒子。

正當他愁眉不展之時,忽然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已故的祖父和父親聚在一起,教訓他說:「禹鈞,你要趕緊迴心向善!因為你今生的命運不好,不僅沒有兒子,而且壽命也很短促。

孩子,努力多做救人濟世的善事,或許可以改變你的命運。

」竇燕山從夢中醒來,嚇得出了一身冷汗。

他把祖父和父親的叮嚀,一一銘記在心,立志從此改過行善,大積陰德。

竇家有一個僕人,盜用了主人的錢。

後來,這個僕人擔心被人發覺後受罰,就寫了一張債券,係在十二三歲的女兒胳膊上,債券上寫著:「永賣此女,償所負錢。

」從此僕人遠逃他鄉。

竇燕山知道這件事之後,看到小女孩身上縛著的債券,心裡很哀傷,很可憐這個孤苦無依的孩子。

他馬上焚毀債券,收養了僕人的女兒,並囑咐妻子:「好好撫養這個女孩,等她長大了,給她找個好人家的子弟嫁過去。

」女孩成年以後,竇燕山替她備了嫁妝,為她選了一位非常賢德的夫君。

那位僕人聽到了這件事,非常感動,就從外地回來,到竇燕山家裡,哭著懺悔自己以前的過錯。

竇燕山不僅沒追究往事,還勸他浪子回頭,重新做人。

古代教子故事

古代教子故事

古代教子故事纵观历史传承,每一历史事迹无一不是通过历史故事源远流长,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教子故事。

古代教子故事1:严格教子的李世民李世民,山西太原人,我国唐代杰出的政治家。

隋朝末年,他劝其父李渊起兵反隋,在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度过了半生戎马生涯。

李渊称帝后,他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

公元629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当上了太子,继承了帝位,世称“唐太宗”。

李世民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

他先后征服了突厥、吐蕃等地,扩大了版图,并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加强了汉藏友谊;发展了西域交通,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唐太宗时期,国力增强,出现海内升平的局面,世称“贞观之治”。

他在位期间常以隋朝为戒,能任贤纳谏,并严格教育子女,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教育思想。

李世民是创业皇帝,隋朝灭亡的情景,他还历历在目。

他深知创业的困难,也知守业的艰辛。

因此,为了“永久富贵”,使李家后代能成为世世代代的统治者,他对皇属进行言传身教。

虽然他的教育思想带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但他的卓有见地、带有普遍意义的名言,今天完全可以借鉴。

他的教子思想主要有:第一,事事严于律己,注重自身的德行修养。

李世民经常向皇属讲述自己继帝位十几年来,严于律己,“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从不把时间浪费在歌舞女色的娱乐和外出游览上,总是亲临朝政,不因劳累而放松自己。

他告诫皇属说:“你们从小生于富贵之中,必须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约束自己。

”他说:“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荣贵。

”意思是:作为一个人,最可贵的是他的德行,而不在荣华富贵。

你们现在已经有了“贵”和“荣”,必须好好注意自己的德行修养,要学会自勉自制、多做善事,切忌放纵自己。

假如你们不听从我的劝告,缺少德行,违反礼仪法规,必定受到刑法制裁。

到那时,即使我是皇帝,也爱莫能助。

为了有利于子女的“德行教育”,他又找人编录了《自古诸侯善恶录》,分赐给子女,要他们把书“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本”,从前人善者成、恶者败的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得到鼓励,从而更加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

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

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

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
窦燕山,字文明,号孤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义军领袖。

他在山东境内组
织了一支抗击清军的义军,被尊称为“山东起义军”首领。

在他的带领下,山东起义军与清军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殊死搏斗,为保卫家园、保卫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窦燕山的儿子们也都是英勇善战的将士,他们在父亲的教导下,成长为了一支
忠诚勇敢的军队。

窦燕山教育五子的故事,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窦燕山教育五子,首先注重家庭教育。

他对五个儿子进行严格的教育,教导他
们要忠诚于国家、热爱人民,要有担当、有勇气,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在家庭中,他亲自示范,教导儿子们如何尊重长辈、如何关爱弱者,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其次,窦燕山注重军事教育。

