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用于小儿麻醉的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丙酚用于小儿麻醉的体会
异丙酚是一种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恢复迅速等优点。

我们常用它配合氯胺酮及骶管麻
醉应用于小儿的疝气、阑尾、鞘膜积液,先天性巨结肠等腹部手术的麻醉;配合安氟醚吸入
用于唇、腭裂修补术等的麻醉。

现总结如下。

1 麻醉方法
1.1异丙酚+氯胺酮组:以异丙酚为主按
2.5mg~3mg/kg的量维持麻醉,佐以含氯胺酮的K、L、S液(KLS液是我们自己配制组成为2%利多卡因5ml,氯胺酮100mg/2ml,东莨菪碱
0.3mg/1ml,共8ml)。

以0.1mg/kg行静脉推注,术程较长者可再行追加1或2次。

这样氯
胺酮用量相当于1.25mg/kg,比单坑τ肒、L、S液时氯胺酮用量少1倍。

1.2 异丙酚+骶麻:以异丙酚为主再辅以单次骶麻或连骶,然后可以再追加异丙酚达到维持麻醉。

1.3 异丙酚+安氟醚:用于全麻插管,先用异丙酚诱导后插管,再以异丙酚及吸入安氟醚维持。

2 结果
诱导迅速、平稳:给药量按2.5mg~3mg/kg,iv,一般在给药后30秒内即起效入睡。

用于
维持麻醉非常平稳:维持麻醉期间,我们采用间断追加,麻醉浅时即以2mg~2.5mg/kg追
加用药。

我们认为异丙酚用于麻醉维持较其它麻醉方法平稳、理想。

术中观察,异丙酚对呼吸、循环干扰小:所有病例在麻醉中均采用“CSI-508监测仪”或“CSI-503监测仪”进行脉搏、血
氧饱和度的连续监测。

发现用药后约2分钟左右HR、SPO2有轻度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因此Arnold建议,对所有异丙酚麻醉的病人应进行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并由呼吸道管理方
面训练有素的人员使用,保证及时供氧。

术后苏醒快又完全,近100例术后无恶心呕吐并发症。

但早在1985年Stark等在200例妇科小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中,证明使用异丙酚的病人
术后呕吐发生率为1%~3%,这也明显低于其它静脉麻醉药,并指出异丙酚具有特殊抗呕吐
作用。

异丙酚镇痛作用差,麻醉作用较浅:常需合并应用氯胺酮、骶管麻醉、吸入麻醉药等
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Guit等曾报道将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于全静脉麻醉,并与另一种配伍(异
丙酚/芬太尼)进行比较,发现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能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且病人不
伴有恶梦及异常行为发生。

认为异丙酚能有效地减少氯胺酮的副作用,此二药用于全静脉麻
醉是一种较理想的组合。

3 体会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方面均与成人有差别。

新生儿体液总量、细胞外液量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大于成人,静脉给药时,分布容积较大,药物在细胞外液中
被稀释,故新生儿按体重给药需较大剂量。

新生儿体内与药物代谢有关的酶系统发育不全,
消化药物的能力差,而水解药物的能力与成人相仿。

新生儿血液及血浆酶活力低,血浆蛋白
也低,至1岁时达成人值。

新生儿肝微粒体酶系统未发育,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较长,婴幼儿
及成人酶系统已成熟,代谢药物功能良好,药物半衰期较短,小儿麻醉用药要注意此点。

异丙酚是一种新的快速、短效静脉全麻药,麻醉效价高,为硫喷妥钠的1.8倍,镇痛作用很弱、无明显毒性症状。

静脉注射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诱导迅速、平稳,苏醒快而完全,
无肌肉不自主运动、咳嗽、呃逆等副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可使心率
稍增快,持续时间很短;可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对呼吸系统影响小。

适用于麻醉诱
导和静脉复合麻醉。

使用剂量:诱导量平均为2mg/kg,加用麻醉性镇痛药物1.5mg/kg。

麻醉维持阶段应采用连续静脉滴注,单次静脉注射后平均 4.4~5.2min时可回答简单的问话,故间断注射时每4~5min追加1次。

小儿麻醉初始量比成人增加50%,平衡后增加25%,
异丙酚是催眠性静脉麻醉药与阿片类药物复合不仅效果好,而且减少20%的用药量。

有呼吸
抑制。

诱导量为3mg/kg。

氯胺酮镇痛作用好,不仅静脉注射效果良好,肌肉注射也有效,氯胺酮对各器官毒性作用小,近年来广泛用于小儿麻醉,静脉注射2mg/kg,注射后60~90s入睡,维持10~15min。

肌肉注射5~7mg/kg,2~Smin入睡,维持20~30min。

氯胺酮引起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麻醉前必须应用颠茄类药物。

氯胺酮适用于浅表小手术、烧伤换药、诊断性操作麻醉以及全麻诱导。

氯胺酮诱导时有暂时性心血管兴奋作用,使血压增高、脉搏加快、中心静脉压及外周血管阻力也增加。

氯胺酮无肌松作用,也不抑制内脏反射,腹部手术不宜单独应用。

氯胺酮增加脑血流及O2消耗量,使颅内压增高,神经外科手术时应慎用。

氯胺酮麻醉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术后苏醒较晚,是其缺点。

小儿氯胺酮麻醉后精神症状少见。

氯胺酮的中枢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可使血压增高,但有心肌负性变力作用,直接抑制心肌,对危重、脱水、低血容量或心脏病儿,用氯胺酮可引起严重心脏抑制,甚至心搏骤停。

休克病儿应避免应用氯胺酮麻醉,氯胺酮可引起舌后坠、喉痉挛、呕吐误吸,甚至呼吸暂停,故麻醉时应严密观察呼吸。

此外,氯胺酮麻醉后发生惊厥、暂时性失明、锥体外系症状者均有报道,故麻醉期间应严密观察病儿,以确保病儿安全。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95-296;520-521.
[2]夏时金.氯胺酮麻醉的不良反应.临床麻醉学杂志,1994,10(2): 116.
[3]白勇,倪东妹,杨拔贤.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中华麻醉学杂志,1996,16(7):295.
[4]仲崇波,杨建宇,戴体俊.异丙酚对氯胺酮药理效应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3):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