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兴化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坍圮(qǐ)窸窸窣窣(sū)隽(juàn)永蹑手蹑脚
B. 剥蚀(shí)亘(gèn)古不变恪(gè)守一筹莫展
C. 模(mò)特报薪救火贿赂(lù)钉头磷磷
D. 强虏(lǔ)舞榭(xiè)歌台横槛(jiàn)猝然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坍圮(qǐ)——pǐ;B项,恪(gè)守——kè;C项,报薪救火——抱薪救火。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
....,应有尽有。
B. 如今一些地方党政机关“结关系”现象愈演愈烈。
最近江苏某市纪委与新疆伊犁州纪委缔结秦.
晋之好
...,签订“友好单位协议书”。
C. 命运的齿轮自然不会青睐尸位素餐
....者,而是加以无情的倾轧,中国男足这辆两个洋教练架辕的马车,毫无意外地向着失败的悬崖飞奔,投奔怒海,只留下一地不值得任何同情和垂怜的残渣。
D. 儿子的轮椅渐渐向远方驶去,史铁生的母亲仍孤单地茕茕孑立
....着,直到儿子的轮椅消失在视线之外,才缓缓地转身而回。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A项,“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用来形容商品。
结合“聚集了全国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分析,使用对象不当。
B项,“秦晋之好”,
指两家结成婚姻关系。
结合“江苏某市纪委与新疆伊犁州纪委”分析,使用对象不当。
C项,“尸位素餐”,比喻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使用正确。
D项,“茕茕孑立”,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与“孤单”重复。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3.下列各句中的“于”,与“多于机上之工女”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赵尝五战于秦
B. 青,取之于蓝
C. 其势弱于秦
D. 辇来于秦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例句:介词,比;A项,介词,和、与;B项,介词,从;C项,介词,比;D项,介词,到达。
故选C。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_______________;第三类,_____________。
第一类人,_____________;第二类人,
______________;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
他的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 ①④⑤②⑥③
B. ①④⑤②③⑥
C. ⑤②③①⑥④
D. ⑤②①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二两空承接上文,还是应谈什么画是最好的画,可确定②⑤应放在前面,再从内
容递进得角度确定⑤②的顺序;第三、四空所在的位置从原文看,对“道”的追求应是呈递进的形势,再从“人”与“道”对应的角度,划确定③①的顺序,最后两句做评论性总结,⑥在④前。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本题解答时就应先将所给六个句子按原文提示分类,然后再确定句子之间的顺序即可。
5.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与地坛》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B.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D.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易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后改字易安”错误。
“易安”改为“幼安”。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故选D。
6.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
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教书”改为“从教”;(2). ②“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
(3). 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 或“敬赠”;(4). 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5). ⑤“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
命题者设计了一封信的主要内容,有意在其中用错部分词语,然后在题干中指出“有五处不得体”,答题时一要注意找出不得体之处,二要注意符合“五处”的要求。
题目切合生活实际,难度不大。
“教书”属于口语,同前面的书面色彩较浓的“获悉”不对口径,应改为书面语色彩较浓的“从教”或“执教”;“光临”是敬词,用在表述对对方的尊重,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也是敬词,不能用于己方,应改为表示尊敬的“敬赠”或“奉上”;“先睹为快”只能用在表示自己希望能尽先之意,不能用于对方,可改为使用敬词“斧正”或“指正”;“快来了”口语色彩较浓,宜改为同全文书面语体一致的“将至”或“将临”。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弄懂语言场合。
题干指出这是一封信,就已经在暗示应使用书面语体,加之信一开头使用的“获悉”一词,更明确交代所用语体。
又由“隆重庆贺先生”一语可知这是一封写给尊长的信,更明确信中应对对方使用敬词,对己方使用谦辞。
根据这个标准,在信中不难找出答案。
7.以下各题来自于《三国演义》,请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人名。
①诸葛亮挥泪斩()
②()长坂坡杀敌,七进七出
③()进曹营,一言不发
④()赔了夫人又折兵
⑤()射戟辕门
【答案】 (1). 马谡 (2). 赵云 (3). 徐庶 (4). 周瑜 (5). 吕奉先(吕布)【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
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
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
本题考查的主要是人物名字,结合主要事件内容分析、判断人名字即可。
如赵子龙在长坂坡之战中,总共七进七出,直到最后到当阳道。
在这七进七出的过程中,赵子龙更是多次遇到曹操的重兵,但是,赵子龙英勇无敌,
最后真的是浴血奋战,血染战袍,终于是杀出重围,取得成功。
结合“七进七出”分析判断出人物是赵云。
其他的以此类推即可。
文言文阅读。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
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
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
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
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
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