他亲自教导儿子们武艺,传授战斗技巧和军事战术。

他告诉儿子们,作为军人要有血性,要有勇气,要有智慧,要有忠诚。

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导儿子们如何在战场上勇敢无畏、如何保护家园、保卫国家。

窦燕山还注重品德教育。

他教导儿子们要诚实守信,要正直坦荡,要有礼貌,
要宽容待人。

他告诉儿子们,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成败,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人生境遇。

他用自己的行为和言辞,教导儿子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窦燕山教育五子的故事,激励着后人。

他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培养了一支忠
诚勇敢的军队,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了一批有担当、有爱心的子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军事教育的必要性,品德教育的深远意义。

窦燕山教育五子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永恒的价值。

窦燕山积德行善,改变命运的故事

窦燕山积德行善,改变命运的故事

窦燕山积德行善,改变命运的故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

劝人行善积德,力行勤俭有为……愿这些积极向上的家风遗训,渗进我们的血液,渗进我们的文化,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

宋代学者王应麟编写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教子成才的事迹,不仅在当时被人们景仰,而且传颂至今,家喻户晓。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是五代时期人。

他家住蓟州渔阳,也就是现在天津市的蓟县。

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他为窦燕山。

窦燕山生有五个儿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

长子窦仪,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

窦家五子,被称为“窦氏五龙”。

窦燕山将五个儿子都培养成才,他的义风家法,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

侍郎冯道赋诗一首称赞道:“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窦燕山的家庭如此美满,令人赞叹。

其实他年轻时并没有这样的家庭“好运”。

虽然家境富裕,但他那时不懂得接济穷人、广行善事,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时,忽然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已故的祖父和父亲聚在一起,教训他说:“禹钧,你要赶紧回心向善!因为你今生的命运不好,不仅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很短促。

孩子,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窦燕山从梦中醒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他把祖父和父亲的叮咛,一一铭记在心,立志从此改过行善,大积阴德。

窦家有一个仆人,盗用了主人的钱。

后来,这个仆人担心被人发觉后受罚,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十二三岁的女儿胳膊上,债券上写着:“永卖此女,偿所负钱。

”从此仆人远逃他乡。

窦燕山知道这件事之后,看到小女孩身上缚着的债券,心里很哀伤,很可怜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

他马上焚毁债券,收养了仆人的女儿,并嘱咐妻子:“好好抚养这个女孩,等她长大了,给她找个好人家的子弟嫁过去。

窦燕山积德行善,改变命运的故事!

窦燕山积德行善,改变命运的故事!

窦燕山积德行善,改变命运的故事!戒邪淫(jiese8)—专业的纯公益戒色平台,点标题下蓝字“戒邪淫”免费关注,传递爱与慈悲的正能量。

信息来源/网络“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

劝人行善积德,力行勤俭有为……愿这些积极向上的家风遗训,渗进我们的血液,渗进我们的文化,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

宋代学者王应麟编写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教子成才的事迹,不仅在当时被人们景仰,而且传颂至今,家喻户晓。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是五代时期人。

他家住蓟州渔阳,也就是现在天津市的蓟县。

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他为窦燕山。

窦燕山生有五个儿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

长子窦仪,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

窦家五子,被称为“窦氏五龙”。

窦燕山将五个儿子都培养成才,他的义风家法,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

侍郎冯道赋诗一首称赞道:“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窦燕山的家庭如此美满,令人赞叹。

其实他年轻时并没有这样的家庭“好运”。

虽然家境富裕,但他那时不懂得接济穷人、广行善事,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时,忽然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已故的祖父和父亲聚在一起,教训他说:“禹钧,你要赶紧回心向善!因为你今生的命运不好,不仅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很短促。

孩子,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窦燕山从梦中醒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他把祖父和父亲的叮咛,一一铭记在心,立志从此改过行善,大积阴德。

窦家有一个仆人,盗用了主人的钱。

后来,这个仆人担心被人发觉后受罚,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十二三岁的女儿胳膊上,债券上写着:“永卖此女,偿所负钱。

