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语文初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语文初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
指导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澄清(chéng)贮蓄(zhù)粗犷(kuàng)
B. 静谧(mì)黄晕(yùn)应和(hé)
C. 莅临(lì)吝啬(lìn)咄咄逼人(duō)
D. 草垛(duò)棱镜(líng)竦峙(sǒng)
【答案】C 【解析】选项A中的“粗犷”应读作guǎng而非kuàng;选项B中的“应和”应读作hè而非hé;选项D中的“棱镜”应读作léng而非líng;因此只有选项C的注音全部正确。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喜出望外分岐云霄
B. 淅淅沥沥诀别和霭
C. 花枝招展发髻高邈
D. 翻来复去烂漫憔悴
【答案】C 【解析】选项A中的“分岐”应写作“分歧”;选项B中的“和霭”应写作“和蔼”;选项D中的“翻来复去”应写作“翻来覆去”。
选项C中的所有词语书写均正确。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池塘(chí táng)里的荷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shōu)。
B. 她的书法(shū fǎ)非常好,每一笔都力透纸背(bèi)。
C. 剧院(yùn)里座无虚席,观众们津津乐道(dào)着这场戏。
D. 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总是能迎刃而解(yírěn ér jiě)。
答案:D
解析:A选项中“池塘”应读作“chí táng”,音正确,但“收”应读作“shōu”,形不正确。
B选项中“书法”应读作“shū fǎ”,音正确,但“背”应读作“bèi”,形不正确。
C选项中“剧院”应读作“yùn”,音正确,但“津津乐道”中的“道”应读作“dào”,形不正确。
D选项中加点字的音、形、义均正确,故选D。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崭露头角(zhǎn lù tóu jiǎo)
B.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
C. 气冲牛斗(qìchōng niú dǒu)
D.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
答案:A
解析:A选项“崭露头角”中没有错别字。
B选项中“沉鱼落雁”应为“沉鱼落雁”,C选项中“气冲牛斗”应为“气吞牛斗”,D选项中“欣喜若狂”应为“欣喜若狂”。
故选A。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他虽然出身贫寒,却志向高远。
(志向:记录,记载)
B.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鲜明:色彩明亮)
C. 小明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名列前茅:处于领先位置)
D. 面对困难,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
(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
“名列前茅”意为
处于领先的位置,形容成绩优异。
选项A中,“志向”指的是未来的打算和愿望,并非“记录,记载”;选项B中,“鲜明”在此处指形象生动,明显突出,并不是单纯指色彩明亮;选项D中,“乐观”指的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但题干强调的是面对困难的态度,而不仅仅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文中作者通过对春天各种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请补全下列句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_________ 。
”
答案:春天的脚步近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能力。
《春》一文中,开头部分通过重复“盼望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紧接着提到东风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即将到来。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音、形、义都正确的的一项是()
A.(1)陶醉(táo zuì)(2)别具一格(biéjù yī gé)
B.(1)五谷丰登(wǔgǔ fēng dēng)(2)举案齐眉(jǔàn qí méi)
C.(1)潺潺流水(chán chán liú shuǐ)(2)倾盆大雨(qīng pén dà yǔ)
D.(1)天真烂漫(tiān zhēn làn màn)(2)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答案:C
解析:A项,“陶醉”的“醉”应读zuì,意为大醉,多用于比喻;B项,“五谷丰登”的“谷”应读gū,泛指谷物,“丰登”指丰收;D项,“天真烂漫”的“真”应读zhēn,意为纯洁、诚实、自然。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
第一题
《桥的那边》
桥的那边是什么?小时候,我常常站在家门前的小河岸边,凝视着对岸郁郁葱葱的树林,心中充满了好奇。
桥,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过河的一种手段,更是通向未知世界的门户。
我无数次想象着,一旦跨过了那座看似平凡无奇的石桥,就会进入一个充满神秘与奇迹的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桥的意象逐渐在我心中转变。
它不再仅仅是一座物理上的构筑物,而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现实与梦想的一条纽带。
每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我都会想起家乡的那座桥,提醒自己,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曲折,只要勇敢地迈出一步,就会有新的风景等待着我去发现。
桥的那边,不再是儿时幻想中的童话世界,而是一个由努力和汗水铺就的真实天地。
那里有挑战,也有机遇;有困难,更有成长。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会在心中默默地感谢那座桥——因为它教会了我,生活的真谛就在于不断探索未知,勇于面对一切未知。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桥不仅仅是过河的一种手段?
2、随着作者的成长,桥在他心中的意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因为对于作者而言,桥象征着通向未知世界的门户,代表了探索和冒险的精神。
2、从最初的物理意义上的桥梁转变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以及连接现实与梦想的通道。
3、表达了作者对桥的感激之情,认为桥教会了他生活的真谛在于不断探索未知,勇敢面对挑战。
第二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群狮子。
它们是草原上的霸主,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敏锐的观察力。
然而,狮子们的首领——雄狮,却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带领族群在激烈的自然竞争中生存下去。
雄狮名叫阿达,它继承了上一任首领的位置。
阿达深知,要带领族群走向繁荣,必须让每一个成员都学会捕猎和生存的技能。
于是,它开始了一段漫长的训练过程。
一天清晨,阿达带领着年轻的雄狮和母狮们,来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原。
这里,有一群羚羊正在悠闲地吃草。
阿达知道,这是检验它们捕猎技能的最佳时机。
阿达首先教给它们如何观察猎物。
它站在高处,用锐利的眼睛观察着羚羊的动向。
突然,它发现了羚羊群中的一只幼羚羊,它独自在一边吃草,似乎离群体较远。
阿达立刻示意年轻的雄狮和母狮们注意。
1、阿达为什么选择在清晨开始训练?
