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初级中学2020年高二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初级中学2020年高二地理模拟试卷
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关于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黄麻——恒河三角洲②棉花——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③水稻——恒河平原④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D
2.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90.4%。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
B. 风力强盛
C. 土质疏松
D. 高原地貌
8. 现代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
①营造宫殿、建御花园②修筑梯田、开石动土③开荒弃荒,轮荒作

④退耕还草⑤植树护坡、打坝建库⑥露天开矿,开挖原生地面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⑥
9. 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 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 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 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 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
7. A 8. D 9. C
7.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较小,夏季暴雨集中,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导致地表沟壑纵横,故A项正确。

8. 营造宫殿、建御花园是古代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故①项错误;退耕还草还林,有助于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故④错误;结合选项D项正确。

9. 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故C项正确,A、
B、D项错误。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形成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2)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3)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4)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1)毁林开荒(2)过度樵采(3)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4)开矿
3. 据统计,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2.5%。

图12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流向变化情况。

据此回答2题。

73.2009年,农民工主要流向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沿海地区
74.针对材料中现象,东部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
A.降低生活成本
B.加快产业升级
C.改善投资环境
D.提高农民工待遇
参考答案:
AD BD
4. 下图示意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情况。

完成29~30题。

29.对耕地造成实质性减少的因素主要是
A.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
B.灾害损失、农业结构调整
C.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
D.灾害损失、建设用地
30.“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有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②减少蒸发量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促进水循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D D
5. 读下图,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参考答案:
B
6.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城是()
A. 麦加
B. 麦地那
C. 耶路撒冷
D. 伊斯坦布尔
参考答案:
C
【详解】麦加、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的圣城,故AB错误;伊斯坦布尔位于土耳其是该国首都,故D错误;耶路撒冷为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故该题选C。

【点睛】中东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沙特的古城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为伊斯兰教第一圣地。

麦地那是默罕默德被迫害后迁移去的地方,在麦地那发展了伊斯兰教,麦地那的大清真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为伊斯兰教的圣城。

中东地区也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耶路撒冷为三教的圣城。

7. 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故B项符合。

8. 读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18~20题。

18.导致年日照时数自乙地向甲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白昼长短
19.导致丙地年日照时数比乙地多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20.图中四地与其对应的农业限制性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地—水源 B.乙地—热量
C.丙地—盐碱 D.丁地—光照
参考答案:
18.C 19.B 20.A
9. 该图为某大洋东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
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

回15-16问题。

15.下图中能反映左上图沿EF线所作地层剖面示意图的是()
16.若丙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则关于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东北岸冲刷严重
B.与乙河相比,甲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
C.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更丰富
D.与甲河相比,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
参考答案:
D D
10. 下图是我国某地冬季等压线分布图,判断34—35题。

34.下列城市与图中乙城市形成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相同的是
A.上海 B.海口C.重庆 D.哈尔滨
35.此时,图中甲地的风向和天气状况是
A.偏北风晴朗B.偏东风阴雨
C.偏南风晴朗D.偏北风阴雨
参考答案:
34.C 35.A

11.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介绍:“成形于 2000 多年前的中国历书,依据时间更替与气象变化的规律,一年里安排 24 个节气来指导农事”。

某地 3 月回暖,播种南瓜、丝瓜,等待萌发成芽;4 月蝴蝶化茧,砍枝取条,给山药搭好支架;5 月燕子筑巢,准备秧苗,菜园等待施肥;夏种之后,玉米成熟,丝瓜、南瓜可以收获;待到 9、10 月播种藠头,静待来年开春生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材料中体现的农业生产的特点主要是
A. 单一性
B. 季节性
C. 地域性
D. 非地带性
2. 我国各地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历史渊源
B. 民俗风情
C. 地形
D. 气候
3. 该地农民准备秧苗之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
A. 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B. 昼长夜短且昼逐渐缩短
C. 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D. 太阳辐射达到最强
参考答案:
1. B
2. D
3. C
【1题详解】
结合题文信息可知农业生产在一年里按照24 个节气来指导农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B选项正确。

