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灵官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灵官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三棵树
李德霞
丫头的大嫂过门没半年,就吵着闹着要分家。

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妇娘也没辙。

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几块漆的红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

大嫂请来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树。

三棵树是丫头的爷爷栽下的,两抱粗,上面结了几个喜鹊窝。

娘“扑通”跪在地上:“家里没啥东西了,这三棵树,就留给丫头吧……”
那时,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

星期天,丫头从学校回来,看着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苍老了的娘,丫头抱着树干号啕大哭。

娘说:“丫头,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

种地饿不死人。


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
娘说:“上大学不要钱?”
丫头说:“我有三棵树,三棵树就是我的钱。


丫头真的考上了大学。

那时候,家家日子还不宽格,但乡亲们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钱送来。

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丫头说:“大叔大婶的情我领了,我不能欠乡亲们太多……”
娘说:“你不上学了?”
丫头说:“你甭管,我自有办法。


开学前几天,丫头去了村里的德叔家。

德叔在农机站当站长,家里开着小卖部,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殷实得多。

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时,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

其实,在丫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德叔就给丫头准备了一千块钱。

德叔笑眯眯地说:“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啥时还我呀?”
丫头说:“不是借,是贷,就按银行的利息算。

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德叔还想逗逗丫头,德叔说:“银行贷款还讲个财产抵押呢,你拿啥给我做抵押?”
丫头拉着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树说:“我有三棵树,我就拿三棵树做抵押。

”说完,丫头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哔哗,写了抵押单,交给德叔。

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

丫头上了大学。

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

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

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

有同学问:“你家里没钱供你?”丫头说:“有,我有三棵树……”
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

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谱。

丫头找到矿长,拍着桌子和矿长讲道理。

矿长熊了,按规定赔了款。

拿回赔偿金,大嫂取出两千块,要给丫头。

大嫂说:“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丫头妹妹。

钱你拿着,你是大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丫头把钱挡回去。

丫头说:“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

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
转眼,丫头大学毕业了。

那时候,大学生很抢手,是香饽饽,丫头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

领到第一笔工资,丫头田了村。

丫头找到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

德叔说:“啥抵押单?我早扔了。

”丫头吃惊地说:“那……我的三棵衬?”
像当年丫头拉着德叔一样,德叔拉着丫头的手出了门,用手一指丫头家的那三棵树说:“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


丫头要接娘进城。

临走时,邻居说:“你娘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土屋和三棵树不如卖了的好……”
丫头看着土屋,抚着树干说:“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我怎么舍得卖啊?留着吧。


一晃,几十年过去。

土屋已日渐斑驳,倒是那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成了村里的一景。

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树,愿出大价钱要下来。

那人打电话给丫头,问丫头愿不愿意卖,被丫头断然拒绝。

如今,已是副市长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
(节选自《小说月刊》)
15.(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写大嫂闹着分家,将米缸、面缸、红木柜搬走,三只羊赶走,甚至还要放倒三棵树的情节,既表现了家里的贫穷,又暗示了娘的软弱。

B.“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德叔原本只想试探丫头,孰料丫头早有主意,德叔因而“笑”;面对苦难,丫头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令德叔动容,因而“满眼都是泪”。

C.小说设计大哥遭遇矿难,大嫂成为寡妇,只得到很少的一点钱,最后是丫头拿回了赔偿金等情节,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

D.写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丫头却断然拒绝,是因为以前生活艰难时都不曾卖掉,现在丫头做了副市长,自然不会因为钱而卖掉三棵树。

E.小说中对大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作用很明显,如从开始的蛮横无情到后来的心存愧疚,都衬托了丫头优秀的品质特征。

(2)小说以“三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丫头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参考答案:
(1)BE
(2)①以“三棵树”为题,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激发阅读兴趣;②“三棵树”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文章,始终和小说主人公的命运紧密相连,使行文更加紧凑;
③以“三棵树”为题,突出小说的主旨,“三棵树”是丫头人生之根的象征,表现了丫头不忘根本,不忘家乡的品质。

