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中维C含量的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创新实验
——菠萝中Vc含量的测定
姓名:孙大野
学号:33090209
班级:09级02班
院系:化学学院化学系
目录
一.前言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
(六)误差分析
三.实验总结及感想四.参考文献
一.前言
1.菠萝的简介
菠萝属于菠萝科,菠萝属多年生草本果树植物,营养生长迅速,生产周期短,年平均气温23℃以上的地区终年可以生长。

据专家研究表示,菠萝中所含的蛋白质分解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质及助消化,对于长期食用过多肉类及油腻食物的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很合适的水果。

另外,菠萝的诱人香味则是来自其成分中的酸丁酯,具有刺激唾液分泌及促进食欲的功效。

(1)成份
其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B2、C、蛋白质分解酵素及钙、磷、铁、有机酸类、尼克酸等,尤其以维生素C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蛋白质分解醇素等。

(2)功用
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的功效。

而且在果汁中,还含有一种跟胃液相类似的酵素,可以分解蛋白,帮助消化。

丰富的维生素B能有效地滋养肌肤,菠萝蛋白酶能有效分解食物中蛋白质,增加肠胃蠕动。

菠萝中含有的菠萝蛋白酶来疏缓嗓子疼和咳嗽的症状。

(3)主治
可用于伤暑、腹中痞闷、消化不良、小便不利、头昏眼花、健胃消食、补脾止泻、清胃解渴、消除炎症和水肿、对肾炎、高血压病患者有益。

(4)宜忌
患有溃疡病、肾脏病、凝血功能障碍的人应禁食菠萝,发烧及患有湿疹疥疮的人也不宜多吃。

(5)营养成分
每100克菠萝中含有:糖类9.3克、蛋白质0.4克、脂肪0.3克、粗纤维0.4克、钙18毫克、磷28毫克、铁0.5毫克、胡萝卜素
0.08毫克、维生素C 24毫克、维生素B20.02毫克、维生素B10.08
毫克、烟酸0.2毫克。

二、维生素C的简介
(1)化学性质
分子式:C6H8O6
分子量:176.12u
化学性质: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
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

构成:一个维生素分子由六个碳原子、八个氢原子和六个氧原子构成。

组成:维生素C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晶体
熔点:190 - 192℃
紫外吸收最大值:245nm
溶解性:水溶性维生素
(2)食物来源
V C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水果中以酸枣、山楂、柑桔、草莓、野蔷薇果、弥猴桃等含量高;蔬菜中以辣椒含量最多,其他蔬菜也含有较多的VC,蔬菜中的叶部比茎部含量高,新叶比老叶高,有光合作用的叶部含量最高。

干的豆类及种籽不含VC,但当豆或种籽发芽后则可产生VC。

(3)维生素C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4) 药物作用
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从组织水平看,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

包括胶原,牙和骨的基质,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接合物。

因此,当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病时,伴有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创伤难以愈合,牙齿形成
障碍和毛细血管破损引起大量瘀血点,瘀血点融合形成瘀斑。

(5)近代研究表明VC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1、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参加。

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靠细
胞间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细胞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

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并且有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

2、坏血病。

血管壁的强度和VC有很大关系。

微血管是所有血管中最
细小的,管壁可能只有一个细胞的厚度,其强度、弹性是由负责连接细胞具有胶泥作用的胶原蛋白所决定。

当体内V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邻近组织。

这种情况在皮肤表面发生,则产生淤血、紫癍;在体内发生则引起疼痛和关节涨痛。

严重情况在胃、肠道、鼻、肾脏及骨膜下面可有出血现象,乃至死亡。

3、预防牙龈萎缩、出血。

健康的牙床紧紧包住每一颗牙齿。

牙龈是
软组织,当缺乏蛋白质、钙、VC时易产生牙龈萎缩、出血。

4、预防动脉硬化。

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
积,甚至可以使沉积的粥样斑块溶解。

5、一种水溶性的强有力的抗氧化剂。

可以保护其它抗氧化剂,如维
生素A、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6、治疗贫血。

使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肠道对
铁的吸收,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7、防癌。

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VC的抗氧化作
用可以抵御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防止细胞的变异;阻断亚硝酸盐和仲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曾有人对因癌症死亡病人解剖发现病人体内的VC含量几乎为零。

8、保护细胞、解毒,保护肝脏。

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保证细胞的完
整性和代谢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为此,谷胱甘肽和酶起着重要作用。

