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
1.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B.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C.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山麓1月份气温约为0℃
【答案】C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此山南坡基带海拔较高,应在高原面上,北坡的基带为荒漠带,说明深处西北内陆,综合判断,此山应为我国的昆仑山脉。
只有C答案正确。
【2】该山地以北地区
A.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适宜水稻生长
D.地势崎岖不平,森林覆盖率高,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昆仑山以北为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考点】中国地形。
西北地区。
2. 2010年11月“渝新欧”国际铁路全程试运行,铁路从重庆始发,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转向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杜伊斯堡,全程11 179公里。
读下图完成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在a大洲分布最广
B.铁路沿线上的景观变化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胡杨林景观出现在沙漠中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带性
D.b段铁路线是青藏铁路的一段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得知胡杨林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下面对杜伊斯堡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便捷的海陆空交通②丰富的煤炭资源③丰富的铁矿资源
④广阔的市场⑤丰富的水力资源
A.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由鲁尔区工业的区位优势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3.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小题。
【1】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答案】A
【解析】图中荒漠带年均温20 ℃,说明位于热带;而年降水量200 mm左右,据此可判断属于
热带沙漠气候区,主要是受副高或信风影响形成的;非洲热带沙漠气候区面积最大。
【2】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生长积温、年均温等热量要素逐渐变化较明显,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依据硬叶林带可判断可能是地中海气候区,其典型分布地区在大
陆的西部。
4.下图是秦岭南坡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I至VIII带海拔不断升高,II至VIII带为植被带,完
成下列问题。
【1】I带为该坡自然带的基带,则II至VIII自然带的变化是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B.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C.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答案】B
【解析】该基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I带为常绿阔叶林带,II至VIII随海拔高度升高,水热条件不断变化,其自然带依次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故选B。
【2】对秦岭南坡各类土地利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比重随海拔上升不断地减少
B.II带土地利用类型的种类较V带更多
C.I至II带因水热条件减弱导致林地减少
D.该坡土地利用的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
【答案】D
【解析】图中耕地面积所占比重从I至II增加;II带土地利用类型的种类和V带相同,均为五种;I至II带因开垦导致林地减少;而林地和草地所占面积比重最大,所以为主要土地类型。
故选D。
【考点】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
5.“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多种多样,1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以种植甘蔗为主,1000米至2000米
左右的坡地,多种植咖啡、可可:2000米到3000米的地区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一
年可两熟;海拔更高的地区是高寒草原和终年积雪。
”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材料中所描写的农业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北美落基山区B.欧洲阿尔卑斯山区
C.亚洲喜马拉雅山区D.南美安第斯山区
【答案】D
【解析】题文中有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这些产于热带地区,排除A、B、C选项,只有位于
南美的安第斯山脉属于热带地区,D符合题意。
【2】影响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A.坡度大小B.气温变化C.土壤类型D.水分变化
【答案】B
【解析】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状况会发生变化,低纬度的高山,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比水分
大得多,气温的变化会导致不同高度农作物种类不同,因此B项正确。
【3】.在2000米到3000米的地区多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其中以马铃薯的栽培高
度上限最高,其原因是
A.可在霜期栽种B.适合冻土培育
C.生长季最短D.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答案】C
【解析】依据常识,马铃薯与玉米、小麦、大麦相比,生长期短,喜温凉环境,是马铃薯栽培高
度上线最高的原因,C正确。
考点:地理事物推断能力;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
6.栓皮栎的树皮在树干水分较少时采剥,风干后作为制造软木塞的材料。
下图是某国示意图,栓
皮栎主要生长在该国的南部地区。
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国采剥栓皮栎树皮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判断,结合图示区域位置分析,栓皮栎主要生长在该国南部,位于30~0400N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区(北半球)。
因栓皮栎的树皮在树干水分较少时采剥,而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树干水分较少。
所以该国采剥栓皮栎树皮的最佳季节是夏季。
故选B。
