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分析】教育学最基本概念之一,非常重要。

多个学校从不同角度以这个知识点出过题目。

例如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出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意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答: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两类:①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本位论;②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为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的都有意义,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双轨制
【分析】学制的一种类型。

学制的概念是教育学最基本概念之一,非常重要。

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三种学制类型都应该掌握,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制。

了解基本含义和代表国家以及改革的方向。

双轨制:西欧,学术-职业。

单轨制:美国,一体化。

分支制:前苏联,混合学制。

答:双轨制是历史上学校制度的一种类型,与“单轨制”相对。

19世纪资本丰义国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时,存在这种学校制度类型。

以法国、英国、德国的学校为代表,特点是设有两套学校体系,一套为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女设立,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另一套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小学毕业只能升人各种职业学校,不能升入普通中学和大学。

前者师资设备等条件优越,学费昂贵,教学质量较高;后者师资设备条件差,经费不足,教学质量低。

两套学校体系形同双轨,互不沟通。

3.京师同文馆
【分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洋务学堂,比较重要。

考生应掌握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特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运动的影响。

了解洋务学堂的类型和特点,掌握两个代表学堂,京师同文馆和福州船政学堂。

答题是提出学堂的成立时间、原因、性质、主要特色和历史意义。

答: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学堂,是清末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成立与1862年,起初以学习外国语为主,1866年增设天文算学馆,后转为综合性大学,1900年停办,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同文馆是清政府为应对日益频繁的外交所设,以外国语学习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

主要特点有:课程中外语居于首位,后期课程有所增加;汉文经学贯穿始终;在学校管理上,受外国列强的控制。

京师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地性,是清朝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文馆和后期系列洋务学堂的兴办,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4.活教育
【分析】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重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非常重要。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考生应熟练掌握。

答题是把握这一思想提出的时间,提出者,主要内容和简要评价。

另外,对于相关的教育家如陶行知,也应作相应的比较。

答:活教育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的教育改革理论,倡导者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

其核心内容是三大命题:①目的论。

从抗战时“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发展到“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并提出相应的条件。

②课程论。

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要求打破传统学科分类,以儿童健康、社会、自然、艺术、文学5
类活动来设置课程、编制教材。

③方法论。

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研讨批评”4个步骤贯彻“做”,批评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反对死记硬背,认为学校一切活动应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要采用诱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儿童自动研究和创造的能力。

对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5.骑士教育
【分析】外国教育史西欧中世纪教育思想,不是特别重要。

考生需要了解西欧中世纪的教育背景,了解骑士教育的实质和阶段,并指出其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答: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培养军人的教育,。

旨在把封建主子弟训练成身强力壮、剽悍勇猛、武艺精湛、虔敬上帝、忠于封建主、宠媚贵妇的职业军人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分三阶段实施:①从出生到7、8岁,为家庭教育阶段;②7、8岁以后至14岁,为礼文教育阶段;③从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

骑士教育以军事教育、宗教教育和封建道德教育为主,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以培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对以后欧洲的绅士教育有一定影响。

6.《莫雷尔法案》
【分析】美国教育历史上重要法案。

比较重要。

答题是把握法案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另外,对美国的《国防教育法》也应该相应掌握。

答:《莫雷尔法案》是1862年美国国会批准的美国职业教育的第一法。

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

各州应将这类土地的出售或投资所得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在5年内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艺有关的知识”的学院。

《莫雷尔法案》颁布后,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

农工学院的发展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推动了美国科技和科技教育的发展,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也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