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盲部淋巴瘤及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纤维化和淋巴管阻塞
影像表现
病变多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多见于回肠末端和邻近结 肠
粘膜呈鹅卵石样、纵行裂隙状溃疡 管壁增厚,且多以肠系膜侧为著 “靶征”:管壁分层强化-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梳齿征”: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扭曲,直小动脉拉
长、间隔增宽,沿肠壁梳状改变 并发症:肠梗阻、窦道或瘘管、脓肿
四种形式:环状或狭窄型、息肉样、溃疡型和动脉瘤型 并发症:肠套叠;肠穿孔;瘘管;肠梗阻(少见) 治疗:手术、放疗、化疗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Dawson诊断标准): (1)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2)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4)经手术证实病变局限于胃肠道及引流区域淋巴结 (5)无肝脾侵犯
男 65岁 体检发 现右下腹肿物2天
男 22岁 下腹闷痛5月余
男 53岁 发现右 下腹包块2月
女 50岁 大便习惯 改变1月余
女 50岁 确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治疗40余天
男 56岁 反复腹痛、腹胀伴呕吐4天余
回盲部癌
盲肠腺癌:95%以上的盲肠恶性肿瘤是腺癌,盲肠腺癌占 所有结肠腺癌的1/4,好发于老年人
晚期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可广泛播散,影像学和病理学上 与继发性胃肠道淋巴瘤难以区分
病理分型
胃肠道淋巴瘤分型
恶性程度 相对发病率(%) 常见部位
B细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ENMZL)
套细胞淋巴瘤(MCL)
侵袭性 惰性 侵袭性
滤泡性细胞淋巴瘤(FL) 惰性
38-57 23-48 1-13 2-12
癌明显 PET-CT:病灶表现为明显高摄取(FDG) 腹膜:多发肿大淋巴结, >1cm ,部分融合,均匀强化,弥散受限
男 57 岁 回 盲 部 弥 漫 性 大 B 细 胞 淋 巴 瘤
男 7 岁 伯 基 特 淋 巴 瘤
男 33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阑尾,免疫功能不全并肠梗阻
女 50岁 发现右 下腹肿物1月余
肿瘤周边实体部分明显强化
转移
回盲部转移可通过血源性、直接侵袭或腹腔种植(小肠系 膜末端的右下象限是种植的主要部位之一)扩散至小肠
CT:肠壁增厚、环状狭窄伴明显的管腔狭窄和成角,以及 偶有空洞的息肉样肿块
小结
回盲部淋诊断:肠 结 核 、 克 罗 恩 病 、 类 癌 、 间 质 瘤 、 转 移 、
影像表现
肠壁:单节段或多段环状增厚,密度均匀,肠壁可呈对称性增厚, 通常明显增厚(1.5-7 cm),受累节段长
肠腔:不狭窄,可适度扩张;肠管扩张明显时称“动脉瘤样扩张” 肿块:轮廓清晰,表面可形成溃疡,浅而大;周围脂肪间隙清晰 平扫:密度/信号均匀,囊变、坏死少见,弥散明显受限 增强:轻度均匀强化,无肠壁分层强化现象,强化程度通常不及腺
现为扩大的肠腔形态固定,出现肠腔“动脉瘤样”扩张 肿瘤淋巴细胞密集程度高, 液体间质成分少 肿瘤淋巴细胞体积大,、胞核大而胞质少,核质比大 淋巴瘤肿瘤区水分子扩散运动能力明显降低
Lugano分期
Ⅰ期:肿瘤局限于胃肠道,单发或多发不连续病变 Ⅱ期:侵及腹腔:Ⅱ1累及局部淋巴结
Ⅱ2累及远处淋巴结 Ⅲ期:穿透浆膜,侵及邻近组织或器官 Ⅳ期:病变播散累及结外器官或同时侵及膈上远处淋巴结
胃、回肠
胃
回肠、升结肠、直 肠
十二指肠、空肠
伯基特淋巴瘤(BL)
霍奇金淋巴瘤(HL)
