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的突围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的突围之路
一、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发展的困境
1.市场集中化程度偏高。
以2017年为例,市场上共有85家财产保险公司。
市场占有率Top 3 的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占整个财产保险保费总收入的百分之63%;T op 5 的占74%;Top 10 的占85%。
今年前5个月,共有66家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车险业务,总保费收入约3198亿元。
其中,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产险)的车险保费占行业之比为66.02%,有56家险企的车险业务占比不足1%。
这表明中国保险市场的集中程度仍然较高。
2.较大的保险公司具有明显的品牌、规模经济和经营管理成熟度等方面的优势。
中小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整体处于劣势地位。
面对大公司的诸多优势,许多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品牌知名度低,经营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较差,业务规模小、固定成本高而难以摊薄,业绩不稳定、承保亏损。
近年来,很多中小险企的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超过100%是普遍而平常的现象。
3.同质化程度高。
市场上保险产品和渠道的同质化程度很高,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全产品,多渠道。
差异化经营发展十分稀缺。
这种局面难于满足消费者对于保险服务的需求,不利于保险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保险中介手续费水平偏高。
以市场上的第一大险种车险为例,2016年、2017年中介手续费水平可以达到百分之四十甚至百分之六十。
这种情况给财产保险业发展带来极大困难,也势必影响消费者权益。
5.客户管理水平、保险服务水平和效率,不能满足投保人、被保险人对服务的要求和预期。
客户忠诚度偏低,保险续保率偏低,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续保率均不能达到欧美先进保险公司的水平。
增加销售(Add Sale)也难以有效展开。
这种情形导致客户获得成本居高不
下。
6.承保业务亏损成为普遍现象。
除了数家大型保险公司,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不佳。
经营亏损的财产保险公司比例比较高。
2017年,在85家财产保险公司中,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合计盈利近369亿元,约占总盈利的81%。
保费大于百亿的10家险企无一亏损,保费少于1亿的小型险企亏损概率超七成。
7.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发展尤为困难。
它们的困难包括但不限于:
•获得客户困难,保费收入增长困难;
•获客成本偏高,而且难以降低;
•由于资源和能力有限,中小保险公司的在服务水准方面也难和大公司竞争;
•运营效率偏低,承保、理赔和客户服务的效率不高,服务水准难以提高,运营成本难以降低,客户忠诚度低,续保率低。
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发展面临困境。
不变革,无路可走。
二、中小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机遇
1、恢复国内保险近四十年来,我国的保险业获得了长足进步和巨大发展。
截至2017年底,保险深度:4.42%;保险密度:人均2646元。
可是,和国际保险业发展水平相比较,不论是从保险深度还是从保险密度的角度来比较,我国的财产保险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保险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购买倾向和行为的变化,给致力于应用保险科技的保险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3、粗放经营。
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有财产保险公司八十五家。
市场上大部分保险公司还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大多数保险公司的经
营发展高度同质化,“多产品多渠道”是主流模式。
这种粗放经营和同质化的局面,事实上给致力于差异化经营与发展的保险公司提供了条件。
4、监管机构先后推出“偿二代”、“商车费改”等重大改革举措,旨在放开市场主体的前端定价权,激发保险市场创新发展活力。
一方面通过“偿二代”,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并辅之以刚性约束,“管住后端”,督促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风险和资本,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商车费改,建立市场化的条款费率形成机制,本着费率水平与风险更加匹配的原则,充分调动保险主体的能动性,以优质优价为目标,提升精算、核保、核赔等核心技术,更好地服务保险消费者。
这些改革举措,事实上给中小保险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空间。
中小保险公司可以在目标客户群选择,产品开发和定价等领域有更多的选择和创新发展空间。
三、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的突围之路
1、应当高度重视公司治理。
中小保险公司,应该以提高治理效率为核心,致力于建立一个在决策、执行和监督之间取得有效平衡的治理架构,避免大股东控制和管理层控制的现象。
公司的经营发展应该面向客户需求,面向市场,杜绝各种投机和短期的做法。
2、中小保险公司应该根据市场竞争情况,以满足客户需求和取得效益为导向而制定战略,而不能以规模为导向制定发展战略。
保险公司因提供风险保障产品而存在,必须以向投保人提供有价值的保障产品或服务为使命,而不是以保费收入和资产规模等指标为先导选择发展战略。
那种不计成本代价追求规模增长的保险公司,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3、重新梳理和调整战略,在战略选择和定位上,做到有所为有所
不为。
改革开放后恢复国内保险的时间不足四十年。
截至2017年底,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才八十五家。
大部分保险公司还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
