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新意,走好教学新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篇到整本
《皇帝的新பைடு நூலகம்》——《安徒生童话》
(2)一篇到一个作者全集
李清照《夏日绝句》与《李清照词全集》
(3)一篇到一类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4)一体到多体
《赤壁怀古》《赤壁赋》
(5)一篇到一个专题(群文)
思乡、母爱、戍边、月亮、爱国… … 《西游记》、《鲁宾孙漂流记》
(5)同题目不同作者
课内阅读
课内 阅读
•内容,写法 预习 •激趣,启发,准备
自读 课文
旁批
•准确有用 •指向关键 •导向语言 •深度思考 •语言简明
教读 课文
课后练习
•思考探究 •积累拓展
阅读提示 •精要指导
•延伸阅读
读读写写•科学化处理
•书法范字 其他构成 精彩 选篇 课外古 诗词 非连续 性文本
课外阅读
• 每册推荐4部课外自主阅读名著
纪实作品阅读
钱钢《唐山大地震》
法 布 尔《 昆虫 记 》: 科普 卞毓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作品阅读 古诗词诵读 《 傅 雷家 书》 : 选择 性阅 乔斯旦·贾德《苏菲的世界》 八下 读 柳青《创业史》 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 钢 铁是 怎样 练 成的 》: 《平凡的世界》 摘抄和做笔记 古诗词诵读 《名人传》
自主阅读推荐 拓展延伸篇目 每单元至少有一两课提
供拓展、延伸篇目
自读课本
紧密配合单元课文,精选优秀文 本,突出可读性
综合性学习
• 自主搜集资料,进行文本阅读,
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温儒敏:要让学生大量读闲书,连滚带爬地读。
整本书阅读
名著导读 自主阅读推荐 朝 花 夕拾 :消 除 与经 典的 林海音《城南旧事》
是国家行为 培养什么人
体现 为谁培养人
不成人何谈成才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
主要体现
1.初中共安排84首古诗、41篇古文,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材中隐含的传统文化因子更多) 2.大量增加革命传统教育篇目。 (《白求恩》等29篇课文重新选入,鲁迅作品共选9篇) 编者力求做到有机渗透,而不是穿靴戴帽 经典课文回归,未经时间沉淀的时文少了
巴金《灯》结尾“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 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山那边” 解读成遥远的“革命圣地延安”,忽 略了灯的象征意义,忽略了夜行者的心理感受, 也就忽略了“困境下坚持信念和希望”的可 贵。——陷入政治图解
语文学科育人的特点
润物无声:读写体验中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渐染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的; 同样,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在具体的审美感受中形成 的,是一种情动于衷、由然而生的灵魂触动。
* 朗读一:体 上 会语言之美 * 品味精彩语 句 群星闪耀 * 精读一:字 七 斟句酌 * 把握人物特 下 征,理解人物 情感
* 略 读 : 确 *比较阅读 定阅读重点 * 学 习 主 要 * 对 内 容 和 描写方法 表达有自己 的心得
七年级阅读方法训练序列
(散见于教材之中) 七年级下册 第一二单元 精读 第三单元 熟读精思 第四单元 略读 第五单元 比较读 第六单元 扫读
七上
隔膜
沈从文《湘行散记》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李汝珍《镜花缘》
古诗词诵读 骆驼祥子:圈点批注 茅盾《林家铺子》 柳青《创业史》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阿西莫夫《基地》
七下
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古诗词诵读
名著导读
自主阅读推荐
斯 诺 《红 星照 耀 中国 》: 王树增《抗日战争》 八上
人文主题+语文知识 课内+课外
阅读+写作 语文+实践
语文 要素
人文
主题
双线组元
综合性 学习
课内 课外
名著导读
自主阅读
记叙
一课一得
描写 抒情 一般写 作能力
知识补白
课外古诗 词诵读
“预习”兼有助读和作业双重功能
内容、情感、 主题、写法
积累、品味、 拓展、延伸
两个层次练习, 由课内到课外
必要的语文 知识
理解教材新意,走好教学新路 理解教材新意,走好教学新路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解读
永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邓民铿 永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邓民铿 2018.9.21
2018.09.21
朱之文副部长:统编教材不是对原教材的简单 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 要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
《赤壁怀古》:苏东坡、薛宝琴
(7)一个题材多种文体
《过秦论》《阿房宫赋》
赤壁沉埋水不流 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 无限英魂在内游。
(8)一个形象到一类形象
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严监生
(一个作者到一个时代、一个作者到一个流派、一 篇到一个区域……) 人教社《语文素养读本》 严凌君《青春读书课系列人文读本》
双线组元,创建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重视“基本口粮”
• 新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组织单元,
语文要素,即语文 素养的各种基本要 素,包括必要的语 文知识、必需的语 文能力、适当的学 习策略和学习习惯 等。
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 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 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建 构适合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 • 避免两种倾向:强调知识和能力,反复操练,题海战 术;淡化甚至取消知识,教学梯度被打乱。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写人要抓 住特点 第四单元 思路要清 晰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七 热爱生活, 学会记事 上 热爱写作
如何突出 发挥联想和 中心 想象
七 写出人物 下 的精神
学习抒情
抓住细节
怎样选材
• • • • 人文主题,重价值 整体把握,重感受 综合实践,重整合 ……
原教材
新教材
• • • • •
双线组元,重基础 三位一体,重阅读 综合实践,重应用 教读自读,重自主 ……
新意一:立德树人
朱之文副部长:统编教材不是对原教材的简 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 大部署。要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
新意三:双线组元
明线:按“内容主题”组织单元,但不给单 元主题命名。 暗线:将“语文素养” 的各种基本因素,散 布在各单元各课中,做到一课一得。
