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全书重点 复习提纲(无答案) 川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全书重点)(填空题)(川教版)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一)虎门销烟:______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门销烟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
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1842年8月《》签订。
(3)鸦片战争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56年10月英国炮轰广州。
3、火烧圆明园:_______年__________联军火烧圆明园。
4、________通过《_______》等割占中国领土最多,达__________平方公里。
5、1851年洪秀全领导___________农民革命运动。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黄海战役:“致远号”管带___________牺牲。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标志:1895年____________战役。
3、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八国联军侵华: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国联军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一)洋务派的产生: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代表人物:中央:________。
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_______年代到___________年代。
2.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洋务派提出____的口号,创办近代____工业。
典型的军事工业有:_____ ____
(2)后期:洋务派打出_____”的旗号,又兴办了一批______企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创办的______________,张之洞创办的_______________等。
(3)洋务派兴办了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堂
(4)洋务派还筹建了__________三支海军。
3.洋务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2)
洋务运动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课戊戌变法(1898年)
(一)公车上书:
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____________》的签订。
2.过程: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__________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 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_____________。
3.公车上书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背景:1897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化。
2.
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________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
史称“_____ ______”,又称 “百日维新”。
3.戊戌政变:
(1) 原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_______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2) 经过: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史称“____________”。
戊戌变法失败。
4.戊戌变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课辛亥革命(1911年)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
(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酝酿:
1.兴中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________年,美国___________。
(2)领导人:_____________。
(3)目标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______年成立于__________。
(2)领导人:_____________。
(3)机关刊物:《__________》
(4)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质:中国同盟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党。
3.三民主义:①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简称____________。
②三民主义的作用:成为____________领导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
经过:______年10月10日,_____新军的革命士兵,在革命党人领导下发动起义,史称“________”。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_______年1月1日,__________在南京宣誓就职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以_____为首都,改用公历,以_________纪元,1912年为民国______ _年。
3、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________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____________》。
(四)辛亥革命的评价:(背)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革命。
2.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课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________年,___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
2.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十月革命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期(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918年,_________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一)五四运动:
1.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_____年5月4日,____________。
3.
五四运动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前期):1919年5月4日-6月3日,中心在__________,主力是______;
第二阶段(后期):1919年6月5日以后,中心在_____,主力是_________。
5. 五四运动的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背)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与地点:_____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在___秘密举行,后移至嘉兴__
_____。
2.中共“一大”的内容:
①党的中心工作: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会选举___________担任中央局书记。
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至1927年)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初国民党_____大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第__________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黄埔军校: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__________学校。
军校由____ __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____________。
(三)北伐战争:
1.时间:________________年。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路线和主要战场:
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__________,一路指向________,一路指向_________。
_____________是北伐战争开始时的主要战场。
5.主要战役:_________________战役,共产党员________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作战,为第四军赢得“_________”称号。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了“________”政变和“___________”政变。
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1927年8月1日)
(一)南昌起义
1.时间:_____年8月1日。
2.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3.
南昌起义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______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_________秋收起义。
2. ______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___________率南昌起义队伍与_________队伍会师。
第12课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止时间:_______年10月—__________年10月。
3.遵义会议
(1)时间: ________年1月。
(2)内容:①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②肯定了_____ __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③增选_________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_____ ___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③是_____________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的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___________方面军)在甘肃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胜利会师。
5.长征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一)九一八事变
1.经过:______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______附近的一段路轨,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影响: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_________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西安事变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日清晨,_____________派兵逮捕了蒋介石,历史上称为“_______事变”,又称“__________事变” 。
3.结果:________________。
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
(一)卢沟桥事变
___年__月____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日本_侵华战争,这就是“____事变”,又称“____事变”。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_________的序幕。
(二)南京大屠杀
1、___年___月___日,日军攻陷____。
在___个星期之内,日军屠杀中国同胞达_多万人
2、南京大屠杀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课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
(一)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在徐州会战期间取得的胜利)
1、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_______________会战
2、1938年春,_____指挥国民党军队在临沂血战7天。
在保卫滕县的战斗中,____
_殉国。
3、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百团大战(共产党)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__年8月至12月
3规模:105个团约20万人。
4.指挥:_______________
5.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6课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
(一)中共七大
(1)目的:为了争取________的最后胜利,并在抗战胜利后,建设一个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中国。
(2)时间、地点:_________年4— 6月,___________
(3)主要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
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____________,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_
_____________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中国。
”
③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把___________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
中共七大的意义为夺取抗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日,举行了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的签字仪式。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
(一)重庆谈判
1.(蒋介石目的):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
2、(毛泽东目的):为了___________,揭露_____________阴谋。
3.重庆谈判:____年8月28日,毛泽东在_________的陪同下乘飞机到达重庆参加谈判。
4.
重庆谈判的结果:____年10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同中国共产党代表签订《___ 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和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1.全面内战的爆发:_____年6月,国民党22万军队进攻____解放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重点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挺进大别山
_______年6月,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开辟大______根据地,揭开人民解放军________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一)三大战役
1、从_______年9月到_______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____________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2.三大战役简况 (地图见课本P118)
(1)淮海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挥;作用:为解放____________ _奠定了基础
(2)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1.渡江战役:_________年4月21日至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从江苏____到江西_____________。
2.国民政府的垮台:1949年__月__日,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
的覆灭。
第19课中国近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民族工业
1.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的产生:
①背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开办。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②产生:从19世纪________年代起,中国一部分_________纷纷投资于新式企业。
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等沿海地区,最著名的企业有______________等。
(2)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①时间:辛亥革命后到一战期间。
②发展的原因:a、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民族工业出现了“_________天”。
2. 状元企业家张謇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先后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
张謇还提出了“____ _______”的口号。
②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_______和中国第一座博物馆----________。
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
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1)交通工具:_____1873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2)通讯工具: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______到上海之间。
1877年在__________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2.
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1)报刊创办: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_______》。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最为著名。
(2)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出版企业。
3.娱乐方式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中国人学会了用__________真实地记载社会事件、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4. 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有__________等。
第21课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成就
1. 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1)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________。
(2)维新变法时期: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_______大学堂,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为_________。
1917年_______任校长,奉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3)科举制度的废除: _______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2.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1905年,_____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他创造性地设计出“____”字形折返线路。
1909年,_________提前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3. 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抗战时期,他又发明了____________,把世界制碱技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第22课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成就
1. 魏源与《海国图志》
(1)时间:魏源在鸦片战争期间编成了《海国图志》。
(2)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编书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即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4)具体做法:主张设厂制造舰船、枪炮,学习西方养兵练兵的方法,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鼓励学习科学技术,改革以科举考试取士的制度,设立翻译馆,翻译介绍西方书籍。
(5)地位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复和《天演论》
(1)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演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是现代_______的开拓者。
他的小说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封建制度的黑暗。
4.徐悲鸿:是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他擅长国画,尤其擅长______。
国画《___ ____》《______》和油画《________》等是其代表作。
5.聂耳和冼星海:(1)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聂耳创作了《大路歌》《毕业歌》《__ _______》等救亡歌曲,对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起了重要的作用。
(2)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______》等著名歌曲,周恩来赞誉______“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