(3)①有主见、有志气,努力上进。

她是村里唯一去城里上高中的女孩子,娘劝她在家种地,她坚决不同意,后来考上大学,最后做了副市长;②乐观面对苦难,节俭勤劳。

面对异常贫穷的家庭情况,以三棵树为精神支柱,顺利完成学业;大学期间为了省钱,很少回家,自己挣学费、生活费;③包容,不记仇。

大哥死于矿难,她找矿长据理力争,拿回了赔偿金。

不和嫂子记气,赔偿金自己不拿一分,留给侄儿上学;④善良、孝顺,知恩图报。

丫头考上大学,面对乡亲们的援助,她心存感激。

参加工作后把娘接到城里。

当了副市长,每年都要回村里一趟,看望父老乡亲。

(4)①对父母长辈要心存孝心。

大嫂起先不知孝道,分家时将家里像样点的东西全都拿走,使原本贫困的家雪上加霜,大哥死于矿难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不对。

丫头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积极乐观,安慰娘,后来把娘接到城里尽孝。

小说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②做人应心存感恩,别人有难时应当伸出援助之手。

在丫头考上大学之后,乡亲们二十、三十地送来钱,德叔在丫头交学费的事上,全力帮助,对于这一切,丫头都深深记在心里,一直心存感恩。

当副市长后,还每年回村里一趟,看望父老乡亲;③在贫困和苦难面前,应具有自强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面对贫穷和苦难,丫头没有悲观绝望,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一种不懈的努力和自强精神,战胜了生活中的一切苦难,最终带着母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④显达不忘本,根扎得越深,人生之路走得越远。

丫头由一个农村小姑娘走进城里读高中,后来考上大学,毕业后到市政府上班,到最后当上了副市长,一路走来,她没有忘记三棵树、忘记乡亲、忘记娘的恩情。

不忘记根本的人,在事业、人生之路上才不会迷失,才会走得更远。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

此类题型,要先通读全文,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确定答题的区间,找到答题区间,再把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对比,判断正误即可。

本题,A项,“暗示娘的软弱”理解有误,主要是为了表现大嫂的霸道与不讲孝道;C项,丫头拿回赔偿金的情节主要表现丫头的不计前嫌,有魄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于争取合法利益的精神;D项,丫头拒绝卖掉三棵树的原因有:不缺钱;三棵树是不忘本的象征,体现了丫头显贵不忘本的好品质。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把握作品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此类题型,要先通读全文,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作品内容、主题表达、情感抒发、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即可。

本题,分析小说以“三棵树”为题的作用,可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小说主旨的角度分析。

从人物塑造上,“三棵树”是丫头贫穷的象征,也是丫头努力奋发的希望,更是丫头富贵不忘本的象征,塑造了不怕吃苦、有毅力、有理想、有志气、努力上进的丫头形象;从情节发展上,“三棵树”是故事发展的线索,小说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的发展、命运的转折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小说主旨上,从“三棵树”可看出丫头的性格特征,以及小说的主旨——提醒人们在困难时期不失志,在富贵时刻不忘形,不忘初心。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本题,“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写出了丫头的努力上进;“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写出了丫头的倔强与坚持;“丫头上了大学。

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

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

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写出了丫头的勤俭节约和懂事;“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

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写出了丫头的乐观与包容;“已是副市长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写出了丫头不忘家乡、不忘本的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全文,整体上了解文本内容和主题。

然后联系社会现实,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在今天有什么意义即可。

本题,要分析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重点要分析“三棵树”,“三棵树”不仅仅是实写,更是具有象征意义,“三棵树”是贫困时财富的象征,也是丫头的精神支柱,更是丫头显达时不忘本的象征。

所以现实意义可从这三方面考虑。

如,做人要讲孝道;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乐观向上;显达不忘初心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2.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三分钟的高贵
威廉·保西
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保留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很多特色,至今仍使用马车代步。

艾迪和邻近的迪克鲁斯镇上的姑娘苏菲相爱了,可镇上的大司法官的儿子洛克也看上了苏菲,发誓非她不娶。

几天前,苏菲告诉艾迪,她父母对洛克的家庭背景很满意,但在听说苏菲爱上了卖草帽的艾迪后非常生气,并且打电话给远在伯明翰当医生的苏菲的哥哥博格,要他回家阻止妹妹。

另外,博格也打算近期回家给父亲做一个手术,切除父亲额头上的良性肿瘤。

“百合节”要到了,按照当地习俗,镇上的男孩都会在这天到心爱的女孩家送上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借此表明心迹。