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
遂号为显祖亲舅。
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
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
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
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
皆保险.拒战。
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
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
后为秦益二州刺史。
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
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
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
宣告斩决。
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
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王使罕到。
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
山人惊骇。
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
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
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
遂锁洪之赴京。
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
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
及临自尽,沐浴换衣。
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
(节选自《魏书•李洪之传》)
8.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潜:秘密地
B. 皆保险.拒战险:危险
C. 听.其复业听:听凭
D. 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刻:苛刻
9. 下列各项句式与“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相同的一项是
A.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D.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10.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洪之“酷暴”的一组是
①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②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
③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④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⑤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⑥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诛杀后进宫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显祖,李洪之是显祖的亲舅舅。
B. 李洪之虽然为人酷暴,但他对赤葩渴郎羌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兴,纷纷要求编人户籍,缴纳租税。
C. 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安抚赤葩渴郎羌部,为国出生入死,但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赐死。
D. 李洪之临死时,沐浴换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好几圈,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12.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答案】8. B 9. B 10. A 11. A
12. (1)李洪之率领几十名人马到他们的聚居地,安抚他们的妻儿,询问他们苦恼的事(生活中的疾苦),接着就发给他们钱物。
(2)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3)戍边的士卒一声呐喊(陈涉、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下,项羽放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项,“险”,结合“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分析,应该译为险要之地。
句意:山胡都据险抵御。
故选B。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
分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例句,“于石楼南白鸡原”,状语后置句;A项,“于”表被动,被动句;B项,“于东山之上”,状语后置句;C项,判断句;D项,“自哀”宾语前置句。
故选B。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此题是人物是“李洪之”,品质是“酷暴”,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
③是开山修路,④是构筑堡垒来对付山胡,⑥是说洪之不清廉,贪污受贿。
排除这三项,自然得到答案。
故选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A项,“李洪之是显祖的亲舅舅”错误。
结合“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
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
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
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
遂号为显祖亲舅”分析可知,李洪之不是显祖的亲舅舅。
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将”,率领;“至”,到;“其”,代词,他们的;“妻子”,妻子和孩儿;“所疾苦”,苦恼的事;“因”,接续、接着;“遗”,送、给;“之”,代词,他们。
(2)“是”,代词,这;“造物者”,大自然;“之”,助词,的;“藏”,宝藏;“适”,享受。
(3)“函谷举”(被动句);“一炬”,放一把火(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怜”,可惜;“焦土”,变成焦土(名词作动词)。
【点睛】参考译文: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
正碰上永昌王拓拔仁跟随太武帝南征,得到了元皇后李氏姐妹两个人,李洪之以同宗人的身份私下给李氏姐妹馈送东西,结成兄弟姐妹,于是就像亲兄妹一样。
李文通渐渐了解到元皇后在南方的兄弟的名字,就改名为洪之。
到了拓拔仁因事被诛戮后,元皇后作
为罪人的家属送进宫里,被高宗(文成帝)宠幸,生下了显祖(献文帝)。
