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带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带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题)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调味用的食醋、取暖用的煤炭
B.
炒菜用的铁锅、锅盖上的蒸馏水
C.
饮用的白酒、驱蚊用的杀虫剂
D.
用于生产化肥的氮气、温度计中的水银
【答案】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A、调味用的食醋、取暖用的煤炭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炒菜用的铁锅属于混合物,锅盖上的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C、饮用的白酒、驱蚊用的杀虫剂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用于生产化肥的氮气、温度计中的水银都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难度:容易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物腐烂
B.
煤气燃烧
C.
铁锅生锈
D.
美酒飘香
【答案】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美酒飘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氮气
B.
二氧化硫
C.
压强
D.
二氧化碳
【答案】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的污染物解答,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解答:
解: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氮气和水蒸气不污染空气;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但是不列入或者临时没列入检测范围之内而已.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注意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只是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难度:容易知识点:空气
4.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通过治理,盐城市的空气质量今年来有所好转.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是氮气
C.
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都要用到氧气
D.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答案】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解答:
解:A、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含量较多是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原叙述错误,故选项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都要用到氧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气体的用途、空气的污染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难度:基础知识点:空气
5.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
2N
B.
H
C.
O2
D.
Mg2+
【答案】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2N可表示2个氮原子,不能表示氮元素,故选项错误.
B、H可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
C、O2可表示氧气、1个氧分子等,不能表示氧元素、1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D、Mg2+可表示1个镁离子,不能表示镁元素、一个镁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符号的含义(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
6.规范的实验操作对于安全及实验结果来说十分重要.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熄灭酒精灯
C.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D.
取用液体药品
【答案】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氧气有助燃性,用于焊接金属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C.
铜丝能导电,作导线
D.
稀有气体本身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
【答案】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判断;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铜具有导电性;
D、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
解:A、氧气有助燃性,可切割金属;故A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B正确;
C、铜具有导电性,可做导线,故C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不是本身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D错误.故选D.
点评:
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在判断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相关的性质,所以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难度:中等知识点:氧气
8.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
分子的质量变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B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难度:基础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难度:中等知识点:氧气
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氯化钠(1g以下用游码),放好砝码和称量物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A.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
减少氯化钠
C.
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D.
增加氯化钠
【答案】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已有的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称取10.5g氯化钠(1g以下用游码),放好砝码和称量物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药品多了,需要减少氯化钠,故选B.
本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
难度:基础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1.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B.
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不是化合物
D.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考点: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
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
B、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分析;
D、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析.
解答:
解:A、按质量计算,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A说法正确;
B、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物质,因此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
C、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因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不是化合物,故C说法正确;
D、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注意前提限制是化学变化中.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壳中元素含量、物质的分类知识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难度:中等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12.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关于图表提供的资料或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可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到原子的中子数
C.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判断元素的化学性质
D.
根据空气质量周报,可知道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
【答案】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运用从相对原子质量表,可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解答.
B、依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表的内容分析解答;
C、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性质分析解答.
D、依据元素周期表中反应的信息分析解答.
解答:
解:A、依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可查找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和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但不可查找原子的中子数;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知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可判断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得失电子情况;正确;
D、空气质量周报给出了空气污染物,能知道空气质量级别,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对从相对原子质量表、化合价图表、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进行了考查,题型简单注重基础.
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13.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此处的“最小”的含义是()
A.
原子的质量极小
B.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
原子的体积极小
D.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答案】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小.
解答:
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小,原子的质量极小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与构成物质的粒子种类无关,所以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小,原子的体积极小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正是指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
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14.葡萄糖(C6H12O6)在人体内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生命活动需要.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B.
葡萄糖属于氧化物
C.
葡萄糖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D.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4%
【答案】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由葡萄糖(C6H12O6)的化学式判断元素的组成;
B、由氧化物的定义判断;
C、由(C6H12O6)的化学式判断分子的构成;
D、根据葡萄糖(C6H12O6)的化学式计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A、由葡萄糖(C6H12O6)的化学式知,它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葡萄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故B不正确;
C、葡萄糖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葡萄糖分子中不存在分子,故C不正确;
D、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判断其元素的组成,物质的归类,相对分子质量及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此题设计典型,是考试热点题型.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15.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未知
14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容器内发生了分解反应②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
③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④容器内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B→C+D.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从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A的质量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所以A是催化剂;B的质量增加,所以B是生成物;D的质量减小,所以D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C物质.
解答:
解:从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A的质量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所以A是催化剂;B的质量增加,增加的质量=30﹣20=10克,所以B是生成物;D的质量减小,减小的质量=20﹣14=6克,所以D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是反应物,C的质量减小,减小的质量=10﹣6=4克.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化学反应为:C+D→B,其中A是催化剂.
①根据分析,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①错误;②根据分析,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②正确.
③根据分析,反应后C的质量=20﹣4=16克,故③正确;④根据分析,化学反应为:C+D→B,故④错误.故选B.
点评: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反应物的质量逐渐减小,生成物的质量逐渐增多,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二、填空题(共5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铜原子__________________;
(2)3个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
(3)4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铜原子,就可表示为:2Cu;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4Fe2+.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故可表示为:O;
故答案为:(1)2Cu(2)3N2(3)4Fe2+(4)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2.用下列物质的编号回答有关问题:
①水银②硬水③硫在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的产物④三氧化二铁⑤氯酸钾⑥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产物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的组成的是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根据以上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硬水、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产物都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
水银是由一种元素汞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硫在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硫、三氧化二铁、氯酸钾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都属于化合物.
硫在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硫、三氧化二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②⑥;①;③④⑤;③④.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
3.水是生命之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水中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
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2)硬水和软水与肥皂水混合的现象不同;
(3)电解水时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故答案为:吸附;
(2)硬水和软水与肥皂水混合的现象不同,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故答案为:肥皂水;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故答案为:氧气,2H2O 2H2↑+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难度:容易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
4.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
(2)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__________________;
(3)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与水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解答:
解:(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故填:2H2+O22H2O;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
(3)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为铁和氧气、生成物为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为点燃,故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填:3Fe+2O2Fe3O4;(4)氢气在加热条件下使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H2+CuO Cu+H2O.故填:H2+CuOCu+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难度:中等知识点:氧气
5.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