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近年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文综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 10 页,满分 30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
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进入考场。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世界第6个迪士尼主题公园--上海迪士尼乐园,于2016年6月16日正式开业。
读“迪士尼乐园全球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 6个迪士尼乐园城市()
A。
均分布在北温带 B。
均分布在人口稠密区
C。
均分布在东半球 D. 均分布在中纬度地区
2. 6月16日,迪士尼乐园城市中()
A。
最早进入这一天的是东京 B。
昼最短的是巴黎
C.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上海 D。
日出地方时最早的是奥兰多
3。
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将()
A。
使东京乐园客流大幅度下降 B。
严重冲击中国国内的传统文化
C。
促进上海城市功能区集聚发展 D. 缓解上海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图中6个迪士尼乐园城市均分布在人口稠密区,B对.香港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属于热带,低纬度地区,A、D错。
奥兰多、洛杉矶分布在西半球,C错。
【2题详解】
6月16日,北半球是夏半年,东十二区是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地区.在迪士尼乐园城市中,东京在最东边,最早进入这一天的是东京,A对。
夏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昼最长的是巴黎,B错。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香港,C错。
昼长越长,日出地方时越早,日出地方时最早的是巴黎,D错.
【3题详解】
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将促进上海城市功能区集聚发展,C对。
对东京乐园客流影响不大,A错。
对中国国内的传统文化有影响,但不是严重冲击,B错。
不能缓解上海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D 错。
【考点定位】主题公园的分布及影响,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氮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
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回答下面小题。
4. 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 B. 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 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
D. ④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5。
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拉会使( )
A。
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
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
C。
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D。
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
6. 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
主要原因是
A. 光照增强 B。
水土流失加重 C。
气候变暖 D. 降水减少
【答案】4. D 5。
A 6. C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读图,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①是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是可见光部分,A错。
②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B错.③是大气逆辐射,全天都存在,C错。
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D对。
【5题详解】
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拉会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①减弱,A对。
微粒不直接影响被大气吸收的②,到达地面的③,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对这些
因素影响,不是缓解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B、C、D错.
【6题详解】
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
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具有森林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C对.苔原带太阳高度角没有变化,光照不会增强,可能降水增加,云量增多,A错。
水土流失加重,不利于森林生长,B错。
降水减少,不利于森林生长,D错.
【考点定位】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热力作用,气候变暖的影响.
【名师点睛】了解太阳、地面、大气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补大地。
太阳辐射只出现在白天,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时刻都存在.微粒和云层、大气中的尘埃作用相似,是削弱太阳辐射,使太阳辐射减弱,缓解全球变暖.其它因素也会变化,不是缓解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 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
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8。
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洋流 D. 人类活动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据甲乙气候资料图可知,甲最低气温0℃以下,且全年降水较少,可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最低气温0℃以下,且夏季降水多,可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
故选D。
【8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大陆内部,终年大陆气团控制,而乙为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气候。
因此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故选B。
【点睛】气候类型的判读。
(1)先看气温,判南北半球。
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份,最低月份在1、2月份,一般就是北半球的;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1、2月份,最低月份出现在7、8月份一般就是南半球.(2)再看气温,分寒、温、热三带:如果年均温高,且最冷月一般在15度以上,说明是热带的四种气候.如果最冷月在0度以上,15度以下,那就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以及温带海洋气候。
如果最冷月在0度以下,那就是温带季风气候及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果最热月气温在10度以下,全年均温低,则为极地气候。
(3)看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情况:年雨型:如果年降水量较大,而且各月降水比较均匀,则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如果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或夏半年),则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类型。
少雨型:年降水量少,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和极地气候。
冬雨型:只有一种,那就是地中海气候.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0。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1。
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9. C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甲区域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水系呈向心状,以内流河为主,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为夏季;乙区域是海南岛,以雨水补给为主,以夏汛为主,中部是山地,水系呈放射状,D不正确。
【10题详解】
图中甲区域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乙区域是海南岛,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夏季热量充足;两地劳动力价格都较低,B正确;农业科技都不发达,机械化程度较低。
【11题详解】
图中A地气候干旱,B地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制约两地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C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第36—42题为必做题,第43-47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龙茶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一般气候温和,日照较短,昼夜温差大,雨水充沛,云雾较多,土壤肥沃,腐殖质含量高。
下图中阴影区域为我国乌龙茶起源地.
