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表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数病例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如饭后饱胀、嗳气,也可有胃脘痛、恶心等。

此病在中国传统医学当属”胃痛”、”胃痞”、”腹胀”、”反酸”等病证范畴,病程缠绵难愈,具体治疗视证型不同而遣方用药。

标签:浅表性胃炎;症状;用药;健康教育
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致使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与生活作息的紧张,慢性胃炎的患病率日渐升高;对现代人而言,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统计学调查发现,它的发病没有明显的地域与城乡差异,而与饮食卫生与生活习惯有关,且男性的患病率要高于女性。

临床上,通常可以根据患者的胃镜表现及病理检查将大部分的慢性胃炎区分为两大类,即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我们常见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此病易复发。

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免疫反应等与罹病密切相关。

慢性浅表性胃炎通常男性的患病率要高于女性,且以青年人为主,约占门诊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70%~80%左右,又可以依胃黏膜所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纯型、糜烂型及出血型三种。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痛的发生,中医认为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和久病虚劳等,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荣则痛;或者脾胃失养,不通则痛。

本病的病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密切。

若日久不愈可导致血行不畅,涩而成瘀,发生瘀血胃痛或者进一步发展为胃痞(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变证。

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已有浅表性胃炎的病征,就须抓紧时机,尽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2]。

1 诊断标准、体征表现与治疗目的
以上腹部疼痛最为多见,约占85%左右,多为隐痛,进食后尤甚;再则可见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不振、泛酸、恶心呕吐、乏力等。

体格检查时可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见到消瘦、贫血。

多数患者舌苔黄、白厚腻,此外,无特殊体征,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或纤维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即经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改变、以红为主或呈痘疹样改变、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可有局限性糜烂或出血点。

胃组织活检: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3]。

2 西醫用药方法
奥美拉唑20 mg/次,早、晚空腹各口服1次,胶体果胶铋3粒/次,多潘立酮10 mg/次,三餐前30min服用,3w一疗程。

3 配合服用中药,最常见的证型与对症方药见下:
3.1肝胃不和型症状:可见脘胁胀满疼痛,情志不遂时加重,嗳气或矢气则舒,嗳气频作,纳差,舌苔薄白,脉弦。

用药:柴胡5g,炒白术10g,炒白芍20g,炒苡仁15g,百合15g,法半夏6g,炒枳壳10g,香附6g,炙甘草5g。

3.2脾胃虚寒型症状:可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食后作胀,每因受凉或受劳累而复发加重,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

用药:党参10g,炙黄芪10g,炒白术10g,炒白芍20g,法半夏6g,陈皮6g,桂枝5g,炙甘草5g,煨木香5g,砂仁壳2g(后下)。

中成药:和胃胶囊、香砂养胃丸、温胃舒等。

3.3脾胃湿热型症状:可见胃脘痞满热痛,口干口苦,纳谷不香,肛门灼热,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舌质偏红,脉弦滑。

用药:炒苍术10g,川朴6g,法半夏6g ,黄芩10g,仙鹤草15g,生苡仁15g,茯苓10g,煨木香5g,黄连2g,莱菔子15g等。

3.4胃阴不足型症状:可见胃脘隐隐灼痛,空腹时加重,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食欲不振,食后胃脘痞胀,舌红少津,有裂纹,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

用药:南北沙参各10g,麦冬15g,生地10g,玉竹15g,白芍20g,法半夏6g,百合15g,生地10g,莱菔子15g,炙干草5g等。

3.5其他如寒邪客胃证以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治之;饮食伤胃证,选保和丸加减。

也可用针灸,取上脘、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治疗[1]。

4 结果
西药中的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抑酸作用,可使胃液酸度接近中性,适用于缓解上腹疼痛、烧心、反酸等症状。

而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能增加食道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增加幽门舒张期直径和促进胃肠协调运动,可有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浅表性胃炎以上腹胀和上腹不适、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的患者,多潘立酮的效果较好。

