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九年级(2)班打算举行以“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

(1)下面是对某校学生2018年5月生活开支情况的调查,请阅读表格,得出结论。

(至少写两条)
的。

请结合上表并联系生活实际,对出现上述情况的同学提一些建议,让他们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利用金钱。

【答案】(1)①生活总开支越大,用于购买资料和订刊的开支所占比例越小。

②生活总开支越大,用于购买零食、娱乐和送礼的开支所占比例越大。

(2)同学们,金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金钱可以买到书本。

但买不到智慧。

我们应该合理利用金钱,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可以节省零食和娱乐方面的开支,来帮助经济困难的同学,或为班集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解析】【分析】(1)此题就抓住生活总开支中买资料、订刊、零食、娱乐、送礼各项的数据比较看出,生活总开支越大,用于购买资料和订刊的开支所占比例越小;而用于购买零食、娱乐和送礼的开支所占比例越大。

(2)针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所提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要有针对性,这个针对性既指要确定需解决的问题,也指提出建议的对象。

同学们:金钱在我们生活起了极大的作用,我们都需要它。

它可以买很多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能解决一些事情。

我们可以在订刊和学习资料上多投入一些,还可以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或为班集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快乐别人,高兴自己。

故答案为:⑴①生活总开支越大,用于购买资料和订刊的开支所占比例越小。

②生活总开支越大,用于购买零食、娱乐和送礼的开支所占比例越大。

⑵同学们,金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金钱可以买到书本。

但买不到智慧。

我们应该合理利用金钱,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可以节省零食和娱乐方面的开支,来帮助经济困难的同学,或为班集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图表信息的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材料,对图表要进行纵比、横比,从数据中概括出结论。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的内容或主题思想,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注意表达要有内容,不空洞,要有条理性,层次清楚。

2.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描述其内容并揭示寓意,100字左右。

不同步
【答案】画面里是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他的上半身身体肥壮、西装笔挺,趾高气扬地打着电话,远远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后面是正在艰难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

寓意: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同步的现象。

【解析】【分析】漫画就是在简单的构图中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漫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故答案为:画面里是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他的上半身身体肥壮、西装笔挺,趾高气扬地打着电话,远远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后面是正在艰难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

寓意: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同步的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漫画内容和寓意。

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漫画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认真看图,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前提条件;二是审读寓意,这是解答漫画题的关键所在;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基础。

最关键的是审题,审题可以理解漫画的寓意,通过所褒贬的社会现象悟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从而正确解题。

3.在学校摄影大赛中,这张获奖照片《冲》展现运动员起跑的瞬间。

请仔细观察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画面内容。

(不少于80字)
【答案】这是一个运动员起跑的瞬间。

发令枪响了,一个身穿运动背心和短裤的运动员迅速起身,只见他身体前倾,几乎与地面呈45度,双拳紧握,左臂在前,右臂在后,两臂用力摆动。

高抬右腿,左腿奋力一蹬,整个人像一支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下面这张照片,发挥丰富的想象,描述其中的场景。

注意把运动员起跑瞬间的动作(身体各个部位,如左右臂、左右腿、双手、整个身体一一描述)、神态(脸部紧张表情)、外貌等描写细致。

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可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不少于80字。

故答案为:这是一个运动员起跑的瞬间。

发令枪响了,一个身穿运动背心和短裤的运动员迅速起身,只见他身体前倾,几乎与地面呈45度,双拳紧握,左臂在前,右臂在后,两臂用力摆动。

高抬右腿,左腿奋力一蹬,整个人像一支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注意此类题的答题要求和入手角度。

做此题首先要观察主体画面,注意画面的主要要素及其位置;其次要分析画面场景,内容要具体,最后要主要语言的生动、连贯、简洁。

4.学校近期举办“博物馆进校园”活动,邀请了南京云锦博物馆的专家为同学们介绍云锦。

请你围绕世界博物馆日的活动主题,设计一个与“云锦”有关的实践活动,并简述设计理念。

【答案】要求紧扣“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主题以及“实践”活动。

示例:用电脑软件设计并保存云锦图案;将云锦设计为服饰、日用品等;制作各种含有云锦元素的文创产品;为南京云锦写宣传语,宣传南京云锦。

理由:利用新技术,保存传统工艺精髓;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向大众普及云锦的知识等。

【解析】【分析】活动方案的主题“博物馆进校园”(“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已经给定,并给出了设计范围,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与范围设计实践活动即可。