T细胞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 (EATL)
侵袭性 侵袭性 侵袭性
1-5
末端回肠、回盲部
<1
胃、小肠、结肠、
食管
3
空肠、回肠、回盲
部、结肠
病理
肿瘤组织在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沿器官长轴浸润 生长
肿瘤组织无成纤维反应,故受累肠壁柔软,蠕动存在 肿瘤组织破坏肠壁内自主神经丛时,肠壁肌张力下降,表
a男 26岁 右下 腹痛 伴有 腹泻
b女 25岁 伴有 右下 腹痛、 发热 和白 细胞 增多 症
女 23岁 右下 腹痛 伴有 发热
男 17岁 反复粘液便1年余
类癌
回肠远端类癌:较小,表现为血管增多的结节状壁增厚或光滑 的粘膜下肿块,当它们增大时,很少引起环状狭窄,但可能会 有肠壁的扭曲和管腔的狭窄。表现为肠系膜促结缔组织增生反 应,没有明显的肿块成分,是最常见和最显著的CT表现。该反 应表现为边界不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肠系膜呈星状排列,向 周围肠环延伸。高达70%的病例中肿块含有钙化。
膜炎) 肠管周围脓肿、瘘管形成和肠梗阻
男 72岁 反复 中下腹闷痛1月 余,加重3天
回盲部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为好发于青壮年的胃肠道非特异性节段性肉芽肿 性炎性病变
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 多数缓慢起病 主要症状:腹泻、腹痛、低热、体重下降等 病理特征:管壁的纵行溃疡,非干酪性肉芽肿性全层肠壁
阑尾炎 并发症:肠套叠;肠穿孔;瘘管;肠梗阻等
谢谢
阑尾类癌:大小通常小于1厘米,位于阑尾的远端1/3,阑尾底 部附近的症状性梗阻性类癌通常在CT上表现为阑尾炎。
间质瘤
回盲部GIST:很少发生在回肠远端,甚至很少发生在盲肠 许多病理学家认为,所有的GIST最终都会变成恶性肿瘤,
但较小的肿瘤应该被归类为对恶性肿瘤风险较小的肿瘤 CT:肿块较大的、边界清楚,主要位于腔外,坏死囊变者
回盲部淋巴瘤及癌
病理
概述
回盲部淋 巴瘤及癌
诊断
鉴别 诊断
回盲部淋巴瘤-概述
大约80%的回肠或结肠淋巴瘤主要发生在回盲部,其中绝大部分 为NHL,多发生在60-70岁,男性多于女性
危险因素:实体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乳糜泻、炎症性肠病、 HIV感染等
临床表现:腹痛、体重减轻、呈持续性/不规则发热,腹泻或者 腹泻与便秘交替等
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X线
(1)溃疡型肠结核:跳跃征/激惹征;多发小溃疡,瘘管 形成;黏膜皱襞增粗紊乱
(2)增殖型肠结核: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的狭窄、 短缩及僵直;黏膜皱襞增粗、紊乱,常见多发小息肉样充 盈缺损;回盲瓣受侵:表现为增生肥厚,使盲肠内侧壁凹 陷变形
CT、MRI
多呈连续性分布,不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 肠管对称性环形增厚伴黏膜环形溃疡 肠壁分层或均匀一致强化 回盲瓣挛缩变形和固定开口 淋巴结肿大伴环形强化和钙化 腹膜呈饼状、结节状伴有周边环形强化和钙化(结核性腹
女 62岁 阵发性腹痛1月余
女 68岁 下腹 部疼痛1年余
肠结核 克罗恩病 类癌 间质瘤 转移 阑尾炎
鉴别诊断
回盲部肠结核
青壮年好发,好发于回盲部及回肠末端、多继发于肺结核, 病程迁延、进展缓慢
感染途径:肠源性、血源性、直接蔓延 常见的症状: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右下腹痛、直肠出血、贫血、低热或明显肿块 并发症:肠穿孔(10%)、腹腔脓肿 回肠末端腺癌:管壁环状增厚,管腔狭窄,很少表现为有
蒂息肉样肿块,可致肠套叠 阑尾腺癌:少见,体积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回盲部癌
软组织肿块影(结节样、息肉样) 肠壁不对称增厚,肠腔不规则狭窄 中央或有坏死(密度、强化不均) 黏膜中断、破坏 浆膜层毛糙、脂肪间隙浑浊 淋巴结转移伴坏死