【2】关于A河与B河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河汛期出现在夏季,B河汛期出现在冬季
B.两河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C.两河径流量的变化都较小
D.A河径流量的变化比B河小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区域的位置分析,A河流域为纬度海洋性气候,降水比较均匀,B河流域属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多雨,夏季少雨,两河都以雨水补给为主,所以A河径流量的变化比B河小。
故选D。
【3】该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植被
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具有耐旱的特征D.具有耐寒的特征
【答案】C
【解析】该国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适应夏季夏季高温少雨的环境,植被具有耐旱的特征。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7.读我国不同纬度两座山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小题。
【1】影响甲、乙两山高山草甸带分布的海拔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条件B.热量状况
C.经度位置D.海陆位置
【答案】B
【解析】两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因而热量状况不同,导致同一自然带出现的海拔不同。
【2】甲山A坡缺失云杉林带,其主要原因是()
A.相对高度小,云杉林难于生长
B.地处阴坡,热量不足
C.地处背风坡,降水少
D.土层浅,不利于云杉林生长
【答案】C
【解析】森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该山A坡在草原带与草甸带之间未出现森林,说明该位置降水较少,位于背风坡。
8.一科考队对某保护区开展为期10天的野外考察活动,队员小杨在日记中写道:汽车沿河谷蜿
蜒盘行,路边的参天大树越来越多,远处的山林云雾缭绕,河谷的坝子生长着很多水果,青色的
木瓜紧贴着树干,沉甸甸的柚子挂在枝头马上可以收获。
我们已经接近保护区的边缘了!根据材
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该科考队考察的保护区可能位于
A.西南山区B.东北林区C.天山北坡D.山东丘陵
【答案】A
【解析】柚子是亚热带水果,坝子是云贵高原区特有的地貌形态,所以可能位于西南地区,A对。
东北林区、天山北坡、山东丘陵都在温带地区,所以B、C、D错。
【2】科考队考察期间,下列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A.开普敦附近河流水位一年中最低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C.华北平原麦收忙D.市场上月饼畅销
【答案】D
【解析】柚子收获是在秋季,开普顿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秋季时,南半球是春季,开普顿附近河
流水位最低时是当地的夏季,A错。
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是在夏至日后,7月初,此时公转速度在
逐渐加快,B错。
华北平原小麦是6月份收获,C错。
此时可能要过中秋节,市场上月饼畅销,
D对。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9.下图示意新疆伊犁果子沟大桥景现,其拍摄时间为夏季上午10点前后,大桥附近的山都具有“阴阳脸”的特征,即山体植被一侧是草原,而另一侧是针叶林。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针叶林所在的山坡朝
A.东B.南C.西D.北
【答案】D
【解析】天山地区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西风带),主要分布在天山北侧(新疆伊犁果子沟南坡
为阳坡光照充足蒸发量大,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好),降水较多的地区可以形成林区,降水较少
的地区为草地,所以针叶林所在山坡朝北,D对。
【2】图中大桥的走向为
A.东北一西南’B.东一西C.东南一西北D.南~北
【答案】C
【解析】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上午10点前后太阳在该地区东南方
向。
从图中可以看出桥的影子在桥下,可知图中大桥的走向为东南一西北,C对。
【3】影响山坡形成“阴阳脸”的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降水D.水分
【答案】D
【解析】热量带相同,降水多的地区形成森林,降水少的地区为草地,影响山坡形成“阴阳脸”的
因素是水分,D对。
【考点】本题考查天山降水分布与植被、太阳视运动与影子。
10.下图是某大洲内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内部年降水量地域差异较大,东南多,西北少。
影响该地区降水地域差异的主导
因素是
A.河流B.地形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答案】B
【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区域内部降水东南多,西北少,主要是东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地形的强烈抬升作用影响,在迎风坡降下地形雨,西北部没有山地阻挡,所以降水少。
所以A对。
B、C、D错。
【2】甲河水量的最主要来源是
A.雨水B.积雪融水C.地下水D.冰川融水
【答案】D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图示区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A、B错。
甲河的源头位于东南部的高
山地区,所以最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D对。
地下水是最稳定的水源,但是地下水水位低,不可
能是地表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C错。
【考点】非地带性因素,河流的补给水源。
11.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图中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
直变化现象,在③地观察到荒漠景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②地植被垂直变化现象的成因。
(2)海水等温线的弯曲可以反映洋流的性质,在①处东部海区绘制一条等温线加以示意(过图
中两点用实线绘在相应位置)。
(3)比较①、③两地景观差异的成因。
【答案】(1)纬度较低,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
形成丰富的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2)画图略。
(3)①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
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③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海岸,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荒漠。
【解析】
(1)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纬度越低,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
(2)画图略。
