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荒芳简历的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荒芳简历的提问
谭荒芳简历的提问
你可知她的雷锋路:无手也能写春秋
在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湖南雷锋纪念馆里,有这样一个人。
她叫谭荒芳,幼年时手被烫伤,从手腕处截肢。
但她从小以雷锋为榜样,用两只光秃秃的手腕学会了写字、穿衣、吃饭、钉纽扣。
20世纪八十年代,谭荒芳被安排到湖南雷锋纪念馆当讲解员,至今已经30年了。
30年来,谭荒芳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从讲解组长,到办公室主任,再到档案管理员,她把每一份平凡的工作都做到了极致,更把雷锋精神的阳光播撒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她常年奔波宣讲,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的100多个县市。
谭荒芳对记者说:“我最大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雷锋精神的阳光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她共外出作报告1800余场,听众达120多万人次,在馆内讲解5000余批,听众达20万人次。
用一双残缺的“双手”收集、整理、完善了大量有关雷锋同志的各种资料1200多万字,文物、实物近千件。
谭荒芳和女儿张璐琪在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
图为谭荒芳在翻阅大量有关雷锋同志的各种资料。
图为谭荒芳在查阅关于雷锋同志的档案。
谭荒芳在作报告。
谭荒芳老师虽手有残疾,但仍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图为谭荒芳在练书法。
1960年,谭荒芳出生在北大荒的一个军垦农场,在她8个月的时候,不幸降临到她的身上,她那双稚嫩的小手,按进了炕边那锅滚烫的开水里……从此,她永远的失去了那双手掌。
但是,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学会了用双腕夹着笔写字,作画,甚至还学会了穿针引线钉扣子……可是,谁又能知道,她那双常常渗出鲜血的手,该忍受多么揪心的痛苦……
1986年4月15日,谭荒芳来到了雷锋纪念馆工作,她在日记本里写道:“人生之路本艰难,哪堪吾身亦有残,高歌难尽党恩泽,甘当小草沃中华。
”
当记者采访到她女儿张璐琪时,她告诉记者,“我是在妈妈的讲解声中长大的,在那个电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我看着妈妈用残缺的手整理办公资料,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所有的信息和文件;在坚持对外宣讲的同时,妈妈还负责档案工作。
寒冬腊月,她那双长满了冻疮的手,又红又肿,有时候,伤口几个月都不能愈合,有时候,刚刚好一点,一碰,又渗出了血。
有一次,为了做好雷锋的报纸剪贴卷宗,她把报纸铺在桌子上,用一只手腕夹住剪刀,另一只胳膊压住报刊,一下一下,仔细地剪着,突然,剪刀一偏,尖利的刀锋扎破了她的手臂,顿时鲜血直流……可妈妈一句话也没说,包扎好伤口后,又埋头继续工作……现在她终于什么工具都能够运用自如了。
”张璐琪一边说一边话语哽咽,她说,直到现在,都不太愿意回想起那个画面,只恨自己当时尚小,不能为妈妈分担什么。
谭荒芳的女儿张璐琪在雷锋纪念馆做讲解员。
现在,谭荒芳已经退休了,但她仍然发挥余热,加入了长沙市“五老”宣讲团,继续奔走在宣讲雷锋精神的一线。
并且,还自学了电脑,开通了个人微博,利用网络平台,宣传雷锋精神,传播正能量。
近段时间,电视文艺专题片《母女雷锋路》以谈话访问的形式让人们认识了解了湖南雷锋纪念馆的谭荒芳和张璐琪这样一对母女,她们在传播雷锋精神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通过两代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时期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人们看到了雷锋精神在两代人身上自然的传承,雷锋精神不断激励着母女二人前行的脚步。
谭荒芳和张璐琪母女在雷锋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