切忌偏离主题。

自拟实践活动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同时要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

理由要仅仅围绕所拟定的实践活动的特点及意义来谈。

如用电脑软件将云锦设计为服饰、日用品等。

理由为利用新技术保存传统工艺精髓,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等。

故答案为:要求紧扣“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主题以及“实践”活动。

示例:用电脑软件设计并保存云锦图案;将云锦设计为服饰、日用品等;制作各种含有云锦元素的文创产品;为南京云锦写宣传语,宣传南京云锦。

理由:利用新技术,保存传统工艺精髓;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向大众普及云锦的知识等。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要读懂题干要求,围绕活动主题与限制范围来进行设计。

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

理由要围绕自己的设计来讲,要合情合理。

5.2019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依然备受追捧。

美食引发民族情感共鸣,它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

学校拟开展“赏美食,品文化”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赏美食,写汉字
请在田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食”字的笔画。

(2)活动二:赏美食,巧命名
中国菜往往依据食材形象和名称来命名,寄托着美好的祝福。

比如:我们平时吃的炒玉米粒这盘菜就称为“金玉满堂”。

今天,妈妈用汤圆、红枣、鲜百合为家人制作了一道美味,请你给它取个表达祝福的名字,并说说你取名的理由。

菜名:________
理由;________
(3)活动三:赏美食,探究竟
根据下面材料,写出中国菜肴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一;中国菜看美食所取的原料(主料、配料、辅料、调料等),要考虑其品种、产地、季节、生长期等特点,以新鲜肥嫩、质料优良为佳。

材料二:中国菜,厨师常常运用多种原料,经过许多道精细刀技和拼摆工序,将其加工成多种形态和多样花色,镂空成美丽的图案花纹。

(4)活动四:赏美食,品民俗
佳节品尝美味佳肴,实为一乐,既享用了各种时令食品,又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请结合下面材料,用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端午佳节的习俗,不超过50字。

“端阳节,正为嘴头忙,香粽剥开三面绿,浓茶斟得一杯黄,两碟白洋糖。


【答案】(1)
(2)示例:合家团圆;百合有合家的意思,汤圆和红枣是圆形或是椭圆形的,可寓意团圆。

(3)原料多样且讲究,刀工精纸,工序繁多,加工形态多样。

(4)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还会喝上一杯雄黄酒,取一碟白糖来蘸着吃。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根据“食”字的笔画,依次写出即可。

分别是:撇、捺、点、横折、横、横、竖提、撇、点。

或。

(2)要求学生根据这道菜的配料的寓意写出菜名并写出理由即可。

如:“百合暗含合家之意”和“汤圆是圆形和红枣是椭圆形的”放在一起有“团团圆圆之意”。

故“汤圆、红枣、鲜百合”放在一起,可拟名为“合家团圆”。

(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概括中国菜肴的特点、结合“中国菜,厨师常常运用多种原料”得出:选材多样。

结合“要考虑其品种、产地、季节、生长期等特点,以新鲜肥嫩、质料优良为佳”得出:讲究较多。

结合“经过许多道精细刀技和拼摆工序,将其加工成多种形态和多样花色,镂空成美丽的图案花纹”得出:可知刀工精细,工序繁多,加工形态多样。

(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分析端午节的习俗。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知,结合“香粽剥开三面绿”得出:端午节有吃粽子;结合“一杯黄”得出:喝雄黄酒;结合“两碟白洋糖”得出:吃白糖。

然后用说明性的文字依次写出即可。

故答案为:⑴撇、捺、点、横折、横、横、竖提、撇、点
⑵示例:合家团圆;百合有合家的意思,汤圆和红枣是圆形或是椭圆形的,可寓意团圆。

⑶原料多样且讲究,刀工精纸,工序繁多,加工形态多样。

⑷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还会喝上一杯雄黄酒,取一碟白糖来蘸着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

考生要按照其笔顺进行规范、工整的书写。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菜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准确概括,理由合理。

⑶本题考查卡死对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结合题意,提取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仔细进行分
析,结合关键语句获词语进行概括。

6.九(1)班开展以“学会倾听,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年龄段12-25岁(100人)30-45岁(100人)45岁以上(100人)
喜爱倾听的人数比18%40%65%
感恩父母的人数比20%45%70%
(2)活动中有一个“感恩老师”的环节,准备张贴一幅赞美老师的对联,已经给出上联,请你填写下联。

