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普通班)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第四
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B.表官职升降任免调动常用的词语有“迁、贬、徙、黜、左迁、出”等。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如“迁翰林学士”。

贬:降低官职。

如“坐贬夷陵令”。

黜:废掉官职。

如:“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如:“左迁知制诰”。

C.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白居易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

其中韩愈、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D.四夷:四夷是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2.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束缚捆绑。

D.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装。

3.下列选项中括号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岂非人事哉(古今同义)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今异义)
B.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做动词)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
C.身死国灭(被动句)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D.忧劳可以兴国(使动用法,使…….兴)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路六诗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系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子棉。

剑南春色迎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1)不分:嫌恶之义。

(2)生憎:偏僧,最憎。

5.结合首联与颔联,简析作者送路六内心悲愁原因。

6.诗中风光是明艳的,而作者偏说“不分”“生僧”,此诗运用何种手法?请简析。

三、情景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体现诗人观察景物之精细,令人赞叹的两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的《赤壁》蕴涵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白居易《观刈麦》中反映人民辛勤劳动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阿房宫赋》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你跑什么跑
安谅

那天上午我们低年级没课,有同学就提议到学校附近去玩。

学校的围墙外,还是一片农田。

种植的是什么,已记不真切了。

也许当时压根儿就不识五谷,也就无所谓记忆了。

但似乎齐膝高,阡陌小道则隐没其间,笔直延伸。

高年级学生正在操场做操。

高音喇叭的声音可以传到数里之外,在空旷的田地回响。

一位体育老师正在高喊着口令,这也是常常带我们跑操的那位老师。

我们中的一个同学突然就喊叫了起来,隔着围墙,叫的是体育老师的名字,叫得几乎撕破了喉咙,一声接着一声,尖锐而高亢,在口令的间歇间,非常清晰和响亮。

我在一边傻乎乎地站着,没喊,但心里也被这喊叫声激越着,快乐着。

校园内的广播消停了。

高年级学生做完操,陆续返回教室了。

忽然,围墙的一扇小门被打开了,体育老师飞奔而来。

我们如惊弓之鸟,迅速四处跳窜。

那个喊叫的同学腿快,很快跑成田地里的一个点儿了。

我也没命地往前跑,终究落在了后面。

高大健壮的体育老师一把逮住了我。

我被带进教育楼时,高年级同学还正逗留在走廊里,我当时一定很狼狈,他们的目光尽是幸灾乐祸。

我的姐姐正同校,比我高几级。

体育老师把我交给我的班主任,班主任把她找来了。

我说我真的没喊呀。

不过是谁喊的,我也闭口不说。

出卖朋友,就是叛徒,做叛徒是最
可耻的。

我们从小深受这样的教育。

《红岩》里的甫志高、《红灯记》里的王连举就是这样的人,为我们所唾弃。

那你跑什么跑呢!不知谁说了一句。

我哑口无言。


在我家二三里路的地方,有个工厂。

是生产什么的,也早就忘记了。

工厂的后边,是农田。

墙脚则杂草丛生,沟渠蜿蜒。

还有一个厕所,是厂子里用的,对外,开了几扇通风的窗子。

我们常去那儿捉蟋蟀,抓蝈蝈。

玩得忘了时间。

那天下午,邻居一个顽皮的大男生又带我去了那儿。

瞎玩一阵后,那大男生说他要上厕所,就从窗口攀爬了进去。

我不敢爬,就在墙外等他。

但左等右等不见他出来,我还叫唤了几声,也不见回音。

我很纳闷,不知什么原因,也有点焦急和担心。

天色渐渐暗了,我还拿不定主意:是继续等他,还是自行返回。

有一个大人快步向我走来,仿佛是冲着我来的。

我转身就跑,但没几步就被他抓住了衣袖,甩也甩不掉。

我被带到了工厂的门卫室。

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

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

两个大人让我们自报家门,还让我们交待有什么企图。

我矢口否认。

大人说:你没什么事,为什么看到我就跑?
是呀,你跑什么跑!我自己问自己,也听不见自己的回答。


有一年冬天,江南下了一场大雪。

这是好多年不见的景象了。

雪花还在飘扬,很多人就玩起了雪球。

我们几个邻居小伙子,把一个墙脚下的废物箱作为靶子,一次次地扔去雪球。

但这废物箱摇摇晃晃地,像个不倒翁。

我们又一阵阵地将雪球砸了过去,好久,都未能击倒目标。

雪花飘舞,已让我们装扮为一个个雪人儿了。

这时,一个身上也是裹满了雪花的路人走来,他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就砸了过去。

也许,他是想把那个废物箱击倒。

但他甩出去的不是雪球,他击中的目标,竟也不是废物箱。

他击中了废物箱上方的一户玻璃窗。

玻璃顷刻尖叫碎裂。

那人见闯祸了,脚上像踩着雪橇,带出一阵雪雾,就跑没影了。

一如树倒猴狲散,刚才还玩得忘我的伙伴们,也四下逃离了。

我一步也未挪动。

看着他们逃逸,心里充满鄙夷。

那户人家有人出来了,看见了我,径直朝我走来。

我没有跑。

我神情淡定。

从未有过的从容。

走近的人气汹汹,兴师问罪:“是你砸的吗?”
我坚决地摇了摇头:“不是。

是刚才一个路人砸的。

他是要砸废物箱的,砸偏了。


对方将信将疑。

我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没说假话,那人已经走了。


说完,我也转身走了。

我这次没跑。

我此时年轻的背影,一定很坚挺。

(有删改)
8.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我”的同学隔着围墙喊叫体育老师的名字,让老师感到受了侮辱,“我”虽没有喊,但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这也是“我”跟着别人逃跑的原因。

