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临床观察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临床观察
 【关键词】中药;补肾益脾;贫血;运动诱发
 运动性贫血是指单纯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因素引起的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的现象。

该定义由日本学者Yoshimura首次提出[1]。

由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能综合反映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与运动员的运动耐力及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因而引起国内外运动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中药对运动员运动后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并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对象为本校长跑运动员90人,其中男51人,女39人,年龄最大26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1.3岁。

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每组30人。

3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3组运动员运动强度、饮食结构均相同。

 2 分组用药
 ①空白组:不服用任何药物。

②西药对照组:服用维生素C,200 mg,每日3次;硫酸亚铁,300 mg,每日3次,共服4周。

③中药治疗组:自拟方剂,药用黄芪15 g,党参15 g,白术20 g,淫羊藿15 g,黄精15 g,菟丝子15 g,当归20 g,丹参30 g,大枣5枚,炙甘草6 g。

统一煎药条件,分别于上午训练后及晚间各服用150 mL,共服4周。

 3 观察方法
 运动前分别测试所有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2次,取平均值作为该运动员运动前的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出每组运动员运动前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然后进行4周中等运动量(120~130 km/周)的长跑运动;4周运动结束后再分别测试2次每个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取2次所得平均值作为该运动员运动后的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出每组运动员运动后的
平均血红蛋白值与运动前每组所测得的平均血红蛋白值,进行对照。

运动期间不同组别的运动员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

 血红蛋白值测试采用上海产721分光光度计。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
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中、美、欧、日4种药典收载10种基原植物相同生药的质量检测标
 【关键词】药典;质量标准;植物药
 植物药在历史上曾是世界各国医疗的主要药物,如中国的应用历史至少有2000年。

近代伴随化学、制药工业的飞速发展,植物药的主流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化学合成药物所替代。

然而,随着近年来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植物药在某些方面具有化学合成药物无法相比的优势而重新获得各国注意,植物药及其精制剂、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安全性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1 中国、日本药典植物药收载标准概况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植物药作为临床使用的主要药物,很早就被应用于汤、散剂等成方制剂,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

植物药被收载于历代各类药物学(本草)著作中,唐代由政府编修、颁布的药典性质著作《新修本草》收载的大部分是植物药,可以说是药典收载植物药的开始。

中医学及其应用植物药的技术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被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目前,这些国家的药典都收载了很多植物药,并针对其安全性和质量制定了一定的标准。

以有代表性的日本为例,《日本药局方》(JP)第14改正版(含追补版和局外生
药规格)共收载生药(含粉末)249种,据统计,其中基原和药用部位与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P)一致的有83个品种[1]。

 植物生药作为中药材收载于CP一部。

在鉴别方面,CP过去版本常用显色和试管反应,专属性较差,而现在已全面转向薄层色谱法(TLC)为主的鉴别手段。

2005年版CP新增了专属性TLC鉴别662项。

在检查项目方面,普遍增加了杂质、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项目检查,以保证中药材的纯净度,新增杂质检查34个品种,水分检查178个品种,灰分有135个品种,酸不溶性灰分有130个品种。

在含量测定方面,CP自1990年版开始,引用现代仪器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薄层扫描(TLCS)等测定含量,2005年版CP在收载的药材及饮片551个品种中,有281个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其中采用HPLC等仪器分析方法的为217个,占总数的77%[2]。

 日本制定生药的药典标准较早,其明治时期公布的初版药典(1886)中就对生药药材设定了行政性的规格,介绍了药材标准的普遍性。

在以后的各版修订中都增加收载新的生药,并根据技术的进步和实际的需要修改已收载品的记载内容。

JP在鉴别方面建立TLC 等方法较CP为早,根据药材不同也使用紫外光谱法(UV)、镜检等方法。

在纯度检查等方面也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标准,但药材的含量测定标准建立不及CP[3],重金属、有毒元素和农药残留量的限量检查也落后于欧美药典[4]。

 2 欧洲、美国药典植物药收载标准概况
 欧洲很多国家在历史上也有着植物药使用的传统。

时至今日,第5版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 EP)及其5个非累积增补本中共收录有植物药及植物提取物的专论208个[5],但植物生药所占比例较低。

其质量检测十分注重植物原料微生物数量、有无放射性及农药、杀菌剂、重金属、污染物、掺杂物的残留量并限量,已知治疗活性成分含量,并要求提供对照品;对于植物制品专论,必须有制造过程的描述和验证的情况、特征成分测定、鉴别检验和纯度检验[6]。