上联:三尺讲台育桃李
下联: ________
(3)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学生A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
B说:感恩同学,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温暖;
C说:感恩挫折,________,________。

班长总结说:“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感激。


①根据语境要求,给空格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该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4)为了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班委会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的时光老师来作专题报告。

某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邀请函中内容与格式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答案】(1)喜受倾听的人数和感恩父母的人数占总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2)示例:①两袖清风铸师魂②一腔热血显精神③一生心血哺新人④一片丹心付杏坛(共2分。

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
(3)给予我们勇气;促使我们进取;只要;只有
(4)①“尊敬的时老师”顶格写;②把“请务必准时到达”改为“敬请光临”(“敬请指导”“请您光临”等亦可);③落款中的单位在上,时间在下;④应写明活动的具体地点。

【解析】【分析】(1)小题属于探究表格数据所传达的信息,我们在探究时,既要横排看,也要竖排看。

横排看,是不同年龄段的人数比例;竖排看,是“喜欢倾听”和“感恩父母”这两个类别。

再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两个类别的比例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2)小题补对联,拟写对联时,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
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本题只要符合对联的要求,符合老师的身份即可。

(3)小题仿写,只要和上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写出“挫折”的意义即可。

改语病比较简单,就是关联词不当,“只有……才……”“只要……就……”是固定搭配。

(4)小题考查的是应用文中的邀请函。

邀请函在格式上和大多数应用文是一致的:题目“邀请函”三个字在第一排居中,称呼在第二排定格,落款部分“单位”在上,“日期”在下。

邀请函在内容上语言要得体,要告诉对方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地点。

故答案为:⑴喜受倾听的人数和感恩父母的人数占总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⑵示例:①两袖清风铸师魂②一腔热血显精神③一生心血哺新人④一片丹心付杏坛
⑶给予我们勇气;促使我们进取;只要;只有
⑷①“尊敬的时老师”顶格写;②把“请务必准时到达”改为“敬请光临”(“敬请指导”“请您光临”等亦可);③落款中的单位在上,时间在下;④应写明活动的具体地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运用对图表信息的把握能力,注意从中总结归纳共同点,在平时要学会自我方法,运用平时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要掌握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注意对上联的理解,内容上要有关联,符合主题。

⑶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运用,要求语句的连贯、衔接仿写能力和病句的修改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结合上下文的特点进行作答,掌握基本的病句修改的方法。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常用应用文的修改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常用应用文的格式,注意对例文的阅读和审视,运用掌握的知识对例文进行辨析和修改。

7.创意绘画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黑板上给的六个图形拼成一幅作品,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

请你仿照图一的介绍示例,对图二进行介绍。

图一的介绍:我这幅画的名字是“青山绿水”。

艳阳高照下,葱郁的山林,澄澈的湖水,令人心旷神怡。

愿每个人都自觉爱护环境,美化家园,让地球永远山青水绿。

【答案】示例一:我这幅画的名字叫“盼归”。

孤独的留守儿童,望着月亮,思念在异乡打工的父母,希望他们早一天回家。

愿更多的人关爱留守儿童,给留守儿童爱和温暖。

示例二:我这幅画的名字是“亭沐月色”。

一轮圆月悬在天幕一角,月光澄澈,园中的攒珠叠檐亭正沐浴着如水月色,看到如此美景,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澄澈了。

愿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传统建筑,体悟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智慧与美。

【解析】【分析】仔细阅读图一的介绍,由此可知答案包含的要素:作品的名称、寓意。

然后发挥想象,理解图二中各元素的意义,组织语言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这幅画的名字叫“盼归”。

孤独的留守儿童,望着月亮,思念在异乡打工的父母,希望他们早一天回家。

愿更多的人关爱留守儿童,给留守儿童爱和温暖。

示例二:我这幅画的名字是“亭沐月色”。

一轮圆月悬在天幕一角,月光澄澈,园中的攒珠叠檐亭正沐浴着如水月色,看到如此美景,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澄澈了。

愿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传统建筑,体悟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智慧与美。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一思一写,读:画面组成要素。

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一深层含义)。

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个9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

”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有人认为这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要趁早。

你怎么看?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8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会毁了孩子的前程。

“小诗人”还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过早走入公众视野,会给其正常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而且有一些人还会利用网络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影响其身心健康。