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力仍然广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保险市场机会和挑战并存。
这并不是一句“官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情形。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之下,中小型保险公司需要认真分析发展中的机会和威胁;对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好的合适的战略和商业模式,加上保险科技的助力,中国保险市场上完全可能出现改变现有市场格局的保险公司。
中小保险公司可以在很多维度选择和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客户的维度观察,中小保险公司应该细分目标客户群。
找准目标市场和核心客户群,在细分市场建立竞争优势。
例如,个人家庭VS 中小企业客户VS公司客户。
从产品维度观察,中小保险公司可以决定产品范围,财产保险VS责任保险VS信用保证保险,或者大型商业风险VS车险VS工程保险VS农业保险,等等。
从销售渠道的维度看,公司可以选择多渠道战略,也可以聚焦于一两个渠道。
从经营区域看,公司可以选择合适的扩张速度和合适的经营区域。
总而言之,保险公司可以选择的维度很多。
关键在于,保险公司战略和定位要保持系统性和连贯性,避免战略选择和定位割裂和多变。
4、中小保险公司的战略和定位,应该把满足客户需求、打造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放在核心位置。
中小保险公司进行战略定位的过程中,确定目标客户群、明确产品和服务范围、明确渠道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明确价值定位,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貌似大同小异的保险公司,完全可以通过战略规划和连贯地坚持与执行,而打造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美国巴菲特旗下的保险公司Geico,经营汽车保险。
如果从表面上看,和其他公司也许大同小异,实际上,它的战略定位和连贯性,是它的护城河,同业公司很难模仿。
汽车保险几乎是保险产品里面的刚需。
在保险公司离不开中介的年代,Geico利用电话销售车险;在互联网时代,它很快地演进到互联网销售。
不仅
仅如此,它的承保理赔运营都有其核心技术和流程,使其他公司难以模仿。
如果电话车险和互联网车险就是一个打折的理由,那电销车险岂不是很容易被模仿,哪里有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5、高度重视保险科技,谨慎、合理地规划和应用保险科技,力求打造核心竞争力,让科技赋能,实现弯道超车。
应用保险科技,有以下要点应该予以关注。
第一,应用保险科技必须明确目的。
目的是什么?是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是提高运营效率,是降低运营成本。
可以说,这些是应用保险科技的初心。
第二,保险科技的应用,应该基于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基于公司的商业模式。
所以,应用科技之先,必须对自身的商业战略、商业模式、商业目标有很好的认识和把握。
否则,面对科技往往一头雾水,徒增烦恼。
第三,在当前状况下,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远程信息技术等保险科技均可以在保险产品开发与定价、市场营销、销售、客户服务、理赔全部环节应用。
例如,在产品开发和定价环节,在市场营销环节,利用大数据技术。
基于对风险因子的管理和计算,实现自动承保。
利用人工智能和识别技术,实施反欺诈,等等。
问题在于,所有这些应用,必须基于公司的选择和定位,合理规划和应用。
目标客户群不同,产品不同,渠道不同,科技应用也往往很不同。
第四,保险界最为关注的电话、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销售渠道,保险公司还必须特别关注客户—产品—渠道之间的匹配。
电网销售在中国不是穷途末路了,而一切都是刚刚开始。
有选择的目标客户群,有选择的产品,加上良好的商业模式,再加上保险科技的助力,中国市场上有望出现全新挑战者。
6、加强客户管理和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客户服务是指承保完成后,保险公司在保险期间内向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提供的服务,包括保单管理查询,防灾防损,其他服务项目等。
加强客户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关键是改善客户体验。
以下几点建议对改善客户管理和服务质量或许有重要意义。
第一,客户服务是有边界的,它是保险产品的组成部分。
如何界定服务范围,是保险公司产品服务设计和产品定价的组成部分,和公司战略定位密切相关。
很多保险公司,乐于在谈论服务,对服务
的规划和成本预算却缺乏概念。
第二,就保险业而言,客户服务核心之核心是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遵守合同约定,履行理赔承诺。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问题很多项目还值得探讨改善,例如代位求偿等法律服务。
第三,改善客户体验,加强客户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是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提高续保率(Renual Rate)的关键,也是提高“增加销售(Add Sale)”的关键。
关于这一点,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它是降低客户获取成本之关键。
第四,保险科技应用,服务数字化,服务创新,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领域。
很多保险公司,开发车险App,除了投保功能,还有很多其他服务功能;加拿大RBC保险开发旅游保险App,提供的增值服务获得旅游保险客户高度称赞。
7、合理外包和合作。
目前,市场上多数中小保险公司都是小而全的公司。
随着市场上保险价值链各个环节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熟,中小保险公司可以和经纪公司、代理公司、兼业代理渠道、公估机构等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展市场营销,实施销售环节外包,实施理赔服务环节外包等。
是自建自有,还是外包,是重要的战略选项。
外包和合作的关键是战略选择和战略定位,是对保险经营价值链的安排,是对效率和质量的评估。
是否外包,如何外包,和谁合作,这是摆在不同战略取向保险公司面前的现实问题和战略选择。
综上所述,虽然中小保险公司的经营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在一个仍处在早期发展和粗放经营的市场里面,中小保险公司还是有很多翻身的机会。
保险公司的治理,发展战略和定位,保险科技应用,客户管理和服务质量,是在未来竞争中取胜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