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短肽,在体内有氧化还原作用。

它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氧化型和还原型,还原型对保证细胞膜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

VC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其本身被氧化,而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酶是生化反应的催化剂,有些酶需要有自由的硫基(-SH)才能保持活性。

VC能够使双硫键(-S-S)还原为-SH,从而提高相关酶的活性,发挥抗氧化的作用。

从以上可知,只要VC充足,则VC、谷胱甘肽、-SH形成有力的抗氧化组合拳,清除自由基,阻止脂类过氧化及某些化学物质的毒害作用,保护肝脏的解毒能力和细胞的正常代谢。

9、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白细胞含有丰富的VC,当机体感染时白细胞
内的VC急剧减少。

VC可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变形能力,提高杀菌能力。

促进淋巴母细胞的生成,提高机体对外来和恶变细胞的识别和杀灭。

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提高CI补体酯酶活性,增加补体CI的产生。

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抑制病毒的增生。

10、提高机体的应急能力。

人体受到异常的刺激,如剧痛、寒冷、缺
氧、精神强刺激,会引发抵御异常刺激的紧张状态。

该状态伴有一系列身体,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有酪氨酸转化而来,在次过程需要VC的参与。

二、实验设计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碘量法的原理。

2、掌握碘标准溶液的标定。

3、掌握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4、掌握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维生素C的方法。

5、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仪器用具
菠萝若干,容量瓶 (250mL、500mL),酸式滴定管(25.00mL),碱式滴定管(25.00mL),锥形瓶,量筒,玻璃棒,天平,榨汁机,烧杯,Na2S2O3溶液,K2Cr2O7固体,I2溶液(0.005mol/l-1),KI固体,2mol/L HAc溶液,淀粉。

(三)实验原理
碘可氧化L—抗坏血酸形成脱氢抗坏血酸和碘化氢,碘量法的基本反应式:
2S2O32-+I2=S4O62-+2I-。

且1分子碘可氧化1分子VC,碘遇淀粉变蓝,C2H8O6+2I2=C2H4O6+4HI。

在提取的水果样液中加人淀粉指示剂,用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当样液变蓝且保持15 S不褪色时,记录所用碘液的体积,计算得VC的含量。

本法简单、快速,可准确测定L—抗坏血酸的量。

对抗坏血酸纯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实验误差不超过±%2。

所以,碘量法对此实验可行。

碘量法是以I2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用碘离子来还原,定量的析出I2,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来滴定析出的I2。

这种方法叫做间接碘量法。

本实验采用间接碘量法测碘的浓度。

以淀粉为指示剂,Na2S2O3标准溶液来滴定析出I2的以蓝色消失为终点。

即可算出碘的浓度。

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还原性的烯二醇基,能被I2定量氧化为二酮基,反应式如下:
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可以直接用I2标准溶液滴定。

通过消耗I2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可以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的含量。

1、硫代硫酸钠的配制与标定
Na2S2O3一般含有少量的S、Na2SO3 等杂质,因此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配制应用新煮沸并冷却了的蒸馏水。

可加少量的碳酸钠使溶液呈弱碱性,防止分解,也可抑制微生物生长。

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单质碘,KIO3、 KBrO3、K2Cr2O7等。

这些物质除单质碘外都能与过量KI反应放出游离碘。

析出的硫
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

K 2Cr 2O 7最为方便,结果也相当准确,使实际
上常用的一种。

2、碘的配制与标定
用升华法制得的单质碘,可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但由于碘的挥发性及对天平的腐蚀性,不宜在天平上称重,故经常先配制一个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再进行标定。

配制I 2溶液时加入过量KI (I 2与KI 形成KI 3使溶解度增大,挥发性大为降低)。

溶液保存在棕色瓶中放置
在暗处,避免见光而使浓度发生改变,还应避免与橡皮等有机物接触。

用已标定好的Na 2S 2O 3 标准溶液标定I 2 溶液浓度
I 2+2S 2O -23= 2I -+S 4O -26
c (I 2)=2
)I ()O S Na ()O S Na (23
22322⨯V V c 3、维生素C 的测定
由于维生素C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而变成黄色,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更甚,测定时加入HAc 使溶液呈弱酸性,减少维生素C 的副反应。

在处理样品时注意迅速,防止Vc 损失,在滴定时也要迅速,防止过多氧化。

4、指示剂
实验中所用指示剂为淀粉溶液。

I 2 与淀粉形成蓝色的加合物,灵
敏度很高。

温度升高,灵敏度反而下降。

淀粉指示剂要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当在大部分的I 2 已被还原,溶液呈现淡黄色时才加入淀粉溶
液。

