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明之花处处开活动方案和总结.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之花处处开活动方案和总结本次活动通过猜谜语、讲故事、知识竞答、相声、唱歌、赠送卡片等形式,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做一个新时期讲文明的孩子,使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到处可见文明用语,使文明礼仪教育见效。
活动目的意义:
所属领域:
小学
参与人数:
1
活动方案:
(一)宣布《文明之花处处开》的主题活动开始。
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等
全体立正、出旗、唱队歌
(男女主持合):同学们好!今天由我俩为大家主持这次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文明之花处处开》。
主持人(男):春风唤醒万物,让生机与活力充满每一个角落。
主持人(女):老树抽新枝,嫩草发新芽,文明之花开遍校园角落。
主持人(男):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祖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吧!
主持人(女):文明礼仪进校园,红领巾人人争当文明的使者,把文明的种子播撒。
(二)猜谜语
主持人(男):今天同学们精神抖擞,让我们来猜猜谜语,猜到的同学请举手。
看谁最快!
屏幕显示:
1、叶落花也落(两字礼貌用语)——谢谢
2、双胞胎赖被窝(三字礼貌用语)——对不起
3、请根据“水果小孩谦让”三个词语猜一个四字的礼仪小故事!
学生:这四个字应该为“孔融让梨”
(三)讲故事(屏幕)
1、主持人(男):你能讲出“孔融让梨”的小故事吗?
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主持人(男):你的故事说得可真好,还有谁知道有关文明的故事呢?
2、讲故事:《美的回声》
一个孩子对着群山高喊:“喂,你干吗?”群山回应道:“喂,你干吗?”妈妈告诉孩子说:“你对他说‘我们是朋友!’,听听他会说什么。
”孩子又大声喊:“您好,我们是朋友!”大山回应道:“您好,我们是朋友!”孩子听了非常高兴。
妈妈说:“孩子,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有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待你。
”
(四)小记者现场采访(屏幕显示问题)
主持人(男):其实,文明不仅是说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同学们,请看小记者的采访《礼貌小学生》,看看他们平时生活中是怎样做到讲文明的。
1、小记者:同学们好!请问,你到书店买书时,怎么对营业员阿姨说话?
甲:阿姨,我想买书架上那套《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请您拿给我看看,好吗?
小记者:好的。
你真有礼貌。
生:谢谢!
2、小记者:请问,当你想向同学借笔用时,你怎么说?
生:请把你的铅笔借我用一下,可以吗?
小记者:当然可以,真会说话,同学一定会借给你的。
3、小记者:请问,如果有一位叔叔找你的爸爸,正好爸爸不在家,你怎么接持客人呢?
生:叔叔,您请坐,爸爸有事出去了,您等他一会儿,我去给您倒茶。
小记者:OK!你真是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五)相声《礼貌歌》(屏幕)
主持人(男):今天我们请来了两位文明小天使,他们不但会说会做到文明,还会唱呢,大家想听吗?掌声请出这两位文明小天使,为我们表演相声——《礼貌歌》。
A: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说一段相声,题目叫《礼貌歌》,哎,你怎
么唱起来?
B:(说)“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这不是礼貌歌吗?
A:看来你对《礼貌歌》还挺有研究的。
B:可以这么说吧。
A:你再唱一首给大伙听听。
B:“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对叔叔说了声,叔叔再见。
”
A:你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B:谢谢你的夸奖。
A:我倒想起了一首歌。
B:什么歌?
A:“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呀,请喝一杯茶!”
B:嗯,这茶这真好喝。
A:“同志哥,请喝一口茶,请喝一口茶!”
B:茶怎么越来越少了?
A:(继续唱)“同志哥,请喝一滴茶,请喝一滴茶!”
B:怎么变成了一滴了?
A:中国人越来越多,每人喝的茶不就越来越少了吗?
B:还真有道理!再听我唱一首歌。
A:请吧!
B:“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
A:唱得真动情呀!那你唱的歌里有什么礼貌用语呀!
B:谢谢
A:真妙!下面听我唱一首“更精彩”的。
B:让我们开开眼界吧!
A:“夜色多么好,四处静悄悄”
B:这哪是什么“礼貌歌”呀。
A:你听,“台上在演出,观众们静静地看;老师在上课,我们在静静地听。
”
B:噢,我明白了,“你在认真的说,我在静静地听。
”
A:你可真机灵呀!
B:彼此彼此
AB:(齐唱)“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Byebye’!”
(六)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1)主持人(男):好,现在让我们考考大家关于文明礼仪方面的小常识。
让我们来一个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轻松一下。
有信心吗?