【2题详解】
这主要是我国南方天气热,恰好南方盛产甘蔗,因此南方人爱食甜;北方冬温低,少青菜,一般都做成咸菜储存,所以爱食咸;西部气候干旱,食物较硬,易形成消化不良,所以爱吃酸有助消化;东部天气湿热,潮气大,所以爱吃辣去湿。

因此形成了“南甜北咸、
东辣西酸”的饮食习惯。

D选项正确。

【3题详解】
5月农民准备秧苗,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因此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A错误;此时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增长,B错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逐渐增大,C正确;此时为5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还没有达到最强,D错误。

12. 山东省华光集团宏大食品公司坐落于“中国大蒜第一乡”金乡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图为该公司与韩国最知名的黑蒜发酵机构合作研制、生产的发酵系列产品“宏万年”牌“黑蒜”。

回答下面小题。

22. 该食品有限公司布局时考虑的最主要区位条件是()
A. 靠近科研院所
B. 接近原料地
C. 交通运输便利
D. 消费市场广阔
23. 该公司“黑蒜”畅销国内外市场,影响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是()
A. 交通
B. 科技
C. 气候
D. 价格
参考答案:
22. B 23. B
【22题详解】
大蒜是该食品有限公司的原料,在大蒜产区布局该工业考虑的最主要区位条件是接近原料地,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选择B。

【23题详解】
该公司与韩国最知名的黑蒜发酵机构合作研制、生产的发酵产品——“黑蒜”。

科技先进产品质量好,“黑蒜”畅销国内外市场,影响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是科技,选择B。

13. 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参考答案:
C
14. 2008 年 12 月 16 日至 18 日,在由国家林业局举办的“林业碳汇与生物质能源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到 1.75 亿公顷。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国家大力推进“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木材产量②提高生态质量③提高农民收入④调整农业结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 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 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 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 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参考答案:
5. D
6. C
5. 注意“直接目的”,退耕还林,缩小了耕地面积,扩大了林地面积,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表现,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

所以“退耕还林”具有多重意义,但国家大力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调整农业结构和提高生态质量,②④正确。

故选D。

6. 据图中防护林的位置可知:①为三北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为沿海防护林,有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袭击的作用。

故选C。

15. 平均可达性是指利用特定的交通方式,从某一地点到达指定位置的平均最短交通时间(小时)。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部分中心城市高铁通车前后可达性均值(小时)变化。

据此完成问题。

7. 图示中心城市的平均可达性改善最明显的是
A. 武汉
B. 南京
C. 福州
D. 南昌
8. 中心城市平均可达性的改善将导致
A. 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B. 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C. 中心城区出现衰弱
D. 物流业趋向高铁站
参考答案:
7. C 8. A
7.平均可达性是指利用特定的交通方式,从某一地点到达指定位置的平均最短交通时间。

图中高速列车平均用时明显减少,图示中心城市的平均可达性改善最明显的是福州,减少幅度最大,C对。

武汉、南京、南昌减少幅度小,A、B、D错。

8.中心城市平均可达性的改善,平均用时减少,将导致城市服务范围扩大,A对。

城市等级体系不会改变,B错。

中心城区出现改善,交通压力减轻,C错。

高铁以客运为主,物流业不可能趋向高速铁路站,D错。

16. 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判断地下水体的污染 B.判断人口分布
C.分析城市大气污染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
C
17.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地调整。

下图为鲁尔区产业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9. 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明显变化是
①重工业比重上升,轻工业比重下降②第三产业迅速发展③园艺业比重增大④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0. 德国在进行传统工业改造过程中还注重调整工业布局。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慕尼黑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集中在该国
A. 北部
B. 南部
C. 东部
D. 西部
参考答案:
9. C 10. B
10.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慕尼黑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集中在该国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上。