影像表现
病变多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多见于回肠末端和邻近结 肠
粘膜呈鹅卵石样、纵行裂隙状溃疡 管壁增厚,且多以肠系膜侧为著 “靶征”:管壁分层强化-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梳齿征”: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扭曲,直小动脉拉
长、间隔增宽,沿肠壁梳状改变 并发症:肠梗阻、窦道或瘘管、脓肿
四种形式:环状或狭窄型、息肉样、溃疡型和动脉瘤型 并发症:肠套叠;肠穿孔;瘘管;肠梗阻(少见) 治疗:手术、放疗、化疗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Dawson诊断标准): (1)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2)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4)经手术证实病变局限于胃肠道及引流区域淋巴结 (5)无肝脾侵犯
男 65岁 体检发 现右下腹肿物2天
男 22岁 下腹闷痛5月余
男 53岁 发现右 下腹包块2月
女 50岁 大便习惯 改变1月余
女 50岁 确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治疗40余天
男 56岁 反复腹痛、腹胀伴呕吐4天余
回盲部癌
盲肠腺癌:95%以上的盲肠恶性肿瘤是腺癌,盲肠腺癌占 所有结肠腺癌的1/4,好发于老年人
晚期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可广泛播散,影像学和病理学上 与继发性胃肠道淋巴瘤难以区分
病理分型
胃肠道淋巴瘤分型
恶性程度 相对发病率(%) 常见部位
B细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ENMZL)
套细胞淋巴瘤(MCL)
侵袭性 惰性 侵袭性
滤泡性细胞淋巴瘤(FL) 惰性
38-57 23-48 1-13 2-12
癌明显 PET-CT:病灶表现为明显高摄取(FDG) 腹膜:多发肿大淋巴结, >1cm ,部分融合,均匀强化,弥散受限
男 57 岁 回 盲 部 弥 漫 性 大 B 细 胞 淋 巴 瘤
男 7 岁 伯 基 特 淋 巴 瘤
男 33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阑尾,免疫功能不全并肠梗阻
女 50岁 发现右 下腹肿物1月余
肿瘤周边实体部分明显强化
转移
回盲部转移可通过血源性、直接侵袭或腹腔种植(小肠系 膜末端的右下象限是种植的主要部位之一)扩散至小肠
CT:肠壁增厚、环状狭窄伴明显的管腔狭窄和成角,以及 偶有空洞的息肉样肿块
小结
回盲部淋诊断:肠 结 核 、 克 罗 恩 病 、 类 癌 、 间 质 瘤 、 转 移 、
影像表现
肠壁:单节段或多段环状增厚,密度均匀,肠壁可呈对称性增厚, 通常明显增厚(1.5-7 cm),受累节段长
肠腔:不狭窄,可适度扩张;肠管扩张明显时称“动脉瘤样扩张” 肿块:轮廓清晰,表面可形成溃疡,浅而大;周围脂肪间隙清晰 平扫:密度/信号均匀,囊变、坏死少见,弥散明显受限 增强:轻度均匀强化,无肠壁分层强化现象,强化程度通常不及腺
现为扩大的肠腔形态固定,出现肠腔“动脉瘤样”扩张 肿瘤淋巴细胞密集程度高, 液体间质成分少 肿瘤淋巴细胞体积大,、胞核大而胞质少,核质比大 淋巴瘤肿瘤区水分子扩散运动能力明显降低
Lugano分期
Ⅰ期:肿瘤局限于胃肠道,单发或多发不连续病变 Ⅱ期:侵及腹腔:Ⅱ1累及局部淋巴结
Ⅱ2累及远处淋巴结 Ⅲ期:穿透浆膜,侵及邻近组织或器官 Ⅳ期:病变播散累及结外器官或同时侵及膈上远处淋巴结
胃、回肠
胃
回肠、升结肠、直 肠
十二指肠、空肠
伯基特淋巴瘤(BL)
霍奇金淋巴瘤(HL)
T细胞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 (EATL)
侵袭性 侵袭性 侵袭性
1-5
末端回肠、回盲部
<1
胃、小肠、结肠、
食管
3