”从此仆人远逃他乡。

窦燕山教子的故事

窦燕山教子的故事

窦燕山教子的故事
有一位叫窦燕山的父亲,他非常注重教育他的儿子。

他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有道德品质、知识渊博、具有远见的人。

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儿子。

窦燕山从小就被父亲视为明珠,父亲每天都会亲自教他读书和写字。

他告诉儿子,“读书可以让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

于是,儿子就开始刻苦学习,对知识充满了渴望。

同时,窦燕山的父亲也非常注重培养儿子的品德。

他经常告诉儿子,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因此,儿子在家庭的熏陶下,渐渐地养成了诚实、正直、宽容、友善的优良品德。

除了课本知识和品德教育,窦燕山的父亲还给儿子讲了很多寓言故事和经典文学作品,以培养他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他相信,通过故事的启发,儿子能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窦燕山逐渐展示出了他父亲的教育成果。

他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他卓越的能力让他在社会上脱颖而出,获得了众人的敬仰和赞赏。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父母用心去培养和引导。

只有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才能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窦燕山教子有方

窦燕山教子有方

窦燕山教子有方宋代学者王应麟编写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教子成才的事迹,不仅在当时被人们景仰,而且传颂至今,家喻户晓。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是五代时期人。

他家住蓟州渔阳,也就是现在天津市的蓟县。

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他为窦燕山。

窦燕山生有五个儿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

长子窦仪,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

窦家五子,被称为“窦氏五龙”。

窦燕山将五个儿子都培养成才,他的义风家法,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

侍郎冯道赋诗一首称赞道:“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窦燕山家庭如此美满,令人赞叹。

但他年轻时并不明白道理,虽然家境富裕,他不懂得接济穷人,广行善事,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时,忽然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已故的祖父和父亲聚在一起,教训他说:“禹钧,你要赶紧回心向善!因为你今生的命运不好,不仅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很短促。

孩子,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窦燕山从梦中醒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他把祖父和父亲的叮咛,一一铭记在心,立志从此改过行善,大积阴德。

窦家有一个仆人,盗用了主人的钱。

后来,这个仆人担心被人发觉后受罚,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十二三岁的女儿胳膊上,债券上写着:“永卖此女,偿所负钱。

”从此仆人远逃他乡。

窦燕山知道这件事之后,看到小女孩身上缚着的债券,心里很哀伤,很可怜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

他马上焚毁债券,收养了仆人的女儿,并嘱咐妻子:“好好抚养这个女孩,等她长大了,给她找个好人家的子弟嫁过去。

”女孩成年以后,窦燕山替她备了嫁妆,为她选了一位非常贤德的夫君。

那位仆人听到了这件事,非常感动,就从外地回来,到窦燕山家里,哭着忏悔自己以前的过错。

窦燕山不仅没追究往事,还劝他浪子回头,重新做人。

五子登科的历史典故

五子登科的历史典故

五子登科的历史典故本文是关于五子登科的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字经》中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并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语,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拥有大富大贵锦绣前程的理想。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五子登科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五子登科的历史典故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

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

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

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做梦。

梦到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

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

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

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窦禹钧到延庆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

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窦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

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

”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

有个仆人偷了他很多钱,就自己写了卖女契约,系在幼女背上,说:“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的钱。

”然后就逃跑了。

窦公可怜他,烧了契约,养育这个女孩,养大后还为她择婿出嫁。

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买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燕山就把自己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

《三字经》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三字经》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三字经》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这句话是说: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启示:仅仅教育知识,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

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

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

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

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

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

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

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

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孟母三迁和燕山五桂的故事足以说明,做父母的教育子女,第一要方法得当,(要有好的环境)第二要持之以恒。

本公众号秉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思想”的宗旨,坚持每天一条“原创”国学分享,力争使更多的人有所认知、有所收获、有所领悟,进而得以发扬国学精神。

国学经典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国学经典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导语】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下⾯是分享其中⼏句经典的句⼦的解析。

欢迎阅读!窦燕⼭有义⽅教五⼦名俱扬【⼀】【拼⾳】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解释】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启⽰】仅仅教育,⽽没有好的⽅法也是不⾏的。

好的⽅法就是严格⽽有道理。

窦燕⼭能够使五个⼉⼦和睦相处,都很孝敬⽗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法分不开的。

【注释】窦燕⼭:五代后晋⼈,名禹钧。

传说他教⼦有⽅,使五个⼉⼦齐登科甲,有侍郎冯道赠诗云“燕⼭窦⼗郎,教⼦以义⽅”。

养不教⽗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拼⾳】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解释】仅仅是供养⼉⼥吃穿,⽽不好好教育,是⽗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师的懒惰了。