18.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

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7-29题。

27.导致下列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洋流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28.在我国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裸岩 D.土地沙化
29.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参考答案:
D B B
19. 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落的景观,读图,完成26题。

26.若此刻丙地地方时是17:30,同时正好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2小时30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
B.飞机先向西南后向西北飞
C.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20
D. 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20时
参考答案:
C
20. 图7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4—15题。

图7
14.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15.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参考答案:
C D
21.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附近海域当地时间2010年12月26日凌晨发生里氏7.6级地震,震中位于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以南225千米处,震源在海床以下24.4千米。

结合下图。

回答14题。

14.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原因是() A.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参考答案:
D
22. 右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8—9题。

8.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9.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参考答案:
C D
23. 老师上课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太阳)模拟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

读图1完成3~4题。

3.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地轴XY与桌面的夹角是
A.30o B.23o26′C.66o34′
D.60o
4.通过演示可以看出,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绕日公转产生的是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C.水平运动物体偏
向 D.地方时的差异
参考答案:
C B
24. 滇中引水工程从丽江市石鼓镇金沙江上游取水,沿线经过丽江、昆明、红河等6个州市,终点为红河新坡背。

输水总干渠布置隧洞63座,总长607.44公里,占干渠总长的92%。

下图示意滇中引水工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滇中引水总干渠如此选线的优势不包括
A. 充分发挥高差优势,自流引水
B. 水源地位于上游,水质清洁
C. 线路短,工程量小
D. 水量较大,便于为沿线城市供水
18. 滇中引水工程采用隧洞输水方式,有利于
①减少水量蒸发②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③改善沿线生态环境④充分保障供水水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参考答案:
17. C 18. B
本题主要考查跨流域高山流水,通过读图可知影响选线的原因,结合地区的地理条件可知滇中引水工程采用隧洞输水方式的优越性。

17. 滇中引水总干渠如此选线的优势是充分发挥高差优势,自流引水,A包括。

水源地位于上游,水质清洁,B包括。

图中线路拐弯,线路较长,工程量增大,C不包括,选C。

水量较大,便于为沿线城市供水,D包括。

18. 滇中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引水工程采用隧洞输水方式,有利于减少水量蒸发,①对。

涵洞输水要采取防渗漏措施,目的是输水,不会回补地下水,②错。

对沿线补给少,不利于改善沿线生态环境,③错。

受地表环境影响小,有利于充分保障供水水质,④对。

B对,A、C、D错。

25. “自由行”旅游,彰显个性“自由行”是最为时尚的旅游方式,它综合了组团出游的低花费和自助游的自由、随意性,因此自从面世以来日益受到现代旅游者的青睐。

据此回答第 17-18 题。

17.“自由行”在我国迅速兴起的原因是()
A.经济收入的差别不断增大 B.旅游业中介服务机构日渐衰落
C.交通的发展及休闲时间增多D.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多
18.“丽江自由行”“成都自由行”“西安自由行”等旅游深受旅友追捧的原因是()
A.旅游资源的集群性好B.地区接待能力强
C.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大 D.旅游地的交通位置优越近年来,我国旅
参考答案:
17.C 18.A
26. 中国古典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下图是无锡畅园的一景。

据图完成16~17题。

16.该处的主要构景手法是()
A.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用障景法丰富景观层次
B.以门框为取景的画框,把塔和山限制在框中所看到的范围内,是框景手法
C.用隔景法将园景与塔围成不同的景区
D.借园外的山和塔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这属于主配手法
17.该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体现了()
A.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B.取自然景观的形象美与色彩美
C.当地的民族风情
D.与北方风光、气候协调
参考答案:
B A
二、多选题(共10分)
27. (双选题)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平原的影响主要有( )
A. 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B.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C. 削减污水排放量
D. 增加水能装机容量
参考答案:
AB
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平原的影响主要是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AB 对。