且多潘立酮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几乎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另外,胶体果胶铋为胃黏膜保护剂,在胃酸环境中形成稳定的凝胶体,覆盖在黏膜表面,对受损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促进炎症组织修复和愈合,对慢性胃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配合中药定时服用,达到良好的效果[3]。

5 健康教育及讨论
浅表性胃炎的病因目前并不是完全了解,但是一般都是跟人体生存的周遭环境所致,可以归纳为留个方面: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这是致病的重要原因,而胃炎的病变严重程度直接跟这种细菌感染的程度有关,一般胃黏膜的炎症越严重,幽门螺杆菌的数量就越多,感染这种病菌后很容易产生尿素酶、脂多糖、细胞毒素和黏蛋白酶等,会造成粘液的屏障受到损害粘膜细胞出现变性或者坏死。

②细菌、病毒、毒素。

疾病胃炎发生后的胃黏膜损伤很可能是长久不可治愈的,如果反复发作就极易导致发展为浅表性胃炎。

人们常见的牙齿和牙龈、扁桃体和鼻窦处所感染的细菌和毒素进入了胃部,对胃黏膜产生一种长期的刺激就很能引起浅表性胃炎。

③十二指肠液反流。

幽门括约肌的功能丧失很容易导致十二指肠液的反流,而十二指肠中含有各种胆汁、肠液、胰液。

胆盐可以降低胃黏膜屏障对抗氢离子的通透能力,胆盐在胃窦的刺激细胞分泌胃泌素,加强了胃随分泌。

细菌通过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反应,也会引起胃壁的血管扩张或者造成淤血的现象,炎症的出现也就更加严重。

④免疫因素。

壁细胞在受到损伤以后会让自身的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能力产生对应的抗体,导致壁细胞的数量减少,减少胃酸分泌,甚至导致胃酸分泌的缺失。

⑤胃黏膜损伤因子。

有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的消炎药物,或者饮食过冷、过热,过酸、过辣、过咸等,或者经常的暴饮暴食,饮用浓茶,吸烟酗酒等都能够对胃部造成强大的压力和刺激,从而引起胃炎。

⑥其他因素。

胃炎的产生与年龄和遗传性也有一定关系,一般年龄越长发病几率越高,同时家族有胃炎遗传史的人群也更容易患病,并且治愈效果不佳,一般处于稳定状态。

现代治疗浅表性胃炎首先是通过药物,但是对患者日常的生活习惯更是关键。

即便是得到治愈的患者,也需要在日常保持较为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饮食刺激或暴饮暴食,烟酒也需要有一定的禁忌,否则疾病也很容易复发。

对于初期患者,生活习惯的调整甚至比药物治疗更加重要,往往通过生活习惯的合理化能达到药物保健防治的同等效果。

而在临床数据中表现,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少部分因为长期积累生活习惯和工作需要所致,容易引起疾病的反复发作,这种患者往往药物治疗也不是非常理想。

所以生活习惯对于这种胃炎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临床,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是肯定且值得推广的。

但是在实际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患者个人体质的差异与症状表现的不同,还是存在着许多变化。

所食入的药物与食物又都需经过胃的消化与吸收,因此在诊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时就需注意到除了针对不断变化的病情予以适当用药外,还须交待患者注重饮食及生活起居的调理[3],在治疗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生活调摄及善于缓解紧张情绪。

具体而言,饮食方面,注意避免进食质硬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慎食过酸、过辣、过甜、生冷、熏炸等刺激性食物;食要定量,少食多餐,减轻脾胃负担。

平时保持心情舒畅,遇事不急不躁,有时学会难得糊涂,切莫斤斤计较。

生活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饭后摩腹,稍作散步,以助脾胃运化。

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取,注意饮食卫生,生活有规律;如果能做到药物与饮食生活互相配合,大多数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都能维持较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7-190.
[2]胡佩珍,张树基.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442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