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五校联考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辽宁省五校联考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吊炕
许福元
(1)斗子峪乡新上任的党委靳书记眼睛一亮,盯着吊炕转来转去。
靳书记是农村出身,小时是睡过土炕的,对土炕有天然亲切感。
他很有兴趣地问泥瓦匠:“你这节能吊炕和传统土炕,有何区别呢?”
“靳书记您请看这吊炕:就是砌砖腿做烟道当过梁,上铺水泥板,将炕悬起来,热气的比重轻,烟往高处走嘛,火苗就顺着炕面舔。
几掐柴火,炕就热了。
整个炕面,就是一个大散热片。
炕沿四周镶上白瓷砖,跟睡双人床似的,土炕不土。
”
靳书记问:“连工带料,一盘吊炕多少钱能拿下来?”
“七百块钱,足够了。
”
“七百块钱?还不够买一吨大同块原煤的呢!”靳书记转身对县电视台摄影记者说,“为国家节约不可再生的能源。
这吊炕是一个亮点。
”
当晚,县电视新闻就播出了,靳书记下到基层农民家中做调研,为农民办实事,帮助农民建新型节能炕——吊炕,节约煤炭资源,等等。
第二天,本县机关报也刊登了通讯、照片及编者按,说领导干部就要像靳书记那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在县委书记批示下,财政局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
每户做一个吊炕,补助九百元。
半年后,靳书记因政绩突出,升迁县发改委副主任。
有人说和吊炕有关,也许吧。
斗子峪乡又新来的尚书记有大专学历,学的专业是环护。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第一把火就将吊炕给烧掉了。
他历数吊炕的几大罪过:“烧掉植被,污染环境,制造一氧化碳,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贻害子孙,阻碍可持续发展。
”最后对记者强调:“新农村建设,不能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这不符合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
这是一个亮点。
”电视,这回是市电视台;报纸,这次是市委机关报;批示,这位是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
都支持尚书记的高论。
很快,这回是市财政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大环保力度,出台奖励政策:每拆掉一盘土炕,奖励一千元。
三个月以后,尚书记上调任为县环保局局长。
有人说与吊炕有关,也可能。
尔后,斗子峪乡这次新来的是石书记,村委会主任出身。
说来也怪,上任伊始,他也瞄准了吊炕。
石书记用了一个月时间,一个人跑遍了全乡十八村,考察四百盘吊炕的使用情况,最后在乡党委扩大会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这嘎达,吊炕还是很需要的,农民冬天里用山柴做饭、取暖,比烧煤要经济实惠得多,如果烧烟煤,污染更大。
在平原地区,有的也需要,如养殖户,种植户,他们有秸秆。
有的就不需要,因为他们家里本来就装有土暖气。
所以,好多户得了双份钱:大喇叭一喊,报名登记说搭吊炕,先得一个九百;大喇叭又一喊,报名登记说拆吊炕,又得了一千。
实际上,好多家根本领了材料就没做。
有的农户搭了吊炕也没睡。
全县好几百万投入,不是打水漂了吗?这好几百万要放在改水、修路和帮助失学儿童上,会更有意义吧。
我们是做基层工作的,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
我们必须把线认真地穿到针鼻里去。
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因地制宜。
我提议以乡党委名义,写一个关于吊炕的调研报告,送给上级领导做参考。
另外,我看到一个资料,利用秸秆粉碎,做光能秸秆气化炉的能源,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干事不要起哄,一哄而起,一哄而下。
也不要轻易上电视,登报纸,咱们哑眯的干点实事得了。
”
到现在,石书记在斗子峪乡都干两年多了,还没有一点高升迹象。
靳、尚两书记和石书记本来是初中时的老同学,一次聚会时,两位前书记都替石书记惋惜:“论真本事,
你都在我们之上,可你怎么就抓不住亮点
..呢?”
石书记淡然一笑:“要亮点干吗?刚才有雾,你们来时开车才打开雾灯;白天有霾,自然会亮起大灯;摸黑夜行,才需要灯笼火把。
这都是亮点。
现在青天白日,阳光灿烂,到处都是亮点啊。
”
靳书记、尚书记听了,似懂非懂。
但还是关切地对石书记说:“(2)咱们是老同学。
我们说实话,到现在,这吊炕就如十五个吊桶,还在我们心里七上八下的,你呢?”
石书记听毕,头往椅子后背一仰,哈哈大笑:“我心中本无吊桶,何来七上八下?”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可你怎么就抓不住亮点
..呢?
(2)现在青天白日,阳光灿烂,到处都是亮点
..啊。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斗子峪乡新上任的党委靳书记眼睛一亮,盯着吊炕转来转去。
(2)咱们是老同学。
我们说实话,到现在,这吊炕就如十五个吊桶,还在我们心里七上八下的,你呢?