 美国药典虽然早在第1版就收载了植物药,做了相应标准化的工作,但之后由于化学合成药物技术与应用迅速发展,植物药及制剂的收载品种逐渐下降。

1990年,美国营养标签和教育法(NLEA)将草本植物或类似的营养物质列入膳食补充剂中。

之后的食品补充剂卫生与教育法(DSHEA)将膳食补充剂范畴扩大到必需营养素以外的如人参、大蒜、鱼油、车前草、酶、腺体以及所有以上物质的各种混合物。

目前,植物药及其提取物主要载于收载药用赋形剂、膳食补充剂的NF(National Formulary)中。

1996年美国起草了《FDA关于植物制品药物研究指南》,目前也有少量植物药及其提取物通过
USP(United States Pharmacopedia)认可,由NF转入USP收载,由膳食补充剂地位升格为药品。

 USP/NF对植物药品质的检测始于1926年。

在USP-10附录中即收载了对植物药品质检测的多项检测方法。

USP对植物药品质的检测历来严格,除了对各种灰分、浸出物含量、含水量、淀粉含量、挥发油含量等共有品质的检测,USP-24起还大篇幅增加了对淀粉含量、黄曲霉素和农药残留量的检测规定[7]。

 USP/NF、EP、JP是世界主要药典,应用地区广泛、影响力大,建立的检测方法水平较高。

为了比较2005年版CP和它们在收载植物生药所建立的质量检测标准的差异,本文列出基原植物(10种)药用部位相同或相近的4种药典收载生药品种,做了其鉴定、检查和含量测定等项目及其方法的比较,比较结果见表1~表10。

表1 光果甘草(略)注:○已建立;╳未建立; 不少于; 不超过(下同) 表2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略) 表3 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er)(略) 表4 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狭叶番泻(Cassia (略) 表5 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略)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运动前不同组别运动员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运动4周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均较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表1 3组运动员治疗前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比较(略)
 6 讨论
 血红蛋白检测是运动性贫血检测的主要指标,它能综合反映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液携氧能力,可以判断机体是否处于贫血状态。

教练员可以此来判断运动员的训练量是否合适,了解运动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及时调整运动量的大小,指导运动员的训练。

通常男子血红蛋白低于14 g、女子低于13 g时运动能力下降。

男子血红蛋白低于13 g、女子低于12 g即为运动性贫血。

关于运动性贫血产生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专家认为主
要有3种原因,即血浆稀释引起的相对性贫血、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和血红蛋白再合成减少[2]。

运动性贫血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补充铁、叶酸、B族维生素、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等,其中有机铁剂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具有易于吸收、服用量少、不良反应轻、受影响因素少等优点成为目前体育界预防运动性贫血的最佳药物,但血红素铁、有机铁的吸收性高,易诱发机体摄入过量的铁而引起铁过负荷性疾病或其他二价金属元素缺乏性疾病。

因此,探讨中医药防治运动性贫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医学理论认为,劳则气耗,过劳容易伤气,运动员尤其耐力项目的运动员,长期从事大负荷量的运动训练,易引起元气虚损,导致五脏功能失调。

《张氏医通》曰:人之虚,非气即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

而血之源头在乎肾,气之源头在乎脾。

脾主肌肉、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气虚弱,肌肉、四肢筋脉失养,则易于疲劳;肾者为先天之本、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运动员的技术、技能及力量的发生,都与肾脏有关系;长期的大负荷运动,引起脾、肾亏虚,脾主统血、肾主精血,脾虚气弱不能化生血液则见血虚,肾虚无以温养五脏,精血化生无源,导致运动性贫血的产生,从而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耐力、运动技能的发挥,最终导致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受到影响。

 贫血时补充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疲劳和肌肉酸痛;补充硫酸亚铁,可以提高机体的氧运输能力,改善机体的持久耐力,提高运动成绩。

从表1中可以看出,补肾益脾中药具有与西药相当的提升运动后血红蛋白含量、抗运动性贫血的作用。

自拟方中取黄芪、党参、白术、淫羊藿、黄精、菟丝子、大枣等脾肾同补;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使补而不滞。

活血化瘀药的应用,不仅可改善骨髓造血的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而且还可以改善机体的微循环,促进组织代谢。

标本并治使气血化生,筋骨强健,为临床防治运动性贫血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药。

 【参考文献】
 [1] Evelo C. Changes in blood glutathione concentrations, and in erythrocyte glutathione reductase and reductase and glutathione transferase activity after running training and after participation in contests[J]. Eur J Appl Physiol,1992,64:354-358.
 [2] 张缨,文茹.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与监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24(3):331-334.
 医药卫生栏目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