(3)①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原因是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③地是热点沙漠气候,位于东南信风背风海岸,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荒漠。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2.下图示意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的植被应为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
【答案】C
【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与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变化规律一致。
甲位于针阔混交林和高
山草甸之间,针阔混交林以北的地区应是针叶林,所以甲是针叶林,C对。
常绿阔叶林、常绿硬
叶林、落叶阔叶林位于针阔混交林以南,相当于海拔低的地区,A、B、D错。
【2】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南半球低纬度地区D.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答案】B
【解析】根据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阳坡较高。
读图,图中南坡分布的较高,说明南坡是
阳坡,所以图示山地位于北半球,C、D错。
根据山麓地带是针阔混交林判断,分布在中纬度地区,所以B对。
A错。
【考点】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阴坡、阳坡的差异。
13.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山地以北的地区
A.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适宜水稻生长
D.地势崎岖不平,森林覆盖率高,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据图所知:该山基带为荒漠带,海拔大约5400米,可以判断该山是祁连山,其以北地
区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为西北地区干旱区的主要灌溉农业区,灌溉水源来自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由于降水少,所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以A正确。
其以北地区海拔为1000米左右,
热量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所以B错误。
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较少,所以C错误。
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气候干旱,森林覆盖率低,但由于有冰雪融水的灌溉,所以适合种植业的发展,所以D错误。
【考点】我国区域地理
14.下列关于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的正确叙述为
A.四座山地都在南半球
B.甲乙在北半球,丙丁在南半球
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
D.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山地的海拔和纬度高低
【答案】D
【解析】根据山地自然带的数目和同类自然带的高度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于北边或始终在南边,则南坡获得光热条件优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同类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正好相反。
图中甲乙丙丁四山地的的南坡自然带的数目都多于北坡,且同类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由此可判断四座山地都在北半球;根据山麓的自然带可确定其所在的纬度带和气候带,结合图示,甲的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可判断甲山处于亚热带;乙的山麓自然带为苔原,可判断乙山处于寒带;丙的山麓自然带为针叶林,可判断丙山处于亚寒带;丁的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可判断丁山处于温带,由此可得出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乙丙丁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山的海拔和纬度的高低,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带谱的数量越多,D项正确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5.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最有可能是 ()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
【答案】D
【解析】由图形可知该地年均温约为15℃左右,年降水量在400mm~500mm之间,再加上图形下面的植被带分布特征(符合大陆西岸的植被分布特点),可判断甲地为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选项D正确。
【2】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形成了该地域分异规律
C.其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
【答案】A
【解析】图中自然带“苔原带-针叶林带-混交林带-阔叶林带-常绿林带-荒漠带”,的分布特点可知符合大陆西岸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分布规律,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为热量。
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植被类型的判定;地域分异规律。
16.下面为“某岛屿的示意图”,该岛约有280万人口,岛上主峰蓝山峰海拔为2256米。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下列有关该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结冰期长,含沙量小B.河流流程短,流速急
C.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D.地势西高东低
【答案】B
【解析】依据图中纬度可以看出该岛分布在热带地区,所以河流无结冰期,故A答案错误,以热带植被为主,故答案C错误,岛屿面积较小,地势起伏较大,所以河流流程短,流速急,故答案
选B,岛屿最高峰位于岛屿东部,地势东高西低,所以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
17.年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
下面是依
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的甲、乙两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
A.经度地带性B.非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纬度地带性
【答案】D
【解析】年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
甲图