B.“我”不敢爬进窗口,只是在等爬进窗口的邻居的顽皮的大男生,结果被抓,这一切都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

C.当被砸破玻璃窗的主人向“我”走来时,“我”没有跑,而是神情淡定和从容,说明“我”内心已经不再惶恐,决意要勇敢面对,勇于担当。

D.小说构思巧妙,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凸显意蕴。

前两个故事是时空不同,但故事意蕴相同;而最后一个故事,叙述形式相同,但故事意蕴突变。

E.小说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我”增强了小说的亲切感。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全知叙述视角,其目的在于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

9.小说在刻画“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我”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0.小说为什么要以“你跑什么跑”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1.小说前两部分写“我”跑,最后一部分写“我”没有跑。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五、选择题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谈的都是事关天下苍生的大事,他们不会求田问舍
....,不会蝇营狗苟,他们是胸怀天下而又洞穿未来的大丈夫。

②如果校园足球能够突破现有瓶颈,推进体育真正融入、回归到教育体系之中,无需拔.
苗助长
...,足球苗子自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③《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④1992 年11月17日这个冬天的早晨,路遥那双一生紧握着陕北的大手松开了,一个
想要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
....。

⑤中国电影人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因此冯小刚、张国立等人欲创办电影职业学校来提升电影创作队伍的水准。

⑥世界把他忘了,他也好像忘了世界,从 37 岁至 50 岁,他只是和他的学生们厮守,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②⑥D.②⑤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特别是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场关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手段的革命。

B.如果能够回收天然气锅炉房烟囱排放的水气,我们不仅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而且还可以利用热循环原理提高整修锅炉房的效率。

C.武侠小说到底是一种经过夸张的精神,是对超凡脱俗的硬派人格的高度褒扬,也可作为带有超现实倾向的半神文化。

D.在20世纪上半期“革命与战争”的语境下,聚焦这一时期中小学历史、社会教科书,你会发现书中有关民族问题的叙述是如此意趣盎然。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司马迁采用纪传体的方式让血重新流回历史的血管,历史恢复了心跳。

①为什么后来那些同样采用纪传体的历代正史却不能有这样栩栩如生的效果呢?这就要提到《太史公书》中另一独特的东西:细节。

②个体复活,历史③会复活; ④只有细节生动,个体才会复活。

⑤,司马迁那么关注细节,他云游天下,就是要在史料之外搜罗活生生的细节,寻找生命的原始形态,他⑥不惜动用自己的想象来弥补细节的不足,恢复生命的血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但只要就而然而因而
B.但只有才而所以甚至
C./ 只有才但然而因而
D./ 只要就但所以甚至
1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
A.信造化之尤物也B.然今卒困于此
C.秦人不暇自哀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六、语言表达
16.下面是上个世纪一家四代人的姓名,请参照第一代和第二代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另外两代各自命名的用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示例1: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用意: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

示例2: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用意:对新中国、新时代的赞美和热爱。

(1)儿女一代(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用意:
(2)孙子孙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用意:
七、材料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只要脸好看,肚里没水也不怕。

”人们说,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整容改变命运”已经不是玩笑,“换脸”也不再只是少数明星才会做的尝试。

从年轻人到中年人甚至到老年人,只要有条件,相当一部分男女都愿意进行“面部改造”。

在许多人看来,脸蛋美美哒、帅帅哒,恋爱、求职、晋级都不在话下。

“脸”,真的这么重要吗?现在真是“看脸时代”吗?这种“看脸时代”应该怎么看呢?你对此有哪些思考和感悟呢?
参考答案
1.C
2.C
3.A
4.(1)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

C项唐代的白居易应为柳宗元。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C项的“组”在这里指绳索。

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A项的“人事”是古今异义词。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第一句中,“岂”难道;“抑”或者;“本” 推究。

第二句中,“忽微”细微的事情;“智勇”人的才智勇气;“困于所溺”被动句。

5.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后会无期。

6.以乐景写哀情,本诗通过火红桃花,柳絮等景物描绘剑南的春色,反衬作者送别友人时无尽的哀愁。

【解析】
5.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忽漫相逢”“别筵”“更为后会”分析“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后会无期”等原因。

