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立体定向活检术PPT18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方向进行活检,并可通过套管进行冲洗、抽吸、止血等操作。
第5页,共18页。
活检针
Sedan侧方开口活检针:外套管直径2mm,其内为一中空针 芯,套管和针芯的尖端均封闭圆钝,侧方有一10mm的开口。手 术时将套管和针芯开口交叉封闭,延导向器一起置入靶点,将 开口重叠,此时开口中心位于活检靶点处,连接注射器进行负
第13页,共18页。
活检针的选择
术者可根据病变的影像特征选择不同的活 检器械。
对于乏血管区病灶和质地较硬的实质性病 灶,采用Backlund螺旋型活检针或 Gildenberg活检钳;
Sedan侧方开口活检针可用于大多数性质病 灶的活检,尤其适用于质地软的病灶。
第14页,共18页。
靶点选择
第4页,共18页。
活检针
Gildenberg活检钳:外套管直径2~4mm,其内可置入特制 活检钳。活检钳钳口大小有1×2 mm和2×2 mm两种,活检钳 的手柄侧有刻度显示以便了解活检钳在套管中的位置,手术时, 经导向器将套管置入靶点,先行抽吸,如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 则不需要使用活检钳,否则,将套管针后退10 mm,再经套管 内腔导入活检钳,当活检钳导入至第一刻度时,活检钳顶端正 好到达套管远端。继续深入至第二刻度,钳口即可张开,此时 活检钳尖端位于套管远端下5 mm。活检钳口完全张开后继续深 入5 mm,关闭钳口,即可获取活检组织标本。每次可获取 1~2mm3的组织块。旋转活检钳改变开口方向,可在同一靶点的不
第18页,共18页。
影像定位
许多中心还采用PET、磁源性成像(magnetic source imaging, MS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RI)和术中磁共振实时成像 (intraoperative MRI)等用于立体定向活检的影 像定位。
第10页,共18页。
适应证
(1)常规开颅手术难以达到的脑深部病变,或由于各种原 因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而又必须明确病变性质者。
(8)浸袭性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和明确神经 症状,开颅手术可能会加重症状。
(9)经各种影像检查仍未能明确病变性质者。
第12页,共18页。
禁忌证
(1)开颅手术易切除的病变。 (2)CT、MRI影像学检查没有可见的目标。 (3)脑室内病变。 (4)呈弥漫性生长的低位脑干病变。 (5)疑为血管性病变者。 (6)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
(2)病变呈双侧生长或多发性生长者。
(3)病变位于脑重要功能区,预计开颅手术将导致 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者。
(4)疑为炎性病灶或全身性疾病造成的脑内病变。
(5)病变呈弥漫性生长而CT、MRI没有明确边界者。
第11页,共18页。
适应证
(6)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间需做出鉴别诊 断者。
(7)准备接受间质内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 科治疗或化疗,必须得出病理诊断者。
MRI定位减小误差的方法:MRI扫描基线与 定向仪框架平行;预定靶点尽量靠近扫描 区域中心;综合三维成像资料以获得更多 的信息。
第8页,共18页。
立体定向血管造影检查
(1)病灶有血管性病变可能;
(2)病变毗邻重要血管结构,如松果体区肿瘤; (3)病灶包绕重要血管或位于血管丛中。
第9页,共18页。
压抽吸并反向旋转外套管,即可取出1.5×1.5×10mm3的组织块。 在一个靶点上,可分别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取出四块组织 标本。活检可同时进行抽吸、冲洗、注入药物等操作。
第6页,共18页。
于微小病变,应该至少有 3个相邻层面显示出病灶。目前临床采用的 定向仪大多为直角坐标系定向仪,在CT定 位中,扫描的层厚对Z坐标精度有影响,而 X、Y坐标的误差与像素大小有关。
第3页,共18页。
活检针
Backlund螺旋型活检针:在普通活检针的基础上增加了 一根带螺旋的针芯。即在针芯的远端连接一段长10mm的钢 丝螺旋,约含10个螺纹,间距1mm。手术时,先将带普通 针芯的活检针导入距靶点3~5mm的位置,拔出普通针芯, 插入螺旋针芯。当螺旋尖端与活检针远端开口处平齐时, 按螺旋的方向缓慢旋转针芯,直至螺旋全部进行靶区组织 内,此时螺旋位于以活检靶点为中心的上、下5 mm范围。 固定针芯,将活检针管向反方向旋转推进10mm,同时拔出 针管和针芯。此时,螺旋内已嵌入活检组织。取出针芯, 按螺旋反方向旋转,可取下直径1mm、长10mm的组织。
第2页,共18页。
活检针
普通活检针:由直径1.5~2.5mm的不锈钢管制成,远
端平齐,边缘稍锐利。针芯略长于活检针,远端圆钝。手 术时,由导向器将带针芯的活检针送至靶点,取出针芯, 连接注射器,在持续负压吸引下缓慢退出活检针,即可获 得组织标本。但这种活检针对于组织结构比较致密的病变, 阳性率低,目前已很少应用。
第16页,共18页。
病理检查
包括快速冰冻切片、常规病理检查、特 殊染色和免疫标记分析等。术者应与病理 科医师密切合作,确定一定的病理评价程 序。如果首次获取组织被怀疑无代表性, 应继续在不同深度取样。
第17页,共18页。
并发症
定向活检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癫痫 发作、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和感染。除术后 感染外,其它并发症大多发生于术中或术 后24小时内。其中出血是定向活检的最主 要并发症。
靶点一般选择在病灶的边缘或强化明显部 位的边缘。因为该部位是病变组织细胞分 化生长活跃区,而病变中心多为坏死区, 活检阳性率低,强化最明显部位则为多血 管区,活检易导致出血。
也有作者主张延病变长轴进行贯穿取材, 理由是比单一靶点更全面地了解病变病理 特征。
第15页,共18页。
活检轨迹及入颅点
首先要注意避开皮层及脑内的主要血管 和重要功能区。其次应考虑到一次取材不 能得出正确病理诊断时,可在一个活检轨 迹上进行多靶点活检,减少脑组织损伤。
概述
目前立体定向活检的定位精确度提高至1mm范围 内,而且活检器械可以安全到达颅内任何部位,大大提 高了活检的阳性率,减少了并发症。
对于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活检诊断的准确率达95% 以上,而对于一些特殊性质的病变如炎症、脱髓鞘疾病、 AIDS等,活检诊断的准确率也可达85%以上,而且这 一诊断往往是决定性的。
对于CT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者,Blatte建议 注射增强剂后延迟1小时行CT定位扫描,可 望获得更多的病变部位 的影像信息。
第7页,共18页。
影像定位技术
MRI定位有高分辨率、多层次、多方位及对 重要结构和后颅凹结构的清晰显示等特点。
MRI定位造成误差的原因为磁场的不均一性 和非线性的梯度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