答案:阿达选择在清晨开始训练是因为此时羚羊较为活跃,便于观察和捕捉。
接着,阿达教给它们如何协作捕猎。
它指挥年轻的雄狮们悄悄地接近羚羊,而母狮们则在一旁隐蔽地等待时机。
当羚羊察觉到危险时,阿达立刻发出指令,年轻的雄狮们和母狮们一起发动攻击。
2、阿达为什么要让年轻的雄狮和母狮们一起参与捕猎?
答案:阿达让年轻的雄狮和母狮们一起参与捕猎是为了让它们学会协作和团队精神,这对于族群在自然竞争中的生存至关重要。
经过一番激战,年轻的雄狮和母狮们终于成功地将幼羚羊捕获。
阿达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次训练取得了圆满成功。
3、通过这次训练,年轻的雄狮和母狮们学到了什么?
答案:通过这次训练,年轻的雄狮和母狮们学到了如何观察猎物、如何协作捕猎以及团队精神,这些都是它们在自然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达的族群越来越强大。
在它的带领下,族群在草原上繁衍生息,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
第一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请解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句的意思,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答案: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离去与秋天的到来,花儿不得不凋谢,这是自然规律,让人感到无奈;而燕子的归来则暗示着生活的循环往复,似乎每年见到的燕子都似曾相识。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
通过词中的意象,如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等,可以看出作者心境中有对过往岁月的留恋与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他既有对过去美好回忆的珍惜,也有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淡淡忧伤。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独”字有何作用?
答案:
“独”字强调了作者在小园香径中的孤独感,表明他在独自回味过去的时光,也反映出他在面对时光流转时内心的寂寞与沉思。
这个词不仅突出了环境的清幽,更突显了人物情感上的孤独。
第二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是一篇关于学习的古诗文,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乙】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读书有三到》
【丙】《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系辞上传》
1、根据文中的句子,解释“学而时习之”中的“之”字的意思。
答案:之,代词,指所学的内容。
2、请翻译下列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案: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
3、根据《易经》中的句子,解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含义。
答案:事物到了极点就要变化,变化了才会通达,通达了就能长久。
这句话比喻在
困难面前要懂得变通,才能找到出路。
四、名著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原文节选】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祥子来自乡下,他勤劳、朴实、善良,一心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
然而,命运多舛,他的梦想一次次破灭。
先是攒钱买的车被大兵抢走,接着积攒下来准备买车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最后,他与虎妞结婚后用她的私房钱买了一辆车,但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卖掉车葬妻。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祥子变得麻木、堕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1.祥子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梦想对他如此重要?
2.在祥子的故事中,他经历了哪几次重大挫折?请简要概述。
3.结合全文,分析祥子性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祥子最初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
这个梦想对他非常重要,因为它代表了祥子对于独立生活和尊严的渴望,也是他在城市生活中奋斗的目标。
2.祥子经历的重大挫折包括:第一次买车后被大兵抢走;第二次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车,但因虎妞难产而死,他不得不卖车葬妻。
3.祥子的性格从最初的勤劳、朴实、有理想逐渐转变为后来的麻木、堕落。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压迫和个人梦想的不断破灭造成的。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祥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最终放弃了自己曾经坚持的原则和理想。
这只是一个示例题目。
实际教学中,请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
况来设计题目。
五、写作题(50分)
题目:以“时光的印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写作示例:
时光的印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总有一些人或事,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它们犹如时光的印记,陪伴着我们成长,让我们铭记一生。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来到了爷爷家。
爷爷已经年过古稀,满头白发,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我看着爷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
走进爷爷的书房,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
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小说,从历史传记到自然科学,应有尽有。
我好奇地拿起一本《三国演义》,翻看着,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
爷爷走进书房,看着我手中的书,微笑着说:“小家伙,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
这些书陪伴了我大半辈子,也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望着爷爷,心中充满了感动。
爷爷坐在书桌前,拿出一张泛黄的信纸,递给我:“这是你奶奶写给我的信,她曾经是我的学生。
她说,她要永远铭记我的教诲,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我接过信纸,看着那娟秀的字迹,仿佛看到了奶奶那温柔的笑容。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长大了。
爷爷也渐渐老去。
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时光,如同一道道深深的印记,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爷爷,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
那些时光的印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时光的印记,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让我们珍惜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时光,铭记那些美好的回忆,勇敢地走向未来。
解析:
这篇作文以“时光的印记”为题,通过描述与爷爷相处的情景,展现了时光对人生活的影响。
作者通过描写爷爷的书房、爷爷讲述的故事以及爷爷给作者的信,表达了对爷爷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同时,作文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结构完整,是一篇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