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著名广告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卫•奥格威
经历:
奥格威生于1911年6月23日,英国West Horsley。

先后受教于艾丁堡Fettles大学及牛津大学。

然而他没有毕业,而是像他后来所说“被扫地出门。

”他称这段经历“是我一生中一次真正的失败……我本可以成为牛津的一颗明星,但是却因为屡次考试不及格而被轰出了校门。


之后,奥格威转道巴黎,在皇家酒店厨房工作。

厨师长雷厉风行的作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由此衍生了他后来倡导的管理原则。

1972年,在谈及领导原则时,他如此回忆Petard厨房里的高昂士气:
“我亲眼看到厨师长开除他手下的厨师,只是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没有把蛋糕烘好,完全不留情面。

我当时非常震惊,然而其他厨师却引以为傲,认为自己在为世界上最好的厨房工作。

如果在美国海军服役的话,他们简直可以为军争光。


回到英国之后,奥格威受雇于Aga厨具公司,成为一名上门推销员。

1935年,他为Aga的推销员写了一本推销辅导手册,后来被《财富》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推销员手册”。

当时,他年仅24岁,却已写出经久不衰的推销名言。

“产品信息谈得越多,推销的可能性越大,拿到的订单越多。

但是不要以为电话推销的数量就等同于推销产品的质量。


1936年,他的兄长为他在伦敦一家广告公司谋得实习的机会。

该公司送他到国外学习美国广告技术,为时一年。

这一年,他收获颇丰,不仅学业有成,而且邂逅了18岁的女学生。

二战爆发的那一年,他们喜结连理。

25岁的他宣称:“每一个广告必须讲述完整的营销故事,文案中的每一句话都要掷地有声。


1938年,戴维·奥格威移民美国,受聘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在其后的三年中辗转世界各地为好莱坞客户进行调查。

盖洛普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对事实的执著追求对奥格威的思想影响巨大,并成为他行事的准则之一。

二战期间,他受命于英国安全部,出任英国驻美使馆二秘。

战后,他与宾夕法尼亚州阿们宗派为邻,以种烟草为生。

后举家迁至纽约,并决定开创自己的广告公司。

由于资金问题,他向外界寻求帮助。

这个38岁的男人,失业,大学肄业,曾做过厨师、销售、外交官和农夫;对市场一无所知,从未写过一篇文案。

38岁尚未正式涉足广告业,只有5000美金原始资金……哪个广告公司会启用这样一位人物?然而,一家英国公司却慧眼识君子,投资4万5千元助他开业。

奥格威与Anderson Hewitt,一位他1941年相识的会计师一同开创了Hewitt Ogilvy, Benson & Mather,(奥美前身),从此凭借独创的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勤谨的作风引领着公司一步步走向壮大,3年之后,这个一度黯淡的男人已名扬业内,犹如创造了一个奇迹。

理论:
品牌形象论(Brand Image)是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创意观念。

品牌形象论是广告创意策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在此策略理论影响下,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成功的广告。

他认为品牌形象不是产品固有的,而是消费者联系产品的质量、价格、历史等,此观念认为每一则
广告都应是对构成整个品牌的长期投资。

因此每一品牌、每一产品都应发展和投射一个形象。

形象经由各种不同推广技术、特别是广告传达给顾客及潜在顾客。

消费者购买的不止是产品,还购买承诺的物质和心理的利益。

在广告中诉说的产品的有关事项,对购买决策常比产品实际拥有的物质上的属性更为重要。

广告贡献:
1948年,奥格威在纽约以6000美元创办了奥美,随后以创作许多富有创意的广告而赢得盛誉。

他的作品机智而迷人,但最重要的是:他坚持它们必须有助于销售。

他把广告业的经营和专业化推向顶峰,他的价值观造就出了一个全球性的传播网络,他睿智隽永的风格不但塑造了奥美广告,同时更深深影响着整个广告业的发展。

奥格威被《时代》周刊称为“当今广告业最抢手的广告奇才”,被《纽约时报》称为“现代广告最具创造力的推动者”。

美国重要的广告行业刊物《广告周刊》说:“奥格威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传统观念的抨击照亮了整个广告行业,令任何广告人都无法企及”。