【启⽰】严师出⾼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母和⽼师的本份,但做⼦⼥的也应该理解⽗母和⽼师的苦⼼,才能⾃觉严格要求⾃⼰。

【注释】不教:不加以教导。

 过:过错。

 师:⽼师。

 惰:怠惰,这⾥指失职。

【故事】从前,有个⽆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

”县太爷命⼈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见⾯,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半的责任啊!⼦不学⾮所宜幼不学⽼何为【三】【拼⾳】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解释】⼩孩⼦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窦禹钧的教育方式

窦禹钧的教育方式

窦禹钧的教育方式窦禹钧——五子登科窦禹钧(即《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五代后晋时期涿州范阳县人。

五代后周时期大臣、藏书家。

与兄窦禹锡皆以词学著名。

唐末时任幽州掾,历官齐州、邓州、安州、同州等八州支使判官。

后周时期,升户部郎中、太常少卿,以右谏议大夫致仕。

人物生平窦禹钧(即《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五代后晋时期涿州范阳县人。

五代后周时期大臣、藏书家。

窦禹钧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很孝顺,对于母亲的话,从来不敢违逆。

在那个时代的人,多数在二十岁左右就结婚,所以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就会感觉到“无后为大”的忧虑。

可禹钧到了三十余岁,膝下犹虚,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夜间,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已故的祖父对他说:“你前生的恶业很重,所以你今生的命运,不仅没有儿子,并且寿命也很短促。

希望你及早回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转变业力,挽回命运。

”他一觉醒来,把梦中祖父的话,一一铭记于心,从此立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窦家有一仆人,盗用了禹钧二万银钱,恐怕给主人发觉,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自己小女的臂上,券上写明:“永卖此女,偿所负钱。

”仆人从此远逃他乡。

禹钧发觉了这件事,把仆人所写的债券焚毁,并且对仆人的女儿抚养得很好,那女儿长大后,禹钧还替她备了嫁妆,嫁了一位美满的贤婿。

有一年窦禹钧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

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

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

”窦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

窦禹钧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使外无旷夫,内无怨女。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窦燕山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窦燕山

三字经详解: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

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

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

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

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

后来他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

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

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刘宏毅简介刘宏毅博士,____年生于北京,____年随学于李锡�蚁壬�,深得李老先生道家文化真传;____年始研习中医,遂于京华悬壶十数载,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____年赴海外研习西方文化,游历多个国家,获澳洲北领地大学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对“管理学与人文精神”、“跨文化管理”等课题有一定的研究。

现返回北京,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

鉴于中国传统文化之衰微,国民素质之参差,刘先生巍然有志,专力于以通俗形式宣传人文思想,以现代语言诠释国学经典,主张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文化。

刘先生十余年矢志六经,旁及子史。

近年来举办过数十期中国文化讲习班,往返于新西兰、北美、台湾等各地弘扬中国文化,其迹一时鹊起,网上争先转载,对启迪后学,振兴民族之魂,不无裨益。

针对当前社会弥漫的急功近利、缺信少德、精神空虚等“文化基因缺损症”,刘先生提出,学生扎根教育、成人进德修业、企业家回馈社会等文化振兴的具体措施,自觉地将传统文化提炼为文化传统,从而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运用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之中去。

刘宏毅先生现担任知行国学中心导师、金莲净院主讲、北京家文化中心指导老师、紫泉心智文化俱乐部参讲人等职务。

五子登科的故事

五子登科的故事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

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

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

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做梦。

梦到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

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

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

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窦禹钧到延庆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

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窦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

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

”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

有个仆人偷了他很多钱,就自己写了卖女契约,系在幼女背上,说:“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的钱。

”然后就逃跑了。

窦公可怜他,烧了契约,养育这个女孩,养大后还为她择婿出嫁。

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买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燕山就把自己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

