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DOI后缀格式,适应优先数字出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与版权
CH
优化DOI后缀格式,适应优先数字出版
戴豪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 优先数字出版解决了文献发表滞后的问题,加快了学术观点传播。DOI编码推进文献快速出版与检索 查阅,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DOI编码格式难以适应,尤其制约同一科研项目连续研究成果的发布。文章 探索将稿件编号引入DOI后缀,优化DOI后缀格式,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研究归类,通过优化DOI格式,实现系列 研究的集合,方便追溯该科研项目内容的前世今生,促进科研成果快速、有效传播,方便读者查找,帮助期刊筛 选优势作者群体。但在使用新的DOI后缀应注意拆分发表,规避学术不端等问题。
三、优先数字出版与DOI
有学者指出,为优先数字出版的论文进行DOI注册, 有助于被计入SCI统计中,反映我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变 化趋势和我国期刊的学术价值。标注了DOI优先数字出版 的科技论文有利于快速检索、资源共享,提升期刊国际 影响力[7]。DOI对期刊传播和数字化有显著提升作用,包 括:(1)通过解析功能提升电子期刊访问量;(2)为 论文提供多通道访问入口;(3)应用文献检索实现资源 集成共享;(4)提高优先数字出版出版时效性,科技期 刊应充分利用DOI的价值[8]。
[关键词] 出版时滞;DOI编码;DOI后缀格式;优先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1-0058-03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 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学术期刊也随之发 生巨大变革,刊网融合、新媒体发展、电子期刊等应运 而生。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华中医药学会2017年度“蒲公英”优秀中青年编辑人才培育项目。 [作者简介] 戴豪泽(1988-),男,辽宁丹东人,《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编辑部编辑。
- 58 -
编辑出版 bianji chuban
DOI前缀为目录代码和登记机构代码,目前所有DOI 的目录代码均为“10.”,机构代码需要向国际DOI基金 会申请登记,因此前缀相对固定;DOI后缀可以是任何 字母、数字码等,由申请者自己规定[6],用于区分一个 单独的数字资料,具有唯一性。以本刊为例,通过中国 知网申请的本刊DOI编码后缀形式为“ISSN+年,期,文 献流水号”,我们暂称为“传统DOI”,如“10.13729/ j.issn.1671-7183-2017.01.01”。
一、优先数字出版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阅读方式正由传统的
纸质媒介向数字媒介转变,电子书、电子阅读器、手机 书刊及各种手机APP等阅读方式占比越来越高,数字读物 正朝着宽带化、无线化、个性化发展,形成了庞大的信 息阅读与新生读者群体[3-4]。随着网络化普及和阅读方式 的改变,人们获取信息不再是单一的纸质出版物。
二、DOI编码
数字出版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DOI编码。DOI 编码即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DOI),是一套识别数字资源的机制,涵括 视频、报告或书籍等,主要形式包括二维码、条形码 等,可以说是数字时代产品的“身份证”。DOI的编码方 案由两部分组成:前缀和后缀,中间用“/”分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于2014年通过中国知网开展 了文献优先数字出版业务,主要分为单篇优先数字和整 期优先数字出版,本刊以单篇文献优先数字出版为主, 数字版定稿文献可实现即时出版,突破了传统纸质媒介 的束缚,实现了迅速出版,很好地解决了文献发表相对 滞后的问题。一篇文献可以先于纸质版在网上刊登,学术 观点得以及时传播,获得学术首发权,抢占学术先机。
有学者统计2013年300种高校期刊,发现DOI应用比 例严重偏低,仅占17.6%,有的申请了DOI,但没有针对 期刊文献信息注册或未在文献上注明DOI[9]。笔者统计发 现,目前开展DOI注册的期刊杂志已超过80%,说明DOI的 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其中“传统DOI”形式的占了 一半以上。
随着优先数字出版工作的进行,笔者发现优先数字 出版的文献需要配备的DOI编码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 问题。“传统DOI”虽显著提升期刊影响力,但并不能完 全解决优先数字出版的所有问题。一篇待发表的文献未 进行整期联排,不能确定纸质版出版刊期,也就无法确 定“传统DOI”后缀。甚至即使确定纸质版出版刊期,因 栏目、文献版面、排版等不确定因素,也很难确定文献 所在刊期的流水号,“传统DOI”后缀自然无法确定。此 时,欲优先数字出版,就须舍弃“传统DOI”形式,文献 也就丢失了其数字时代“身份证”,DOI也失去了意义。
传统期刊出版模式,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刊登需要经 过三审、编校、印刷等诸多过程,这一周期大约需要半 年甚至更长时间。医学类科技期刊出版时滞最短43.7d, 最长348.8d,评述类文献出版时滞最短,论著类、摘要 类文献出版时滞最长,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论文发表滞后 状况与作者期望之间的差距甚远[1-2],严重的出版时滞必 然损害科研成果的首创价值和可利用价值,并因此大大 降低期刊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王凯荣等研究发现,提前三个月优先出版的 文献平均被引频次为(0.48±0.17)次,平均下载 (38.33±16.23)次,纸质版出版文献平均被引频次 (0.33±0.15)次,平均下载(18.58±9.36)次,被引 频次与下载次数呈正相关,且优先出版的文献被引频次、 下载次数均优于传统纸质出版(P<0.05),优先出版可 综合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目前这些颇费时间的问题 得到了很好解决。以中国知网为例,采编平台提供了即 时快捷的信息更新,稿件初审、复审、三审做到了实时 更新,节省了以往邮寄、电子邮件等方式耗费的时间, 稿件编审通过平台存储服务,编辑、编务等工作实现线 上、线下同步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稿件处理的前期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后, 刊登发表时间成了摆在编辑和作者面前的首要困难。科 技期刊出版都有一个固定周期,每期页码相对稳定,这 一特点决定了一篇论文即使修改完善后,也需要等候排 版、印刷等,出版时滞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快 速传播学术观点,成为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