法国一家著名杂志称他为“现代广告的教皇”,并将他与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并列为对工业革命最有贡献的人物。

(二)李奥•贝纳
经历:
Leo Burnett (1891—1971)
李奥·贝纳生于1891年10月21日,很小就在父亲的干货店里打杂,在一家印刷厂当过小工,教过书,后进入密芝安大学学习新闻。

获得学士学位后,在Peorla新闻报当了一年记者。

1915年24岁的李奥·贝纳进入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任公司内部刊物编辑。

与当时提倡广告应与消费者共鸣的广告大师Theodore F MacManus一起工作。

他为卡凯迪拉克设计“领袖的代价”曾轰动一时。

为了深入了解广告,李奥·贝纳每天剪下大大小小的报纸广告及有关广告的讨论议题。

这段日子成了李奥贝纳后来进入广告业的转折点。

李奥·贝纳任职的第一家广告公司是Homer McKee。

他在那家公司连续干了10年,任资深创意总监。

但是此时他还没有在美国广告界出名。

后来,他去了纽约,进入Erwin Wasey广告公司,被派往芝加哥5年,任创意副总裁。

但是,他与Erwin Wasey广告公司的理念却越来越远,终于,他无法忍受“就象洗碗水一样乏味”的广告创意。

他变卖所有财产,筹组自己的李奥贝纳广告公司。

公司建立之始只有一家客户,营业额是20万美元。

他艰苦创业,经过3年努力,终于把李奥贝纳公司发展成一家大公司。

李奥贝纳广告公司于1935年成立于美国芝加哥,是美国排名第一的广告公司,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将近100个办事处,拥有一万多名员工。

李奥贝纳的客户包括全球25个最有价值品牌当中的7个,如麦当劳、可口可乐、迪斯尼、万宝路、Kellogg、Tampax和Nintendo等。

李奥贝纳(亚太)集团公司--“2001年度亚太地区最佳广告公司”。

李奥贝纳于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业务网络包括香港、广州、上海和北京,2000年营业额达1.2亿美元,在国内国际性广告公司中排名第三。

李奥贝纳在中国的客户包括麦当劳、菲亚特、惠氏、箭牌、美标和中国电信等。

理论:李奥·贝纳的十二条广告原则
(一)不论是印刷广告,还是电子广告都应具有使人再度思考或者再看一眼的拉力。

它是引起兴趣、赞赏,而令读者或观众获得利益的核心创意:噪噪不休,难以理喻的广告是令人无法忍受的。

(二)广告的对象是人,因此,广告必须以人所能接受的方式传播。

有许多广告词,如"洗碗碟后的脏水"令人觉得缺乏新鲜感。

我们决心要创造令人"看得愉快"、"听得有趣"的广告。

(三)在企划广告之同时,必须做销售计划,针对销售计划重点,创造赏心悦目富有吸引力的广告,则广告自然能带动商品销售。

因此,我们对推销员在看到自己公司的广告时,所产生的本能判断,致以崇高的敬意。

(四)努力迈向高尚趣味,使广告能和经营理念、实际情况表里一致。

(五)注重商品本身的独特性,少玩弄小技巧。

广告表现应当是适度的,不论标题或画面如何触目惊心,不适当的表现手段应当避免。

(六)不要低估大众,不论在何处,大众总会知道那就是广告,并且选择好的广告观赏。

(七)广告词语和画面力求简洁。

(八)不要试图打破规则,而要彻底了解规则,并且掌握良机,这正是广告成功的重要因素。

(九)即使广告主对目前的广告十分满意,但是,一旦有更好的创意涌现出来,也应该提出来供广告主参考。

(十)不要固执自己的地位和主张,应该了解丰硕的成果来自许多人员的努力耕耘。

(十一)勿矫揉造作,应该诚心。

勿妄尊自大,应该虚心。

(十二)如果我们基于正确的事实和慎密的思考,所持的信念有充分的根据时,不管广告主的反对与否,就应当坚持自己的主张。

广告贡献:李奥贝纳广告公司的创始人,摘星星的人
(三)威廉·伯恩巴克
经历:
威廉·伯恩巴克和奥格威在同一年分别开创各自的广告公司,他们同样以文案写作闻名。

伯恩巴克是著名广告公司DDB广告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1947年,DDB公司成立之初,全部资本只有区区1200美元,而到了1982年,当公司庆祝自己的35周年诞辰时,DDB已是世界第十大广告公司,年营业额超过了10亿美元。