(1)据图分析乌龙茶起源地适宜种植茶树的气候条件。
(2)A地比B地更适于乌龙茶的种植,据图分析坡度对乌龙茶生长的影响。
(3)从热力作用原理简析,当地茶农春季常采用喷水防茶树受冻,以减少损失的原因。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降水丰富,山区云雾多,日照较短,山区,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
(2) A地等高线比B地更为稀疏,坡度缓,物质迁移速度(水土流失)慢),泥沙沉积(侵蚀较弱),土壤厚度更厚,肥力更高;坡度土壤水分条件好。
(3)使空气中水分增多,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增强,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了最低温度,使茶树免受冻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茶树的生长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知识点,难度一般.
【详解】(1)、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考虑。
材料“乌龙茶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一般气候温和,日照较短,昼夜温差大,雨水充沛,云雾较多” 显示了乌龙茶生长的气候条件.根据图中河流判断,乌龙茶起源地位于山区,云雾多,日照较短;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
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为武夷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降水丰富。
(2)、读等高线图可以看到,A地等高线比B地稀疏,说明A地坡度平缓,水流速度慢,流水搬运能力弱,因此水土流失慢,侵蚀较弱,土壤厚度更厚,肥力更高;坡度土壤水分条件好。
(3)要减少霜冻的影响,就是要防止夜间气温急剧下降。
向茶树喷水可以使空气中水分增多,空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水汽多了,可增加大气逆辐射;水汽在结冰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减小温度变化。
因此当地茶农春季常采用喷水,可以减小气温下降幅度,防茶树受冻.
13.阅读冰岛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所学知识,描述冰岛地理位置特点。
(2)据图中信息,分析冰岛地势特征并说出依据。
(3)冰岛纬度较高,其冰川分布区却不位于北部,而位于中南部地区,其地理原因有哪些。
(4)冰岛农产品主要是毛、皮和奶等,而猪和鸡等养殖比重较小.其原因有哪些。
【答案】(1)位于北半球高纬度,靠近北极圈处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位于欧洲西北部,大西洋中部的岛屿位于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分界线上
(2)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依据: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城市、人口、交通线分布于岛屿边缘
冰川分布在岛屿中南部
(3)中南部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西部和西北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
(4)温带海洋性气候,牧草丰盛饮食习惯,适宜牧羊业发展,毛、皮、奶等比重大高纬度气温低,粮食不足,饲料缺乏,因此猪、鸡等比重小
【解析】
试题分析:(1)冰岛地理位置特点主要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进行考虑。
具体包括半球位置、板块位置、海陆位置等。
读图可知,从经纬度来看,冰岛位于北半球高纬度,靠近北极圈;从东西半球位置来看,处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从海陆位置来看,位于欧洲西北部,大西洋中部的岛屿;从板块位置来看,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分界线上。
(2)地势特征主要是指地形高低起伏总趋势。
从图中河流流向自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且人口和城市均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3)冰川分布区却不位于北部,而位于中南部地区的原因主要从冰川形成条件(气温、降水)角度进行分析。
南部地区多为河流源头,地势相对较高,气温低,北部地区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起到增温作用,不易形成冰川。
(4)冰岛农产品主要是毛、皮和奶等,而猪和鸡等养殖比重较小的原因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毛皮、奶等主要为羊产品,饲料以草为主,而猪、鸡饲料以粮食作物为主。
冰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牧草生长,而光照不足,热量条件差,不适宜发展种植
业,所以以牧羊为主,而猪、鸡比重小。
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当地有喜食肉、奶的习惯,对于猪肉、鸡肉的喜爱程度不高。
考点:地理位置描述地势特征判断影响冰川分布的因素区域农业生产条件
考生从所给的第43、44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相同。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旅游地理
读图
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答案】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解析】
读图,根据图示线路数据,该地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的路程适中,市场距离较近。
有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
从经济条件看,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结合图例,从旅游资源特点分析,该地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点睛:利用图示信息,分析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条件,主要从资源特点,市场距离、交通通达度,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
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两个大方面进行回答。
从图中的水平方向的箭头可以答出收集雨水;从向下的箭头可以答出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内涝;滤网可以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从文字中“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可推断出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