亲戚当中有不能办丧事的,他就出钱帮助办丧事;有无钱嫁女儿的,他就出钱帮助嫁女儿。

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开支,全部用来救济别人。

同时,窦燕山还在家乡设立学堂,收集上千卷书,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

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

自己家里则节俭朴素,没有金玉饰品,也没有华丽衣服。

窦燕山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因此随之积了大阴德。

此后一个晚上,窦燕山又梦见自己的父亲。

五子登科的故事

五子登科的故事

五子登科的故事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周时人,家住燕山一带,故人称窦燕山。

经等多方认定,西龙虎峪镇龙前村(现属天津市蓟州区),被窦燕山文化研究会最终确认为窦燕山的故乡。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

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

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

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做梦。

梦到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

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

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

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窦禹钧到延庆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

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窦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

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

”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

有个仆人偷了他很多钱,就自己写了卖女契约,系在幼女背上,说:“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的钱。

”然后就逃跑了。

窦公可怜他,烧了契约,养育这个女孩,养大后还为她择婿出嫁。

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买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燕山就把自己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

亲戚当中有不能办丧事的,他就出钱帮助办丧事;有无钱嫁女儿的,他就出钱帮助嫁女儿。

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开支,全部用来救济别人。

同时,窦燕山还在家乡设立学堂,收集上千卷书,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

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

父母修养之九《窦燕山教子成才的义方究竟是什么》

父母修养之九《窦燕山教子成才的义方究竟是什么》

分类:父母修养《窦燕山教子成才的“义方”究竟是什么?》赵忠心“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这耳熟能详的话,是出自我国宋代学者王应麟编著的《三字经》。

窦燕山的五个儿子,不是进士,就是宰相,个个成材。

他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相当高,历来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为世人所仰慕。

他究竟是怎样教子成材的呢?也许有人知道的并不多。

说窦燕山教子“有义方”,不是说他有什么“灵丹妙药”、“绝招儿”。

“义方”并不是指的具体的“方式方法或手段”,而是行事、做人、教子所遵守的规矩法度。

“义方”源自《逸周书。

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

”《左转。

隐公三年》:“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斜。

’”后多指教子的正理正道。

其实,“窦燕山”并不是他本来的名字。

他的原名叫“窦禹钧”,生活在唐朝末年和五代后周时期,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市的蓟县一带。

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

因此,后人习惯称他为“窦燕山”,他本来的名字却被人们渐渐忘记,鲜为人知。

窦燕山出生在唐朝末年,最初在幽州府任一个普通的官员。

到后周时期,升任太常少卿,在朝廷中掌管朝廷礼仪;后来,又任右谏议大夫,在朝廷中负责掌管随从规谏等事宜。

他是个读书人,擅长词学,在当时有一定名气。

后来,他在家乡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建造义塾十年,聚书万卷,聘请名儒、教授、读书人授课,很受欢迎。

对家境贫寒的读书人还供给衣食,他的义塾培养了不少的名人显贵,有重要的贡献。

据记载,窦燕山出身于富豪人家。

但他年轻时,品行并不怎么好,心术不正,经常以势欺压、坑害贫贱。

比如说,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的粮食,他乘人之危,投井下石,总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

灭了天理良心,遭人忌恨。

他的父亲曾多次批评教育他,但他当成“耳旁风”,不思悔改,依然固我。

由于他做了很多损人利己的缺德事,人们都咒骂他会遭到“报应”。

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他竟然还膝下无一子,真的被人们言中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燕山教子有方
宋代学者王应麟编写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教子成才的事迹,不仅在当时被人们景仰,而且传颂至今,家喻户晓。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是五代时期人。

他家住蓟州渔阳,也就是现在天津市的蓟县。

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他为窦燕山。

窦燕山生有五个儿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

长子窦仪,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

窦家五子,被称为「窦氏五龙」。

窦燕山将五个儿子都培养成才,他的义风家法,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

侍郎冯道赋诗一首称赞道:「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窦燕山家庭如此美满,令人赞叹。

但他年轻时并不明白道理,虽然家境富裕,他不懂得接济穷人,广行善事,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时,忽然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已故的祖父和父亲聚在一起,教训他说:「禹钧,你要赶紧回心向善!因为你今生的命运不好,不仅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很短促。

