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2张可久散曲二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
(1)红绣鞋.( ) (2)瀑布寺.( )
(3)攒.雪剑( ) (4)倚.树( )
(5)悬崖.( ) (6)嫌命窘.( )
(7)沾粘.( ) (8)盛钱囤.( )
【答案】(1)xié(2)sì(3)cuán(4)yǐ(5)yá(6)jiǒnɡ(7)nián(8)dùn 2.词语释义
(1)绝顶峰攒雪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洞吼飞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皆嫌命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廉贬入睡馄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攒:聚集。

雪剑:山峰积雪如剑(2)传说中的风神(3)命运不好、处境困窘无奈(4)同“混沌”,懵懂
3.名句背诵
(1)绝顶峰攒雪剑,________,________。

(2)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________。

(3)人皆嫌命窘,________?
(4)________,门庭改做迷魂阵,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2)比人心山未险(3)谁不见钱亲(4)文章糊了盛钱囤清廉贬入睡馄钝胡芦提倒稳
[作者名片]
词林之宗匠——张可久
张可久(约1280-约1348),元曲作家。

一说名久可,号小山。

庆元人。

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

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

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

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人文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

作品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

朱权《太和正音谱》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

[探究·精研文本]
【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背景介绍]
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窘困,穷痛无定,看尽世态炎凉。

对生活的感受深切,感情是沉痛,因此,他的一些散曲借景抒情,表达愤世嫉俗的感情。

[文脉梳理]
[文本深读]
1.有人说作者将写景与议论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与景交融,构成作者所要表现的某种意境。

请结合本曲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可久善于写景,他的写景意念极为高超,所酿造的“险恶”意境非常奇妙。

天台山因其高,所以寒,以致峰攒白雪,水挂冰帘;因其险,所以峰如剑,崖如悬,又招来哀猿、杜鹃、飞廉。

然而,作者用意不在写景,而是通过写景去揭露险恶的人心。

在作者看来,实现这目的,由“议论”手法去完成最得当,于是便出现“比人心山未险”这一收煞句,从而达到写景为议论服务、议论深化写景的艺术效果。

正由于两者紧紧相连,结合得当,于是一种针砭世情、痛斥奸心的愤恨之情表现得既鲜明又新颖。

2.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揭露险恶的人心)。

开头两句写天台山的险峻高寒,中间三句极力渲染悲凉凄厉的气氛,末句点明“险”字,却不是山,而是“人心”。

从中见出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

3.有人说本曲子“立意奇特,构思奇妙”,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意又不在“山”。

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推出戛然而止,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

其发人深省并痛恨人心险恶的力度,实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名句鉴赏]
1.血华啼杜宇。

【鉴赏】按照文意应该是“杜宇啼血华”,用杜鹃啼血这一典故。

传说中古蜀国国君望帝杜宇屈死而化为鸟曰杜鹃,啼声哀切,泣出皆血。

此处指杜鹃鸟的啼叫声异常悲苦,它嘴中啼出的血变成了杜鹃花。

2.比人心山未险。

【鉴赏】写人心比所见之景更加险恶。

上下关照,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前面写的天台山的“险”全在于烘托出这一句。

也因为有了这一句,才使全曲另辟蹊径,使它的艺术境界大大超出一般的写景之作,成为格高意深之杰作。

【正宫·醉太平】
无题
[背景介绍]
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激愤难抑。

[文脉梳理]
《【正宫·醉太平】无题》⎩⎪⎨⎪⎧第一层:贪财→世风败坏
第二层:恶劣后果
第三层:举例讽刺第四层:“葫芦提倒稳”→愤世嫉俗
[文本深读] 1.如何理解“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三句的意思是:读书写文章,本应经时济世,使后人受益,可现在竟成了升官发财、狗苟蝇营的手段;门庭本是用以接待亲友宾朋之地,可现在竟变成专门坑害别人的陷阱,设置机关的场所;清正廉洁的人本应受到晋升褒奖,可现在竟被贬斥打击,让你倒在地上站不起来。

这三句鼎足对,音节铿锵,语调冷峻,辛辣的讽刺中充满愤激不平之气,不仅对拜金主义者之卑劣无耻极尽嬉笑怒骂的谴责,同时对社会上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现象,也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鞭挞。

2.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小令辛辣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败的根源。

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

3.从艺术手法看,此曲主要运用比喻进行讽刺,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艺术手法看,此曲主要运用“比喻”的手法进行讽刺。

比喻有:以“水晶环”比喻清白聪明的人,以“面糊盆”比喻社会黑染缸,以“盛钱囤”比喻发财,以“睡馄饨”比喻糊涂的人。

以使诗歌具有形象性、含蓄性,同时,起到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审美艺术效果。

一、比喻在诗歌中的表现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比喻手法主要体现在“整体篇比”和“局部句比”两个主要方面。

1.整体篇比法
所谓整体篇比法,就是从诗歌整体上来说的,也有的成为比兴,也就是通过对事件的现象描述,从整体上喻指某种思想情感,二者虽然不是同类事物,但具有相似性特征,从而构成比喻。

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全诗是这样的:“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据说,作者朱庆馀受张籍的赏识,所以,就在朱庆馀应考之前,就想征求张籍的意见,但又不好直说,所以写了这首诗。

通过新妇拜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心理,来喻指自己应试前紧张的心理。

而深层的意蕴却是诗人用此来喻指自己这次考试有希望没有。

2.局部句比法
所谓局部句比法,就是从诗歌语言形式来说,它是针对诗歌中某一两句的语言形式来说的,也就是说在句子上表现出常见的修辞手法形式(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构成“××像××”的格式。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把大自然中春风比喻为剪刀。

这样描写,不但表现出诗人对春的喜爱之情,而且化虚为实,使诗歌的形象更生动,更为鲜明。

二、从本体和喻体对象来说,比喻又体现出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以人喻人
以人喻人,就是说本体和喻体都是由人而构成的,但这两个人或者不同时代的,或者是不同类别,或者不同阶层,甚至是同一阶层的,但二者具有某些相似性。

但在诗歌中,“以人喻人”往往通过借喻来体现的。

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这里,诗人用了借喻,用汉武帝喻指唐玄宗。

这种以人喻人,往往体现在“借古人喻今人”上。

其次,以人喻物
以人喻物就是说本体是人,而喻体是物,但在某一点上具有相似性特征。

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里,诗人用春秋末年的美女西施比喻西湖之自然美。

第三,以物喻人
以物喻人就是说本体是人,而喻体是物,二者也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

如,王维《女儿行》中:“谁言越女颜如玉。

”诗人用玉比喻女子美貌。

这里诗人运用了明喻的手法。

第四,以物喻物
以物喻物就是说本体和喻体都是不同类事物,因为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白居易《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句中以珍珠比露珠,用剑弓形状来
1.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鉴赏】人人都嫌弃讨厌命运不顺,个个都因此而见钱眼开。

开篇直截了当指出“贪财”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

2.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鉴赏】清白无瑕者接触这“黑染缸”,一下子就被沾染变坏,行为与恶习混而为一。

这两句具体说明病态社会的恶劣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