空肠、回肠、回盲
部、结肠
病理
肿瘤组织在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沿器官长轴浸润 生长
肿瘤组织无成纤维反应,故受累肠壁柔软,蠕动存在 肿瘤组织破坏肠壁内自主神经丛时,肠壁肌张力下降,表
a男 26岁 右下 腹痛 伴有 腹泻
b女 25岁 伴有 右下 腹痛、 发热 和白 细胞 增多 症
女 23岁 右下 腹痛 伴有 发热
男 17岁 反复粘液便1年余
类癌
回肠远端类癌:较小,表现为血管增多的结节状壁增厚或光滑 的粘膜下肿块,当它们增大时,很少引起环状狭窄,但可能会 有肠壁的扭曲和管腔的狭窄。表现为肠系膜促结缔组织增生反 应,没有明显的肿块成分,是最常见和最显著的CT表现。该反 应表现为边界不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肠系膜呈星状排列,向 周围肠环延伸。高达70%的病例中肿块含有钙化。
膜炎) 肠管周围脓肿、瘘管形成和肠梗阻
男 72岁 反复 中下腹闷痛1月 余,加重3天
回盲部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为好发于青壮年的胃肠道非特异性节段性肉芽肿 性炎性病变
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 多数缓慢起病 主要症状:腹泻、腹痛、低热、体重下降等 病理特征:管壁的纵行溃疡,非干酪性肉芽肿性全层肠壁
阑尾炎 并发症:肠套叠;肠穿孔;瘘管;肠梗阻等
谢谢
阑尾类癌:大小通常小于1厘米,位于阑尾的远端1/3,阑尾底 部附近的症状性梗阻性类癌通常在CT上表现为阑尾炎。
间质瘤
回盲部GIST:很少发生在回肠远端,甚至很少发生在盲肠 许多病理学家认为,所有的GIST最终都会变成恶性肿瘤,
但较小的肿瘤应该被归类为对恶性肿瘤风险较小的肿瘤 CT:肿块较大的、边界清楚,主要位于腔外,坏死囊变者
回盲部淋巴瘤及癌
病理
概述
回盲部淋 巴瘤及癌
诊断
鉴别 诊断
回盲部淋巴瘤-概述
大约80%的回肠或结肠淋巴瘤主要发生在回盲部,其中绝大部分 为NHL,多发生在60-70岁,男性多于女性
危险因素:实体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乳糜泻、炎症性肠病、 HIV感染等
临床表现:腹痛、体重减轻、呈持续性/不规则发热,腹泻或者 腹泻与便秘交替等
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X线
(1)溃疡型肠结核:跳跃征/激惹征;多发小溃疡,瘘管 形成;黏膜皱襞增粗紊乱
(2)增殖型肠结核: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的狭窄、 短缩及僵直;黏膜皱襞增粗、紊乱,常见多发小息肉样充 盈缺损;回盲瓣受侵:表现为增生肥厚,使盲肠内侧壁凹 陷变形
CT、MRI
多呈连续性分布,不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 肠管对称性环形增厚伴黏膜环形溃疡 肠壁分层或均匀一致强化 回盲瓣挛缩变形和固定开口 淋巴结肿大伴环形强化和钙化 腹膜呈饼状、结节状伴有周边环形强化和钙化(结核性腹
女 62岁 阵发性腹痛1月余
女 68岁 下腹 部疼痛1年余
肠结核 克罗恩病 类癌 间质瘤 转移 阑尾炎
鉴别诊断
回盲部肠结核
青壮年好发,好发于回盲部及回肠末端、多继发于肺结核, 病程迁延、进展缓慢
感染途径:肠源性、血源性、直接蔓延 常见的症状: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右下腹痛、直肠出血、贫血、低热或明显肿块 并发症:肠穿孔(10%)、腹腔脓肿 回肠末端腺癌:管壁环状增厚,管腔狭窄,很少表现为有
蒂息肉样肿块,可致肠套叠 阑尾腺癌:少见,体积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回盲部癌
软组织肿块影(结节样、息肉样) 肠壁不对称增厚,肠腔不规则狭窄 中央或有坏死(密度、强化不均) 黏膜中断、破坏 浆膜层毛糙、脂肪间隙浑浊 淋巴结转移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