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南唐 李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其人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 之意改名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 子。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 其为事实上的次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 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 “钟峰隐者”、“ 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 遂,不久后暴卒。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 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 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玉、 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2、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设问。
3、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哪些手法? 抒发了作者无穷无尽的亡国之恨(愁情)。 直抒胸臆、比喻、设问、夸张
1、内容:
一江: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 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2、表达效果:
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表达出 感情在奔流中直冲理智大堤的力度。
3、手法:
——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艺术手法
故国之思 对比 亡国之恨
春花秋月 小楼又东风 雕栏玉砌
往事知多少 不堪回首的故国 朱颜改
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情感梳理
实景:春花秋月 虚写:回忆往事 上片 实景:登楼远望 虚写:回忆故国
2、“又东风”说什么?“故国不堪回首”又说什么?
“又东风”说又一年了,春又来了,说时光易逝又无休止; “故国不堪回 首”是说故国难再。
3、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什么手法?
抒发了作者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对比: “又东风” →时光无休止; “故国不堪回首” →国家灭亡
实写
虚写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 朱颜改。
虞
走近千古词帝
美
走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 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生于金陵(今南京),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 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 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 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 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 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 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 奢侈,词的题材狭窄,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 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 乡之情、亡国之恨,表达对往事的无限留恋大多哀婉 凄绝,《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他的 绝笔词。
朗读
虞美人
春花秋月 / 何时了?往事 / 知多少。小楼昨夜 / 又东风,故国 / 不堪回首月明中。
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它和往事又有 什么关系呢?
它们都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慨叹。
对比:春花秋月无休止→美好往事都消失
实
虚
3、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什么手法?
抒发作者对故国的怀念(故国之思) 对比 虚实结合
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 不堪回首月明中。
1、大意:昨夜(囚禁的)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又一年了),在这皓月 当空的夜晚,怎忍受得了(不忍)回忆故国(的伤痛)。
雕栏玉砌 / 应犹在,只是 / 朱颜改。问君能有 / 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意: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良辰美景,什么时候 才能了结,过去的一切事都化为乌有,都消失 了。
昨夜(囚禁的)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又一 年了),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忍受得了回 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故国的 宫殿)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1、大意: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故国的宫殿)应 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2、这两句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 抒发了词人物是人非、故国凄凉的无限惆怅之慨。 3、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 → “朱颜改”。 虚写、想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诗意: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满江滚滚东流的 不尽的滔滔春水。
“何时了 ” 韶光易逝 悲 “知多少” 故国不在
“又东风” 时光消逝 “不堪回首”亡国之恨 恨
愁
虚写:雕栏玉砌
朱颜已改
下片
“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人事非
物是人非 恨
发问:愁思如水 愁
“向东流”
• 小结:
• 1、主旨:
• 全词作者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结合、比喻、 夸张,抒发了作者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 慨,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满江滚滚 东流的不尽的滔滔春水。
思考题: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 赏析
春花秋月 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大意: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良辰美景,什么时候才能了结?过去的 一切事都化为乌有,都消失了。
• 2、手法:
• 对比 比喻 虚实结合 借景抒情 设 问 夸张 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