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的书法笔记【后附王铎临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铎的书法笔记【后附王铎临帖】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

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

明天启二年(1622),三十岁的王铎举进士及第,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

弘光元年(1644),南明弘光帝任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次辅(副丞相)之职。

次年入清,授礼部尚书。

顺治九年(1652)病逝于孟津,享年六十一岁,赠太保,谥曰“文安”。

王铎《宿江上作诗轴》
书法贵得古人结构。

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

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雅,易学故也。

呜呼!诗与古文皆然,宁独字法也。

——《琼蕊庐帖》临《淳化阁帖第五·古法帖》后。

《琼蕊庐帖》,现藏日本京都,刊于日本村上三岛氏主编之《王铎的书法·册篇》
怀素独此帖可观,他书野道,不愿临,不欲观矣。

——《琼蕊庐帖》临《唐僧怀素帖》后
王铎《临阁帖》轴
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
绫本,草书,277.5×45.8cm
南京博物院藏
吾临帖善于使转,虽无他长,能转则不落野道矣。

学书三十年,手画心摹,海内必有知我者耳。

——临《淳化阁帖·褚遂良帖》后,浙江省博物馆藏
每书当于谭兵说剑,时或不平感慨,十指下发出意气,辄有椎晋鄙之快。

——临《为啬道兄书诗卷》后,荣宝斋藏
王铎《临王献之愿馀帖》轴
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绢本
草书197.5×50.5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予书何足重,但从事此道数千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

故书古帖,瞻彼在前,瞠乎自惕。

譬如登霍华,自觉力有不逮,假年苦学,或有进步耳。

他日当为亲家再书,以验所造如何。

——《琅华馆帖》(张翱刻本)之《仿古帖》后
吾书学之四十年,颇有所从来,必有深于爱吾书者。

不知者则谓为高闲、张旭、怀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
——《草书杜诗卷》末,上海博物馆藏(参见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第五辑)
王铎《草书高适七绝万骑争歌杨柳春诗立轴》
约书于明崇祯12-13年(己卯1639-庚辰1640年)
行草书,166×55cm,日本村上三岛氏藏
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

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

如琴棋之有谱。

然观诗之《风》、《雅》、《颂》,文之夏、商、周、秦、汉,亦可知矣。

故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

必置古不言者,不过文其不学耳。

——《琅华馆帖册》后,香港虚白斋藏
丙戍三月初五,夜二更,带酒,微醺不能醉,书于北都琅华馆。

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札一路。

观者谛辨之,忽忘。

——《草书杜甫秦州杂诗卷》后(参见村上三岛氏编《王铎的书法·卷子篇二》
王铎行草诗稿
予书独宗羲、献。

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自不察耳。

动曰:某学米,某学蔡。

又溯而上之曰:某虞、某柳、某欧。

寓此道将五十年,辄强项不肯屈服。

古人字画诗文,咸有萭*(寻获)。

匪深造博闻,难言之矣。

——临《淳化阁帖》与山水合卷尾(参见村上三岛氏编《王铎的书法·卷子篇二》)
辛巳初一日,披览是册,忽已四载。

苦庐无佳,况墨事都废,偶披览辄觉稍快然。

此予四十六岁笔,五十以后,更加淬砺,仍安于斯乎?譬之登山,所跻愈进,愈峻以旷。

已经崇峰,顿俯于下。

凡画以自足,皆为河伯一流。

——《琼蕊庐帖》后
王铎《跋韩熙载夜宴图》
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足支)彼室奥。

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

今再审观,亦觉有所证。

(至至)不知于堂奥殹!归之二弟仲和,则余三十年于书、于诗、于文、于字其敝精凝神,
亦可概见矣。

——《琼蕊庐帖》后
徽之书法,温润绵密,有远水流烟之致。

惜不多见,载之古今,寥寥数行耳。

极力摹写,瞠乎其后,始信书法非易事也。

——《琼蕊庐帖》临《晋黄门郎王徽之书》后
王铎临古法帖扇面
书时,二稚子戏于前,叽啼声乱,遂落(如)龙、形、万、壑等字,亦可噱也。

书画事,须深山中,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安可得乎?
——《拟山园选集》(诗集·台湾学生书局)卷一
盖字必先有成局于胸中,……。

