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江西高考历史真题(原卷版)(合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江西省高考历史真题
一、选择题。
1.下图为不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形势图。
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中原地区已经处于各种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
B.不同文化圈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互隔绝现象
C.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趋势
D.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出现愈来愈分层的状况
2.贾谊曾说“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
在出土汉简中,也有记录吏员考核的文书,上面记载有“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的文字。
这可以看出西汉吏员任用注重()
A.伦理道德
B.文字技巧
C.法律知识
D.专业技能
3.后凉、北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龟兹乐与“胡、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西凉乐,当时号称秦汉伎。
北魏平定河西之后,认为秦汉伎的乐器“并出自西域”“悉与书史不同”,又将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
这反映了北魏的()
A.地域认同
B.民族政策
C.艺术审美
D.华夏观念
4.唐代诏令用纸书写,颁下州县的诏令需长时间传递,白麻纸招虫,不能耐久,故用黄麻;重大诏命或当朝宣命,无须久存,故用白麻。
黄轻白重,遂为故事。
大约到德宗时,中书只有黄麻可用,白麻已皆在翰林院。
这折射出()
A.行政效率提高
B.中央集权加强
C.决策事权转移
D.科举影响扩大
5.明代前期,百姓需要亲身应役,“甚至父子当差,则一日不让,兄弟应役,则移时不甘”。
18世纪以后,
江南与东南沿海“贩夫牧紧,优游于光天化日之下,无征输之苦”;边远地区“赤贫无田、持手而食之夫,悉得免于追呼”。
能够解释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白银货币的大量使用
B.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C.户籍政策的不断调整
D.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6.1855年,在华外商共1038人,比1837年增加了3倍,分属于219家洋行。
西方商人还在开放口岸投资办厂,由此产生了依附于外国商人的特殊阶层一一买办。
据此推知,买办阶层是()
A.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
B.西方经济发展的产物
C.西方殖民渗透的工具
D.商品交易安全的保障
7.1914年3月,北京政府工商部颁布《矿业条例》,明确规定矿产国有,但鼓励中外业者投资开矿,矿业权之获得不以地主自然取得而以申请为先,同时大幅减低矿产税,取消原有的将部分赢利上交给政府的规定。
这表明政府意在()
A.限制地主投资以固统治
B.振兴工商实业以培国本
C.提倡自由经营以利投资
D.降低矿产税率以解民困
8.194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对于中央工委总结报告有关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予以肯定,同时责成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对于人口五万以上的占领城市,逐一作出工作总结并限三至四个月内电告中央。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注意工作效率的提升
B.谋划城市经济的发展
C.探索工作重心的转移
D.明确城市管理的职责
9.下表
时间内容
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聂荣臻受命
1956年
主管全国科学技术工作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科研机构由1956年的380多个发展到1962年的1300多个研究人员从1956
1962年
年的9000多人发展到1962年的94000多人
据表可知,我国()
A.建设适合基本国情的科研体制
B.实现了赶超世界的科研目标
C.推动“一五”计划的加速完成
D.改变了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10.1990年12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的家电行业产值从1985年的59亿元飞跃到1990年的250亿元。
中国生产的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十多种轻工产品的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这是因为我国()A.初步进入国际分工体系 B.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
C.基本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推动家电企业集群发展
11.尼罗河水退落后,古埃及人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计算出土地面积。
他们用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数字,以图形提供实际的解决办法。
据此可知,古埃及人()
A.擅长推理证明
B.偏好简明符号
C.推崇理性思维
D.崇尚实用精神
12.中世纪英国某市商人行会规章规定:除基尔特会员之外,任何人皆不得购买蜂蜜、油脂、腌青鱼、磨石、生革、生皮,或任何种类之油,亦不得开设酒馆;违反此项禁令者,一经查明属实,应即没收其货物归于国王。
这反映该市()
A.工商业经营范围大受限制
B.工商业者遭受国王的盘剥
C.工商业自治得到王权支持
D.工商业发展导致行业垄断
13.15世纪,虽然威尼斯禁止喜剧的上演,但公众的需求导致宗教性剧本变为各种肤浅、杂乱无章的喜剧。
1506年,修道士阿莫尼奥在爱利米塔尼的修道院上演第一出喜剧《千金》。
此后威尼斯喜剧开始蓬勃发展。
这种变化()
A.体现了理性主义流行
B.顺应了宗教改革潮流
C.加速了市民阶层壮大
D.反映了世俗文化兴盛
14.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数量由1873年的9个增加到了1899年的809个,地方体操协会的名称有哨兵、尚武、传令兵、先锋等,在体操运动中开始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
这表明法国的体操运动()A.采取了军事管理方式 B.体现了爱国主义色彩
