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户籍改革的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深化户籍改革的论文
关于深化户籍改革的论文
内容摘要:
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

户籍管理制度在社会管理中作用是明显的,它一方面可以通过公民身份登记,从而证明身份并确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劳动力合理配置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作用、意义
户籍制度改革原因
户籍又称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

古代也叫户版、丁籍、黄籍、籍帐。

我国户籍制度建立于商朝,据甲骨文记载,商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尚书.多士》篇说:“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所以,在过去户籍制度是统治者征调赋役、执行法律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农民实行道德教化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农民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

60多年前,在我国的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以限制农民自由迁徙为主要目的的户籍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废止了旧的户口制度,制发了新的户口簿册,建立了新的户口登记制度,但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观念和计划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保留有大量传统户籍制度的内核。

如户籍制度带有深深的身份烙印,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异性,中国按照户口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等一系列政策,这一计划经济下建立的户籍制度带有明显的“城乡二元分割”特征,由此产生了与户籍相关的“居住”和“暂住”等概念,事实上造成了城乡之间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保、卫生等诸多方面的不平等。

该户籍制度在实践中的基本特点是户口具有不可迁徙性,即把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截然分为两个社会群体,两者之间几乎不可能合法的互换角色,人口既不能自由的从农村迁往市镇,也不能从小市迁往大市。

这样,宪法中规定公民所拥有的“居住和迁徙自由”这一公民基本权利基本上就被剥夺了。

户籍制度改革进程
1984年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意味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集镇指标控制向准入条件控制过度,也意味着在计划经济长期构建起来的城乡壁垒上打开了一个口子,成为户籍改革的转折点。

但是,
1989年10月在治理整顿中,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农转非”增长过快的通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农转非”政策的改革被迫中断。

1992年以后,为了缓解“农转非”的压力,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1992年8月公安部拟就了《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通知》,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同年10月,广东、浙江、山东、山西、河北等十多个省市先后在本地区开始试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其基本原则是当地有效,在当地按常住人口进行管理,统计为“非农业”人口。

当地有效户口制度事实上只是权宜之计,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实施这一制度使买卖户口合法化,因此,必须对“农转非”制度进行彻底改革。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2013年8月20日,《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地方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印发执行,《乐山市中心城区城镇居民户口落户办法》(以下简称《落户办法》)、《乐山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同时印发并于9月1日起施行。

根据《意见》和《落户办法》规定,本市居民和市外人员有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收入的,即可在我市城镇落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及以上职称的,均可在当地申请登记为城镇常住户口;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及其他亲属都可以随迁;增加投靠迁入;设立公共户口簿等。

全市城镇落户条件全面放宽,城镇落户基本实现“零门槛”。

根据《管理办法》,凡在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居住但未在居住地落户的非本市户籍人员以及本市跨县(市、区)居住的人员,年满16岁、拟在居住地居住30日以上的,都应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居住证。

同时,《意见》强调,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保障城镇新落户人员享有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根据《落户办法》相关规定,本市农业人口落户为城镇居民的,除该办法另有规定外,保留享有其在农村的基本权益,同时享有城镇户口居民的权益。

另外,《意见》和《管理办法》还规定,持有我市居住证的人员享有我市居民进入风景旅游区、办理乘车优惠卡或敬老卡等权益,已办理居住证人员可在居住地落户为城镇居民等。

此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将出台“1+n”文件,既有统揽性文件,又有相关配套政策,同时将进一步加强户籍的规范管理,通过全面放宽城镇落户条件,鼓励、引导本市农村居民和市外人员向我市中心城区、县城和建制镇有序转移,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

到201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80万,力争2017年达到100万。

2014年7月30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之于众,意见中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这意味着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也将作古,今后每一位中国公民的户口均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介绍,将建设和完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

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有三个特点:一是对户籍政策的一次总体调整;二是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部署进行的一次综合配套的改革;三是对新型户籍制度的一次整体构建。

在就业
失业登记管理上,将实现农民工就业信息全国联网;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将被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的人数来拨付教育经费;支持地方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解决随迁子女入园问题,推动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完善并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推进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

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被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并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以人为本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依靠行政手段制造了一个国家两种户口类型的公民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不同类型户籍人口存在人格、身份以及待遇上的不平等,城镇居民享有的福利保障和劳动就业机会远远高于农民。

因此,当前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使城镇外来人口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稳定和谐、富有生气的社会环境。

第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需要。

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规律有效配置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而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人口自由迁徙,增加了农民进入城市的交易成本,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不能有效地从事非农业生产。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要求建立城乡一体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取消户籍制度对非户籍人口的就业歧视,消除目前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够顺利向城市转移定居。

此外,与户籍制度紧密相关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土地产权的保护和实现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第三,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为达到52.57%,如果按户籍人口来算,人口城镇化水平只有35.29%,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

城镇化水平滞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户籍制度有关。

当前,我国传统的户籍制度是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的一大障碍,即便是已被城镇纳入城镇常住人口统计、早已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工,也难以在城镇落户。

这就使得他们在身份、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上与城市居民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有效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真正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第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改善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制定户籍管理政策、管理流动人口是各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

当前,实
现政府职能由户籍管理向人口管理和人口服务转变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任务。

这其中,关键是要推进城市福利和保障体系改革,加快推进福利去户籍化,使得城市所有常住人口能够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对于户籍制度所具有的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价值,重点应在户籍之外、着力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手段,防止户籍制度被以社会稳定名义而套牢。

参考文献 [1]朱登兴,统筹城乡发展急需户籍制度改革[j]经济经纬,2004(1).
[2]张静,城市地区户籍制度改革及其路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9(8).
[3]白美云、关春杰,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原则[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4]马桂萍,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j]新乡学院学报,2008(4).
[5]四川省政府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