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
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1
今年上半年,我县以新型农夫教育工程为载体,以增加农夫收入为中心,以实现农村适龄富余劳动力充分转移为主线,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力量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1—6月份,全县共举办服装缝纫、数控机床、电焊工、电脑、电子电工等各类技能培训班13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6452人,其中持农夫培训券参与培训人数3200人,培训合格率95%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85%以上。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
成立了县委、县政府领导担当组长、副组长,县劳动保障、扶贫、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专设办公室,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实行统一规划、扎口管理、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
各乡镇也相应建立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小组,并根据劳动保障事务所建立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办公室,形成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供应了组织保障。
年初,县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扶贫、农业、农工办等部门将年度培训目标分降落实到各乡镇和相关培训机构,实现目标管理,落实目标责任,有打算地开展转移培训工作。
二是进展培训载体,夯实基础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500万农夫大转移”和“百万农夫大培训”的目标,大力进展培训载体,建立健全转移培训体系。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已进展到32家,年培训力量到达万人,其中有17家培训机构被认定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培训机构为龙头,乡镇培训机构为主体,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网络,有力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当开展。
三是结合本地特色,创新转移培训模式。
主动制造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中介机构联合协作的转移培训新模式,大力推行转移培训、职业介绍和跟踪服务“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新机制,努力打造培训专业、培训学校和外出劳务新品牌。
有效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并将转移培训的重点逐步下移到乡镇、村,培训机构根据“统一执行转移培训政策、统一建立学员管理档案、统一教学打算、统一考核发证”的要求,在乡镇、村设立培训点,就近就地组织农夫参与技能培训,既便利了农夫,降低农夫的培训本钱,又扩大了培训生源。
四是强化就业服务,开展培训就业对接。
仔细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整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抓好县级人力资源市场规划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主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利用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镇镇通”工程信息网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供应信息服务。
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南北挂钩、对口沟通的工作部署,定期举办劳务输出专场聘请活动,为经过转移培训的学员牵线搭桥,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五是加强培训监管,提高转移培训效果。
全面推行培训券制度,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实行减免费培训。
县劳动保障、扶贫、农业、财政
等职能部门亲密协作,分工协作,并建立培训前备案制度、培训中核查制度、培训后验收制度和培训补助申报制度等四项转移培训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行为,确保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
仔细做好培训券发放工作,依据不同培训工种,
对参培学员发放不同面额的培训券。
补贴标准为一般工种每人200300元,技术含量高的培训工种每人400500元。
为防止培训券流失,实行到培训班现场发放的方法,确保培训券发放到的确参与培训和最需要补贴的农夫手中,并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和未能升学的应属初、高中毕业生优先发放。
严格执行省文件规定,县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协作,建立完好的培训券发放、管理、审核和兑现工作程序,的确提高培训券的使用效益。
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2
**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进展、增加农夫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熟悉,实行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
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夫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状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
万人。
20xx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夫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夫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xx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
67.69元。
二、实行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机构。
我县主动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委、政府特地召开20xx年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讨论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工作,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县长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详细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加、亲密协作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乡镇劳务输出和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我县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长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由县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学问的培训。
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
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
讨论制定了《**县20xx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xx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进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详细措施和奖惩罚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究竟,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添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当开展,形成人人关怀输出,人人主动参加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
主动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供应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
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连续稳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主动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
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把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
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
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动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业和劳务输出宣扬工作,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环境和深厚的工作气氛。
针对我县部分农夫恋土守家,受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束缚,宁可闲待在家里,也不出门挣钱创收的现象。
县委、政府利用电视劳动保障专栏和广播,宣扬劳务输出的组织、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维权等方面的内容,大力宣扬本地从事劳务输出多年的典型和在内地进展人员的现状,并结合“三下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扬引导,通过农夫能够看得见听得到身边事,教育引导农夫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为做好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6、仔细做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