C.普及了公平竞争意识
D.推动了国防力量提升
15.1914年,外国投资大约占到当时俄国2000多家公司投资的1/3。
在采矿业中这一比列达到了90%,在冶金业超过了40%,在化学工业占50%,在纺织业占28%。
在银行业外日资本占到18家主要银行资产总额的
42.6%。
这一现象产生是由于俄国()
A.资本原始积累不足
B.新兴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工业垄断组织形成
D.金融主权受到外国控制
16.在美国《1965年选举权法》生效后的几个月里,亚拉巴马州达拉斯县黑人登记选民的人数从不到1000人增至8500多人。
在该法通过之后的4年里,南部成年黑人中有近4/5进行了选民登记。
这说明该法()A.废除了南部的种族隔离 B.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
C.放宽了选民居住地限制
D.实现了成年公民普选权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宋为科举盛世,取士人数众多。
南宋时期,士人受命选官往往“十余年不成一任”,时人有“寒士改官,视为再第”之叹。
南宋立国江南,经济文化发达,士人择业更加多元化,除了读书做官,开馆讲学,还可以做胥吏、做塾师,“医卜、星相、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摘编自(南宋)袁采《袁氏世范》等材料二:安徽桐城县的方氏家谱记载了一位明代士人的晚年乡居生活:“晚筑桐川会馆,从游者益众。
于是酌礼俗之宜,定丧祭诸议,正人伦而易风俗。
公虽负重望,而家居不交世事,值岁饥,籴谷为食以赈,上书有司劝修预备仓,行常平法,至今赖其利。
”
——摘编自光绪《桐城桂林方氏家谱》(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宋士人择业多元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士人在乡村社会的表现,并简析其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战后,严复提出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就要亡国灭种,为“天演”所淘汰。
1898年,康有为用“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来解释历史的演进。
1903年,康有为表示“有竞争则不能平等,则人人不能皆强……于是有弱者矣,于是有危者矣”。
进化论的介绍和传播,影响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49)》材料二: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1917年1月,胡适表示“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1918年11月,李大钊指出欧战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廿世纪新潮流的胜利”。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齐集天安门广场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
同年6月5-11日,上海参加罢工的工厂企业达50多家,参加罢工工人前后有六七万人。
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得其助力仍在发展,各种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数量增加不少,但其主导趋向却有了明显的变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时期思想启蒙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与维新思想启蒙相比,概述五四后新文化思想启蒙的变化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期,荷兰海上势力扩展至全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651年,为了增强霸权实力,英国议会通过新的《航海条例》,这成为英荷海上大战的导火索。
双方先后发生了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和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
1670年6月,英法两国签订《多佛密约》。
1672年3月,法荷战争爆发。
同月,英国对荷兰不宣而战。
荷兰掘开拦海大坝,海水倒灌淹没国土,法国陆军进攻才暂时受阻。
在海战中,荷兰击败英法联军。
多年战争几乎耗尽了荷兰的经济储备。
——摘编自彭波、施诚《千年贸易战争史》材料二:1688年,利用英国国内高层政治矛盾,荷兰的威廉王子成功推翻詹姆斯二世国王并获取英国王位,这就是英国“光荣革命”。
这场不流血革命一方面强化了英国的重商主义产业政策以及英国政府发行国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吸收和利用荷兰的金融资本打造了一个能够在各方面与法国匹敌的英荷联盟,尤其是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方面,百年之后再将变得虚弱的荷兰一脚踢下悬崖(第四次英荷战争),实现独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美梦。
结果的确是这样:通过赢得对法国的竞争,英国以更快的速度迅速崛起,不到一百年之后就引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摘编自文—《科学革命的密码:枪炮、战争与西方崛起之谜》(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欧洲列强殖民争霸的态势。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光荣革命”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许多契合之处,具体如下:
中国优秀史学遗产和优良史学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
传统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重视历史、重视史学
研究历史以探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为基本宗旨明理、明道、通古今之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本思想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
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衣食为本
学、艺术、宗教
历史不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并且只能是人彰往察来、知古鉴今、以史为鉴
的启示
