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文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的文言文
1.《管仲列传》(节选自《史记》)
1.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
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
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
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
不以我为愚,知我时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
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
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我幽囚受
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
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
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2.注释:
1.颍上:颍水之滨。
2.游:交往。
3.进:推荐。
4.任政:执掌政事。
5.以霸:因此称霸。
6.九合诸侯:多次会合诸侯。
“九”,表示多次。
7.一匡天下:使天下归正。
指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
多次会盟诸侯,使混乱的天下走上正轨。
8.贾(gǔ):做买卖。
9.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
“见…… 于”,表被动。
10.走:逃跑。
11.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2.幽囚:被囚禁。
13.多:赞美。
3.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
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
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
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贪财,而
是知道我家里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反而使他
更加困顿不堪,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机有利和
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鲍叔牙不认
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我曾经多次打
仗,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
母需要赡养。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而死,我被关在深牢
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
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
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甘愿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
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
是著名的大夫。
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
赞美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
2.《管仲论》(苏洵)
1.原文: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今受其赐。
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管仲之器小哉!
桓公,霸也。
管仲相之则霸,竖刁、易牙、开方不可以相,而桓公使相之,以致乱。
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
及桓公薨,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
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
昔者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子产,相郑伯以存郑:夫岂不欲二子者存耶?诚不得以也。
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管仲,而管仲且死,夫以耄耋之年,虽有仲尼之圣,犹不能为善,况其下乎?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2.注释:
1.微:如果没有。
2.被发左衽(rèn):头发披散,衣襟向左掩。
这是
古代少数民族的服饰打扮,这里指沦为落后民族。
3.谅:诚信,这里指拘泥小节。
4.自经于沟渎(dú):自缢于沟渠之中。
5.器小:器量狭小。
6.竖刁、易牙、开方:都是齐桓公的近臣。
7.薨(hōng):古代诸侯死亡称“薨”。
8.树党:建立私党。
9.棺:这里是为尸体穿衣下棺的意思。
10.周公:西周初期政治家,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11.管、蔡:管叔和蔡叔,周武王之弟,周公旦之兄,
曾发动叛乱反对周公。
12.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13.郑伯:郑国君主。
14.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称“耄”,七八十岁称
“耋”,这里指年老。
3.译文:
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
难道他要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在山沟中自杀而不被人知晓吗?
管仲的器量太小啦!
桓公,是霸主。
管仲辅佐他就能称霸,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是不能辅佐君主的,而桓公却让他们辅佐自己,因此导致了混乱。
桓公生病的时候,他的五个儿子各自结党争夺君位。
等到桓公死后,他们就互相攻打,因此宫中无人,也没人敢去把桓公的尸体装入棺材。
桓公的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体生的虫子都爬到门外了。
从前周公旦诛杀管叔、蔡叔来安定周朝;子产辅佐郑伯来保全郑国:难道他们不想让管叔、蔡叔和郑伯活下去吗?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是不足为怪的。
他仅仅依靠管仲,然而管仲将死的时候,他已是年迈之人,即使有孔子那样的圣人,也不能有所作为了,何况是管仲以下的人呢?
一个国家往往因为一个人而兴盛,也因为一个人而灭亡。
贤能的人不悲伤自己的死亡,而是担忧国家的衰败,所以一定要再有贤能的人接替,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
那个管仲,凭什么就这么死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