示例二:我赞成给予“小诗人”关注。

首先,孩子的成长需要鼓励,一个9岁的孩子写成的几首小诗能被大众认可,这是给予孩子的肯定。

其次,“小诗人”的潜能可以得到重视和挖掘。

【解析】【分析】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合理即可,且要注意字数要求。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认为这会毁了孩子的前程。

“小诗人”还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过早走入公众视野,会给其正常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而且有一些人还会利用网络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影响其身心健康。

示例二:我赞成给予“小诗人”关注。

首先,孩子的成长需要鼓励,一个9岁的孩子写成的几首小诗能被大众认可,这是给予孩子的肯定。

其次,“小诗人”的潜能可以得到重视和挖掘。

【点评】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注意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让人信服,语言准确、连贯。

9.金陵金箔,名扬四海。

做了非遗小卡片后,探访小组打算深入了解金箔技艺,想去采访传承人。

你设计了两个采访问题。

(问题之间要有梯度)
非遗小卡片


金箔技艺类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江苏省南京市
概述
金箔技艺是一项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手工工艺,有打箔、切箔等十多道工序。

其中,打箔最辛苦,两个人面对面对打上万次,才能将一块黄金打成0.1微米左右的薄片。

切箔的要求也很高,至今只能靠人工。

拿切箔中最简单的“口风”来说,要练到口风成线,三根并排点燃的蜡烛,说吹灭哪根就吹灭哪根才算过关。

一个技术精湛的师傅,要十多年才能培养出来。

②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哪些工序可以用科技代替人工?
【解析】【分析】现场采访要根据题目的主题,确定最佳的采访角度,拟定一个与采访对象谈话的提纲。

提问要尽量具体。

只有具体的发问,才能得到具体、有意义的回答。

故答案为:①加工金箔的哪些工序对人工要求比较高?②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哪些工序可以用科技代替人工?
【点评】本题考查设计采访问题的能力。

设计采访问题一定要根据活动的主题和活动的要求进行设计,另外问题要有针对性,要具体。

10.你认为这幅图适用于下面哪个情境?请简述理由。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9日第6版)
A.某眼镜店的促销广告
B.某校主题班会“爱护眼睛,拥抱光明”的海报
C.某学生《关于我校学生用眼卫生调查报告》的封面
D.某教育专家《解决“短视”问题,请为孩子减负》的讲座
【答案】示例1:这幅图三次出现“眼镜”的图案,具有很强的商品提示作用。

该图传递近视高发的信息,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能体现眼镜店的人文关怀,有助于眼镜促销,所以这幅图可以用于眼镜店的促销广告。

示例2:这幅图中字号最大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卫健委对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视,班队课的主题正是保护视力,用这幅图做海报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很好的教育宣传作用。

示例3:这幅图反映了全国青少年近视眼防治的迫切性,与学生的调查报告主题一致。

以这幅图为封面,将这个调查报告放在了更大的背景中,使这个报告更有深度和意义。

示例4:这幅图介绍了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这一信息来源权威可信,与讲座的主题切合,是非常有力的佐证材料。

【解析】【分析】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图中主要信息有:全国儿童青少年一半以上近视,情况严重不容忽视,列举导致近视的几大原因,高中学生高度近视严重。

A.某眼镜店的促销广告:图中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有助于眼镜促销;B.某校主题班会“爱护眼睛,拥抱光明”的海报:用这幅图做海报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很好的教育宣传作用;C.某学生《关于我校学生用眼卫生调查报告》的封面:与学生的调查报告主题一致,更有深度和意义;D.某教育专家《解决“短视”问题,请为孩子减负》的讲座;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这幅图是非常有力的佐证材料。

故答案为:示例1:这幅图三次出现“眼镜”的图案,具有很强的商品提示作用。

该图传递近视高发的信息,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能体现眼镜店的人文关怀,有助于眼镜促销,所以这幅图可以用于眼镜店的促销广告。

示例2:这幅图中字号最大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卫健委对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视,班队课的主题正是保护视力,用这幅图做海报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很好的教育宣传作用。

示例3:这幅图反映了全国青少年近视眼防治的迫切性,与学生的调查报告主题一致。

以这幅图为封面,将这个调查报告放在了更大的背景中,使这个报告更有深度和意义。

示例4:这幅图介绍了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这一信息来源权威可信,与讲座的主题切合,是非常有力的佐证材料。

【点评】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对应四种宣传的需要,提取信息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