5、相关计算 (1)、配制
Na 2S 2O 3 溶液
c (Na 2S 2O 3)=0.01mol/L
V (Na 2S 2O 3)=250.0mL
实验室提供的Na 2S 2O 3浓度为c (Na 2S 2O 3), 则需要取体积V1(Na 2S 2O 3)=)
O S (Na c )
O S Na ()O S Na (3221322322V c
或自己配置:需Na 2S 2O 3 0.395g 左右
实验室提供的浓度为0.1 mol/L 所以取25ml ,将其稀释至250.0ml
(2)、配制K 2Cr 2O 7溶液
c (K 2Cr 2O 7)约为则
3
1075.1-⨯mol/L
V (K 2Cr 2O 7)=250mL
即所需要的c (K 2Cr 2O 7)使得滴定Na 2S 2O 3浓度时保证消耗在20~25ml 之间
需要K 2Cr 2O 7的质量:
m (K 2Cr 2O 7)=1000
250.0
*)O Cr (K *)O Cr
(K 72272
2
M c =0.1287 g 根据Na 2S 2O 3浓
度来大致计算的K 2Cr 2O 7 消耗量得质量范围为0.12~0.15g 式中 M (K 2Cr 2O 7)=294.18g/ mol
(3)、配制I 2 溶液c (I 2)=0.005mol/L V (I 2)=250mL
实验室提供的I 2浓度为C1 (I 2),
则需要取体积V1(I 2) =)
(I c )
I ()I (2122V c
实验室提供的I 2浓度为c 1 (I 2),=0.1mol/L 即取12.5mL 稀释至250mL
(4)、配制淀粉溶液ω(淀粉)=0.5% V=100ml
需要淀粉的质量:
x/(x+100)=0.5% 得 x=0.5 g
注意淀粉溶液可先用冷水搅匀,再用热水稀释。

(5)、配制醋酸溶液:c (HAc)=2mol/L V (HAc)=50mL
需要浓HAc 的体积:
()()
0.033100
n Vc M Vc ⨯
(6)、配制HCl 溶液: c (HCl)=6mol/L (1:1) v(HCl)=20mL
需要浓HCL 的体积:()()()()
o o x x c HCl V HCl V HCl c HCl ⨯==4.29mL
实验室提供的c (HCl)=6mol/L (1:1) ,则可直接量取 (7)、配制KI 溶液:20%的水溶液 v(KI)=30 mL
x/(x+30)=20 得 x=7.5g 可实验室提供 (8)、计算菠萝用量
由介绍可知,菠萝中平均Vc 量=24mg/100g ,可食用部分53%
n (Vc)=
)
I ()I (22V c ⨯ 令V (I 2)=15~20mL 则n (Vc)=
5
105.7-⨯~
4100.1-⨯mol
m(菠萝)=103.8~138.5g
(四)实验步骤
一、配制和标定Na 2S 2O 3 溶液
1、配制淀粉溶液。

称取0.5g 淀粉于小烧杯,用少量水调成糊状,缓慢加入到沸腾的100mL 蒸馏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透明。

2、配制KI(20%的水溶液)溶液。

称取7.5gKI 固体于100mL 小烧杯,加30mL 水,使其溶解。

3、配制K2Cr2O7 (0.0035mol/L)溶液。

准确称量0.12~0.15g的K2Cr2O7
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配制Na2S2O3 (0.01mol/L)溶液。

量取0.1mol/L Na2S2O3溶液25ml,
加水稀释到250.0mL
5、配制HCl(6mol/L)溶液。

取20mL实验室提供的HCl。

6、配制HAc (2mol/L)溶液。

取6.0mL冰醋酸(约18 mol/L)稀释至50mL。

7、Na2S2O3溶液的标定。

移取20.00mL标准K2Cr2O7 溶液于250mL锥形
瓶中,加2mL6 mol/L的HCl,3mL KI,盖上表面皿,摇匀后置于暗处5 min,使反应完全,加50mL蒸馏水稀释,以Na2S2O3溶液滴定(碱管)滴定至黄绿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溶液呈亮绿色为终点,记录Na2S2O3的体积,平行三次。

