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我是马拉松式的写作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到最可喜的,是这个系列节目引发出了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没读过的要找来读,没通读过的打算通读,通读过的还想再读。

“网上关于对《红楼梦》的讨论,角度更多,观点更新,分析更细,揭示更深,我从这些不同的反应里,真是获益匪浅。

”刘心武说。

在刘心武看来,红学研究应该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他借用了蔡元培的八个字,“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谁也不应该声称关于《红楼梦》的阐释独他正确,更不能压制封杀不同的观点,要允许哪怕是自己觉得最刺耳的不同见解发表出来,要有平等讨论的态度、容纳分歧争议的学术襟怀。

“我的研究,属于探佚学范畴,方法基本是原型研究。

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力之争,并不是我的终极目的。

”刘心武说,对秦可卿的研究只是一个突破口,好比打开一扇能看清内部景象的窗户,借此进入《红楼梦》,领悟里面的无穷奥妙。


刘心武说,说到头,他的秦学究竟是否能够成立,并不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问题。

“这个系列讲座,引发出了人们对《红楼梦》的更浓厚的兴趣,读《红楼梦》的人更多了,参与讨论的人更多了,红学在民间的空间,因此大大拓展,这才是最重要的。


研究红楼梦的争议尚未完全散去,2012年,刘心武又开始评点《金瓶梅》,很多人痛心疾首地对他说:你这是要晚节不保啊。

刘心武不理解,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一生一次《红楼梦》都不读,很遗憾;一生对于《金瓶梅》总是误解,也很遗憾。

刘心武第一次“结缘”《金瓶梅》,已经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读的也不是全本,但《金瓶梅》中写实主义的文本达到的高度、人物的刻画功力还是让他震惊乃至相见恨晚。

书中的人物性格完全不是符号化的,
“潘金莲很凶恶,武大郎不死,她跳到
武大郎身上,拿被子把他捂死,非常残
暴。

但是她也有直率的一面,她跟西门庆
吵架的时候非常不畏强暴;还有乞丐乞
讨的时候她也是很热心地施舍,她也有
善良的一面。

《金瓶梅》把人性当中的真
假善恶、是非良善写得非常鲜活真实。


刘心武还看到了更多。

他说,《金
瓶梅》里描述了一个很黑暗、很堕落的
社会,整个社会生活负面的东西很多。


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相对稳
定,创造出一种从上到下富人和穷人的共
享繁华。

十多年里刘心武参阅了大量资料,
最后从《金瓶梅》的成书之谜、西门庆死
亡之谜、大结局之谜、影响《红楼梦》之
谜等31个谜题入手来谈。

面对种种争议,
他不是毫无压力,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看
法:“《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

没有
《金瓶梅》,也就不会有《红楼梦》”。

那些“人生有信”
不少人说刘心武脾气有点“怪”。

《红楼梦》中,刘心武最喜欢的是妙玉。

“我有时候和妙玉一样,过着离群索居
的生活,性格也很孤僻。

”他一般不接受
采访,也不参加文学会议,跟文化圈的活
动基本不沾边。

身为“正局级干部”的刘心武对记
者说过:“虽然我有用车待遇,但一次也
没享受过。

我自己打车,不报销。

因为我
有版税,付得起这个钱。

”“我早就不是
专业作家了,没有写作任务,也不用报计
划,更不用自己驱赶自己,就是赋闲、退
休,自己过活。


东方出版社出版的《人生有信》里,
刘心武记录了与孙犁、冰心、夏志清、余
英时、蒋孔阳、冯牧等数十位文化名人的
信函,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那一代文化
人同气相求的真诚善念。

刘心武和著名美学家蒋孔阳的情
谊,始于中篇小说《立体交叉桥》。

当年
这部小说引发争议,蒋孔阳发表了长篇
评论予以充分肯定,并从此开始二人之
间长达20多年的书信往来。

虽然两人始
终缘悭一面,但蒋先生当年的鼎力扶持
让刘心武终身难忘。

“这些书信牵动出我丝丝缕缕五味
杂陈的心绪。

当时代浪涛的相激相荡将
我们抛到同一种困境中时,我们能够相
濡以沫,互相激励,互相声援。

30年前
那些雨丝风片,如今回想起来,有若许
亮光,若许暖意,也有若许混沌,若许惆
怅。

”刘心武说。

刘心武曾在一家小书店里偶然发现
《黄金时代》,他一口气读完,“多年来没
有这样的阅读快感了”。

回家后他立马打
了一圈电话询问王小波的联系方式,迫
不及待打通电话后报上姓名,那头的王
小波懒懒地“唔”了一声。

刘心武一时不
知该如何介绍自己,只好直截了当地说:
“看了《黄金时代》,想认识你,想跟你
聊聊。

”第二天下午,两人约好见面,一直
聊到夜里十一点饭馆打烊。

“这一天我没有白过,我多了一个谈
伴,无所谓受益不受益,甚至可以说并
无特别收获,但一个生命在与另一个生
命的随意的、绝无功利的交谈中,觉得舒
畅,感到愉快,这命运的赐予,不就应该
合掌感激吗?”多年后,刘心武依然记得
那种畅聊之后的满足感。

有一次,两人聊到靠写作生存的问
题,王小波说,他有开载重车的驾照,必
要时可以上路挣钱。

刘心武的朋友、文化学者张颐武说,
当王小波还默默无闻时,刘心武逢人就
介绍,说有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作者。

但王
小波离世且名声大噪后,刘心武却退后,
很少提及两人的密切交往。

中学时期刘心武就爱画水彩写生,
常画城里的古典建筑。

在《王小波,晚
上能来喝酒吗》里,他画了一幅五塔寺
的水彩写生。

“生前,王小波只相当于五
- 人物-PEOPLE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