6.试题分析:答出“以乐景写哀情”,然后解释:本诗通过火红桃花,柳絮等景物描绘剑南的春色,再分析艺术效果:反衬作者送别友人时无尽的哀愁。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如此题乐景写哀情,通过火红桃花,柳絮等景物描绘剑南的春色,反衬作者送别友人时无尽的哀愁。

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边地风狂雪早”“观察景物之精细”“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蕴涵机遇造人”“反映人民辛勤劳动”“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酥”“啄”“灼”“鉴”的写法。

8.E
9.①小说第一部分写“我”并未喊,却跟着别人一起跑,反映了“我”胆小怕事;
②小说第一部分写“我”不肯说出是谁喊的,说明“我”讲义气,不想做叛徒;
③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砸碎玻璃没有跑,突出了“我”的勇敢和淡定从容;
④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跑并说出是谁砸碎玻璃,表现了“我”的诚实和敢于担当。

(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性格特点且分析到位给满分)
10.①结构方面:“你跑什么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三个小故事通过这句话组成了意蕴完整的整体。

②人物形象方面:前两次我没有做什么事却逃跑,“你跑什么跑”揭示了“我”内心的胆怯,没有勇气面对他人的过错;后来看到路人砸破人家的玻璃,“我”没有跑,揭示了“我”内心的勇敢与自信,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成长。

③主旨方面:小说中前两个“你跑什么跑”和第三个故事中的“我没有跑”,二者形成了对比与反转,揭示了主旨,即做事要敢于“担当”。

11.①小说以前两部分“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我”遇事没跑相对比,造成了情节的逆转,
使情节戏剧化。

②小说以前两部分“我”被人问跑的原因时的无言以对与最后一部分“我”遇事没跑敢于说真
话相对比,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我”内心的成长。

③小说以前两部分“我”跑被抓、包庇同伴与最后一部分“我”没跑并讲出真话相对比,突出“我”的勇敢和诚实。

④小说以前两部分“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我”遇事没跑相对比,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做事要敢于担当的主题。

⑤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问题的张力,吸引读者阅读,引发读者思考。

【分析】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A项,该项内容出现在文中的第一部分。

面对体育老师的追赶,“我”逃跑的原因是内心胆怯,不敢面对,而不是“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而“我”内心充满了激越和快乐的原因是我们中的一个同学尖锐和高亢的叫喊声,所以A项的理解不正确,不给分。

B项,该项内容出现在文中的第二部分。

“这一切都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在文中虽然并没有直接表述,但是通过“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和“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可以推测,是大男孩告的密,因此B项具有部分合理性,给1分。

E项是对全文的一个整体的分析和理解。

透过小说,我们知道“我”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增强小说的亲切感,而更多的是增强小说的真实感;“我”也并非全知视角,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是一个有限视角;“我”的故事生活化,给人以现实感,但并不能说明是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

所以E
项的这两项表述均不正确。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多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1.选项的设定分为整体分析和局部分析;局部分析的选项设定基本按照文章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整体分析的选项不会太多,一般2个,其中一个必是正确的,且是3分,因此要仔细辨别。

2.选项的设置一般包括文本内容和推论,在锁定相关文本内容后,根据上下文推敲相关推论的正确性。

3.作答这道题时,先从宏观上将选项分为整体分析的选项和局部分析的选项,整体分析的选项为3分选项,局部分析的选项为2分选项。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鉴赏人物的形象,可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神
态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分析.比如,文章第一部分的“我”,看见别人跑,自己也撒腿就跑,说明了我的胆小怕事;老师问“我”是谁喊体育老师的名字,“我”不说,因为我觉得那样做是叛徒,说明“我”讲义气。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小说的主要任务。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变化的“我”,因此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一定突出人物形象性格的变化。

胆小怕事、讲义气是小说一、二部分的性格特征,淡定从容、勇敢、诚实、做事有担当是小说第三部分的性格特征。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的作用的能力。

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要从它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本文节选了三个片段,都是围绕“跑什么跑”来展开的,所以,这个标题串联起了文章,是全文的线索;从人物形象来说,“我”前两次都跑了,最后一次没有跑,于对比中凸显了人物形象,同时也明确了文章主旨,人要敢于担当。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

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

“你跑什么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对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以及主题的凸显都有一定的作用。

小说构思巧妙,前面两部分的“你跑什么跑”,和第三部分的“我”没有跑构成一个整体,三部分形成“平行+反转”的立意,既推动了小说情节向纵深方向发展,给人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又通过对比凸显了人物性格变化,使“我”的性格由胆怯走向勇敢与自信,更加有力地彰显了小说的主题,即做事要敢于“担当”。

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作者情节设置用意的探究能力。

这道题目的前面一句“小说前两部分写‘我’跑,最后一部分写‘我’没有跑。

”提示考生这样的安排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后一句提示考生要回答这样安排的作用。

小说情节安排与构思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