计算Na2S2O3浓度。

二、配制与标定I2溶液
1、配制I2 (0.005mol/L )溶液。

量取0.1 mol/L I2溶液12.5mL,
加水稀释到250.0ml将其放到黑暗处。

2、标定I2溶液。

吸取Na2S2O3标准溶液20mL三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水,2mL淀粉溶液,用I2溶液滴定呈稳定的蓝色,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三、菠萝中维生素C的测定
1、Vc的提取。

取干净250mL锥形瓶称其质量。

取大约103.8到138.5
菠萝果肉,切碎,榨汁,糊状物收集在锥形瓶中,注意不必完全转移,但操作一定要快。

快速称糊状物与锥形瓶总质量。

加50mL 蒸馏水稀释,马上进行下一步(滴定)。

(若颜色太深可加蒸馏水稀释)。

2、Vc的测定。

往锥形瓶试样中加入10mL 2mol/LHAc溶液,2mL淀粉
溶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酸管)至溶液刚好呈现蓝色,在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下所消耗的I2标准溶液的体积。

计算Vc含量。

平行测定三组。

由于维生素C极易被氧化,所以三次平行测定一定要对果肉分别取样。

若一次配成溶液,则转移时不好转移,且会造成损失,而且还会造成维生素C被氧化。

由于颜色影响,所以所取得菠萝不宜过多,以免颜色造成过多干扰。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
K2Cr2O7的质量:m=0.1273g
表1 Na2S2O3 的标定
1 2 3
V (K2Cr2O7)/mL 20.00 20.00 20.00
m( K 2Cr 2O 7 )/g 0.1273
V ( Na 2S 2O 3)/mL 18.88 18.89 18.89 c ( Na 2S 2O 3)/ mol.L -1 0.01100 0.01099 0.01099
c ( Na 2S 2O 3)/ mol.L -1
0.01099
di/ mol.L -1 0.00001 0.00000 0.00001 dr/‰
1 0 .0 0.0
注: c (Na 2S 2O 3)=250.0
)O S (Na 294.220.0010006)O Cr (K 322722⨯⨯⨯⨯⨯V m mol/L
表2 I 2溶液的标定
1 2 3
V ( Na 2S 2O 3)/mL 20.00 20.00 20.00 c (Na 2S 2O 3)/mol ·L -1 0.01099
V ( I 2) /mL 6.90 6.89 6.89 c ( I 2)/mol ·L -1 0.0159 0.0160 0.0160
c ( I 2)/mol ·L -1
0.0160
di/ mol ·L -1 0.0001 0.0000 0.0000
dr/ ‰ 6 0.0 0.0
注:c (I 2)=2
)I ()()O S Na (23
2
2
3
2
2⨯⨯V O S Na V c mol/L
表3 Vc 含量的测定
1 2 3 m 样/g 77.7 77.3 78.0
V (I 2)/mL 12.92 12.91 13.01 c ( I 2)/mol ·L -1 0.0160
ω (Vc)/(mg/100g) 46.88 47.08 47.02
ω((Vc)/(mg/100g ) 46.99
d i/ (mg/100g ) -0.11 0.09 0.03 dr/‰ -2.3 2 1
注:① ω(Vc)=100)Vc ()I ()I (22⨯⋅⋅样
m M V c M (Vc)=176.12
② ω(Vc)表示每100g 样品中含有的Vc 的质量(以毫克为单位) 三、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所用试剂均由自己配制,在取试剂时要计算好用量,
并且标好记号以免弄混。

淀粉试剂公用。

K2Cr2O7的毒性大注意带手套操作,碘溶液要置于暗处,且取碘时如不慎弄到手上要立即清洗。

测定维C时,每测一组都分别榨汁,不要一次准备好三次的菠萝汁,以免维C氧化。

由于菠萝本身有红色干扰,所以判断维C滴定终点不是很容易,颜色判断误差较大,也是本次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

据资料显示,菠萝平均维C含量为24mg(每100g),实验中测定含量为
46.99mg,低于均值,原因可能和实验材料及滴定误差有关。

由于有菠萝本身颜色的影响,在进行碘量法滴定时对终点颜色的判断很困难,使的用碘量增加,从而使得测的量偏大。

至此,本学期的化学分析实验暂时告一段落,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已能熟练掌握减量称量法,溶液的配制,定容,定量转移,滴定等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耐心与细心和动手能力。

同时,在此感谢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的一切指导!
四、参考文献
1.《基础化学实验》徐家宁门瑞芝张寒琦编
2.邹明珠、许宏鼎、于桂荣、苏星光编著. 化学分析(第二版).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3.《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生物网
4. 《陆川本草》
5. 《食物中药与便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