作为DDB的创始人并自始至终参与了公司创业历程的伯恩巴克,为这辉煌成就作出了巨大努力。

DDB公司的客户已遍及全球。

伯恩巴克是美国纽约人,从小生长在这座世界闻名的大都市,接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

上大学时,伯恩巴克学的是文学,同时他保持着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并在写作上开始显露才华。

大学毕业时,他获得了纽约大学的文学学位。

离开大学之后,伯恩巴克经过一番磨练,逐渐以其文才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伯恩巴克凭借着手中的一支笔杀入了广告界,他先在葛瑞等一些广告公司工作了七八年,和他人合伙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

1947年,DDB广告公司正式在纽约挂牌营业。

DDB公司的名称,源于三位合伙人多伊尔、戴恩和伯恩巴克的姓氏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虽然伯恩巴克被排在最后一位,但是他对此毫不在意,因为在他看来,这只是不足挂齿的小事,关键是他终于有了可以一展身手的、属于自己的舞台。

事实上,从DDB公司创立之日起,伯恩巴克便是总经理,并且直接创作了大量的在广告界引起轰动的优秀广告作品,使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迅速跻身于美国最大广告公司之列。

可以说,没有伯恩巴克便没有DDB广告公司。

但是,他却从未提出改换公司名称,将自己的位置放到前面。

这种大度对于公司的稳定和不断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伯恩巴克一贯认为,广告上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有独创性和新奇性。

因为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广告之中,有85%根本没有人去注意,真正能够进入人们心智的只有区区15%。

正是根据这一无情的数字比例,伯恩巴克才坚持把独创性和新奇性作为广告业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

只有这样,广告才有力量来和今日世界上一切惊天动地的新闻事件以及一切暴乱相竞争。

也正是在这一信念指引之下,伯恩巴克在美国同时代的广告大师之中,能够另辟蹊径,自成一家,常常拿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

理论:威廉·伯恩巴克的“金科玉律”
精辟的论述,美妙的比喻,不得不令人对这位广告业的旷世之才——威廉·伯恩巴克(Willam Bernbach)表示叹服。

他那跨时空的广告智慧,不仅在他创办DDB广告公司(Doyle Dace Bernbach)的时代为人景仰;而且在许多广告作品,也常常流露出这位先哲智慧的影子。

为什么许多成功的广告人常常眷顾威廉·伯恩巴克?为什么他的广告智慧因久常新?也许从下面这些广为人知的格言中,可以使人有所顿悟。

威廉·伯恩巴克格言之一:以崭新的意念争夺注意力
威廉伯恩巴克在公司的一次作品讨论会上,对大家这样比喻:依赖一套公式或方法来办事,正如烤面包的常理一样,只要顾及和控制烤面包的时间因素,面包便会自自然然,顺顺利利地烤好出来,平平无奇。

只有那些刚刚新鲜出炉,热力四射的崭新意念,才会令人垂涎三尺,胃口大开。

当然如果你热爱常规,刻意模仿,那么你就如同受了致命伤的士兵,也许你会一直活下去,但你绝对不可能在战场上获得立马横刀的威风。

对一件事,抱有自己的立场,你通常会发现面对的是两部分人:“支持你”或“反对你”。

但当你对任何事亦无个人立场之时,你将会找不到反对你的人——更找不到支持你的人。

一个看来合情合理的广告视觉画面,并不代表这广告一定行得通。

熟口熟面的传达方式,最叫人不感兴趣,漠不关心。

人们往往最怀疑那些看起来模梭两可,并难于掌握的修养和技巧,但事实上,这可能寓示着你正在走近最实用的创意境界。

广告巨人大多是诗人,他们从产品资料当中,跳进无限的创意和幻想领域之中,因为只有意念崭新的才干和经营手法,才可在今天暴力和花边新闻过盛的社会里,争夺到消费者的注意力。