苏菲抽泣着要艾迪想办法,送一份能够打动她父母的厚礼。

艾迪咬咬牙,取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共6000英镑,但他想来想去不知买什么,于是就把这些钱都放在他母亲生前留下来的一个梳妆匣子里,他想都带给苏菲,让她自己用这些钱去挑选礼物。

“百合节”这天早晨突降暴雨,艾迪匆匆起床。

阿普达和迪克鲁斯两镇相隔几十公里,山路崎岖不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马车夫亨特驾着马车来到了艾迪门前,半小时后,马车来到镇中心,艾迪远远看见洛克站在路边,洛克也要去苏菲家送礼。

“亨特,给我把画搬上去,千万小心,光那个檀香木框就抵得上你十几辆马车!”洛克大声嚷嚷着跳上车,“嘿,这不是艾迪吗!你不是也要到苏菲家去吧,准备了什么礼物啊?”听着洛克的揶揄,艾迪没接腔,他很是自卑。

瓢泼大雨让马车速度愈加慢了,以前只要三四个小时的路他们走了七八个小时还没到,现在离迪克鲁斯镇还有好几里山路呢!此时大雨滂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马车在过一条岔路口时,一个浑身湿透的中年男子拦在前面,他提着一只便携式手术箱,“对不起,能让我搭乘一段吗?我到前面的迪克鲁斯镇。

”这个中年男子告诉他们,他坐的马车半路坏了,他只好徒步前行了十几里路。

“快上来吧!”艾迪忙招呼这名男子坐下,他得知这名男子叫博格。

洛克不满地哼了一声:“小心些,别弄坏了我的画!你可赔不起!”
道路越来越泥泞,突然马停下来不走了,它可能累坏了。

洛克气急败坏地猛踹马屁股,马受到惊吓,飞快地向前冲去。

前方正是一个斜坡,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马车就向路旁倾覆,他们滚进了数英尺的坡底。

一阵眩晕之后,艾迪睁开双眼,四周一片昏暗,洛克和博格也躺在附近的泥泞里呻吟,不过他们还可以站起来。

但艾迪突然发现亨特半天没有爬起来。

“噢,上帝,他腿上
流了好多血!”在艾迪点燃的打火机的光芒里,洛克惊恐地指着亨特大腿下的一汪鲜血叫道。

“让我看看。

”博格蹲下身察看伤情,亨特已经昏迷,鲜血从他的大腿股动脉汩汩流出,一根尖树枝刺穿了他的大腿。

“动脉破裂了,他失血过多,必须立刻缝合动脉止血!”博格果断地说,接着他又以医生的口吻命令艾迪和洛克道;“去把我的手术箱找来!”
博格接过艾迪从泥泞中找到手术箱,取出手术刀和缝事伤口的针线,然后和艾迪合力将亨特抬到一块突出的崖壁下。

就在博格准备开始手术时,他发现天色实在大暗了,让他看不清楚亨特伤口的准确位置,“快点燃打火机。

”博格急切地说。

衣物都被雨水打湿了,无法点燃,艾迪只好一直摁着打火机,借着微弱的光芒,博格开始给亨特实施手术。

然而,打火机油就快耗光了,火光越来越微弱。

“我还需要3分钟,你们身上还有可以用来照明的吗?”博格心急如焚地问。

对了,年轻人,你的画用塑料布包的,应该可以点燃的。

”听到博格问起了自己,洛克支支吾吾:“这……下着雨……要是打开就毁了,那可是幅名画,值很多钱。


这时艾迪竟然想起了自己匣子里的6000英镑,他赶紧将它找出来,还好,钞票并没有打湿。

快缝合伤口!”艾迪迅速点燃了一张张钞票微弱的火光映着他有些苍白的脸。

“3分钟过去了6000英镑烧成灰烬,手术终于完成了,艾迪和博格都瘫软地坐在泥地上:“小伙子,你身上怎么带着这么多的现金?”博格忍不住发问了。

“那是我准备给心爱的苏菲买礼物的,现在,我可一无所有了!”
“苏菲?”博格轻轻念道,很快他拍了拍艾迪的肩膀,“放心吧,好小伙,这个女孩会属于你的!”远处传来了马车声,原来苏菲的家人得知博格今天要回来,却迟迟没到后,派人来接他了。

