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档案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多项选择题
• 1、非纸质档案,又称特种载体档案,有古代纸张 发明以前的 等,也有胶片、磁盘、光盘等新型 载体材料,还有印石、锦旗、金属物等各种实物 形成档案。 • A、甲骨档案 B、金石档案 C、简牍档案 D、 缣帛档案
• 2、档案工作是一项 的工作。 • A、封闭性 B、服务性 C、政治性机要 性 D、科学管理性
档案学在中国:
• 1935年腾固发表《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 初步工作》一文首次出现“档案学”名词; • 1940年档案学者龙兆佛在《档案管理法》 一书中也使用了这一名词。
档案学与信息学与情报学 • 十七个社会科学一级学科之一:图书馆、情 报与文献学 • 档案学教育史: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成立图 书科,1929年改名为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 学校,1939年增设档案管理专科,1946年殷 钟麟等人在重庆创办私立崇实档案学校。 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档案学专业(今中 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前身)。
一、单项选择题
• 1、 的产生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 A、阶段 B、国家 C、记录符号 D、纸张 • 2、我国甘肃省发现的 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 前—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 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 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 A、放马滩纸 B、金关纸 C、马圈湾纸 D、 敦煌纸 • 3、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 • A、知识性 B、原始记录性 C、信息性 D、 文化性
• 2、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 众团体等合法社会组织在处理公务活动中 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书面 材料,如报告、请示、通报、意见、批复、 函等。其他事务文书如计划、总结等不具 有法定效力。 • 3、文件:是指领导机关根据自己的职责 范围制发的具有法定效力并设有特定版头 的公文。 • 文件与文书的区别:文书是总称,是不可 数名词,文件是可数名词。
简牍档案:简是指竹简,牍是指木牍,是以 竹简、木牍为载体形成的档案。“册”、 “典”是我国最早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
• 缣帛档案:缣帛是古时对绢类的丝织品的统称, 是以丝织品为载体形成的档案。用缣帛书写的文 件称“帛书”、“卷”、“卷轴”。 • 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为载体形成的档案。最早的 纸质档案——甘肃“放马滩纸”,形成于西汉初 期,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 汉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到以纸为主要载体。
五、档案作用
• 档案作用即档案的使用价值,是指档案对 人们实践活动产生的影响,是档案价值关 系在社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档案价值是 相对抽象的,档案作用是具体的;档案价 值是稳定的、被动的、潜在的,档案作用 是动态的、主动的、显现的。
(二)档案价值的四种形态
• 1、对形成者的第一价值与对社会利用者的 第二价值 • 2、对当前实践的现实价值与对末来社会的 长远价值 • 3、基于本质属性的证据价值与一般属性的 情报价值 • 4、具体用途的利用价值与时间限度衡量的 保存价值
• 1、客观条件——记录符号 • 文字作为语言记录符号产生以后,为准确地记录事实提供 了条件,从而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档案——甲骨档案:河南安阳小 屯村出土的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 骨文字记录,是当时商王朝使用的一种文件。 • 2、社会条件——国家的出现 •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出现了阶级、国家以后,就 产生了文书。 • 文字记录的产生,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逐渐形成,进入阶 级社会以后特定的社会需要等诸因素影响下,档案逐渐产 生与发展。
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
• (一)档案的萌芽与起源(初始形 态):“助记忆时代”的结绳、刻契、 图画 •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即结绳、刻契、 图画等记事方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档案。但因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 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可 以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 初始形态。
(二)档案产生的两个条件:记录 符号与国家出现
三、是非判断题
• ( )1、档案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伴随着 人类文明的起源、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 ( )2、原始记事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录、契 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因此,可以看作是档案 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 ( )3、档案和图书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档案经过研究、编辑、出 版,从而转化为图书;而图书随同原搞保存起来, 就是档案。
• 三、文书、公文、文件的联系与区别 • 1、文书:文书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公务文 书是指社会的合法组织在其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各 种形式的文字材料;私人文书是指个人、家庭 (家族)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处理私人事务而形 成的文书,如私人信件、收支帐目、遗嘱、家谱 等。 • 公文 • 公务文书 • 其他事务文书 • 文书 • 私人文书
(三)档案作用表现的六个方面
• • • • • • 1、工作查考的主要依据; 2、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3、经济建设的宝贵资源; 4、科学研究的可靠依据; 5、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6、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四)档案发挥作用的四大规律
• 1、档案作用范围递增律:档案作用范围与时间成正比关 系。 • 这一规律决定了档案馆接收档案的年限。 • 2、档案机密程度的递减律:档案机密程度与时间成反比 关系。 • 这一规律决定了档案开放的一般年限。 • 3、档案作用的转移律 • 这是由档案的第一价值向第二价值转移决定的,同时受到 社会环境的影响。 • 4、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律(受三个水平制约) • 当人们对档案有利用需求时,档案作用的发挥受到当时经 济社会发展水平、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即 档案意识)、档案管理水平等三方面的制约。
• 四、文书工作基础知识 • (一)文书工作的发展历史 • 史官是我国最早的文书工作人员。老 子曾做过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 现在档案馆馆长和图书馆馆长。 • (二)文书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 三大部分:形成、处理和管理。 • (三)文书工作机构的组织形式 • 集中形式和分散形式。
• (四)文书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 要求 • 1 准确、周密、确保质量; • 2 及时、迅速、注重时效; • 3 精简、求实、注重效用; • 4 安全、可靠、确保国家机密; • 5 认真、负责、加强统一管理。
• 二、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 • 目前学术界关于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有多 种认识,归结起来,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就是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产生与 发展规律。 • 档案学就是研究档案现象、档案工作和 档案事业产生与发展规律的学科。
• 三、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结构
• 1、理论档案学:档案学原理、档案术语 学、比较档案学、档案学史、档案事业史 等; • 2、技术档案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 缩微复制技术、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等; • 3、应用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事业 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专门档案管理 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法规学等。
关于档案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 一、档案学的产生 • 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 奥格著《一 种档案学理论思想》,第一次使用了“档 案学”这一名词; • 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郎格鲁在《国际档案 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发表《关于档 案馆的科学》一文,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 立的科学; • 1928年意大利档案学家埃· 卡萨诺瓦出版 了《档案学》专著,对档案学的科学概念 作了深入阐述;
第一章 文书概述
第一节 文书和文书工作
一、文书的概念 文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 中为了记载、公布、凭证和 传递信息的实际需要,以文 字或声像的方式在一定介质 上表达思想意图的一种信息 材料。
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
金石档案
青铜档案
石鼓档案
羊皮档案
(三)我国早期档案的载体形态:从甲骨档
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到纸质 档案 • 档案是承载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历史记录, 其记录方式与物质载体密不可分,我国古 代社会早期先后出现了甲骨、金石、简牍、 缣帛、纸张等档案物质载体形态。 • 金石档案:金是指青铜器、铁器等,石是 指石头,金石档案是铭文档案和石刻档案 的总称,是将文字铸刻在青铜器、铁器、 石头上而形成的档案。
• 我们这门课程叫档案管理学,研究各种 门类档案的一般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 • 档案:1985年国家标准局发布《情报与文 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和《档案著录规 则》,对档案的定义为:“档案是国家机 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 学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 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记录”。 • 档案的来源: • 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 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精华; 文件是档案的因素,档案是文件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