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儿童的身心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如今小学生问题行
为频现,成人的问题行为与儿时的行为习惯培养也分不开,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行
为习惯,也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家庭是学生生
活的主要地点,家庭环境和家庭观念的熏陶对于学生的性格养成和习惯养成方面
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当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当中重视对学生
习惯的养成和规范,本文针对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原因和改善策略
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家庭教育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1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这个场域中,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持续不断的、自觉或不自
觉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际交往等个各个方面
无不受到早期家庭教育的影响。

随着教育的发展,研究者对于家庭教育研究的不
断深入,以后人们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与我们今天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也会有所
不同,家庭教育的概念也会被新的研究者赋予新时期的内涵。

1.2 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个人在长期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学习倾向或行为。


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习成
绩的提高,进一步来讲,有助于学生整体的发展。

学习习惯是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
反复练习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自动化学习方式。

2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表现
2.1 课前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课前学习习惯存在的不良问题首先便是难以形成预习的良好习惯,预习对于提高
学生的学习成效的积极影响是广所周知的,可是小学生基础知识不多、学习自觉
性也较差,课前预习工作实施起来仍然难度很大。

其次便是上课铃响心却难以收回,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通常会在课间进行一些剧烈的活动,追
逐打闹使得情绪和身体都很难再短时间内得以平复,等到上课铃声响了便很难把
心及时收回到课堂上来。

2.2 课中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听课方面,由于小学生的精神集中时间相对比较短,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
易受周遭环境、事物的影响,容易做一些小动作、东张西望严重影响听课效率;
其次是课堂上的发言情况,有些学生对课堂提问表现的极为积极,有些学生对答
案没有信心便悄不吱声,有的同学虽然内心有回答问题的欲望,可是胆小要么不
敢举手要么回答声音很小;最后是与同学的课堂合作情况不好,如今小学生中基
本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精神,不怎么喜欢与同学一起交流合作。

2.3 课后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一是小学生不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据了解很多小学生写作业的时候,家长都会陪
在身边,帮忙看、读题目、叮嘱他们字迹不要潦草或者坐姿要端正之类的;二是
小学生几乎不会自己去检查作业,这个学习环节都是家长来代替完成;三是小学
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大部分的小学生回家写作业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的,他们很少积极主动的离开电视机自觉的去想要完成家庭作业。

3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原因
3.1 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一个孩子其成长发展的情况怎样,很大情况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

但从笔者的调查结果看来,对孩子教育不上心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不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在孩子们面前不注意收敛自己的坏习气,把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

很多家长虽然知道要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是自己却没有带好头,没有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还有一些家长在生活中过分宠爱孩子,不利于之后吃苦耐劳学习习惯的养成。

3.2 家长的文化程度
直接监管孩子学习的家庭人员的文化程度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他们拥有良好的文化教养,那么对于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若是他们自身都存在着一些学习上的陋习,那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肯定会是很大的。

3.3 家庭精神氛围的影响
家庭精神氛围即整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世风格和价值取向的融合而表现出的一种整体家庭风貌。

这种整合后的精神氛围对整个家庭之中所有成员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对处于小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孩子来说影响力远远大于家庭中物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4 改善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家庭教育对策
4.1 端正教育态度,重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态度决定一切,家长想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端正教育态度,认识到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通过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认为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学生自身缺乏学习习惯的意识;第二、教师以及学校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三、家长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更多的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了解不够,因此,孩子的学习效果还是不好。

小学生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认识层面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家长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效果。

因此,家长需要转变观念,端正教育态度,认识到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其取得好成绩以及终身发展的关键。

4.2 树立赏识观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具有较大的热情。

聂红珍在其硕士论文《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中的运用研究》中指出通过赏识教育对学生表现出的良好学习行为予以及时的认可和鼓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带着学习兴趣去学习能够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进小学生自发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家长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要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家长可以根据小学生学习上的某个优点,开展与之相关的家庭活动,使小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家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活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对学习知识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这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基础。

4.3 创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是成长的避风港,是人一生中所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因此一个家庭的风气对中孩子人格的塑造和习惯的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一个良
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受到其家长的正确的引导和熏陶,便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相反,一个生活在充满陋习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必不可少的会被家中的不良风气所感染,养成一些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坏习惯。

因此,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结论
近些年来,家庭教育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课题,政府有关家庭教育的文件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学校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课程,家庭教育相关的书籍也渐渐开始畅销。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孩子今后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身处小学阶段的他们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应该抓住这一良好时机不遗余力的做好家庭教育,培养出孩子优良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陈中梅.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城区小学家校协同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2018(06):86-91.
[2]魏翠英.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江西教育,2017(3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