至临写之时,神气挥洒而出,不主故常,无一定法,乃极势耳。

——《王烟客先生集》
王铎《临王昙首昨服散帖》
今观公书法,根本二王变化如龙,楷之精,行之神,书所造深且如此,呜呼!公书即不深造,独足令人想见忠愤,况艺文又若斯乎。

探它书,补公遗事于唐书,能无忘于后之苦心者欤?
——《拟山园选集》(王鑨刻本)卷三九之题跋二
《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

今入都,觌今础所有与予所得者,予册更胜也。

将历三十年,如天宫星缠,起止次舍,时晷日眯,殆杖而后行,转以自轵。

可见逸少之书与淳化帖玄微浑化,信学书者之潭奥矣。

其珍摹灵林,勿亵此宝。

昔人云,仙芝烦弱,既匪足雠虫虎琐碎,又安能匹时,取而味之终身焉。

以测天者,步此册可也。

——《拟山园选集》(王鑨刻本)卷三九之题跋二
王铎《评米一段》轴
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
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

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

——跋《米芾吴江舟中诗卷》后,美国纽约某收藏家藏。

刻仆字者,钩多渐灭,随其浸润,踵之讹也。

大作笯鸾囚龙,异状纷披,不区区袭开元、大历之法矣。

野火都离,枝叶渐脱。

又带夫然幽冷之致,真古人不及。

尝论之古“(上禾下皿)老*(左王右献),止能华人目,《钧乐》、《广散》,止能爽人耳。

若能悦人神,则足下之作欤!邴原之从孙嵩,独推郑康成,仆今亦如是。

——《拟山园选集》(王鑨刻本)卷五十之《书牍·与石斋》
王铎《草书临王献之帖轴》
山东五弦李群得善书《兰亭》,纸故墨劳,似数百年物。

或以为双钩廓填,予观之曰:其不然乎,斯褚登善之为乎!临昭陵原书,世不易有也。

予足迹江南北,几遍天下,惟此与颍州为第一腕所书。

飞越无心,别有仙趣,若一母子而孪焉,超定武刻汴中本而止之。

时虞山钱牧斋在席,亦极惊赏,且未有柳贯、邓文原诸跋在。

夫世远欤,倾圯同归于尽,何物不尔,独此书特出于煤尘,岂偶然哉! 观书犹观山升岳,嫌众山之*(上山下列)*(上山下施)也。

后之君子,欲见昭陵帖,观此帖斯过半矣。

——《拟山园选集》(王鑨刻本)卷三八之题二
柳诚悬用《曹娥》、《黄庭》小楷法拓为大,力劲气完。

矩阴阳于羲于献,但以刀割涂加四隅耳。

兹帖与《沂州》皆其特达者,谓为国工不虚。

——《拟山园选集》(王鑨刻本)卷三八之跋二
丙戍春,过北海斋,观米海岳书,矫矫沉雄,变化于献之,柳、虞自为伸缩,观之不忍去。

噫!兵燹之余,一时文献凋剥,乃仅存此卷,光怪陆离,不灭没于瓦砾。

物之遇,由蹇遇亨,可胜叹耶。

——此文补刻于《停云馆帖》帖尾
铎临诸家法帖
绫本手卷
引首:28×83cm
本幅:27×277cm
题跋:27×170cm
备注
1
刘楗上款
2
刘楗、王福曾、严群递藏。

3
王福曾题签
4
吴玉如题引首并题跋
王铎幼承家训,十三岁在家塾读书之时,始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自此之后二王一直是王铎终身师法的典范。

于二王之外,王铎最为推崇米芾,从崇祯十六年(1643)他见到米芾《吴江舟中诗卷》后的激动情形可窥一斑:“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

深的《兰亭》法,不规规模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


王铎行草书的风格可分为两期,在他四十岁之前,深扎于二王之中,四十岁之后渐具自家路数。

王铎博古好学,一生孜孜不倦地攻研
《淳化阁帖》,常常将古人盈尺信札临成丈二条幅或者手卷,甚至不依原帖内容将几个帖子杂糅一起,虽文不可卒读,然气势撼人,给人更为纯粹、更为直观的书法表现力。

其用笔精微深入,结字、章法、墨法丰富变化,在这一点上他是超越前人的,使得有明一代的书法形式美得到了深入挖掘,表现出惊世骇俗的书法审美。



拟张旭书

拟古法帖

拟柳公权帖

拟李邕体
局部大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