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修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教案(修辞)
第一章:修辞概述
1.1 修辞的定义:修辞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而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和方法,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和美化。
1.2 修辞的作用: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感染力,提高语言美感,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1.3 修辞的分类:根据修辞手法的特点和效果,可分为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引用等。
第二章:比喻修辞
2.1 比喻的定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对照,以甲事物来喻乙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2 比喻的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2.3 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2.4 比喻的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突出事物的特点,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
第三章:比拟修辞
3.1 比拟的定义:比拟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对照,以一个事物来拟写另一个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3.2 比拟的构成:拟写对象和拟写事物。
3.3 比拟的类型:拟人、拟物等。
3.4 比拟的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拉近读者与事物的距离,提高语言美感。
第四章:夸张修辞
4.1 夸张的定义:夸张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某种特点,对其进行夸大或缩小的修辞
手法。
4.2 夸张的方式:扩大夸张、缩小夸张、时间夸张、程度夸张等。
4.3 夸张的作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突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4 夸张的例子: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第五章:排比修辞
5.1 排比的定义:排比是一种将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修辞手法。
5.2 排比的特点:结构一致、语气强烈、节奏感强。
5.3 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提高语言美感,加强语气的感染力。
5.4 排比的例子: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第六章:对偶修辞
6.1 对偶的定义:对偶是一种将两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词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手法。
6.2 对偶的特点:结构对称、意义相对、语气一致。
6.3 对偶的作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提高语言美感,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6.4 对偶的例子: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第七章:反复修辞
7.1 反复的定义:反复是一种将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的修辞手法。
7.2 反复的特点:重复出现、强调作用。
7.3 反复的作用:加强语言的强调效果,突出事物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
7.4 反复的例子:李清照《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第八章:设问修辞
8.1 设问的定义:设问是一种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
8.2 设问的特点:提出问题、自行回答。
8.3 设问的作用:引导读者思考,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8.4 设问的例子:苏轼《赤壁怀古》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九章:反问修辞
9.1 反问的定义: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
9.2 反问的特点:疑问形式、肯定或否定意义。
9.3 反问的作用:加强语言的语气,突出事物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
9.4 反问的例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涕下”。
第十章:借代和引用修辞
10.1 借代的定义:借代是一种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10.2 引用的定义:引用是一种引用名言、名句、典故等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修辞手法。
10.3 借代和引用的作用: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提高文章的艺术性。
10.4 借代和引用的例子:曹操《观沧海》中的“观沧海,以观天下之大事”。
重点和难点解析
重点一:比喻修辞的构成和类型
比喻修辞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它的类型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
这些元素和类型是理解和运用比喻修辞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
重点二:夸张修辞的方式和作用
夸张修辞可以通过扩大夸张、缩小夸张、时间夸张和程度夸张等方式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夸张修辞的作用在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突出事物的特点,这是夸张修辞的核心。
重点三:排比修辞的特点和作用
排比修辞的特点包括结构一致、语气强烈和节奏感强等,它的作用在于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提高语言美感,这是排比修辞的主要目的。
重点四:对偶修辞的结构和作用
对偶修辞的结构是对称的,意义相对,语气一致。
它的作用在于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提高语言美感,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重点五:反复修辞的重复特点和强调作用
反复修辞的特点是重复出现,它的作用在于加强语言的强调效果,突出事物的特点,加深读者的印象。
重点六:设问和反问修辞的形式和作用
设问修辞的形式是自问自答,反问修辞的形式是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
它们的作用在于引导读者思考,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重点七:借代和引用修辞的作用和例子
借代和引用修辞的作用在于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提高文章的艺术性。
曹操的《观沧海》中的例子就是借代和引用的典型。
这份古代汉语教案(修辞)详细地介绍了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和引用等修辞手法的定义、构成、类型、作用和例子。
这些修辞手法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理解和运用它们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美感至关重要。
每个修辞手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掌握。
通过学
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