南水北调不能消减污水排放量,南水北调属于水资源的调配,与水能无关,D错。

故选AB。

28. 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我国北方多省份遭遇严重干旱。

下图为2011年年初的特旱形势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 遭受特旱灾害的省份有
A. 江苏、山西
B. 山东、河南
C. 江苏、安徽
D. 山东、河北
24. 临沂市是此次特旱区之一,为减轻此次旱灾对该市冬小麦的不利影响,该市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①打机井灌溉②适时人工增雨③修建水库等农田水利设施④跨流域调水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参考答案:
BC AB
29. 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A.温室效应 B.二氧化硫的排放 C.白色污染 D.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参考答案:
AB

30. 下图为“两区域分布图”,读图完成
C、D都在回归线附近,其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A.C地有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 B.C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C.D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 D.D地受寒流影响大
参考答案:
AC
三、综合题(共38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特异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

九寨沟
材料二张家界群山环抱,苍松密布,岩峰千仞,溪泉长流,山重水复,地貌奇特,一派天然风光。

令中外游人瞩目。

张家界
材料三九寨沟和张家界在世界旅游资源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地位和知名度。

但九寨沟位于“天府之国”四川省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境内,松南公路东侧的崇山峻岭之中,距成都公路约438千米,没有铁路相通,乘汽车要两天才能到达。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部大庸市北郊,距长沙公路约430千米,距铁路约732千米。

(1)两地中哪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快一些?为什么?
(2)旅游规划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张家界。

因为张家界有铁路相通,交通的通达性比九寨沟优越。

(2)现代旅游规划要求规划理念新颖、调查分析细致、旅游定位准确、空间布局合理、内容体系完整以及规划科学可行等。

解析:第(1)题,由于张家界靠近铁路和公路,交通便利,故发展速度快。

第(2)题,现代旅游规划强调以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旅游资源为基础,重视旅游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2. 从1993年开始,我国逐步成为世界最主要石油进口国。

预计2050年将达到5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源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大势所趋。

我国石油(原油)资源区域间的流动是区域资源调配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各区域石油资源平衡类型图。

材料二我国石油资源流场分布图。

(1)在我国石油资源平衡类型中,石油资源生产省区一般属于________的类型,而石油资源的消费省区则属于________的类型。

(2分)
(2)我国石油资源总体分布格局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因此,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当前,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多选) ()(2分)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远洋运输
D.内河运输 E.公路运输 F.航空运输
(4)“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珠三角要集约发展石化产业,力争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化产业基地。

试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广东省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的地位,分析其发展成为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6分)
参考答案:
(1)净支出净补给(2分)
(2)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从北部、西部向南、向东流动(2分)
(3)ABC (2分)
(4)广东位于我国南海沿岸,是我国石油资源和海外石油输入华南、西南地区的枢纽和中心。

(2分)广东位于世界石油海外市场进入中国远洋运输航线的南端,距离世界石油市场最近,成本较低;广东经济发达,本省石油消费市场巨大。

(4分)
33. 下图中的杭州六和塔约(30°°N,120°E)与伦敦塔桥约(51.5°N,O°)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这两处旅游景观进行相关地理问题的探究。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当六和塔的塔影位于正北方时,北京时间约为时,伦敦时间约为时。

(2)当六和塔的影子为一年中最长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伦敦的白昼比杭州 (长或短)。

(3)由于伦敦常年受风的影响,且附近
有(洋流)经过,所以终年温和湿润;而杭州盛夏时节常因受(高压或低压)的控制,出现持续高温干旱的伏旱天气。

(4)杭州所在地区的自然带为带,伦敦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带。

参考答案:
(1)12 4
(2)快短
(3)西北大西洋暖流高压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塔尔沙漠位于印度河平原东部,夏季季风的湿润气流在它的东边不远经过,但是却没有一滴雨水降落到这个沙漠来。

历史上印度河曾蕴育了古印度的文明。

材料二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地形图
材料三下图为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
(1)据上图描述印度年降水量分布特点。

(2)据材料推测可能形成M地沙漠的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