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名校考察活动汇报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名校考察活动汇报材料
江苏名校考察活动汇报材料
此次江苏一行考察,不论是与同行的领导老师交流,还是赴名校听课考察,对于我个人和我的集体来说,都是一次开心的学习,一次丰盈的收获。
愿意与大家分享。
一聆听专家声音,明确办学方向。
我们这一行20人,以张勇校长刘景顺主任为团长的队伍南下苏名校,是带着明确的考察目标而来的,或者说是心怀泰来教育的梦想而来的:那就是要从江苏名校中汲取营养,然后去思考我们的“自主学习,高效课堂”到底怎么搞的问题。
我们要在全国都在搞高效课堂的大气候中找到我们自己的方向。
我们需要聆听专家的声音。
1江苏省教育教研院专家王铁军为我们做了一个上午的报告。
教院附中校长为我们做了两个小时《生涯教育》的主题报告。
这些讲座,朴实无华却有着对教育真理最深的思考,有对办学方向最质朴的回归。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有序有体的去表达去合作去交流,这样动起来的课堂还教育一片生机,还校园一片苍,学生快乐学习,教师阳光工作。
这不就是我们希望走进的生命课堂吗?
王铁军教授讲:北京十一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学校。
在李希贵校长的带领下,十一学校沉默了多年却在沉默中升华,前不久教育部组织一个关于办学方向的现场会就在十一学校召开,央视新闻联播还专题进行报导。
这是向全国基础教育传达一个响亮的声音。
十一学校的课堂倡导:把别人讲明白就是自己在提高。
这是非常明确的提出:一定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表达,成为课堂的副主讲。
教研院副中的课堂让我们眼前一亮,那是我们期待的课堂。
小组合作,快乐学习,自信展示,师生一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校长说,每一个搞这个教学模式研究的校长都痴迷,这是一个让教师找回职业幸福感的课堂。
我们全县各试点校在搞“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研究实践,我们的课堂究竟会是什么样?这位校长说:搞课堂改革谁都绕不过杜郎口。
用李镇西的话:美国也在学杜郎口。
我们学校刚开始搞这方面课堂研究时,有老师问我,咱们研究这个有自已的特色吗?
我说:还真没有。
我们的研究不是为了特色,而是为了最本质教育的回归,生命课堂的回归。
我说:我们不是为了出名,为了有特色,而是从善如流。
二繁荣文化,特色立校。
几所学校参观考察中,我们感慨于名校繁荣的校园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同时,我们更加钦佩名校多年来积淀而成的办学特色。
而这些办学特色无一不是直指教学质量,这正是名校务实作风所在。
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第一前提:“没有质量马上死,只有质量慢慢死”,更是对学校办学的深刻解读。
三最可怕的事:走在前面的人,还在向前走。
教育的发展是何等的残酷?江苏名校多年前就走在我们前面。
最可怕的是:走在前面的人,还在向前走。
王铁军教授谈起:江苏正提出“办精致教育”的办学方向,这无疑是专家办学的又一个大动作。
教育不是车间,产品不大可能批量生产。
江苏提出小班制度,不超过30人。
这样的“精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更好的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可以看出:江苏教育正在进行二次创业。
江苏归来,越发觉得我们深处于强烈面残酷的竞争之中,越学习越觉得压力巨大。
四学苏者死,悟苏者生。
江苏几所学校课堂教学各具特色,同时也存在不小的风格差异,于是他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我这才是高效课堂”,甚至一再的“文人相轻”。
把我们慕名而来的学习者搞的是“云里雾里”。
我个人在斗争和挣扎之后觉得,我们学习江苏,不是让自己变成江苏,是做最好的自己。
学苏者死,悟苏者生。
张校长也说:悟,才能创新。
五用坚持成就自我,有恒心自有特色。
正是带着“悟”这个字,我和我的战友虽历经坎坷却艰难前行。
有个案例与大家分享:去年农村教研基点校落户我校,研究过程中出现一个不小的隐忧,那就是我们校型小,教师团队研修有困难,尤其是学案设计困难太大,八名实验教师只有三四人胜任。
当时我就在心里想,这下完了,我们死定了。
然而,我们用不服输的精神去“悟”,我们首先在理科组提出:提前一天在黑板上提示当天自主学习任务,用这个代替第二天的“学案”以此开展我们课堂的“合作学习”和“展示活动”。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落实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于是在与我们老师闲谈的时候,我说“没事,咱们又活过来了”。
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放弃而是不断的想办法,才有了继续走下去的理由和可能。
再难,我们要坚持。
用坚持成就自我,有恒心自有特色。
回顾一年多的工作,有困难我们想办法,再难我们在坚持。
当时我们学生表达素质差,我们坚持每周开展“朗读比赛”,现在我们还坚持,上学期完成华丽身改进为“师生讲坛”活动,还在坚持完善。
其中有一次我们为了模拟播音专项开展了一次活动,花十元钱定制一张图板,模仿电视中央一新闻的背景。
那次活动,开展很很成功,我的感受是:孩子玩得很开心很优雅。
《江苏名校考察活动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