知识人人可以拥有。

但穿梭于知识中的直觉——一个伟大的意念,才是真真正正的财产,由你拥有。

一个传达起来没有说服力的意念,就仿如由头到尾,没有过意念,没有过传达一样。

你应该相信你要推销的产品……你应该相信自己的广告创作,只有一个深深的信念,才会勾起你的一股干劲和动力,令你的作品更有生命。

威廉·伯恩巴克格言之二:建立独特个性始能成功
发掘题材(what to say)是传达过程的第一步。

决定什么样的表达形式来让观众看你的作品,聆听你的声音,相信你的说话,是另外的一步。

但如果你在表达形式这一步上行不通的话,你事前花费在发掘题材上的心力和工夫,自然一一白费。

“令一个广告,一个人或一件商品起眼,成功,先要替它建立自我的独特个性。

否则,它永远都不会被人注意。

”“不要把‘高雅品味’同‘毫无品味’混淆。

”“无论任何景象符号,有朝亦会变旧,枯谢而死,但阁下亦要不断寻找新的影象符号……,即使手上是心手沥血的崭新佳句,有朝一日亦会变成隔日黄花……”“口碑是最佳的传媒工具。

”“我们当务之急是要令沉闷的产品事实,起死回生,充满生命。

”“洞察人性之最,是成功传达者的高招所在。

写作人所关心的是他用什么素材来写他的作品;读者所关心的,是他从阅读之中,得到什么素材。

因此,广告人真正要看懂观众心理,了解他们怎样看、怎样听——怎样接收传播讯息。

”伯恩巴克先生的谆谆劝诫真令人有毛塞顿开之感。

独特非凡的个性是成功广告之“情”。

但刻意追求的“与众不同”则会导致:
威廉·伯恩巴克格言之三:噱头花巧终会不攻自破
无论你如何工多艺熟,你亦不能替一件毫无好处的产品制造好处。

但如果你真的要这样的话,你制造出来的只是噱头花巧,它将很快就不攻自破。

”“我毫不犹豫地,宁愿选择一个平凡简单但却活泼,充满意思和生命的广告,也不愿选择一个美丽而无头脑的广告。

”“恰到好处的创作手法,定能令产品销量更实际,更有效地提升。

”“花拳绣腿,为卖弄艺术而卖广告是最危险的事。

因为你当初的出发点,只在于刻意制造分别……刻意制造比别人更佳、更可爱、更出众的广告。

在你刻意求工地制作广告的背后,却忘了推销产品。

”“我奉劝你一句,切勿相信广告是科学。

”好一句“切勿相信广告是科学!”它道出了广告的真谛——无须过份地刻意与严谨,只要能使产品信息得到有效地传达,平凡亦是非凡。

广告成就:著名广告公司DDB广告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四)罗瑟·瑞夫斯
经历:
罗瑟·瑞夫斯30年代就开始其广告生涯,1940年进入达彼思公司,是他辉煌广告生涯的起点。

他与达·彼思合作,把达彼思公司建成当时极重要也极有影响的广告公司之一,从50年代至80年代,一直是世界十大广告公司之一。

达彼思公司的广告以求实而著称,40年代至50年代,达彼思公司产生了许多推销力很强的广告,为人称道,罗瑟·瑞夫斯就是这家公司的创作主持。

理论;
罗瑟·瑞夫斯在达彼思主持广告创作期间,曾提出一著名的广告观念:即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中文译为“独特销售主张”,或译为“独特销售主题”、“最佳促销力点”,英文简称为“USP”。

内涵包括,其一,一则广告必须向消费者明确陈述一个消费主张;其二,这一主张必须是独特的,或者是其他同类产品宣传不曾提出或表现过的;其三,这一主张必须对消费者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打动力。

所谓向消费者陈述一个主张,并且这一主张必须是独特的,也就是寻找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较,本广告产品所独具的功能,能给消费者带来的独特好处,并将它作为广告的直接诉求。

