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高考总复习系列课件专题八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人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发 生了变化。
练习 1
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
( B )
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 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4)影响 新的经济因素和 生产方式 的萌芽,长期不能 正常发育。
2.工商业的管理 (1)特点: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秦政府进行经济管理的措施非常严密。 ① ②汉初通过加重赋税来抑商。 (2)表现 ③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 盐铁官营 的制度。 ④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 的命令。 ⑤古代王朝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控制私营 工商业。
保证财政收入。 (3)工商业的自身缺陷。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 产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 种种社会问题。
练习3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
(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 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 思想是 ( B )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解析 本题以重农抑商政策为主题,以原始史料入题, 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 本题要抓住材料中“舍本而事末”这一关键信息,“本” 业在中国古代指农业,“末”业指商业,从而可以推断 出其核心思想是重农抑商。由此启示我们,在日常复习 中应注意加强对文言史料的解读能力,同时强化对历史 概念的理解。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 经济基础 。 ① 商鞅 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②《吕氏春秋 》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 (3)概况 农原则。 官营商 ③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______ ____ 业 的政策。 ④历代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市”的管理相当严格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归纳、分析理解能力。汉代的 “市”集中贸易,四面建有门、墙,长安共有“市” 九处,有严格的空间限制和管理。故B项不符合题意。
练习2
日昇昌票号由山西商人创建于道光四年( 1824
年),分号遍布全国 30 多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
亚等地,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山西票号商人 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至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 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这最能说明 ( )
(3)影响: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 生产方式 的出现和生 长;明清抑商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3.“海禁”政策 (1)含义:明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 限制 外 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① 明太祖 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②清朝继承并发展了 闭关锁国 政策。 (2)沿革 ③短暂的“开放”实质上具有 官方垄断 的 性质,仍然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3)影响:扼杀了 对外贸易 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
中国社会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 的世界。 重点讲解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主要原因如下: (1)自然经济的要求。从根本上说,是自然经济下社 会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 (2)封建统治的需要。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
利于社会安定,封建国家也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基础落实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 骨贝 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 商业中心 。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 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中有所谓“ 俞大娘航船 ”,以规模宏 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 邸店 、车坊等场所生
A.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
B.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C.明清商业出现新的特点 D.商业竞争的加剧 解析 材料隐含的信息主要是从山西商人财力雄厚、
善于经商理解,而没有隐含资本主义萌芽、竞争激
烈或团体强大的信息,B项最佳。 答案 B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 的发 展。
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5)商人群体活跃。汉代商人就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
最活跃的人群之一,到明清时期,则出现实力雄厚的区
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如晋商、徽商等。 (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 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 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理解升华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
意兴隆。
(7)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商品远销东亚、南 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 会馆 ;按地域 结成的商帮中, 晋商 和徽商势力最强。
2.商人阶层:经常面临人身财产安全威胁。
3.“市”的发展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 明码标价 。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___ 草 市 ”。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 ”繁荣。 夜市 (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 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
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4.商业城市 (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 业中心已经形成。 ①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 扬州 。 (3)唐代 ②地区经济中心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 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 晓市及定时一聚 的庙会集市。
(5)清代 ②名镇有:盛泽镇 、汉口镇及佛山镇、景 德镇、朱仙镇等。
①乾隆时期的 苏州 ,财富“甲于天下”。
重点讲解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的特点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 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 ( 2 )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 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 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 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