孩子,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窦燕山从梦中醒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他把祖父和父亲的叮咛,一一铭记在心,立志从此改过行善,大积阴德。

窦家有一个仆人,盗用了主人的钱。

后来,这个仆人担心被人发觉后受罚,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十二三岁的女儿胳膊上,债券上写着:「永卖此女,偿所负钱。

」从此仆人远逃他乡。

窦燕山知道这件事之后,看到小女孩身上缚着的债券,心里很哀伤,很可怜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

他马上焚毁债券,收养了仆人的女儿,并嘱咐妻子:「好好抚养这个女孩,等她长大了,给她找个好人家的子弟嫁过去。

」女孩成年以后,窦燕山替她备了嫁妆,为她选了一位非常贤德的夫君。

那位仆人听到了这件事,非常感动,就从外地回来,到窦燕山家里,哭着忏悔自己以前的过错。

窦燕山不仅没追究往事,还劝他浪子回头,重新做人。

仆人全家感恩不尽,不知道该如何报答。

于是,他们把窦燕山的画像挂在堂前,早晚供养,以表达知恩图报的心愿。

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窦燕山到延庆寺佛前进香,忽然在后殿的台阶旁边,拾到一个钱袋,里面装了二百两银子、三十两黄金,他想,这一定是别人遗失的。

金银的数额很大,他不敢在寺内久留,赶快拿着钱袋回家了。

第二天清晨,窦燕山早早来到寺庙,在那里守候失主。

不一会儿,见一个人远远地痛哭流涕而来。

窦燕山问他为何痛哭,那个人实情相告:「父亲犯罪,将要被发配到荒僻的边疆充军,为了给父亲赎罪,我恳求哀告所有的亲戚,好不容易借来了钱,都装在一个袋里,须臾不敢离身。

谁知,昨天晚上和一个朋友喝酒,喝醉以后头昏脑涨,不知怎么回事,钱袋竟然丢了。

没有钱,我怎么给父亲赎罪啊,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父亲了。

」说着,他悔恨交加,号啕大哭起来。

听他这么说,窦燕山知道此人就是失主,经过验证,钱数相符,窦燕山把他带回家,不仅把失物还给他,还安慰他不要着急,并且赠给他一些财物。

那个人欢天喜地道谢而去。

窦燕山一生做了很多好事。

例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

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各地的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

他为了要救苦济人,所以自己的生活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衡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救苦济急之用。

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而有志求学的贫苦子弟,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来书院学习,他都代缴学费和生活费。

就这样,窦燕山建的书院先后造就了很多品学兼优的人才。

有一天,窦燕山又做了一个梦。

梦见祖父和父亲对他说:「你多年以来,做了不少善事,上天因为你阴德很大,给你延寿三十六年,并且赐给你五个贵子,将来都很显达,能够光宗耀祖。

你寿终之后,可以升天作真人。

」说完,又嘱咐他:「因果报应的道理,确实不虚。

行善造恶的报应,或见于现世,或报应在来世,或影响子孙。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绝对没有疑问啊。


从此以后,窦燕山更加努力地修身积德,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

他以身作则,治家非常严格,窦氏家规上说:「家庭之礼,俨如君臣;内外之礼,俨如宫禁。

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务耕读,女勤织纺,和睦雍熙,孝顺满门。

」严格的家教培养出孩子杰出的品德和才能,窦家五子都荣登了进士,被称为「五子登科」。

从此以后,「五子登科」成为天下父母对儿女的殷殷期望。

后来,窦燕山官至谏议大夫,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预知时至,他沐浴更衣,向亲友告别,谈笑而卒,令人羡慕。

窦燕山通过努力行善,不仅改变自己无子短寿的命运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而且使后代子孙昌盛显达,由此可见「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恶祸福在一念之间,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宋朝的范文正公,曾将窦燕山的事迹记录下来,训示子孙,范公自己也身体力行,倡办义学,购置义田,因而后代非常昌盛发达。

而范公为了使窦公的事迹
流传天下,好善好德之人都能看到,特意详细记录,并嘱咐子孙广为传播,其拳拳爱人之心,跃然可见。

司马温公在家训中也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窦燕山教子有方的故事,蕴含着深远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祈望每一位贤明的父母,能由此体悟出家庭教育的真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