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17例临床诊断为肛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肛瘘的MRI表现,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17例患者共显示瘘管32条,外口23个,内口18个,肛周脓肿3个。

肛瘘分型为括约肌间型9例,经括约肌型6例,括约肌上型1例,括约肌外型1例。

手术共检出瘘管34个,内口24个,外口23个,脓肿3个。

MRI 检查对瘘管、内口、外口,肛周脓肿显示的准确率分别为94.1%、75%、100%、100%。

结论:MRI对肛瘘术前准确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RI应作为肛瘘患者术前重要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肛瘘;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132-02
肛瘘为常见肛门直肠疾病,由内口、瘘管与继发性外口组成,其病程反复,常迁延不愈,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而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明确诊断。

MRl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可明确肛瘘的术前临床亟待解决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21~56岁,中位年龄34岁,所有患者均存在肛瘘的症状及体征。

1.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MAGNETOM Verio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

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患者仰卧位,足先进,磁场中心定于耻骨联合上缘,所有患者均先行平扫,再行增强扫描。

扫描序列: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TSE序列:TR 4500ms,TE99ms,层厚
4mm,间隔0.4mm;冠状位T2WI-TSE序列:TR4000ms,TE93ms,层厚4mm,间隔0.4mm;轴位T1WI-TSE序列:TR500ms,TE11ms,层厚4mm,间隔0.4mm;轴位T2WI-SE-TIRM序列:TR5000ms,TE96ms,层厚4mm,间隔0.4mm;Gd-DTPA增强后用T1WI-SE脂肪抑制序列:TR650ms,TE11ms,层厚4mm,间隔
0.4mm。

Gd-DTPA用量为0.1mmol/kg。

1.3 图像分析
依据parks分型,对肛瘘进行观察和分析。

将MRI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计算MRI检查对瘘管、内口、外口、脓肿显示的准确率。

2.结果
17例患者共显示瘘管32条,所有瘘管在T1WI图像上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见明显强化。

MRI显示外口23个,表现为线状或条状高信号直达皮肤表面,MRI显示内口18个,表现为肛管或直肠壁内出现点状的增强。

肛周脓肿3个,呈不规则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脓腔不强化,脓肿壁明显强化。

肛瘘分型为括约肌间型9例,经括约肌型6例,括约肌上型1 例,括约肌外型1例。

手术共检出瘘管34个,内口24个,外口23个,脓肿3个。

MRI检查对瘘管、内口、外口,肛周脓肿显示的准确率分别为94.1%、75%、100%、100%。

3.讨论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外科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肛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肛瘘是由于隐窝腺化脓感染,在内外括约肌间蔓延形成,继发性肛
瘘多由全身疾病引起,如溃疡性结肠炎,憩室炎,糖尿病等。

瘘管一端通于肛管
或直肠,一端通于皮肤,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瘘管处理
不彻底或内口处理不当,则容易引起复发,所以手术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找到并正
确处理肛瘘的内口及其瘘管。

利用术前检查对肛瘘内口、瘘管走向及其与括约肌
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位、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对肛瘘常用的分型方法为parks分型: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
肌上型和括约肌外型[1],肛瘘大多数为括约肌间型(45%)和经括约肌型 (30%),
括约肌上型约占20%,括约肌外型仅占5%[2]。

本组括约肌间型最多,占52.9%(9/17),与文献报道相符。

瘘管造影曾经是肛瘘的常规检查方法,其诊断瘘管的阳性率比较高。

但不能
显示括约肌,对于描述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不是很理想,现在已很少应用[3]。


共振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任意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可以
提高病变与正常组织的信号对比,提高肛瘘的诊断准确率。

因为瘘管内有脓液的
积存,所以大多数瘘管于T2WI呈高信号,但由于部分肛瘘管壁纤维化,而呈低
信号改变。

由于瘘管壁本质是慢性肉芽肿性病变,富含毛细血管,增强扫描后瘘
管壁均呈明显强化[4]。

本组34条瘘管均呈明显强化,2条瘘管显示不清,考虑为瘘管较纤细及瘘管内含脓液较少引起,此时,需结合增强扫描。

内口表现为直肠
或肛管壁内的圆点状高信号。

本组有6例内口显示不清,考虑为内口处假性愈合,内口壁纤维化致其内毛细血管较少,导致强化不明显所致。

本组显示3例脓肿,
手术证实显示率100%。

综上所述,MRI具有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的优势[5],可
以在肛瘘患者术前检查中对肛瘘进行分型,并准确显示瘘管、肛瘘内外口、肛周
脓肿及其与肛周组织器官的位置关系。

MRI对肛瘘术前准确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
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应作为肛瘘患者术前检查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Parks AG,Gordon PH,Hardcastle JD.A classification of fistula-in-ano
[J].Br J surg,1976,63(1):1-2.
[2] Buchanan GN,HaUigan S,willialIls AB,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primary fistula in ano.Br J Surg,2003,90:877-881.
[3] Halligan S,Stoker J.Imaging of fistula in ano[J].Radiology,2006,239(1):18-33.
[4] Maccioni F,Colaiacomo MC,Stasolla A,et al.Value of MRI performed
with phase-array coil in the diagnosis and preoperative classification of perianal and anal fistulas[J].La Radiologia medica,2002,104(1-2):58-67.
[5] 留森,刘艳玲,余海霞等.高场磁共振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
综述,2012,18(12):1956-19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