当洛克知道来的人就是苏菲的家人,并且得悉博格就是苏菲的哥哥时,赶忙殷勤地问这问那。

但是,博格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他微笑地对艾迪说:“小伙子,我的妹妹需要与高贵的人共度一生。

3分钟里,你失去了6000英镑,却赢得了真正的高贵!”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__)A.这篇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两个身份地位悬殊但精神品质却有着天壤之
别的人物形象,旨在告诉我们真正的高贵在于心灵。

B.当那个中年男子要求打车时,艾迪热情招呼他上车坐下,是因为他隐约感觉
到这个中年男子叫博格,是苏菲的哥哥。

C.小说结构严谨多处埋下伏笔,比如第二段提到博格要回家给父亲做手术,使
得后文马车出事,艾迪在泥泞中找到手术箱,博格能亨特做手术的情节不显得突
兀。

D.洛克不愿意点燃包画的塑料布,是因为他深爱着苏菲,而画是他“百合节”
送给苏菲的礼物,不能随便就给毁了。

E.这篇小说讲了一个穷小子凭借自身品质赢得爱情的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浪
漫主义气息,文笔温婉细腻。

(2)小说第一段对阿曾达镇及艾迪、洛克的介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艾迪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优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题目是“最后三分钟的高贵”,如果以“六千英镑”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
(1)A.C
(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主要人物;②介绍阿普达镇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至今仍然使用马车代步,为下文马车失事埋下伏笔。

③点出艾迪和洛克身份地位的悬殊,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艾迪是英国阿普达镇一个地位卑微而心灵高贵的小工艺店的年轻老板。

他有这些优点:①勤俭朴实(自食其力):经营一家小工艺店。

有六千英镑的积蓄。

②面对爱情勇敢争取:苏菲家对他不满意,面对地位悬殊的对手洛克,艾迪没有退缩。

③友善热情:面对洛克揶揄,艾迪并没有针锋相对的回击。

碰上浑身涅槃要搭车的博格,热情招呼。

④乐于助人,品格高尚:为挽救生命,毫不犹豫点燃自己全部积蓄六千英镑。

(4)观点一:以“六千英镑”为题不合适。

①本文的主旨是说人的高贵不在于身份地位而在于心灵,越是紧急情况,越能检验出人灵魂的高下,“六千英镑”为题不能体现这一主旨。

②以“六千英镑”为题,不能表明作者对艾迪高贵心灵的赞美。

③以“六千英镑”为题,没有对比的效果,体现不出作者对地位高贵的洛克的讽刺批评。

观点二:以“六千英镑”为题合适。

①以“六千英镑”为题,可以设置悬念,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引发读者思考。

②以“六千英镑”为题,体现出这六千英镑的重要性,是塑造艾迪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点。

③艾迪点燃六千英镑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以“六千英镑”为题,概括出了小说的主要事件。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是选取错误的选项,此题的选项C.艾迪在此之前并不知道那个中年男子是博格。

E.洛克不愿意点燃包画的塑料布,并不是深爱苏菲,而是担心名贵的画会被雨水毁坏。

D.“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文笔温婉细腻。

”不当。

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段的作用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结合语段位置分析作用,分析作用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答出语段的语段的内容,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结构方面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此题是文章的开头注意对小说相关内容的交代和为后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的作用,然后从内容方面分析,注意分析对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方面的作用。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此题注意通过“经营一家小工艺店。

有六千英镑的积蓄”“为挽救生命,毫不犹豫点燃自己全部积蓄六
千英镑”“面对洛克揶揄,艾迪并没有针锋相对的回击。

碰上浑身湿透要搭车的博格,热情招呼”“苏菲家对他不满意,面对地位悬殊的对手洛克,艾迪没有退缩”等情节,表现主人公“勤俭朴实”“面对爱情勇敢争取”“友善热情”“乐于助人,品格高尚”的性格特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4)试题分析:观点+分析,分析从标题和主旨、人物、情节的关系的角度进行。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哪个标题更加何时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分析所选的标题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进与组织以及注意的表达方面的优点,一定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不要只答术语。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

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 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下戏称他为“小巨人”。

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

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

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

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

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

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