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洋思]致空气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致空气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人所抒之情,体会诗人所寓之理。
2、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品味诗歌的语言,掌握诗歌的朗读方法。
3、感悟诗人寄寓诗中的真情,产生联想,获得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道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丰富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时间为1~2分钟)
1、导入: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很重要但常常被我们忽视,空气就是其中的一种,现代诗人邵燕祥以《致空气》为题,写了一首抒情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来感受诗人对平凡的空气的深厚感情。
作者简介:邵燕祥,1933年生,当代诗人。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成的。
(教师板书课题)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是:
(小黑板展示)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放录音,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可能读错的字:邵shào 鼾息hān窒息zhì脸颊jiá
3、鼓励学生发言,大胆谈对本诗的感受。
4、教师引导思考:诗人对空气是种怎样的感情?
三、品读,感悟诗意。
1、教师引导品读第一节诗。
(1)请学生试读,学生评价。
(2)体会感情,确定朗读的语调、语速、轻重音。
2、归纳诗歌朗读方法。
(1)学生谈看法。
(2)教师归纳总结。
3、自由品读你最喜欢的一节诗。
思考可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么读。
第二课时
一、美读,放飞诗情。
1、指定学生配乐朗读2——5节。
2、思考:你从诗中听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经历?
提示:黑暗、孤独、窒息、被抛弃、地牢、自由。
3、诗人是否真的坐过牢?
提示:联系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4、诗中的空气使你想到了什么?结合个人亲身体验谈谈。
提示:亲情、友情……
5、人间有真情,面对生活大家有什么感悟?
提示:要珍惜生活、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二、再次齐读,总结主题。
1、学生齐读全诗。
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用什么象征什么?
明确:象征手法。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地一种表现手法。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地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本课是用空气象征人间真情,信念,理想等。
3、有事物有固定地象征义,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明确:松——刚强;梅——坚贞;竹——谦虚;莲——品德高尚;菊——高洁,不慕名利;兰——清新、淡雅
4、总结诗歌的主题。
提示:表面上赞美空气,实际上是赞美人间的真情、理想、信念、真理……
三、当堂训练(时间为15分钟)
运用象征手法,以《致……》为题写一首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