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
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
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4.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③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6.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7.“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这里所说
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
A.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D.人民主权的观念
8.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处经济文化交流。
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①丝绸②纸张③瓷器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10.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11.下表为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均有所壮大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B.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逐步确立
13.某同学在收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
D.提供了丰厚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4.《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 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 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C.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D. 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15.“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应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16.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7.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右图是明清
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18.右图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研究的人数变化曲线。
你认为第二至
第五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因素是
A.专制与民主思想的蜕变
B.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C.思想领域的剧烈变化 D.不同文艺流派的产生
19.早期启蒙思想家格劳秀斯(1583-1645)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创始人。
他说:“自然
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它指示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性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
反之,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
”他强调:“自然法是如此的不可变易,就连上帝也不能加以变更。
”下列有关近代自然法学说的说法不正确是
A.反对专制主义B.强调保障人的基本权利
C.倡导理性主义D.具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20.“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2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2.古代雅典民主制的突出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为世界留下宝贵的财富。
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近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B.调动雅典居民的积极性,但也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
C.促进了雅典哲学和教育的发展
D.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雅典社会的繁荣
2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C.罗马法注重维护个人权利 D.罗马法与时俱进服务现实
24.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
议制的先河。
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25.“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
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
下列各项中,与此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26.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
”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
A.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对霸权主义
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决议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
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27.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进步
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28.“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
无论四时皆然。
”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隋代 B.唐代C.宋代 D.明代
29.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我国农业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该表能够反映的准确信息是
A.农业领域近代化有所拓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
C.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 D.自然经济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A.土地所有权 B.进厂打工权
C.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D.兴办乡镇企业权利
31.瓦特改良蒸汽机吹响了第一次能源革命的号角。
在这次革命中唱“主角”的能源是A.水力 B.煤炭 C.石油 D.天燃气
3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说:“英国的制造业体系及其催生人口密集城镇的惊人速度都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大致完成于
A.18世纪60、70年代 B.19世纪30、40年代
C.18世纪30、40年代 D.19世纪60、70年代
3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
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34.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的进程。
”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他提出了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三纲五常”
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致良知”
35.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
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C.图3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
D.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36.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37.对右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C.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
38.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
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39.史学家傅斯年说:“我们存而不补,这是我们对于材料的态度;我们证而不疏,这是我们处理材料的手段。
材料之内使他发现无遗,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他的观点是A. 不应该补全材料 B.不应该解释史料
C. 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
D. 应坚持过去之说
40.以下各项“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对这些内容进行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全球化B.现代化C.资本主义化D.殖民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
答题纸一并上交。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座号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二、材料题(本题分,请在答题纸上写出解答过程.)
41 材料一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2分)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张。
(6分)
(2)上述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为什么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6分)
4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到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口粮不足。
材料三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
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使命和流通历程。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导致52年到60年粮食生产变化的原因。
(4分)
(2)除去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外,分析造成材料二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4分)
(4)材料四中农村居民储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并分析原因。
(4分)
43.(20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8年美国《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输出的主要商品和经济计划,都必须由美国为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而设置的机构——经济合同署同意;……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的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马歇尔计划期间,美国为“援欧”(法、意、荷、比、卢等16国)拨款131亿多美元。
•材料二从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4亿美元。
1980年,日本的粗钢和汽车产量超过美国。
1965年~1972年,欧洲共同体国家出口增加了158%,而美国的出口只增加了80%;1972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13.4%,欧共体为33.7%
•材料三从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多边自主外交”,与中国恢复邦交,……
积极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撤出“北约”,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交。
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英国逐渐不再依赖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联系材料一分析其影响?(8分)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联系材料二,谈谈你的认识。
(8分)
5月历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