广告贡献:提出“USP理论”的第一人。

(五)詹姆斯·韦伯·扬
经历:
詹姆斯·韦伯·扬于1886年1月20日生于肯塔基州考文顿市(Covington, KY)。

12岁时(1898年)便辍学加入Western Methodist Book Concern(WMBC)工作,从此离开公共教育踏入社会。

1907年被任命为WMBC的广告经理和书籍设计师,并于同年与伊丽莎白·约翰逊(Elizabeth Johnson)结婚。

1912年,21岁的詹姆斯·韦伯·扬作为文字撰稿人加入了智威汤逊广告公司(JWT)辛辛那提办事处,并于次年即成为办事处的总经理。

1916年,他成为JWT的副总裁,并于次年升任高级副总裁,主要负责JWT西部分公司。

1927年,他带领一批员工一起成立了JWT位于欧洲各处的办事处。

次年(1928年),詹姆斯·韦伯·扬从JWT退休,但仍出任JWT总监及顾问直至1964年。

1931年,詹姆斯·韦伯·扬被新成立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聘为商业史和广告学教授直至1939年,期间发表的诸多讲座成为《如何成为广告人?》一书的成书基础。

1941年11月,詹姆斯·韦伯·扬在一次全美广告代理商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AAAA)和美国国家广告商联合会(Association of National Advertisers,ANA)的联席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我们能采取什么行动?》(What action can be taken?)的演讲,从而促使了战时广告委员会(War Advertising Council)的成立。

该机构主要服务于在二战期间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战时债券、促进节约战需材料以及号召女性投入战备生产等。

在二战结束后,在杜鲁门总统的要求下,战时广告委员会更名为广告委员会(Advertising Council),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afety Council)合作在和平时期继续服务,并继续由詹姆斯·韦伯·扬担任主席直至1947年。

1959年起,詹姆斯·韦伯·扬在伊利诺伊大学广告系讲课。

1973年3月6日,87岁的詹姆斯·韦伯·扬逝于新墨西哥州圣塔菲。

理论:
詹姆斯·韦伯·扬在他的广告哲学中提醒人们,在处理任何广告工作之时,最好先看清工作的大画面,然后小心掌握及控制以下整套广告过程的每项元素:
一、提案知识(Knowledge of Prioositions)。

发掘产品最有力的销售提案。

二、市场知识(Knowledge of Markets)。

了解市场走势,以至消费者的一举一动。

三、讯息知识(Knowledge of Messages)。

设计以销售提案为中心,消费者不能抗拒的广告销售讯息。

四、讯息传播知识(Knowledge of Carriers of Messages)。

使用适当的传媒,把广告销售讯息发放。

五、销售途径(Knowledge of Trade Channels)。

认识产品散货网的种种渠道。

六、广告技巧(Knowledge of How Adwertising Works)。

了解多种有助促销的广告技巧。

七、特定环境(Knowledge of Specific Situation)。

明白不同环境,广告应有不同策略和战术。

詹姆斯·韦伯·扬从宏观的角度三言两语,,就把整个广告过程,整个
实际广告现象的焦点描绘出来。

他所勾勒的这个架构,时至今日,依然虎虎有生,颇具威力。

广告的微观画面广告如同绘画,在粗线条地勾勒和大面积地渲染之后,也要经过点、染等技巧使之更臻完美,以至更高境界。

詹姆斯·韦伯·扬的广告哲学,也是这样层次分明。

一步一步地将观众的视线,由宏观地“大画面”带入微观地“小画面”之中。

在先前提到的广告过程七大要素中,第六项——了解多种有助促销的广告技巧,自然是不能忽视的一环,也是我们不能看漏眼的“点睛之笔”。

詹姆斯·韦伯·扬认为:有效的广告,来来去去,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家喻户晓(By Familisrizing)。

不断重复广告,令消费者对广告、产品或牌子加深认识。

二、耳提面命(By Remainding)。

不断把握机会,透过广告,不断提醒消费者产品的存在,令他们念念不忘。

三、推陈出新(By Spreading News)。

不断替自己的新产品开发新闻、不断替自己的“旧”产品开发“新”新闻。

四、超越阻碍(By Overcoming Interties)。

不断透过广告形象、画面或文字,来刺激观众的官能。

不要令他们呆滞,毫无反应。

要令他们起反应,立刻行动——“帮衬”你的产品。

五、以“感”动人(By Adding A Value Not Into Product)。

不断透过广告,替产品建立“主观性”,“非实质”的额外附加值,制造感性的分别。

广告贡献:通才杂学的广告大师,广告创意魔岛理论的集大成者。

建立了智威汤逊的国际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