3.概括揭示小说中石书记的性格特征。
4.小说以“吊炕”为题,有什么内涵和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雅乐,原是周代统治阶级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充满仪式感的音乐舞蹈来彰显至高无上的王权。
雅乐在历朝历代被不断补充与丰富,作为皇家重要仪式中的一部分而留存下来。
近年来,国内掀起复古热潮,流行音乐领域的“中国风”,街头的汉服装束,均体现着一种时尚文化的新貌。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于汉文化的详尽解读方式,极致地体现出东方文明的源远流长。
而“新雅乐”的诞生,秉承了“中正和平之性,翩翩君子之风”的儒家哲学思想,以具象的文化形态体现出典雅、淡雅、雅正的审美诉求,并将“以礼塑身,以乐兴国”作为终极艺术使命。
“新雅乐”在艺术创作视野中严格遵循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所在,用声音与舞蹈重温昔日的良辰美景。
“新雅乐”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韵味。
古典诗词文化与乐舞文化在“新雅乐”中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创新拓展。
《礼记·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在古典雅乐的精神指向中,“诗、乐、舞”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这也使古典文集《诗经》和《楚辞》中收录的文本大多可以入乐表演。
当代“新雅乐”受其启发,作曲家林海依古词填曲创作《关雎》,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文重现于世,追忆周代社会风俗景象。
“新雅乐”敏锐察觉到书法与水墨的文化要素,在《墨香》等舞蹈的编创中,舞者一袭素衣,甩着水袖,以优雅的舞姿在行云流水间诠释着书法独到的抑扬顿挫之感。
现代感十足的编曲方式用古琴和钟磬等古乐配器奏出,在歌声与音乐旋律的交相辉映中体现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
从唱腔特性来看,古人曾形容雅乐之声“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
又有《乐记·师乙篇》中讲到的“累累乎端如贯珠”,虽只有寥寥数句,但足见雅乐演唱时声音洪亮、气息连贯、以美至归的特点。
当代歌者经过科学的发声系统训练,在演唱能力方面驾轻就熟,针对古典雅乐对于歌唱审美的要求,在声音塑造上体现“圆、润、糯”的特点,体现出与中国古典美学如出一辙的含蓄、柔美、空灵、醇厚。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新雅乐”抛弃了礼乐制度在政治和思想层面的捆绑之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意境美的追求上。
作为一种艺术,自身对审美观的独到见解和追求,是其不断发展并在全社会范围内辐射延续的基础。
“新雅乐”亦如此。
雅乐文化在沉睡中被唤醒,历经追溯、复原、创新、重塑。
“新雅乐”之“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鲜明的文化特征钩沉历史,将“形式美”与“内涵美”融会贯通,传递着“以礼修身,以乐感人”的优秀品格。
(摘编自罗丽《“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选自《光明日报》2019.1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王朝的礼乐制度“礼崩乐坏”,但雅乐音声并未消亡,而是作为皇家仪式留存千年。
B.秉承“新雅乐”的创作方法,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极致地体现出汉文化的源远流长。
C.当代新雅乐受到诗、歌、舞三位一体关系的启发,用音乐舞蹈重现了《关雎》诗文之美。
D.“新雅乐”自身对审美有独到见解和追求,是其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得到延续和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雅乐、新雅乐的发展沿革入笔,引出对新雅乐文化的内涵的阐述。
B.文章从新雅乐的文化韵味等三个方面,论证了新雅乐对于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C.文章在论证新雅乐的唱腔特性时,将古今雅乐进行了对比。
D.由文章严密的论证,可以得出新雅乐是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优质载体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雅乐在艺术创作中遵循古典文化的精粹,以“雅”为律,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韵味。
B.新雅乐“圆、润、糯”的唱腔特点,含蓄、柔美、空灵、醇厚,符合古典雅乐的审美要求。
C.新雅乐将形式美与内涵美融合,摆脱了礼乐制度中的束缚,使古典诗乐文化焕然重生。
D.新雅乐融合了诗词文化、书法文化,也必然能将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一唤醒。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私有财产
[美国]威·德米勒
秋天,满山的树叶都变黄了,唯有枫树叶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呈现一片红色,阳光灿烂,空气清新凉爽,没有一丝风。
山脚下的小湖湖水清澈平静。
但由于水凉已不能游泳了,就是说到了该离开避暑山庄返回都市的时候了。
贾德森的妻子马西亚正在卧室里打点包裹,贾德森自己站在室中端详着手中的一瓶酒。
“我收拾完了,”马西亚在卧室里边说,“亚历克取钥匙回来了没有?”
