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规范练5 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选择题
(2018·天津河西模拟)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

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图1),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

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图2 地球公转轨道及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示意图
1.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逐日移动方向为( )
A.东
B.西
C.南
D.北
2.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 )
A.变远
B.变近
C.向东北移动
D.向西北移动
(2018·天津静海模拟)下图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

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据此完成第3~4题。

3.南极圈昼长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符合下图中的( )
4.当南极昆仑站建成时,晨昏线的分布最接近( )
(2018·山西太原模拟)读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

据此完成第5~6题。

5.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6.此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23°26'S,120°E)
B.(23°26'N,120°E)
C.(23°26'S,60°W)
D.(23°26'N,60°W)
(2018·山东文登一模)“曼哈顿悬日”是指在纽约(约40°N,74°W)曼哈顿出现的妙境,由于街道大多呈现棋盘式布局,并且高楼林立,日落时就有阳光洒满某条大街的“悬日”现象,下图为2014年当地时间7月11日的现象。

据此完成第7~8题。

7.判断图示景观所在街道的走向大致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东南—西北向
D.东北—西南向
8.下列时间到达曼哈顿的游客,有可能在日出时看到“曼哈顿悬日”的是( )
A.1月10日
B.4月17日
C.7月12日
D.10月10日
下图是四地6月22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完成第9~10题。

9.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相同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10.当丁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 )
A.5时
B.12时
C.20时
D.22时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市(69°N,33°E)使用莫斯科时间(东三区)。

2017年1月10日,该市居民迎来了当年的第一次黎明,日照时间仅为34分钟。

这一天,W市和S市分别于当地时间6时52分、4时53分同时日出。

据此完成第11~13题。

11.当日,摩尔曼斯克市的日出时间大约为当地时间(即莫斯科时间)( )
A.0时17分
B.11时43分
C.12时31分
D.23时43分
12.推测摩尔曼斯克市极昼结束后首次日落的日期,可能是( )
A.6月22日
B.7月12日
C.12月1日
D.12月22日
13.S市位于W市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根据表中信息推断,该城市可能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乌鲁木齐
D.广州
15.该城市政府机关制定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主要依据是( )
A.日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
B.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二、非选择题
16.图中A点位于70°S,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A点恰好发生极夜。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AB是晨线还是昏线,并说明理由。

(2)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及北京时间。

(3)判断当日北京的日出、日落方位,并说明理由。

17.图1是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图,图2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

图1
图2
(1)当地球运动到图1中A、B、C、D标注的位置时,我国的节气分别
是、、、。

(2)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C的天数是186天,从C到A的天数是179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图1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图2的移动过程是;此期间海口市(约
20°N)白昼长短的变化是。

(4)图2中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的时段是。

答案:
一、选择题
1~2.1.D 2.A 第1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投影越短,投影距离南方近。

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
动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投影往北移动。

第2题,
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回归线的纬度变低,该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投影变长,所以向北变长。

3~4.3.C 4.D 第3题,南极圈一年中在夏至日昼长为0,出现极夜现象,在冬至日昼最长为24小时,在二分日昼夜等长,为12小时,图C符合,故选C项。

第4题,当南极昆仑站建成时,日期是1月27日,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

图A、图B是北极,有极昼现象,A、B两项错误。

图C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是二分日,C项错误。

图D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是南极,有极昼现象,晨昏线
的分布最接近,D项正确。

5~6.5.D 6.C 第5题,根据东经度递增为自转方向,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中心为南极点;根据“AC段为昏线”和自转方向,判断夜半球在右,120°E为子夜0时;“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推出南极圈出现极昼。

第6题,南极圈出现极昼,所以太阳直射23°26'S;120°E为子夜,故60°W为12时,即太阳直射60°W。

7~8.7.C 8.A 第7题,7月1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图示为日落悬日景观,
故街道和日落光线平行,为东南—西北向。

第8题,6月22日的日落与12月22日的日出正相对,7
月11日的日落则与1月10日的日出相对。

9~10.9.D 10.B 第9题,根据图中6月22日昼夜长短分布情况判断,赤道是昼夜等长,为12小时,图中一格代表2小时,纬度越高,昼长与赤道地区差值越大,所以纬度由高到低是甲>乙=丁>丙。

乙、丁纬度相同,则自转线速度相同。

故选D项。

第10题,读图,根据昼夜分界分析,丁地日出时间是北
京时间20时,根据时间计算,世界标准时是零时区的区时,可以计算出是12时。

故选B项。

11~13.11.C 12.B 13.D 第11题,日照时间仅为34分钟,可推知日出是当地地方时11:43,再换
算成莫斯科时间为12时31分,故选C项。

第12题,2017年1月10日,该市居民迎来了当年的第一
次黎明,就是极夜结束的第一天,那么半年后则是摩尔曼斯克市极昼结束后首次日落,结束日期大约
是7月10日,四个选项中7月12日与7月10日最接近,故选B项。

第13题,1月10日,太阳直射
南半球,越向北昼越短,W市和S市分别于当地时时间6时52分、4时53分同时日出,W市比S市昼长短,W市在S市北方,从时间看,同时刻W市地方时比S市地方时早,说明W市在S市东方。

由此判断S市位于W市的西南方向,故选D项。

14.C 15.B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晨线。

理由: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时A点恰好发生极夜,说明太阳直射20°N,北半球昼长夜短,说明AB为晨线。

(2)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N,150°W)。

北京时间为6:00。

(3)当日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理由:太阳直射在20°N,北半球为夏季。

解析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以判断出,A点位于(70°S,150°W),B点位于(0°,120°E),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时A点恰好发生极夜,说明太阳直射20°N,北半球昼长夜短,说明AB为晨线。

第(2)题,根据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是6:00可知,此时120°E的地方时为6:00,即北京时间为
6:00,150°W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

A点(70°S)恰好发生极夜,说明太阳直射点在20°N,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N,150°W)。

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在20°N,北半球为夏季,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17.答案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地球公转从A到C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地球公转从C到A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3)d 变长
(4)a、b段
解析第(1)题,从图1中地球公转方向和地轴的倾斜方向可知A、B、C、D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第(2)题,从A到C的天数与从C到A的天数不同与地球公转速度快慢有关。

第(3)题,图1中从A到B即从3月21日到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运动,即图2中d,此期间海口市白昼变长。

第(4)题,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的时段即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即图2中a、b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