——摘编自瞿林东《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的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任选表2中某一对或者整体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修改、补充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年江西省高考历史真题
一、选择题。
1.下图为不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形势图。
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中原地区已经处于各种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
B.不同文化圈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互隔绝现象
C.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趋势
D.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出现愈来愈分层的状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正向题。
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其准确时空为:新石器时代(中国)。
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图1展示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观察到早期的文化分布较为分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地区的文化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表明中华文明经历了从多元并行逐渐演变成以中原为中心的过程,C项正确。
图中并未明确显示中原地区已处于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且“分化”与“复杂”不完全等同,排除A项;图中显示不同文化圈之间存在交流,而非一开始就相互隔绝,排除B项;D项中的“分层状况”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故选C项。
2.贾谊曾说“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
在出土汉简中,也有记录吏员考核的文书,上面记载有“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的文字。
这可以看出西汉吏员任用注重()
A.伦理道德
B.文字技巧
C.法律知识
D.专业技能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
贾谊的话以及出土的汉简记录反映了西汉时期吏员考核注重的是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书写、会计、治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D项正确;伦理道德在材料中未明确提及,排除A项;虽然“能书”涉及文字技巧,但更侧重于专业技能,且“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更强调实际能力,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技巧,排除B项;虽然“颇知律令”涉及法律知识,但并非卖员任用的主要标准,且“能书、会计、治官民”更侧重于专业技能,排除C项。
故选D项。
3.后凉、北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龟兹乐与“胡、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西凉乐,当时号称秦汉伎。
北魏平定河西之后,认为秦汉伎的乐器“并出自西域”“悉与书史不同”,又将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
这反映了北魏的()
A.地域认同
B.民族政策
C.艺术审美
D.华夏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
北魏将西凉乐从“秦汉伎”改为“西凉乐”,体现了其作为中原王朝对华夏文化的认同与坚守,反映了北魏的中原文化正统性和华夏文化中心的观念,D项正确;名称变化主要与文化认同有关,非地域认同,且与命题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音乐文化名称的变化未直接体现民族政策,排除B项;虽然涉及艺术领域,但名称变化的主要动因非艺术审美,排除C项。
故选D项。
4.唐代诏令用纸书写,颁下州县的诏令需长时间传递,白麻纸招虫,不能耐久,故用黄麻;重大诏命或当朝宣命,无须久存,故用白麻。
黄轻白重,遂为故事。
大约到德宗时,中书只有黄麻可用,白麻已皆在翰林院。
这折射出()
A.行政效率提高
B.中央集权加强
C.决策事权转移
D.科举影响扩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
据材料信息可知,黄麻书写的诏令一般是需要长时间传递的不紧急的诏令,而白麻书写的诏令一般为重大的诏令或者紧急的诏令,唐朝后期,中书省只有黄麻可用,而白麻都在翰林院,折射出唐代决策事权的转移,重大诏令或者紧急诏令的起草由中书省转移到翰林院,C项正确;中书省和翰林院都有起草诏令的职权,不利于行政效率提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的变化,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决策权的变化,没有涉及科举制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
5.明代前期,百姓需要亲身应役,“甚至父子当差,则一日不让,兄弟应役,则移时不甘”。
18世纪以后,江南与东南沿海“贩夫牧紧,优游于光天化日之下,无征输之苦”;边远地区“赤贫无田、持手而食之夫,悉得免于追呼”。
能够解释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白银货币的大量使用
B.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C.户籍政策的不断调整
D.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原因题。
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其准确时空为:明清时期(中国)。
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前期,百姓需要亲身应役,而18世纪以后,江南与东南沿海、边远地区的百姓无征输之苦。
题干描述了百姓应役情况从亲身应役到免役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明代白银货币化密切相关。
白银货币的大量使用使得赋税可以用货币形式缴纳,从而减轻了百姓的负担,A项正确。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虽然对经济有影响,但与百姓应役情况变化关系不大,排除B项;明清时期并没有不断调整户籍政策,排除C项;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对百姓应役问题的影响不明显,排除D项。