亚历克住的地方离这别墅不远,冬天由他代为照管别墅。
“他到湖边弄船去了,大约半小时后就回来。
”贾德森回答说。
马西亚进屋来拿她的皮包,当她看见丈夫手中的酒瓶时,愕然地停住了脚步。
“贾德森!”她大声叫着他的名字,“你怎么上午就喝起酒来了?”
“不,亲爱的。
”他望着她笑眯眯地回答道,然而她并不喜欢他这种笑脸,“你错了,我不是想往外倒酒,而是要往里面放点什么。
”
他张开手让她看手中的一些白色粉末,他的笑容收敛了,脸色变得十分严峻。
这使马西亚感到有点害怕,尽管她还不清楚自己究竟怕什么。
从他说话的声调,她感觉出一定要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她对他的判断不曾错过一次,因为每当他要打什么鬼主意的时候,总是那样说话,不知这次他又要打什么人的算盘。
“这是什么?”她问。
“毒药,”贾德森镇定自若地回答,“我们每次春天回到这里,我总发现瓶子里的酒在减,肯定是有人进来偷喝了酒。
这个贼!这就是我要往瓶子中放毒药的原因,我们走后那个偷酒喝的贼还会来的,这回让他再喝!”
女人的脸刷的一下变白了。
“使不得,贾德森!”她大声地说,“太可怕了,那要出人命的!”
“要是我毒死了一个用暴力进入我的住宅的贼,按法律不能定我犯有杀人罪吧,”他回答道,“我们的别墅上了锁,如果有谁撬开门锁进来喝酒的话,那我可就管不了了。
”
他把粉末倒进瓶子里,然后将瓶子和一个杯子放到桌子上,他看着瓶子笑起来,“看上去真馋人。
”
“不能那样做,贾德森,”她又说了一遍,“法律也不能判一个小偷死刑啊,你有什么权利……”
“当我不得不保护自己的财产的时候,我有我自己的法律。
”他现在说话的那种腔调就好像一条大狗在向另一条前来抢肉的狗狂吠一样,她熟悉这种声音,厌恶这种声音。
“他们充其量不就是喝了你一点酒吧?”她说,“那可能是在附近滑雪的孩子们干的,他们又没有拿你的别的东西。
”
“我管不了那么多,”他说,“假如一个人截住我,抢我五元或五百元钱我认为都是一样的,贼就是贼!”
她还是想劝丈夫不要那样做,“我们明年春天才能到这里来,把这个瓶子放在这里,怎么能让我安心睡觉呢?你且想想,要是我们出了什么事,别人又不知道,那不可怕吗?”
贾德森又说了一遍他管不了那么多,而且斥责她不要再说废话了。
她知道再多说也没用,他一向心狠手辣。
她朝门口走去,一边走一边说她要去和亚历克的妻子玛丽告别。
她决定把酒瓶子的
事告诉给玛丽,玛丽是能理解她的,她会从亚历克那里拿到钥匙,将瓶子中的酒换掉。
马西亚离开了别墅。
过了一会儿,贾德森出去取他晒的猎靴,他看见马西亚下山朝亚历克的家走去,亚历克正从湖边上山来。
贾德森喊亚历克快一点,然后便拿起靴子回屋,走着走着,一不小心绊倒了,他因为脑袋撞到门框上面而昏了过去。
过了一会儿,他半睁开眼睛想弄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
他听见亚历克说:“你只是摔了一跤,老爷,不要紧,喝了这个马上就会好的。
”说完将一杯酒递给了他,他迷迷糊糊地连眼睛都没睁就喝下去了。
1.小说第一段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马西亚的形象特点。
3.赏析小说结尾的表达技巧。
4.小说题为“我的私有财产”,主人公贾德森对待侵犯自己私有财产的人采取下毒报复,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对他的这一做法进行评价。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
母忧去职,居丧尽
礼,服阕
..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
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
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
”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
”竟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
岐美容止,
博涉能占对。
大同
..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
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
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
和不可许。
”异等固执,帝遂从之。
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
入寇,请诛朱异。
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
..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
敕许
之,乃于城西立盟。
求遣召宣城王出送。
岐固执宣城王嫡嗣
..之重,不宜许之。
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
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
固辞不受。
宫城
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解)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
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
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B.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C.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D.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指封建时代官员父母去世后,去官回家守孝三年,丧期满除服。
B.大同:是南朝梁武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皇帝即位后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年号。
明清皇帝基本上只有一个年号。
C.江右: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又以东为右。
D.嫡嗣:指皇位承继人。
立嫡问题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特别重要,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曾经仕途偃蹇。
最初在梁担任官职,兼任尚书金部郎。
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又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授予始新县令的官职。
B.傅岐才能卓异,方法独特。
郡府对在斗殴中致人死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傅岐凭自己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子解决了。
C.傅岐见解独特,长于辩才。
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
梁国众臣一致议和,傅岐却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傅岐洞察力强,目光高远。