县相关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劳务输出工作进度统计报表,确立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状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精确性、准时性,便于全面把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
7、主动引导城郊四周的农夫向二三产业转移。
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场旺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依靠自身优势,从事商业、饮食业、榨油、网套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
20xx年上半年度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地转移从事餐饮服务、人力运输、机动车修理、电器修理、农产品加工经营以及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农村
劳动力人数达2476人次。
8、实行措施,加强引导,主动鼓舞广阔农牧民参与我县项目工程建设。
我县将使用本地农夫工作为基本建设工程招标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招标过程中明确写入招标书中,使用我县农夫工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承包方一般用工总数的50%。
20xx年上半年在大路改建工程和水利工程中,使用农夫工580余人,累计创收92.4万元。
三、结合实际,开展农夫工职业技能培训
整合城乡职业培训资源,加快县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步伐。
我县结合实际,于今年建设“**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有校舍、办公室等22间,已初具规模,年可培训人员3000余人。
主要面对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失业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打算培训的工种有计算机、电工、电焊、服装裁剪、木工、瓦工、烹调、特色餐饮和汽车、拖拉机修理等种类。
目前,我县已经投入15万元开头对现有校舍进行必要的建设和修理。
并增加必要的培训硬件设施等。
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3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进展、增加农夫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熟悉,实行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
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夫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xx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状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
20xx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夫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夫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xx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
67.69元。
二、实行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机构。
我县主动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委、政府特地召开20xx年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讨论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工作,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县长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详细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加、亲密协作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乡镇劳务输出和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我县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长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
劳动力统筹就业、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由县
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学问的培训。
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
讨论制定了《**县20xx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xx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进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详细措施和奖惩罚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究竟,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添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当开展,形成人人关怀输出,人人主动参加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
主动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供应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
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连续稳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
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主动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
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把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
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动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
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4
一、基本状况
到目前为止,全镇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700人,完成年打算88,〔其中阳光工程215人,完成年打算90〕,转移就业700人,转移就业率100。
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毛纺、服饰〔缝纫工〕、制革等专业。
在岗培训1300人,完成年打算65。
农技培训701人。
完成250。
二、主要工作
1、支配部署了20xx年全镇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讨论确定了20xx年农村劳动力素养培训工程实施打算方案和适当提高了20xx年农村劳动力素养培训工程财政资金补助方法。
3、加强与市阳光办、培训学校、企业在培训过程的合作、协调沟通工作,并宣扬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确保培训工作顺当进行。
4、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好转移培训信息材料和数据。
5、接受并协作市财政调研组对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查。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细心组织实施。
镇充实了农村劳动力素养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及其设办公室,加强了全镇农村劳动力素养培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并与与农业、劳动、科技、妇联、团委、成教等部门亲密合作,根据职责分工,广泛动员组织各类农村劳动力素养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率和就业率。
2、培训骨干,推动规范动作。
对从事农村劳动力素养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和政策培训,做到政策熟识、业务知晓。
3、多渠道筹措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
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共同分担的经费筹措机制。
镇财政或经济进展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按实际需要支配肯定的培训经费;与劳动等有关部门协作,催促用人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所录用农夫工的培训经费。
使参训农夫得到免费培训。
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素养培训工作。
4、建立督导和表彰嘉奖机制。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养培训打算实施状况组织督导检查。
准时表彰嘉奖农村劳动力素养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对已通过转移培训并就业但因各种缘由需转至别的行业或
别的企业人员未列入转移培训范围,不利于重新就业或素养提高,建议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围。
2、依据我市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农村劳动力统计目前存在肯定问题,实际富有劳力接近“0”,大量的是50岁以上做小工的兼职农夫,需要转移培训的仅是刚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与外地来的农夫工。
建议不要把务工农夫工统计成农夫,使转移培训指标〔目标〕更符合我市实际状况。
五、下步准备
1、连续做好各类培训的扫尾工作。
2、加大培训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准时上报有关部门。
3、准时兑现培训政策。
4、对明年的农村劳动力素养培训工作早作准备。
XX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