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新版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5 甘罗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提分必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甘罗
智慧之源
智通禅师在那一带很有名气。
他的弟子很多。
在晚年他又收了两名弟子。
大弟子聪明机灵能说会道;小弟子虽然沉默寡言智慧一般,但却勤奋踏实。
禅师闲时喜欢和人参禅论道。
他把能说会道的大弟子留在身边,一边教他些佛理,一边和他探讨些问题;而那位小弟子则被派去干其他的杂事。
几年后,智通禅师已经变得很老了。
他决定在众弟子中选出一位,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出人意料的是,智通禅师选中了那位沉默寡言的小弟子!
那位自以为学得不少真传的大弟子很不服气,问:“师傅,我从您身上学得不少佛理和智慧,管理一个小小的寺庙已经足够了,您为什么偏偏选中小师弟呢?”
禅师叹道:“你虽聪明,但生性虚浮,终难成就大业。
这些年你是跟我学了不少东西,但这些对你来说都是肤浅的,况且,真正的智慧是学不来的,它只能在实践中获取。
就像花与果子,树上的花并不知道为什么会结果,而根却知道。
”大弟子听了,羞愧而出。
几日后,禅师圆寂了。
小弟子正式继承了衣钵,后来,他也成了那一带有名的禅师。
十二岁宰相——甘罗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战国时代著名大臣甘茂之孙,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小小年纪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做其才客。
后为秦立功,被秦王拜为上卿。
甘罗是一位少年政治家,受家庭熏陶,少小聪明,有“神童”之称。
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
甘
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
诚如赞论所说:“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受家庭熏陶,少小聪明,有“神童”之称,被秦国国相吕不韦看中,收在相国府中差使。
特殊的环境与家庭变故,使甘罗受到政治洗礼,更加成熟起来。
当时,秦国处于强盛时期,甘罗如何利用矛盾向赵国陈以利害,迫使赵国听从秦国的摆布,从而损害赵国,削弱燕国,这正是本文所介绍的。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相.
燕(xiànɡ) 何遽.(jù) 堕.
邑(huī) 五乘.(shènɡ) 赍.
(jī) 项橐.(tuó)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相⎩⎪⎨⎪⎧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名词,丞相秦使张唐往相燕动词,辅助燕、秦不相欺者副词,互相
(2)强⎩⎪⎨⎪⎧ 未有以强也动词,勉强武安君南挫强楚形容词,强大的
(3)行⎩⎪⎨⎪⎧ 臣不可以行动词,出行行有日名词,行期
(4)去⎩⎪⎨⎪⎧ 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动词,离开,滚开为汉家除残去秽动词,除掉去北军二里余动词,距离
(5)请⎩⎪⎨⎪⎧ 臣请行之副词,请允许我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动词,告诉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副词,请您
(6)而⎩⎪⎨⎪⎧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承接关 系连词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转折关系连词
(7)与⎩⎪⎨⎪⎧ 欲与燕共伐赵介词,跟得唐者与百里之地动词,给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语气词,通“欤与强赵攻弱燕动词,帮助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
于秦(名词活用作动词)做人质 (2)武安君南.
挫强楚(名词作状语)在南面 (3)赵襄王郊.
迎甘罗(名词作状语)在郊外 (4)臣请行.
之(使动用法)使……行 (5)武安君难.
之(使动用法)使……为难 (6)欲攻赵而广.
河间(使动用法)使……广 (7)请归.
燕太子(使动用法)使……归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令秦有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十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2)以为..
上卿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甘罗者,甘茂孙也(判断句) 译文:甘罗是甘茂的孙子。
(2)得唐者与百里之地(省略句,“与”后省略“之”) 译文: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百里方圆的土地。
(3)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状语后置) 译文: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
(4)应侯之用于秦也(被动句) 译文:应侯范睢被秦国任用为丞相时。
(5)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状语后置) 译文: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
(6)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固定结构,“……孰与……”) 译文: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
第6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文脉·梳理]
甘罗⎩⎪⎨⎪⎧⎭
⎪⎬⎪⎫驳文信侯威张唐劝赵王智勇双全
[文本·精析]
1.甘罗是怎样把握现实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与文信侯对话: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
②与张唐对话:对张唐的威慑。
③与赵王对话:对赵王的规劝。
2.文中的其他人物对于塑造甘罗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甘罗之所以成为留名史册的神童,有哪些闪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智谋: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
②品行:敢于展现自我,勇于担当责任,坚信自我能力。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
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奉事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出使,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
秦国准备派张唐前往帮助燕国,打算跟燕国一起攻打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
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方圆百里的土地’。
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
”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
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到秦国做人质了。
我亲自请张卿前往帮助燕国,可是他不愿意去。
”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
”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告诉他,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
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于是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
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
”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
”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
”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就在杜邮立即被迫自杀。
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前往帮助燕国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
”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
”于是命令收拾行装打点上路。
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
”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罗,年纪很轻。
然而是著名门第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知道他。
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
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
”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
赵襄王到城外远迎甘罗。
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了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
”(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前往帮助燕国了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
”(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
张唐前往帮助燕国,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
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
赵国,赵国就危险了。
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
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放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
秦国放回燕太子。
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了秦王。
(秦王)于是封赏甘罗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
[课内·素材]
英雄出少年
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十六座城池。
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主要靠的不仅是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
诚如《史记》中赞论所说:“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司马迁在当时即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谓难能可贵。
【应用角度】“成才”“努力”“环境”“有勇有谋”“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等。
[热点·素材]
他,从保安逆袭变校长
张君成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
张君成上初中时,因家庭经济困难,张君成被迫辍学回家务农。
后来到了长治一家汽车配件厂打工。
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做了北大保安。
在北大站岗期间,张君成接触到一些外国人,因为不懂外语,常常被老外鄙视,这让一直认真努力工作的张君成很难过。
他想:如果我学会了英语,就不会被外国人鄙视了!