1、由于不小心,把墨汁弄到同学衣服上,你怎么办?
2、外国人向你微笑招手,你怎样对待?
3、客人来你家做客后要离开你家,你会跟客人说些什么?
4、吃完饭放下筷子,你应该做什么?
5、起床后,看到爷爷正在为自己准备早餐。
你该怎样说?
6、早上,要去上学了。
你该怎样说?
7、回家时,看到妈妈在拖地板,拖得满头大汗。
你该怎样说?
8、今天是你的生日,外婆给你买了个大蛋糕。
你该怎样说?
9、你在找本子时,不小心把妈妈的花瓶打破了。
你该怎样说?
10、请根据礼貌用语做动作。
(请、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
(先请个别学生做,再全班一起做)主持:起立。
请你跟我这样做——请
学生:我来跟你这样做——请
(2)主持人(女):请坐。
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
主持人(男):下面看谁的脑袋最灵,大家看图判断对错,并说说原因。
哗,瞧,台下的观众都举起手来,真积极!好,咱们就互动互动,看台上和台下的同学,谁最棒!答对送积分。
来,看第一幅图——(注意:女在台上,男在台下问。
)
(七)学生学唱《文明礼貌歌》
主持人(男):同学们,瞧,我看见两位小歌手在台上准备唱歌,他们要唱什么?
主持人(女):你说对啦!他们正为我们唱《文明礼貌歌》,掌声有请。
你拍一,我拍一,上下楼梯不拥挤。
你拍二,我拍二,互帮互助好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家务劳动要分担。
你拍四,我拍四,文明用语要牢记。
你拍五,我拍五,礼貌诚信好相处。
你拍六,我拍六,垃圾杂物不乱丢。
你拍七,我拍七,劳动成果要珍惜。
你拍八,我拍八,尊敬师长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虚心宽容广交友。
你拍十,我拍十,文明礼貌要坚持。
主持(男):看来同学们这么热情高涨,咱们就全场一起来吧!(onetwogo)
(八)玩游戏——文明过马路。
主持人(男):文明礼仪,一个永恒的话题。
主持人(女):今天我们还制作了卡片,并写上了文明礼仪的语句,把你写的文明标语读出来。
谁愿意与大家分享。
(配乐:文明标语齐分享)
主持人(男):下面我们来一个卡片大展示,通过游戏方式,让我们时刻把文明礼仪记在心中。
屏幕显示——游戏规则:(男女主持每人读一点游戏规则)
(1)抽取人数相等的两组学生,成一纵队排列,排头分别站在起跑线上。
(2)由主持人负责出示信号。
同学根据交通信号灯前进,把手中拿的“文明标语”贴在前方的黑板上,然后沿原路返回到起点者向站在起跑线上的同学击掌接力,后面的同学沿上述规则开始游戏。
注意:绿灯前进,红灯原地站好。
犯规者由主持人指令退回起跑线重走。
(3)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且违反交通信号灯人次最少的为优胜组。
(介绍获胜组,频奖)
主持人(男):请同学们回位。
同学们请看黑板,原来每一位同学的文明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主持人(女):就让文明礼仪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文明之花处处开!
合:让快乐伴随着我们成长。
(九)辅导员小结
主持人(女):下面,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辅导员: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同学们开展的《文明之花处处开》的主题活动很成功,从这次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做人要文明。
生2:我学会了做人要有礼貌。
生3:我学会了说话要讲礼貌用语。
生4:我学会了唱礼貌歌。
生5:我学会了做人要谦让。
生6:通过这次活动锻炼自己的胆量,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生7:你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一个春天。
你给别人一份温暖,别人给你快乐无限。
辅导员: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让我们从平时生活中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辅导员:呼号
主持人(男):退旗
主持人(合):五(4)班《文明之花处处开》主题活动圆满结束。
谢谢!
活动总结:
文明礼仪教育是我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一项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
我们开展了以“文明之花处处开”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本次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
通过开展本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知礼仪、懂礼貌、讲文明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
在校园里,每天都能感受到学生向老师、长辈主动问好;课间追逐打闹现象逐渐减少;不乱扔、乱倒、乱画,养成把纸屑、果皮、包装袋放到垃圾桶和随手拾废物的好习惯。
广大学生能自觉爱护校园环境,许多同学自觉地做好卫生保洁工作。
校园育人环境得到优化,提升了学生文明素养。
本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我中队的风气和面貌,少先队员们不仅把文明礼仪体现在简单的口号上,更是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我们中队每位少先队员用自己的小手拉起了班级的大手,共同创造了新会圭峰小学文明礼仪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