故选A项。
6.1855年,在华外商共1038人,比1837年增加了3倍,分属于219家洋行。
西方商人还在开放口岸投资办厂,由此产生了依附于外国商人的特殊阶层一一买办。
据此推知,买办阶层是()
A.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
B.西方经济发展的产物
C.西方殖民渗透的工具
D.商品交易安全的保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
由材料可知,在1855年与1837年相比,在中国经商的外国商人数量大幅增加,并且这些外国商人不仅从事贸易活动,还在开放口岸投资设厂,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买办,他们依附于外国商人,在商业活动中作为中外之间的中介,帮助外国商人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同时也协助西方资本家在当地实施经济控制,因此他们是西方殖民势力在经济上渗透中国的工具,C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不是产生买办阶层的直接原因,买办阶层主要是西方殖民经济入侵的产物,排除A项;买办阶层并非西方经济正常发展的产物,而是西方对中国进行殖民经济侵略的产物,排除B项;买办阶层主要是为外国商人服务,帮助其侵略中国经济,而非商品交易安全的保障,排除D项。
故选C项。
7.1914年3月,北京政府工商部颁布《矿业条例》,明确规定矿产国有,但鼓励中外业者投资开矿,矿业权
之获得不以地主自然取得而以申请为先,同时大幅减低矿产税,取消原有的将部分赢利上交给政府的规定。
这表明政府意在()
A.限制地主投资以固统治
B.振兴工商实业以培国本
C.提倡自由经营以利投资
D.降低矿产税率以解民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中国)。
题干提到1914年北京政府颁布的《矿业条例》鼓励中外业者投资开矿,大幅减低矿产税,并取消原有利润上交规定,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减少税收负担和简化获取矿业权的手续来吸引投资,从而振兴工商实业,B项正确;限制地主投资以固统治与材料中“鼓励中外业者投资开矿”相矛盾,排除A项;C选项的“自由经营”不符合材料矿业权要申请和交矿产税,排除C项;“降低矿产税率以解民困”虽涉及降低税率,但非政府主要意图,排除D项。
故选B项。
8.194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对于中央工委总结报告有关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予以肯定,同时责成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对于人口五万以上的占领城市,逐一作出工作总结并限三至四个月内电告中央。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注意工作效率的提升
B.谋划城市经济的发展
C.探索工作重心的转移
D.明确城市管理的职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
据题干“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同时责成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对于人口五万以上的占领城市,逐一作出工作总结并限三至四个月内电告中央。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家庄的解放,为中共中央把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向华北转移创造了条件,为我党接收管理城市,创造了具体经验,并对其它占领城市作出要求,这是在实践中边干边学边摸索,全方位、多方面地进行了城市政策的探索,为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做了准备,C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与工作效率的提升无直接关系,强调的是城市工作经验的探索,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经济发展的具体谋划,排除B项;此时只是对城市工作经验的探索,并未明确城市管理的具体职责,排除D项。
故选C项。
9.下表
时间内容
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聂荣臻受命
1956年
主管全国科学技术工作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科研机构由1956年的380多个发展到1962年的1300多个研究人员从1956
1962年
年的9000多人发展到1962年的94000多人
据表可知,我国()
A.建设适合基本国情的科研体制
B.实现了赶超世界的科研目标
C.推动“一五”计划的加速完成
D.改变了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题干展示了从1956年到1962年期间,中国科研机构的数量从380个增加到1300个,研究人员从9000多人增加到94000多人。
这反映了国家在科研体制建设上的投入和努力,表明我国正在建设适合基本国情的科研体制,A项正确;表中并未提及我国已经实现了赶超世界的科研目标,仅展示了我国在科研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排除B项;“一五”计划主要关注的是工业化建设,虽然科技发展对工业化有一定推动作用,但表中信息并未直接关联到“一五”计划的加速完成,且材料呈现时间是1956年到1962年,而一五计划在1957年就已完成,排除C项;D项涉及范围过于宽泛,且表中信息主要集中在科技发展方面,并未全面反映经济文化的整体状况,排除D项。
故选A项。
10.1990年12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的家电行业产值从1985年的59亿元飞跃到1990年的250亿元。
中国生产的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十多种轻工产品的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这是因为我国()A.初步进入国际分工体系 B.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
C.基本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推动家电企业集群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1990年(中国)。
1985年至1990年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企业自主权扩大,市场调节作用逐渐增强,这一时期,中国正在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