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燃烧与灭火》探究教案精选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爱版初中化学
重点知识精选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仁爱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专题4燃料与燃烧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 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 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4.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烧杯、铜片、白磷、红磷、开水、导管、火柴、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新课导入
[设问] 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学生交流,回答]
[小结] 火是某些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

燃烧可以被用来加工食物、冶炼金属、取暖、烘干衣物等。

[讲解]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

[教师引导] 那么到底什么是燃烧?回忆我们学过的碳、硫和铁丝燃烧的实验,燃烧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 发光、发热、剧烈。

[教师板书]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引入]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来一起探究燃烧的条件。

探究活动
[演示实验1]:
1.取少量红磷和白磷(用滤纸吸干白磷表面的水分),置于P83图4-2所示的薄铜片上。

2.用酒精灯对准薄铜片加热。

[猜想]白磷会燃烧还是红磷会燃烧?
[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2]:
如P83图4-3所示,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约300ml沸水,投入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

鼓入空气,再观察现象。

[提问] 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
[学生汇报交流]
[结论] 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鼓入空气后,开始燃烧。

[教师补充]白磷能够燃烧的最低温度是40℃,红磷是240℃。

[讨论] 1.铜片上的白磷先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沸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
[学生交流回答]
1.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因此,铜片上的白磷能很快加热到着火点温度;而红磷的着火点在240℃以上。

这二者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2.热水可以使白磷达到着火点温度,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的存在。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也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的存在。

[评价]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保持这种积极思考的热情。

[联想与启示] 回忆你的生活经验,说明水、泥土和石块等物质在足够高的温度下,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时能否燃烧?
[回答] 不能。

[讨论交流] 通过对以上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归纳出燃烧的条件。

[总结] 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教师补充]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大家看一下投影。

[投影]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白磷红磷木材木炭乙醇(酒
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558 700~750 [注意]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引出两个概念: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师补充] 同学们熟悉的化学反应多数是放热反应,少数为吸热反应,例如,碳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碱式碳酸铜的分解等。

[学生交流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才能燃烧,一是有氧气,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爆炸
[教师引入] 有时燃烧还会引起爆炸。

[展示] 爆炸图片
[提问] 什么是爆炸?什么情况下的燃烧会引发爆炸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当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快速进行时,将于瞬间放出大量热而形成局部高温,同时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在高温下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

[教师演示] 面粉爆炸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 可燃物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吗?
[回答] 不是。

[教师补充]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幻灯片放映] 爆炸和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的图片
[设问] 大家想想,哪些场合容易出现这些标志?
[回答] 油库、面粉厂、加油站等等。

[讨论与交流] 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问题提高警惕。

三、灭火的方法
[引言] 火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实验探究] 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提问] 生活中,最简单熄灭蜡烛的方法是什么?
[回答] 吹灭。

[讨论] 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常识,总结灭火的原理。

[总结] 1.清除可燃物或者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助燃物(空气、氧气);
3. 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启发] 回忆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灭火的方法?
[图片展示] 这些方法用到了什么灭火的原理?
[交流讨论]
[展示] 灭火器图片,知道常用的灭火器原理和适用范围。

[交流讨论] 遇到火灾时的逃生办法。

板书设计
单元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1)可燃物
2.条件(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着火点
总结: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可燃物才能燃烧。

二、爆炸
三、灭火的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空气
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