从此,只要一有闲暇功夫就开始背诵英语单词。
由于刻苦学习,张君成参加了当年成人高考并被北大法律系录取。
1998年7月,张君成顺利从北大毕业,并辞掉北大保安的职位,回到老家。
当时山西一所学校招聘管理人员和老师,张君成顺利入职。
2005年9月,张君成来到长治市超越中
等职业学校任常务副校长至今。
【媒评文摘】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奋斗谁都了不起,他们值得我们尊敬!
——大众网
[佳作·领悟]
公鸡下蛋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秦国王宫,甘茂家
人物:甘茂(秦国相国)、甘罗(甘茂的孙子)、秦国大臣(奸臣)、算命先生。
第一幕
(大殿,秦王端坐中央,几名大臣站立两旁)
大臣(悄悄地):大王,我知道附近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算命先生,他算得特别准,大王,你要不要试试?
秦王(半信半疑地):噢,是吗?传他进来。
算命先生:给大王请安。
秦王:听说你能算出来我吃什么能长生不老?
算命先生(假装算一算):大王,你应该吃公鸡下的蛋!
秦王:公鸡下的蛋?
算命先生:对。
秦王:那你先回去吧。
秦王:哪位爱卿能找到公鸡下的蛋?
大臣(悄悄地):大王,我听说甘大人见多识广,广结朋友,大王最好让甘大人去找,他肯定会完成任务的。
秦王:甘茂,我命你去找公鸡下的蛋。
甘茂(疑惑地):大王,天底下哪有公鸡下蛋的啊。
秦王:难道你不愿意为本王我做点事吗?不要推托了,我限你三天之内找来公鸡下的蛋,否则罚两千两白银!
甘茂(很不情愿地):遵命。
第二幕
(甘茂的家)
甘茂(唉声叹气地):唉,这可如何是好,这个奸臣,就因为我上次揭发了他贪赃枉法的
事情,便如此报复我,可我现在到哪里去找公鸡下的蛋呢?唉……
甘罗:爷爷,什么事情让你这么发愁啊?
甘茂:都是奸臣挑拨,大王命我三日之内找到公鸡下的蛋,做长生不老药,否则要被重罚。
你也知道,天底下哪有会下蛋的公鸡。
甘罗:简直是昏君!别急,让我想想怎么办。
(甘罗思索中)
甘罗:爷爷,我有主意了!
甘茂:快说,什么主意?
甘罗(神神秘秘地):明天,我替你上朝!
第三幕
(第二天,王宫)
宦官:有事禀报,没事退朝。
甘罗:给大王请安。
秦王:简直胡闹!小孩子来干什么?你爷爷呢?
甘罗:大王息怒,我爷爷在家生孩子呢。
秦王:胡说八道!男人怎么会生孩子!
甘罗:怎么不可能,大王不是还让我爷爷找公鸡下的蛋吗?
秦王(结结巴巴):这个,这个……
甘罗:大王,您说男人到底能不能生孩子呢?
秦王(仿佛明白了什么):唉,真是难为你爷爷了。
对不起,都是奸人所为,怪我!
【佳作赏析】在战国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人才辈出,甘罗年纪轻轻,就已经凭自己的智慧周旋于官员、诸侯之间,用智慧救了自己的祖父,并且在十二岁的时候不费一兵一卒使秦国得到赵国的多座城池,官封上卿,这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确实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小神童啊!
[基础巩固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赏赐
B.孰与文信侯专.专:权重
C.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去:离开
D.武安君南挫.强楚挫:挫败
【解析】“赍”是“赠送”的意思。
【答案】 A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②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B.①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②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C.①臣请行之.
