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一、课前准备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一)了解电磁铁的构造;(二)探究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这节课在本章的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前一节已探究了通电螺线管磁场分布, 初步认识了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情况,本节既是前一节课的巩固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电磁铁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标准要求如下: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着重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猜想、实验设计、合作实验、数据收集、分析归纳和交流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在交流中发展。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很多,有些知识是初中阶段很难理解的。
但仍要对所有可能的猜想进行分析,不能随意肯定或否定,引导好学生。
该探究活动不仅要求学生会探究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而且能进一步强化前面学习的有关电路和磁现象的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并能得出相关的结论。
在此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感悟到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
从知识系统讲,与此节课知识相关的有磁场、磁极、磁化、电流的磁效应等概念,以及控制变量的方法与科学探究的要素,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
从物理方法角度讲,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对问题进行猜想然后进行实验验证、控制变量、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等方法,对科学探究的要素也有一定认识。
从实验技能讲,学生已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和电路的连接等实验技能。
这些都是组织本节教学的有利条件。
但从学生的前认知看,学生对生活中的电磁铁,对其使用没有亲身感受。
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学中通过一些探究实验,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这样才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但是,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由于知识的限制,需要及时的给予引导。
所以我按照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将本节课设计成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授课模式。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验,自主得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节课突出的重点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方法是: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建构知识的过程。
首先,通过让学生动脑尝试用自己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让学生自己动手绕制电磁铁,在实验中体会影响电磁铁
磁性强弱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最后各小组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但没有忽视老师的职责,教师在引导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提升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利用转换法观察实验现象,突破磁性强弱看不见这一难点,使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极大地发挥。
同时也较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不同横截面积的线圈,并对实验进行适时的评估,同时在学生探究后展示自制的演示器材,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设计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科学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启发和点拔作用,进而养成探究意识和通过实验获取信息、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流程
附:流程图形说明
三、教案
四.备课时的一点创新与想法:
1.电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进行STS教育、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的最好素材。
本节课的首尾都适时举出了生产和科技中的事例进行分析,相互呼应,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2.特别关注了交流与合作。
整堂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小组之间都处在沟通之中,真正实现了“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做什么、怎样做,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方案。
每个环节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
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交流自己的看法,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精神
3.重视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克服原有思路束缚,积极开展联想,以达到培养思维广阔性、求异性和新颖性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节课虽然是相同的实验目的,但通过变换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触角,让学生在思维上充分发散,加深对本知识的理解并从中逐步学会如何去创新。
③我们设计的方案:
④我们选择的器材:
⑤我们这样记录探究的结果:
3、分析与归纳:
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评估:
①我们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是怎样克服的?
②你觉得你们的方案有什么缺陷?
③我们小组还探究了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