元皇后临死时,昭太后问起她的亲人,于是元皇后就说李洪之是她的兄长。
一一列出在南方的各位兄长李珍之等人的名字,亲手交付给李洪之。
李洪之因此而被称为显祖(献文帝)的亲舅父。
太安年间。
李珍之等兄弟来至京师,和李洪之相见,叙说元皇后生平情况,互相计算年龄大小进行排行。
后来升任怀州刺史,召入京城拜为内都大官。
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反叛朝廷,显祖(献文帝)
亲自率兵征讨,任命李洪之和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管各路人马。
献文帝到达并州,下诏命令李洪之为河西都将征讨山胡。
山胡都据险抵御。
李洪之在石楼南边的白鸡原构筑堡垒对付山胡。
部下的将领们都想进攻。
李洪之对山胡开诚布公,表示既往不咎。
听凭他们各自重新恢复正常的生计。
胡人就投降了。
献文帝表示嘉奖,提升他为尚书外都大官。
后来又出任秦益二州刺史。
李洪之到达刺史治所.就制定了禁止为非作歹的制度,规定有人带刀外出行走,就和抢劫一样惩处。
轻重高下的等级。
各有明文规定。
为此大设宴会。
宴请州中的豪强和年长有地位的人,向他们通告法律制度。
又在夜里秘密派遣骑兵分别埋伏在各主要道路上。
有触犯禁令的,就抓起来送至州里,公开宣布斩首。
其中冤枉被杀的数以百计。
赤葩渴郎羌居住在深山穷谷之中,但朝廷的使者却很少来到。
李洪之在山上砍树割草开出山路,宽十多步,让赤葩渴郎羌看着像在做进军的准备,于是发兵临近羌人的境内。
山中的羌人大为惊骇。
李洪之率领几十名骑兵到他们的聚居地,安抚他们的妻儿,询问他们生活中的痰苦。
接着就发给他们钱物。
各部羌人很是高兴,要求编入户籍缴纳租税,政府因此收入比往常多出十倍。
李洪之善于治理戎人夷人,很能恩威并施。
可是苛刻的名声却传遍了朝廷和民间。
李洪之素来并不清廉,常常收受贿赂。
当时高祖(孝文帝)开始建立发给官吏俸禄的制度,法规禁令都很严峻,官员们侦察了解的情况。
无不一一揭发检举。
因此就把李洪之锁送京城。
高祖(孝文帝)登太华殿,在殿前召集文武百官,有关官员启奏李洪之收受贿赂,声名狼藉,又残酷暴虐。
高祖(孝文帝)亲自对李洪之数说他的罪行,因为他是大臣,判决让他在家中自杀。
等到将要自尽,沐浴后换好衣服。
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他已经要出去自尽又退了回来,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一圈,像这样有好几次,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诗歌鉴赏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
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3. 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14.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3. (1)视觉、嗅觉相结合。
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2)远近结合。
“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
(3)动静结合。
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
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
(4)俯仰结合。
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
(5)色彩搭配。
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
(6)运用叠词。
“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
“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14. 拟人;“三更雨”“殷勤”,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
殷勤的夜雨解脱了人世的烦热,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也暗示了诗人贬官黄州时内心的不平和无奈。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常见的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明确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
主要有视觉、嗅觉相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色彩搭配等。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
“红蕖”,是荷花的别名。
“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
如果不是别的原因,这样的境界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
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有心流连这里的景致。
他虽然描绘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但这和他倾心欣赏杭州西湖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透过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绘,作了生动的说明。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明确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表达的情感。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殷勤”二字,犹言“多承”。
拟人。
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
所以,在“殷勤”
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
“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
“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点睛】诗歌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15.名句填空。
(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
(5)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6)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余音袅袅, (2). 不绝如缕 (3). (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4). (3)人间如梦, (5). 一尊还酹江月 (6). (4)赢得仓皇北顾 (7). 烽火扬州路(8). (5)任重而道远 (9). (6)周公吐哺 (10). 天下归心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袅”“尊”“仓”“烽”“哺”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趟生意
吉姆·拉蒙特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
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
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