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 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 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散体现在 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对本 单元主题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新路一:润物无声
语文政治历史最具意识形态特征
育人是语文的当然使命
文化 理解 与传承 审美鉴赏与创造 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讨论愚公开山行为是否破坏了环境,搬家是否更 合适,甚至认同愚公是 “不顾他人死活的疯子”“不 但耽误自己也耽误子孙的害群之马” ,却淡化了文 本的原意:不怕万难、坚定目标、不懈追求。— —淡化正面引导
把握拓展的度
(何时拓展,拓展什么,拓展多少)
必要性原则
(对教学有用,有深化升华)
适度性原则
(教学目标需要,学生乐意)
相关性原则
(与教学内容关联)
要义: 语文老师最大的功绩不是学生考多少分,而 是让每一个学生爱上阅读。 爱读书的孩子成绩都不会差。一个有水平的 老师既能面对考试,又能让学生读得多。 阅读不取决于数量,而取决于品质和方向。 语文老师要引导读书的自觉,使学生有一个 核心阅读方向,把阅读引向深广。 课文数减少,占课时 减少 保障 每周至少1节课外阅读课 每天不少于30分钟。
(1)梳理体系,明确计划 (2)语法随文而学: 注重语境,培养语感,避免反复操练 (3)继承发扬好的语文教学传统: 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 必要的知识、科学的序列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第一单元 七 四时之景 第二单元 亲情之爱 * 朗读二:体 会思想情感 * 把握作者的 情感 祖国之恋 * 精读二:学 做批注 * 学习主要抒 情方式 第三单元 校园之美 *默读一: 一气呵成 *梳理文章 的主要内容 凡人小事 *精读三: 熟读精思 *掌握叙事 角度,分清 详略 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 *默读二: 圈点勾画 *理清作者 的思路 修身正己 第五单元 生命之趣 *默读三: 摘录积累 *概括文章 的中心 哲理之思 第六单元 想象之翼 * 默读四:快 速阅读 * 理解联想和 想象 科幻探险 * 浏览:提取 主要信息 * 对内容和表 达有所思考和 质疑
七年级上册 第一、二单元 朗读 第三、四、五单元 默读 第六单元 速读
朗 读
学 读
析 读
品 读
听 读
评 读
演 读
朗读
品读
品 用 词 之 美 品 句 式 之 美 品 修 辞 之 美 品 层 次 之 美
品 描 写 之 美
品 情 景 交 融 之 美
品 韵 律 节 奏 之 美
品 结 构 章 法 之 美
七年级写作系列
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让学生在潜心读书、咬文嚼字、 品词赏句的过程获得美感、提升情操的。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
——刘勰 读书须切己体验 朱熹 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 ——杨绛
——
要义:
语文教学应该遵循“因文悟道”、“披文入情” 的原理,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感知课文 的思想内容,做到“导之入情”、“导之入境”、 “导之入理”,在其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的同时, 让其有一种“春风化雨”的感觉,仿佛灵魂已进入 了一个美妙无比的“天国”,从而产生思想情感的 共鸣,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熏陶感染,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 精神世界。
阅读体系
• 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
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 阅读的结合。
C 课外自读 B 课内自读 A 教读
• 每册推荐6部 • 每单元推荐3—5篇
D 整本书阅读
• 教读课文2—3课,自读课文1—2课
分清课型
教读课老师讲授为主,但也不必什么都讲,应当根据 课文内容、教学目标突出每一课的特点和重点。 自读课就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课程标准
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碎片化阅读如零食,人人喜 欢。但只吃零食则营养不良。
新路二:科学延伸
阅读比上课管用——李希贵 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 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 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 陶冶情操。——课程标准 延伸拓展是营养餐,可以丰富教材内容,加 大学生阅读量加大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 习质量。
爱如春风了无痕 润物如丝细无声
新意二:倡导读书
温儒敏:要让学生大量读闲书,连滚带爬地读。 语文教学存在两多一少:精讲多,操练多,读书少。 统编教材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这一弊端。课文篇 数减少,但增加了课外阅读,教学总量没有减少。 “部编本”语文教材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 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教读”+“自读”+“课 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重视经典阅 读,增加古诗文的阅读量。
新路三:重建体系
重建知识体系。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 的操练。但要有隐性体系,要做到一课一得,并 沉淀下来,在无形中自然建构一个体系。
通过“五个渠道”把握隐性体系:教师用书 中的知识列表(编写意图、教学指导);单元导 语中的学习重点;课后习题中隐在的训练点;综 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中的学习方法或训练 目标提示;课后“补白” 介绍语法修辞知识。
课文好比三餐,阅读则好比阳光、空气和水, 一日缺了三餐,则浑身无力,一刻没有阳光空气和 水,生命则无法延续。 课文没学好,学习能力就会不足; 课外缺少阅读,灵气就荡然无存。 不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苏霍姆林斯基 爱阅读的孩子有梦想有追求,眼界宽广,洞察 力敏锐,潜力更大,有后劲,有爆发力,往往后来 居上。 不必担心课外阅读影响考试成绩。阅读面广, 视野开阔的,语文素养一般比较高,考试也不会差。
是国家行为 培养什么人
体现 为谁培养人
不成人何谈成才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
我们不需要马家爵、药家鑫、范跑跑、林森浩
语文素养
积累
学习策略
学习方法
理解 文化传承
扬弃
策略方法
学习习惯
诵读
语文素养
阅读与鉴赏 写作 表达与交流
品味 梳理
口语
积累
语言与思维
整合 反思 探究
理解
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突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