②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D.①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②与.强赵攻弱燕
【解析】A项,①代词,代应侯;②副词,表语气,还是。
B项,①介词,把。
②连词,表目的。
C项,均为代词,他。
D项,①同“欤”;②帮助。
【答案】 C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封甘罗以为
..上卿
B.今者张唐欲称疾
..不肯行
C.左右
..欲刃相如
D.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解析】A项,以为:古义,两个词,以,介词,为,动词;今义:一个词,认为。
B项,称疾:古今义都是推托有病。
C项,左右:古义指左右大臣;今义多指方位。
D项,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臣请行.之B.请归.燕太子
C.欲攻赵而广.河间 D.赵襄王郊.迎甘罗
【解析】A、B、C三项中的“行”“归”“广”都是使动用法;D项中的“郊”是名词用作状语,意思是“在郊外”。
【答案】 D
5.下列特殊句式,和例句不一样的一句是( )
例句: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臣之功不如也
B.应侯之用于秦也
C.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D.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解析】A项,是省略句,“不如”后省略“武安君”。
其他三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0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
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
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
”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张唐曰:“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
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
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
”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
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
”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秦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
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有以强.也强:勉强
B.我身自请.之而不肯请:请求
C.与.强赵攻弱燕与:帮助
D.君其试臣,何遽.叱乎遽:匆忙
【解析】请:告诉。
【答案】 B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与.燕共伐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臣请行之.牛何之.
C.君其.试臣安在其.不辱也
D.女焉.能行之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解析】A项,“与”均是介词“跟,同”。
B项,“之”前一是代词,“他”;后一是动词,“到”。
C项,“其”前一是语气副词;后一代词“他”。
D项,“焉”前一是疑问代词“怎么”;后一是语气词“啊”。
【答案】 A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封甘罗以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 )
①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②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③令装治行④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⑤秦归燕太子⑥(赵)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解析】①⑤是说甘罗的计划,②是说甘罗得到的赏赐,均不是立功的表现。
【答案】 D
9.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派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
秦国准备派张唐去帮助燕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
张唐因为惧怕经过赵国,不肯前往。
B.吕不韦因张唐之事不太愉快,当甘罗请求去做说服工作时,吕不韦表现出了不信任。
甘罗反驳说服了丞相吕不韦,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的鲜明性格。
C.甘罗面对张唐,先进行了两组对比,向张唐陈以利害,让张唐意识到不出使就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的危险。
于是张唐答应了此事,收拾行装准备出行。
D.张唐行期已经确定,甘罗又请求出使赵国,他先向赵襄王讲明秦燕联合的目的在于得到赵国的河间地。
赵王考虑到献出五城能打破秦燕联盟,就听从了甘罗的计策。
【解析】秦燕联合的目的扩展河间地的地盘。
【答案】 D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侯欲功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亲自告诉他,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
(2)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
母,韩女也。
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
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
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
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
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
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
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
周以卒迎之,意甚敬。
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
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
何则?无备故也。
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
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
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
”楚王乃悦。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
蒲守恐,请胡衍。
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
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
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
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
今并卫于魏,魏必强。
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
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
”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
”樗里子曰:“善。
”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
衍能令释蒲勿攻。
”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
”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
”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卫。
于是遂解蒲而去。
还击皮氏,皮氏未降,又去。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
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
”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
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
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
(节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将.而伐曲沃将:将领
B.为秦则不为赖.矣赖:依赖
C.卫必折.而从之折:反过来
D.因效.金三百斤效:献出
【解析】A项,“将”,带兵;B项,“赖”,利益;C项,“折”,屈服。
【答案】 D
12.下列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
②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
B.①使樗里子为.将伐赵
②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
C.①今伐蒲入于.魏
②请必言子于.卫君
D.①知伯之.伐仇犹
②遗之.广车
【解析】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用,拿。
B项,两个“为”分别是:①为,做;
②介词,为了,替。
C项,两个“于”分别是:①介词,到;②介词,向。
D项,两个“之”分别是: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他。
【答案】 A
1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樗里子战功卓著,伐曲沃,取城入秦,伐赵国,俘虏赵将庄豹,伐周国,迫使周用大量的战车来迎击自己率领的军队。
B.樗里子伐蒲时,蒲的太守非常害怕,让胡衍说服樗里子不攻打蒲城,认为秦王如果感到樗里子攻打蒲有害秦国并让魏国得利,秦王会加罪给他。
C.胡衍使樗里子从卫国退兵之后,蒲城太守为他申请像君主一样的待遇。
D.樗里子的墓穴在昭王庙的西面,渭水南岸章台的樗里,所以大家称他为樗里子。
【解析】秦王派樗里子率领百辆战车进抵周朝都城,不是讨伐。
【答案】 A
14.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以卒迎之,意甚敬。
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周王派士兵列队迎接他,看那意思很是恭敬。
楚王得知后怒不可遏,就责骂周王,因为周王不应当这么敬重秦国的不速之客。
(2)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况且,秦王要察看您的此次行动,若有害于秦国而让魏国得利,秦王定要加罪于您。
(3)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秦国军队真的撤退了,请让我一定把您的功劳报告给卫国国君,让您享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