是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绘成的,图中可以看出积温由A→F
方向有规律的递减,这种变化只有在南北方向上,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递减,所以甲图反映的地
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纬度地带性,故答案选D。
【2】下列水热状况的组合所对应的区域中,适合发展绿洲农业的一组是
A、D、②
B、E、⑤
C、B、⑥
D、C、④
【答案】A
【解析】绿洲农业是形成于干旱、半干旱的热带、温带沙漠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沙漠地区年降
水量一般在200mm以下,从降水量来看只有②地区可能属于沙漠地区,所以水热状况的组合所
对应的区域中,适合发展绿洲农业的一组是D、②,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
18.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
读下图完成
下列问题。
【1】植被①所在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山地垂直带
【答案】A
【解析】热带雨林带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判断①为热带雨林带,乙图西坡,在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在沿岸地区热带沙漠气候(⑤为热带沙漠带)延伸到赤道附近,而甲图为东坡,由于
地形的迎风坡和巴西暖流影响,热带雨林延伸到30°S。
【2】下列因素对东坡植被⑤的形成起主要影响的是
A.土壤B.洋流C.地形D.人类活动
【答案】C
【解析】据上题⑤为热带沙漠,由于安第斯山脉的影响,秘鲁寒流影响不能东进,使得寒流影响
不断北进,使得热带沙漠景观不断延伸,使得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景观纬度延伸为5°S—30°S。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9.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答案】A
【解析】图中各自然带与相应气候是苔原带--苔原气候、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混交林带落叶林—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气候、硬叶林—亚热带地中海气候、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
可知荒漠带终年受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A对。
【2】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答案】A
【解析】图中从寒带苔原带—温带—亚热带—热带,是热量变化,属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是纬
度不同引起的热量差异形成的,A对。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与自然带、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20.读天山博格达峰部分垂直自然带谱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A.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
B.荒漠带、针叶林带、草原带
C.草原带、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D.针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答案】A
【解析】天山北坡是西风带的迎风坡,山腰降水较多,能够形成针叶林带,自山腰向山顶、山麓
方向降水递减,所以向上向下依次形成草原——荒漠带。
选项A正确。
【2】在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高度高达5500米左右,明显要比博格达峰的北坡雪线高,导致这种
差异存在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坡度D.年降水量
【答案】A
【解析】珠穆朗玛峰南坡与天山北坡纬度相差较多,热量是导致雪线高度的主要原因,珠穆朗玛
峰纬度低,太阳辐射强,雪线高;天山北坡纬度高,太阳辐射弱,雪线低。
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
21.下图中虚线表示某次汽车拉力赛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拉力赛线路经过的城市中,里斯本位于30°-40°的大
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沿途看到的景观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盖勒敏位于30°N大陆西岸,受
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控制,沿岸有寒流经过,是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沿海地区,是热带沙漠
气候,沿途看到的景观是热带荒漠;达喀尔位于20°N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沿途景观是热带草原。
所以C对。
A、B、D错。
【2】盖勒敏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
B.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
C.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
D.终年受副高控制,水汽不易扩散
【答案】A
【解析】盖勒敏沿岸有寒流经过,受寒流影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雾。
A对。
终年盛行上升气
流的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这里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B错。
沿岸是加那利寒
流经过,C错。
这里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控制,终年降水少。
D错。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22.下图中数码分别示意我国和欧洲的某山地南坡与北坡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各数码示意的坡向说法正确的是
A.①坡是北坡和迎风坡B.②坡是南坡和迎风坡
C.③坡是阴坡和背风坡D.④坡是阳坡和迎风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示意图,获取两山的位置、海拔、植被和雪线等信息,判断出①②坡分别是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坡和南坡,③④坡是分别是我国的天山南坡和北坡。
阿尔卑斯山和天山的北
坡均是阴坡和迎风坡,故A选项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造成①②坡雪线低于③④坡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B.影响①②坡与③④坡基带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C.②坡植被带上限高于①坡是因为②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D.④坡上针叶林分布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