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岐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欢喜雀跃,希望就此解围,只有傅岐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2)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回忆了与老朋友曾经共饮的美好时光,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B.颔联,诗人借助“浮云”、“流水”这两个常见的意象,抒发了阔别十年的感慨。
C.颈联,点题,写相逢时的欢笑,开怀畅饮,把酒言欢,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D.尾联,笔锋一转,秋色中红树满山,令人留恋。
表达与友人携手同游的愿望。
2.试赏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庄子《道遥游》)
⑵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⑶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⑷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⑸山水之乐,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⑺子曰:“人能弘道,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⑻ ______________,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7.微写作。
下面是主席讲话中用的典故,请你从这句话中提炼一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不超过100字)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出自《尚书》
8.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
……”
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生活,在美好的年华,做美好的自己;有一种生活,做美好的自己,就是美好的年华;有一种生活,年华美好了你,你美好了年华……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与含意,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1)能让为官者出政绩、扬名声、高升职的工作。
(2)只要心底敞亮无私,真正为民办实事,到处都是工作亮点。
2.(1)①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答动作或神态也可)描写,形象地表现出靳书记发现“吊炕”这一亮点时的兴奋、激动、无限遐想等丰富心理。
②通过语言描写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靳、尚两书记只求政绩、不务实事而问心有愧的忐忑心理。
3.①工作勤恳踏实;②真正心系百姓;③注重调研,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④为官低调,无贪无求;⑤光明磊落,不计个人得失。
4.内涵:以“吊炕”为题,以小见大,暗示主题,引人思考:社会的发展究竟需要怎样的党员干部;“吊炕”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民心和官心。
作用:“吊炕”是小说的线索,贯穿情节始终,使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清晰;人物形象与“吊炕”密切相关,全文以三任乡党委书记对“吊炕”的态度和作为为核心设置情节,使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在理解词语本身含义的基础上要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把握。
(1)可你怎么就抓不住亮点呢?这是两位前书记对石书记说的话,他们靠着吊炕,一建一拆,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仕途前景,所以这里的“亮点”指的是“能让为官者出政绩、扬名声、高升职的工作”。
(2)现在青天白日,阳光灿烂,到处都是亮点啊。
这是石书记对两位前书记忐忑不安
心情的一句调侃,同时也很委婉地说出了自己干事的光明磊落,所以“亮点”在这里是“心底敞亮无私,真正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亮点”。
2.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鉴赏的角度有:修辞角度、描写角度、遣词造句角度、选材角度等。
先到文中找到两句话的语境,然后再结合句子的特色进行分析。
(1)斗子峪乡新上任的党委靳书记眼睛一亮,盯着吊炕转来转去。
“眼睛一亮”,真实的心理活动展现出来,自己的目的应该很明确了,找寻的东西终于找到了的感觉,有一份窃喜;“盯”“转来转去”,这是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既有喜悦、兴奋,又有激动、满足,更有对未来自己美好前程的无限遐想。
(2)咱们是老同学。
我们说实话,到现在,这吊炕就如十五个吊桶,还在我们心里七上八下的,你呢?这句是对靳书记、尚书记的语言描写,“这吊炕就如十五个吊桶”运用比喻手法,将两位书记通过吊炕荣升的不安写出来,他们心中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因为并没有为百姓做实事,这也恰恰与石书记的为人处世形成鲜明的对比。
3.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比如“他用了一个月时间,一个人跑遍了全乡十八个村庄,考察四百盘吊炕的使用情况”,可见工作勤勉,一心为民,注重调研,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石书记的话“也不要轻易上电视,登报纸,咱们哑眯的干点实事得了”,可见为官低调,无贪无求;比如人物的语言“我心中本无吊桶,何来七上八下?”可见光明磊落。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内涵和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抓关键词,关注文中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理解题目的本意,然后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还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情感)意义。
题干问到“小说以‘吊炕’为题,有什么内涵和作用?”,应从内涵和作用两方面把握。
内涵上,可以从手法和主题上来把握,“吊炕”是斗子峪乡村民们常见的东西,两位书记却通过这小小“吊炕”的建与拆,通过报社报道等形式给自己贴金,让自己升官,而石书记却从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该建的建该拆的拆,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老百姓在“吊炕”建与拆中也表现了自己的人性弱点,贪小便宜收双份钱等。
“吊炕”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民心和官心。
一件小事见社会大问题,真的是以小见大,引人深思。
作用上,“吊炕”贯穿小说的始终,两位书记因“吊炕”荣升;石书记在“吊炕”问题是实事求是,为民着想,与前两位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三位书记谈“吊炕”。
所以说。