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及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
”这种现象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基督是救世主B.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高于王权
2.《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
这主要反映出
A.法典强调皇权至高无上B.法典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C.奴隶只要守法就可以获得公民权利D.法典实质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
A.西欧封建制度迅速瓦解
B.教皇鼓励市民自治
C.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
D.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4.下列谚语中,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5.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了平民的日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指的是
A.资产阶级B.封建贵族阶级C.市民阶级D.无产阶级
6.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办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这场改革使得
A.雅利安人大举入侵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封建等级制度形成D.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
7.2019年4月15日,法国重要活动场所巴黎圣母院失火。
值得欣慰的是巴黎圣母院祭坛、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等珍贵文物幸免于难。
文中空格处应为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8.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今天的哪三个国家雏形
①美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意大利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庄园法庭B.自由和自治城市
C.行会D.大学的兴起
10.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图“?”处应该填写
A.城市的兴起
B.农业的发展
C.科学的进步
D.教育的普及
11.“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
”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12.如图展现的是欧洲封建时代的一种明确和规范的仪式,由此形成的社会阶层是
A.公民与非公民
B.封君与封臣
C.贵族与平民
D.地主与农奴
13.扑克牌K中的人物分别是大卫、查理、亚历山大、凯撒。
下列与这些人物有关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大卫”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B.查理继位后开始向各教区征收“什一税”
C.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D.凯撒担任终身独裁官后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14.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脂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它是
A.亚历山大帝国B.法兰克王国C.阿拉伯帝国D.拜占庭帝国15.众所周知,13、14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
阶级力量是()
A.农奴、贫困农民、手工业者 B.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C.手工业者、商人 D.少地、无地农民
16.有大量的文献表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
这说明
A.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C.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
17.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
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18.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
”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商品经济发达B.基本自给自足C.严格禁止竞争D.自耕农为主体19.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20.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整理了如下资料卡片:资料反映了
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2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
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A.不受教会的管辖,人们言论自由B.不受国王和领主控制
C.城市和农奴都获得相对独立和自由D.注重环保,碧水蓝天、无污染
22.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它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国家D.阿拉伯国家
23.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流行
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
D.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24.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
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25.《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
”据此,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权力机构是
A.公民陪审法庭
B.庄园法庭
C.元老院
D.公民大会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可知,教权高于王权,罗马天主教廷和教皇是中古西欧社会的精神领袖,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太阳、月亮”是解题的关键,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
”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查士丁尼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正确;ABC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的兴起,形成了市民阶级。
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A符合题意;教皇鼓励市民自治不是材料中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B不符合题意;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说法绝对,C不符合题意;早期资产阶级出现是西欧封建制度迅速瓦解的过程中的事件,不是主要的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
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以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最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
故选D。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1、12世纪时期,随着欧洲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故C正确;封建贵族阶级是传统中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故B错误;早期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市民阶级分化出的阶级力量。
故A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办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封建等级制度逐渐形成,故C正确;ABD都与这场改革无关,故AB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19年4月15日下午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内部严重受损宛如炼狱。
和该报道中建筑相关的宗教是基督教。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基督)教堂,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上中的一个岛上。
它始建于12世纪中期,前后用了180多年时间才全部建成,是法国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被誉为“中世纪建筑中最完美的花”,雨果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查理大帝死后不久,罗马帝国就出现了分裂。
843年,他的三个孙子各自为王,帝国一分为三。
东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德国,西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法国,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则成了以后的意大利,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所以②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而美国是1776年诞生。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项符合题意;西欧中世纪的庄园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A项不符合题意;中世纪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其结果有的城布取得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一部分自由城市又取得选举市政官员、市长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利,因而成为“自治城市”。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取得,一般都以从领主和国王处取得“特许状”作保证。
这种证书一般赋予城市以人身自由和司法审判等特权。
B项不符合题意;同一行业的手工业者或商
人,为保障本行业的利益而建立的封建性团体。
行会有严密细致的章程,对内保证会员权利义务均等,对外实行垄断。
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大学的发展,从而解决问题。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手工业发展”“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导致10世纪西欧出现了的现象。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长篇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加,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发展。
城市重新兴起发展。
A 项符合题意;图片中还有商业贸易的发展,B项不合题意;CD两项图片没有涉及到,不合题意,故选择A。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可知,材料强调中世纪的大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形成有明确和规范的仪式,其中行“臣服礼”和“授职礼”是最重要的仪式,封臣要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凯撒没有颁布《十二铜表法》,D符合题意。
“大卫”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
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人的l/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
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
查理继位后开始向各教区征收“什一税”,不符合题意;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ABC项表述与史实相符,排除。
故选择D。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拜占庭文化对东欧马,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帝国没有取得这样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3、14世纪欧洲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故B符合题意;手工业者、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他们被称为城市居民,故AC不合题意;少地、无地农民与题干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题干的“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
”表明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故B符合题意;A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
”中得出结论: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1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
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段话表明城市里人民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一家人的一切物品”,可以看出,庄园生产的产品基本上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几乎很少需要去购买物品,这体现了中世纪庄园自给自足的特征,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因此,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
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目给出了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资料卡片,从卡片内容中的“12世纪中期”“11世纪晚期”可以看出它们建立的时间都是在中世纪,再依据题干中教皇赐给巴黎大学很多特权以及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在课程上仍然有教授神学的内容,可以得出中世纪大学教育仍然受基督教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在材料中未能体现,故选B。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到13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而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因此“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正确,D排除;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教会的管辖或国王和领主的控制,AB排除。
故选C。
2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国王)穆罕默德二世亲率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西线对君士坦丁堡发动大规模进攻使得拜占庭帝国灭亡,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利建立津贴制度是伯利克利改革的内容,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属于奴隶制时期,不属于封建时代,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C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的关键词是“封建时代”。
2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行使司法权的权力机构是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顾惜朝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