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中国政府网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中国政府网功能、理念、特色和不足之处。

①实现功能:中国政府网的主要功能。

政府网站应当依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政务公开要求,政务信息公开、线办事、公众参与。

全面及时准确地公布政务工作重要信息,从满足企业和社会公众日益增长需求动身提高办事服务能力,加强公众参与、政民互动,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②理念:以服务为宗旨,树立“以用户为中心。

突出政务特色”建设原则。

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打破政府部门设置的界限,依照用户使用习惯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③特色: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管理型政府”。

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是以政府的机构和职能为中心,企业或公众围绕政府部门转。

企业或公众要办一件事,必须了解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权限、处室分工,然后一个个部门跑,来来回回反复报批。

结果管制型政府大行其道。

随着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政府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方式也得以改变,服务比以前更快捷,对公众意见和需求的反应速度大大提高。

电子政务的外向型信息服务功能利用高效可靠的政府信息网络,将政府信息快速、方便、廉价、准确地传给社会公众,减轻公众为此需要付出的经济和时间负担。

也就是说,电子政务的推行,内在的要求政府职能从管制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

④不足之处:(1)发展不平衡。

从区域上看,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城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站的总体评估成绩相对其它地区有不小的差距;从行政区划上看,直辖市电子政务网站的总体成绩要明显好于省会级城市。

由此可见,各城市电子政务网站建设水平的不平衡现象仍普遍存在。

(2)功能缺失。

在设计特性、信息特性、网络特性等网站建设质量指标上有了较大变化,而网站功能服务和网站内容服务虽然也有改进,但整体水平仍较低,尤其是网站功能服务,大量网站的网上审批、采购、政府信箱形同虚设。

(3)缺乏规范。

电子政务网站建设应该通过借鉴其它先进网站的经验,实现一定程度的规范。

但是目前实际情况是各地政府在建设电子政务网站时,更多的是采取完全新建的形式。

这就造成目前政府电子政务网站的设计五花八门。

2、浅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及对策。

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
(1)紧跟时政热点提供针对性服务。

政府网站紧跟时政热点开展网站建设,一方面使公众能够及时掌握政府动态和相关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地解决公众当前的紧迫需求,提高网站服务的实用性。

(2)信息公开的内容日益全面规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指导下,63%的政府网站的对信息公开的范围进行了拓展,涵盖了概况信息、法规文件、规划计划、统计信息、办事指南等政府信息。

超过50%的政府网站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不仅为公众获取信息提供了清晰的目录索引,也对建立公开保障机制,推动政府信息规范公开提供了保障。

(3)提供实用性、人性化的服务成为各级政府网站在线服务建设的趋势。

2008年,在进一步深化“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的推动下,部分政府网站加大了对公众需求比较普遍的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的便民服务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改变了政府网站仅提供行政办事服务的单调局面,网上的办事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实用。

(4)互动内容更加贴近用户需求,互动效果更加显著。

网站建立了实时访谈栏目,围绕与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事件、问题征集民意、解答疑问、提供帮助,越来越多的公众已经将政府网站作为与政府沟通的首选渠道。

如,国家发改委通过政府网站就燃油税改革向公众进行意见征集,6小时共收到相关意见建议过8万条,采纳率高达80%。

②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相关对策
(1)从电子政务建设方面要求
实行集中化部署、分布式管理。

各个子站可建立自己的栏目,采用“主站+子站”集群模式。

并可自行对栏目信息进行编辑与维护;主站与子站之间通过统一的内容管理系统和RSS聚合及信息自动采集技术实现多站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集成的优势。

促进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市级政府门户网站集群以服务于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为宗旨。

通过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群。

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等基本权力,逐步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窗口,公共服务的平台,公众参与的渠道。

依照“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分级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政府门户网站群维护体系。

各级政府网站应加强对上级政府网站内容保证和对下级政府网站内容整合,同时健全业务部门参与网站内容维护工作的制度与机制。

(2)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面
例如: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并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次将电子政务纳入法制化范畴,电子政务在我国由此获得了法律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这些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都说明了国家对电子政务发展十分重视,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让电子政务更快更好的发展。

3、探讨我国电子政务开展对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促进作用。

答: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开展,政府在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有足够的权威去引导和调节社会资源,统一规划和指挥各部门信息化工程,清理调整不利于信息化的有关政策规定,明确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解决信息服务业建设和信息技术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发展中处于的领导地位.在我国最高领导层,集体决定着信息化的发展方针,策略和主要任务,标志着中国推进信息化的成熟思路和坚定信念,对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成为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国内信息服务业和服技术发展的关键动力.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延伸和加速,政府要担负起引导,规范,监管和服务责任,制订好宏观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各种规范,为我国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